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五届原创】苯乙烯中苯系物分析方法优化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万事皆空-没个性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万华宁波技师工作室发表于:2022/11/22 15:50:14 楼主 管理 分享 倒序浏览 只看楼主 回复 私聊
维权声明:本文为Insp_b8ca9c2d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苯乙烯中苯系物分析方法优化

王叶婷

摘要:目前公司生产使用到的原料ST(苯乙烯)分析项目为纯度及苯系物含量。纯度采用面积百分比法进行定量,苯系物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需要2台色谱进行分析2个项目,在时效性上可以进行提升,通过改变参数条件将2个项目整合在一台色谱一个方法进行分析,提升设备利用率以及时效性。采用MSA和T检验验证测量系统和对比数据的可靠性。



关键词: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提高设备利用率;




背景介绍

司使用的ST(苯乙烯)是部分乳液产品生产中重要的原料,ST的纯度及苯系物含量都会影响生产反应物。苯系物组分包括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目前实验室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使用面积百分比法定量纯度(WHPUT011-686-2015苯乙烯纯度的测定),使用外标法定量苯系物含量(GB_T 12688.1-2011工业用苯乙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这也说明两个分析项目需要使用两台气相色谱同时分析。在人员操作以及设备维护方面成本较高。对比两者方法的参数条件,可进行参数优化,将两者整合为同一台设备、同一个方法进行分析,简化操作流程,简化分析方法,提高设备利用率。



测定ST(苯乙烯)纯度及苯系物方法介绍

1.1 测试原理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FID检测器检测,以面积百分比法定量测定苯乙烯的纯度。

另苯乙烯与烃类杂质组分在色谱柱上被有效分离,测量所有峰的峰面积,采用外标法计算各烃类杂质的含量。

1.2 优化前的参数设置

 

纯度

WHPUT011-686-2015苯乙烯纯度的测定

苯系物

GB_T 12688.1-2011工业用苯乙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色谱柱

DB-5MS 30m*0.25mm*0.25μm

弹性石英毛细管键合PEG20M60

60m*0.32mm*0.50μm

柱流量

1.0mL/min

1.0mL/min

分流比

30:1

80:1

进样口温度

280℃

230℃

检测器温度

300℃

240℃

程序升温

50℃(2min)5℃/min

80℃(5min)20℃/min

280℃(15min)

进样量

0.2μL

0.5-1μL




2 优化整合苯乙烯中纯度及苯系物方法探讨

(1) 建立适用于苯乙烯(ST)中纯度及苯系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苯系物组分包含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

(2)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采用面积百分比法得到苯乙烯的纯度。苯乙烯与烃类杂质组分在色谱柱上被有效分离,采用外标法计算各苯系物的含量。即进一个样品即可使用不同的定量方法读取各组分含量。



3 实验部分

3.1实验仪器及试剂

3.1.1 实验仪器

安捷伦气相色谱仪,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自动进样器、气相色谱工作站;

3.1.2 实验试剂

苯(分析纯)、甲苯(分析纯)、乙苯(分析纯)、对间邻二甲苯(分析纯)、苯乙烯(分析纯)、甲醇(分析纯);



3.2试验方法

3.2.1优化后的参数选择



结合我们样品性质、方法和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探索了样品测试色谱条件,参数如表1:


苯乙烯中纯度及苯系物色谱参数

色谱柱

Innowax 60m*0.53mm*1.0μm

柱流量

2.0mL/min

分流比

80:1

进样口温度

230℃

检测器温度

240℃

程序升温

110℃(25min)

进样量

0.2μL

表1 优化后色谱分析参数

3.2.2 色谱标准曲线制作



1) 苯乙烯中纯度:取1.5mL苯乙烯(AR)至2mL气相小瓶,用上述气相色谱条件进行分析,谱图上峰面积最大的峰即为苯乙烯的峰,建立校准表,在相应的保留时间下,填写对应的化合物名称,以用来定性。纯度使用面积百分比定量方法较为简单,定性即可;

2) 苯乙烯中苯系物配制过程



序号

操作内容

1



各称取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各0.25g于100ml容量瓶中,称取48.5的甲醇(AR)加入该容量瓶中,混合均匀,该母液浓度约为5000mg/kg,记作溶液B1。 

2



称取2g溶液B1到25mL容量瓶中,称取18g甲醇(AR)加入摇匀,配制成500 mg/kg的溶液。记作溶液B2。

3



称取1g溶液B1到25mL容量瓶中,称取19g甲醇(AR)加入摇匀,配制成250 mg/kg的溶液。记作溶液B3。

4



称取2g溶液B2到25mL容量瓶中,称取8g甲醇(AR)加入摇匀,配制成100 mg/kg的溶液。记作溶液B4

5



称取2g溶液B3到25mL容量瓶中,称取8g甲醇(AR)加入摇匀,配制成50 mg/kg的溶液。记作溶液B5

6



称取2g溶液B4到25mL容量瓶中,称取8g甲醇(AR)加入摇匀,配制成20 mg/kg 的溶液。记作溶液B6

7



按照上述方法,运行B2-B6五个标准溶液,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每个浓度点运行三次。

8



标准液中各苯系物组分的面积与含量一一对应,制作外标曲线。

9



标准曲线验证:用试剂甲醇配制一个各苯系物组分含量与样品含量接近的标准点,对曲线进行标准验证,测得的回收率在95%-105%之间,曲线方可用。

表2 曲线配制过程



3) 苯乙烯中苯系物曲线配制数据



标准级别

苯mg/kg

甲苯mg/kg

乙苯mg/kg

对二甲苯mg/kg

间二甲苯mg/kg

邻二甲苯mg/kg

1

9.66

10.50

11.11

9.69

10.47

9.90

2

45.17

49.11

51.96

45.32

48.97

46.33

3

92.07

100.10

105.89

92.36

99.81

94.42

4

199.47

216.87

229.42

200.10

216.23

204.55

5

484.20

526.43

556.90

485.74

524.89

496.54

表3 实际操作曲线配制点



4) 苯乙烯中苯系物曲线回收率

方法检查结果

样品描述

组分名称

理论值

校准结果

回收率%(95~105)

自配标准

49.86

49.62

99.52

甲苯

43.06

42.67

99.10

乙苯

54.55

55.61

101.94

对二甲苯

49.73

48.87

98.26

间二甲苯

40.36

40.47

100.27

邻二甲苯

63.33

62.90

99.32

表4 苯乙烯中苯系物曲线回收率



3.3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试验

随机选取10个样品,由A、B、C三位分析员对每个样品测量三次,测量结果进行MSA分析,由分析结果来判定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3.4 新旧方法的极差正态性检验和双样本T检验

模型优化完善后,随机选择30个样品,对新旧方法测值的极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进行双样本T检验,通过P值来反映两种方法的差异性。

4 结果与讨论

4.1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表5 苯乙烯中苯系物量具研究数据

人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A

1

346.18

363.88

129.206

142.218

194.426

332.391

416.981

558.046

352.09

356.332

2

351.958

365.075

132.74

142.165

197.559

335.844

420.224

562.137

351.292

346.691

3

357.698

368.876

130.076

142.816

198.35

336.371

419.526

555.718

354.759

354.343

B

1

347.6

362.269

132.431

144.709

196.918

333.145

418.236

559.432

371.865

350.568

2

352.425

367.262

132.533

145.313

194.14

340.199

418.40

557.565

371.978

352.651

3

348.993

371.449

132.483

142.8

196.525

336.818

412.297

560.105

373.596

358.229

C

1

355.405

371.539

135.01

150.719

203.067

340.527

416.911

562.122

352.147

352.464

2

353.619

365.448

132.901

147.233

204.875

339.382

416.954

557.932

355.896

350.51

3

353.266

365.81

131.976

149.603

202.452

340.188

416.476

553.262

355.445

353.627



图1  优化后分析方法检测苯乙烯中苯系物MSA报告

从图1可以看,量具R&R中,合计量具R&R的方差分量贡献率为0.13%<1%, %研究变异(%SV)为3.55% <10%,可区分的类别数为39>5。综合来看,优化后的分析方法系统稳定性很好,能够满足实验室对数据的高精密度高准确度要求。

表6  新旧方法测量结果

样品名称

苯系物国标法测试结果(mg/kg)

苯系物优化整合后的测量值(mg/kg)

极差

苯乙烯(ST)1

249

249

0

苯乙烯(ST)2

440

446

-6

苯乙烯(ST)3

190

197

-7

苯乙烯(ST)4

263

263

0

苯乙烯(ST)5

300

293

7

苯乙烯(ST)6

362

360

2

苯乙烯(ST)7

110

105

5

苯乙烯(ST)8

445

439

6

苯乙烯(ST)9

135

141

-6

苯乙烯(ST)10

280

287

-7

苯乙烯(ST)11

340

343

-3

苯乙烯(ST)12

360

369

-9

苯乙烯(ST)13

173

170

3

苯乙烯(ST)14

380

383

-3

苯乙烯(ST)15

371

365

6

苯乙烯(ST)16

285

280

5

苯乙烯(ST)17

350

347

3

苯乙烯(ST)18

290

281

9

苯乙烯(ST)19

350

346

4

苯乙烯(ST)20

314

314

0

苯乙烯(ST)21

200

192

8

苯乙烯(ST)22

280

274

6

苯乙烯(ST)23

134

138

-4

苯乙烯(ST)24

240

248

-8

苯乙烯(ST)25

300

296

4

苯乙烯(ST)26

300

293

7

苯乙烯(ST)27

330

326

4

苯乙烯(ST)28

290

296

-6

苯乙烯(ST)29

261

263

-2

苯乙烯(ST)30

205

207

-2



4.2  新旧方法的极差正态性检验和双样本T检验

对两种测量方法的极差做正态性检验和双T检验,从图2可以看出,P值为0.069大于0.05,说明数据呈正态分布,数据是可靠的,从表7可以看出,P值为0.595,大于0.05,说明两种测量方法没有显著差异,整合优化后的方法是可用的。

图2 新旧方法之间的极差正态检验


苯乙烯中苯系物T检验和置信区间




均值


标准差


均值标准误差


国标方法测定


284.2


84.7


15.5


优化方法测定

差值


283.7

0.533


84.4

5.431


15.4

0.992






平均差的95%置信区间


(-1.495,2.561)




平均差=0(与≠)的T检验:T值=0.54    P值=0.595



7 新旧方法测值的T检验

5实验结论

本实验结合了《WHPUT011-686-2015苯乙烯纯度的测定》和《GB_T 12688.1-2011工业用苯乙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将纯度和苯系物项目整合至一个方法内,实现只需要进一针样品即可读出纯度及苯系物含量。由不同的分析员对不同的样品进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MSA分析,结果表明测量系统稳定性很好。随机选择N样品,采用新旧方法进行实验比对,对分析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和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整合后的方法是可以使用的。

在日常分析中,分析人员只需进一针样品,即可选取面积百分比读取纯度,外标法读取苯系物含量。简单快捷,同时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GB_T 12688.1-2011工业用苯乙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2] WHPUT011-686-2015苯乙烯纯度的测定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