主题:【分享】计量检测机构内忧与外患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物价真高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生命周期,

每一家企业的发展都有生命周期,

每一次机遇都会慢慢褪去,

每一家企业都有机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但可以拥有长久及持续发展的企业少之又少,百年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很多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家仍停留在过去式的观念,觉得只要市场在,只要市场仍处于增长期,就一定有机会继续做大做强,其实这是企业家在“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自国内TIC行业的崛起,有多少企业家是被骗进了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尤其是建筑工程及材料检测、环境检测、食品检测、机动车检验四大领域,这些领域的新进入者一是不懂得TIC行业,二是不晓得TIC行业的本质,三是觉得TIC行业只是一纸“证书或报告”就可以获得暴利或可以快速赚钱,现实是只要你踏进了TIC行业,大部分企业是陷入无底深渊不能自拔,更甚者赔上所有积蓄直至血本无归。



检测机构在发展初创期,会曾为获得一个大订单而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摩拳擦掌,来之不易的订单是最鼓舞人心的!在发展中期,企业家的攀比之心越来越重,原本企业在中期发展是最舒适的,除了有一定的营收和利润外,团队也是最有激情最具战斗力的;在高速发展期,有些企业家却因盲目多元化发展,导致企业陷入了困境,一些人才开始流离失散了(当然也有一些不愿意或跟不上企业发展的人员流失),企业的业绩和利润开始断崖式的下滑,从此更多不幸频频出现。



曾经,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有一些项目申报,可以获得一些政府的补贴,现在基本没有了;曾经,有一些好机遇,比如美国玩具铅含量超标事件、住建消防门窗强制性检测、住建房屋鉴定、食品三聚氰胺、环境土壤检测、环境二噁英检测等,生意送上门、议价能力极高、利润极高,如今已一去不复返了,在市场竞争激烈下,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



过去,企业对成本控制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只要有业绩有利润,成本控制方面根本不太在乎,比如人工成本、实验室运营成本、耗材成本、业务费用等等;如今,企业的内忧多不胜数,比如人员效率怎么也提升不起来、采样的效率极低但成本却极高、实验室检测仪器使用率极低、耗材成本降不下来、业务团队失去狼性、管理人员安于现状、业务费用高但效果不佳、老板只画饼却兑现不了承诺、内部氛围紧张又冷清(怕犯错又怕担责任)等。



过去,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不多,竞争没那么激烈,经商环境还算良性;敢出具不实证书或不实报告的机构,不怕查,最多最高罚款3万元或吊销资质,大不了注销了,换个法人换个公司名或换个地址申请资质又可以继续干!过去,在电子电器、环境、建筑工程及机动车检验领域,针对企业客户委托业务,检测出来的结果是不合格的产品,如果检测机构不给予合格的证书或报告,客户就不付钱,强逼检测机构出具合格的证书或报告才能将款项收回(当然,这不止是客户的问题,也是检测机构的问题,检测机构要生存,而选择了向客户妥协);如今,检验检测机构剧增,市场竞争白热化,从良性竞争走向了恶性竞争,出具不实证书或不实报告的机构屡屡不减,怕查但还继续犯错,只要干不死,还要撑着干!



自新冠疫情以来,国内的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订单的减少或直接取消订单、某些产业的转移(转移至东南亚国家)、政府没补贴没帮助、人员工资一分不少照常发(不发就走人,员工也要生活,哪能管你企业好与坏)、政府业务有订单但账期长(更甚者遥遥无期、但不做也不行)、现金流差(发工资都需要靠贷款或抵押房子)、同质化竞争愈加激烈、及国际贸易战的影响等等因素,表面上TIC行业仍处于增长期,但检验检测机构却越来越困难,业务萎缩利润下滑严重。



国内有5万2千家获得资质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市场规模4千亿,全球TIC市场占有率高达25%,看似都是全球第一位置!然而,无论人均产值、户均产值、利润率都是全球倒数之列,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行业内,无数声音都说行业需要兼并收购、抱团发展,然而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做得好的检测机构高高大上,想卖但要求高得离谱;做得不好的检测机构,想卖但价值低又觉得太不值得;做得不上不下的检测机构,总能幻想着还有无数条出路;想抱团发展的检测机构,又怕被别人吃掉,或担心别人拖了自已的后腿;种种的防范、不信任,导致兼并收购、抱团发展成为了空谈但又是企业家现实的顾虑。
转载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技术咨询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