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五届原创】如何一步到位——做好实验室不符合开具和整改?

浏览0 回复3 电梯直达
物价真高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v2771427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首先提供几份不符合相关资料:

CNAS-GL09_2014《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级指南》……

大家可以从中学习不少发现不少不符合实际案例,并举一反三,自查自己实验室的问题,在平时监督监控和内审和管理评审中,提出问题认真整改,同时,平时日常也是可以开出不符合及时调整实验室活动的。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亡羊补牢的小技巧,如果临近评审,可是发现实验室存在一个不严重且不需要追回报告证书的问题,可以提前在自己实验室外审前的内审或管理评审、日常监督中开出,做好整改和一个月左右的落实,这样本来一年半年的问题,可能自己给自己开出来,就不至于外审来开导致更多的麻烦了。

下面谈及不符合整改:

一、审核要求和原则:

符合性:对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比如,校准实验室今年120日执行A025最新规定,评审员肯定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符合检查

有效性:质量体系活动与文件要求是否一致,即文件要求是否有效实施。

      提了要去就要实施落实,不能把标准规范和认可认证文件搬过来就行了,不落实,提出的表格都从来不用,那就是摆设了。

适宜性:质量体系的实施结果是否适合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

做了,做的不到位,或者说是否有效?比如:培训后是否人员真的学会了会用了?应该做培训有效性评价(考试?监督实操?比对试验等方式)

系统性:审核工作本身要求正规化,有程序可以遵循。

审核依据要全面且一一对应,比如涉及检验检测CMA要用214,涉及CNAS电气或者化学要着重依据相关专业领域的评审应用说明等

独立性:审核应由与被审对象无直接责任关系的人员进行。

这个是避嫌,交叉评审,不审核自己涉及领域和工作,确保审核公正和完整性。

二、不符合类型:

按严重程度分类:严重不合格轻微不合格观察项

按不合格性质分类:体系性不合格实施性不合格效果性不合格

三、不符合描述:

1)不符合的描述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在保证可追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简洁,不加修饰,不使用推理性语言,不使用结论性词语,对事不对人。

2)事实的描述力求具体,但尽量不写人名,而写职务,代号。

如:时间、地点、现象、文件或记录名,保证有追溯性。

3)问题的性质要明确点明。

4)违反标准或质量手册的哪个具体条款应力求判定得比较确切。

四、产生不符合的原因分析

当识别出不符合时就要分析不符合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

原因分析时要仔细分析产生不符合的所有可能原因,进而从中识别出根本原因。

1) 直接原因:产生不符合或不能阻止产生不符合发生的第一起作用的原因。

2) 间接原因:过程中其他的对产生不符合有贡献或允许不符合发生的那些原因,其本身不会直接导致问题的发生。

3) 根本原因:引起产生不符合或不能阻止不符合发生的最里层,即最根本的原因,它是问题的真正的和初始的根源。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多于一个。

发生的不符合通常有如下原因: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未涉及准则中部分条款的内容;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与准则要求偏离;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对某项活动有明确的规定,但实验室或实验室某个工作人员违反规定;
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对某项活动有明确的规定,但实验室未执行;
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对某项活动有明确的规定,实验室有执行,但是执行不到位;
6.实验室的某个工作人员个人工作失误。
在进行原因分析时,可按照以上6个方面有浅及深,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

五、查找问题:

寻找问题根源的方法有很多,而目的是要找出为什么问题会发生,从而防止问题重现。质量管理中“5why”的分析方法值得借鉴。即针对一个不符合,多问些“为什么”,摆出所有可能的原因,然后再排除那些不是根本原因的“为什么”,最终剩下的那个“为什么”便是导致不符合的原因。

对于整个检测过程,还可从6M,即人(Man-power)、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环(Mothernature)、测(Measurement)等6个方面,根据收集的数据,找出原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测”并不是检验过程中的“检测”、“测量”,而是把实验室的“产品”看作是制造“检测结果数据”,“测”就是对“结果数据”的质量进行的监视、控制和评价。

1) 人员方面:人员素质是否适合指定工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人员责任心强不强;人员流动情况;是否建有严格的奖励和处罚制度;工作时间与人体生物种关系;人员配置结构是否合理;熟练程度如何等。

2) 仪器设备方面:精度够不够;是否适应标准、规范的要求;操作难易程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如何等。

3) 样品及检测过程中必须的消耗品方面:样品是否适合检验;消耗品是否经过入库检验等。

4) 方法方面:是否按照标准要求的方法进行抽样并记录;是否按标准的要求处置样品;检验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的要求;现有的条件能否满足标准的要求;工装、夹具是否松动,设计是否合理等。

5) 环境设施方面:实验室温、湿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有无粉尘、噪声、电磁场和振动等的影响;照明是否符合要求等。

6) 测量方面:实验室是否有程序监视、控制从抽样到出具检测报告的全过程,并识别不合格或不满意的结果;所有的质量控制技术是否都建立在相应的统计之上。查找问题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单独交谈,也可以讨论会的形式群策群力,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代企业管理中常使用的“头脑风暴法”就是很好的集思广益方法。

六、不符合整改:

整改包括两层意思:制定纠正措施和纠正。

1) 纠正:就事论事,是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而采取的行动,不分析原因,不能保证类似问题再发生。

2)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对于识别出的不符合,实验室应立即纠正,在纠正的同时或纠正后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然而并不一定需要对所有不合格都要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有一些不符合无法纠正,或者可以纠正但成本无法估量或不现实,此时只能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问题再发生。

纠正措施的实施往往会导致对原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此时应遵循文件控制程序修订文件并经批准后实施。

在制定纠正措施时,纠正措施必须与原因分析中阐述的原因一一对应。通常,纠正措施应包含以下内容:
1.修订或增加体系文件,如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进行修订,增加新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
2.对不符合进行纠正,不符合可能涉及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比如对检测员重新进行考核、某设备重新进行检定/校准、购买符合要求的环境条件监控设备、购买符合要求的原料、对标准重新进行查新或方法验证等;
3.如有证据表明发现的不符合影响到以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检测报告已发出,则需要追回检测报告,重新送样检测;
4.举一反三,核查实验室检测活动的其他环节、其他部门、其他人员等是否存在相同的问题,如果有类似问题,一并进行纠正;
5.培训和宣贯,对准则、修订或增加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标准进行培训或宣贯,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七、整改\证明材料:

实验室按照制定好的纠正措施进行整改时,应有充分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凡涉及文件修订或新增的,必须有文件控制记录,比如文件的发放、回收、修订记录复印页。必须有修订页修订前后复印页、修订文件修订内容前后复印页,新增的文件应有新增文件的复印件;
2.凡涉及采购物品的,应用采购合同或发票复印件。涉及校准/检定的,应有校准/检定证书复印件。涉及人员考核上岗的,应有考核记录复印件。涉及耗材验收的,应有验收记录复印件。涉及环境条件监控的,应有监控记录复印件;
3.凡涉及重新检测的,应有整改前后客户委托单、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的复印件;
4.凡进行举一反三,核查相同问题的,应有核查记录;
5.凡涉及培训和宣贯的,必须有培训宣贯记录复印件,如有考核的,应有考核记录复印件。注意,采取的纠正措施证明材料必须与纠正措施一一对应。在编制整改报告时,可将各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表、证明资料装订在一起,便于查阅。



文献参考:如何彻底整改实验室的不符合项- 广州千仞;实验室内审出现不符合项,怎样整改? -资质认定与认可。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p322130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检测人马大哈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ns_f9eb4d3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