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CE谱图疑难杂症汇总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Insm_af46766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 样品峰出现拖尾,样品问题,样品在毛细管内壁吸附,对于蛋白、核酸样品应尽量采用涂层毛细管分离,或采用极端 pH 条件或动态涂层防止样品吸附。样品浓度太高,适当降低样品浓度,或者降低进样时间;

2.样品峰形不对称,毛细管入口切口不平齐,重新切割毛细管入口,注意毛细管切割方法,不可以用力过猛或反复刮擦;缓冲溶液与样品溶液电导率差别过大,可更改其他样品溶剂或采用缓冲溶液作为样品溶剂;

3.样品峰过宽,样品浓度太高或者样品本身性质的影响,降低样品进样量,若有改善,则样品浓度太大,可降低样品浓度或减少进样量;若无改善,则样品本身性质不均一,此原因主要是针对蛋白样品;小分子样品发生的概率较低;

4. 峰型和出峰迁移时间不稳定,

4.1 背景缓冲溶液种类选择不对,缓冲溶液不稳定,易电解,或者是样品在原缓冲溶液条件下不稳定,需更换其它种类的缓冲溶液;加压的过程中消耗了背景缓冲液,在毛细管的一端引起缓冲液 pH 和离子强度的改变,需更换新的电解质;

4.2 样品吸附,通过使用涂层柱、冲洗循环、极端 pH 或者高离子强度缓冲液来降低样品吸附;

4.3 针与针之间的冲洗不充分,样品中有物质易发生吸附,首先在每次样品运行之前用 0.1 M NaOH 短时间冲洗毛细管,看迁移时间能否重复,如果效果不佳,请使用涂层毛细管来改善结果或者将样品再次处理,去除样品中易吸附的组分;

4.4毛细管电渗流变化,使用适当的毛细管预处理和冲洗方法,确保一根毛细管一种应用;毛细管平衡不完全,分析序列之前,运行一到两针进样,保证毛细管壁和温度稳定;

4.5通用瓶液面高度不一样,在分离过程中导致不稳定的虹吸流,特别是用短或大孔径的毛细管时较为明显。进样之前检查通用瓶液面高度是否一致。

5. 迁移时间可重复但峰面积重复性不好

5.1 毛细管两端未切平,重新切割毛细管入口,注意毛细管切割方法,不可以用力过猛或反复刮擦;若问题依然存在,可尝试电动进样,若电动进样可保持重现,则压力控制或气路存在问题,请联系工程师;

5.2 样品移动,在进样后分离前,在冲洗瓶中沾洗毛细管;样品蒸发,密封好样品瓶或者添加一个内标;粘度不同,进样体积是与粘度有关的,需匹配样品和标准品的粘度或者使用内标。

6. 峰型差,

6.1检查毛细管两端是否受损,不正确的插入通用瓶可能损坏毛细管两端,引起峰型拖尾。检查,如有损坏,需更换。

6.2样品浓度过高,样品过载严重降低柱效和分辨率,稀释样品或者缩短进样时间。

6.3 卡盒温度过高,高温可能引起峰拆分和扭曲,如果有可能的话,使用较低温度。

6.4电解质浓度不正确,如果电解质浓度过高,电流过高,将会导致与温度相关的峰型扭曲;相反,如果电解质浓度太低,样品的导电性将会使峰型扭曲或者拖尾。在方法开发过程,需优化好电解质浓度。电解质迁移淌度不匹配,使用与分析物相同淌度的电解质,在间接检测中,淌度匹配是至关重要的。

6.5 分离电压选择不正确,电压过大将会引起与温度有关的峰扭曲,然而,太低的电压将会引起迁移时间延长,与扩散相关的峰展宽。优化应用的电压。

6.6 进样时间过长,样品体积过量将会引起分辨率和分离效率降低,如果可以的话,可以降低进样时间。

6.7 样品溶解度低,如果样品在电解质中是不溶的,样品可能在毛细管内沉淀,选择其他的电解质保证样品在其中是完全溶解的;样品吸附,通过使用涂层柱、冲洗循环、极端 pH 或者高离子强度缓冲液来降低样品吸附。样品组成,高离子强度和高有机相浓度的溶液会导致很大的峰型扭曲;稀释样品或降低样品进样时间,另外,通过固相萃取方法或者脱盐处理样品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