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检验检测过程中,允许偏离的使用范围有哪些?如发生偏离应如何处置?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物价真高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检验检测过程中,允许偏离的使用范围有哪些?如发生偏离应如何处置?
推荐答案:123回复于2023/03/16
“允许偏离”的实施


1. “允许偏离”的程序的编写
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程序文件是为控制各项影响质量的活动而制定的各项文件,是员工的行业规范和工作准则。因此,程序文件应简练、明确、易懂、便于操作,其结果和内容包括:
目的:应阐明为什么要开展此项活动。
范围:使用范围,即开展此项活动所涉及的方面。
职责:由谁(或部门)实施此项程序,明确其职责和权力(如:申请、分析、论证、验证、评审、确认、批准、监督等)。
工作流程:列出活动顺序和细节,明确各环节的“输入-转换-输出”,包括“允许偏离”的原则、控制、有效的监督、出现可疑或潜在不符合的处理、检测/校准报告中应说明以及必须征得用户的意见等内容。
引用文件和表格:开展此项活动涉及的文件、引用标准/规范及必要的质量记录表格(如允许偏离申请表、评审表等)。
活动记录的归档保存及存放期限。
2. “允许偏离”的实施
(1)检测/校准方法的偏离
我们在检测/校准过程中常遇到由于所使用的检测/校准设备与确认的方法中所述的检测/校准设备、检测过程、步骤、检测/校准项目及测量次数有一定的偏离,则应制定“允许偏离”的文件化的规定,填写“允许偏离处理单”。对方法的任何偏离均应予以阐明,并附有支持性理由,以便确认评审,且经技术管理层批准,客户同意才允许发生偏离。
(2)检测设备检定周期的偏离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某些特定的情况,比如遇到紧急任务或是在做产品寿命试验时,遇到超负荷的检测/校准任务,比如临时分包等使用了超过检定周期的测量设备,这种情况就偏离了质量体系文件的相关规定,那么我们就应该按“允许偏离”程序做好相应的工作,填写“测量设备延长检定周期申请单”,经有关部门会签并批准,然后实施。但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事后补救工作,超期的测量设备用完后,一定要送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假如检定/校准超差,应填写“测量设备超差追溯单”,对测量结果进行追溯处理。
(3)检测设备允许误差的偏离
如果经检定/校准,发现测量设备超差,不能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则需进行第二次调整或修理以及随后的检定/校准,如果确定其还是不能满足规定要求,则该测量设备的准确度偏离了质量体系文件的相关规定,但我们在“允许偏离”程序中应规定,经调整或修理以及随后的再检定/校准结果满足下一等级的计量特性的要求,经用户同意就可降级使用,其结果应在原始记录及报告/证书中说明,以保证检定/校准工作的质量,继续发挥测量设备使用价值。
(4)校准环境的偏离
校准条件是直接影响报告/证书质量的要求,在检定/校准过程中,当标准工作间环境条件不符合该计量检定规程、规范或标准方法要求时,在“允许偏离”程序中规定,检定和校准人员应按规定要求做必要的修正。如:在测量量块长度时,由于被测量块和标准量块(或仪器所配备的其他长度表或者其)温度偏离标准状态时,应引入修正量,还有压力、标准电阻、温度仪表等校准项目温度偏离标准状态时应引入修正量。
(5)合同的偏离
合同主要是在客户的期望要求得到充分理解后作出决定,予以实施和保持,在合同期间如发现客观条件的变化需要偏离合同,应在“允许偏离”程序中予以规定,在偏离发生前,将可能偏离的情况及时通知客户,并取得客户书面确认,然后对需要修改的合同内容,按程序重新进行评审,并将修改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防止工作差错造成损失。

总而言之,在我们日常检测/校准工作中出现偏离的原因和情况很多,比如还有程序文件的偏离、抽样的偏离等,但我们一定要分清“允许偏离”是在测量设备、测量结果和产品质量有保障的条件下允许发生的“偏离”,应以文件规定为准。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技术咨询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1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允许偏离”的状态分类。检测/校准方法的偏离、检测/校准结果不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偏离(如允许误差等)、检测/校准设备超过了原来的确认间隔的偏离、校准环境的偏离、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偏离、合同的偏离、抽样的偏离等。
1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允许偏离”的实施


1. “允许偏离”的程序的编写
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程序文件是为控制各项影响质量的活动而制定的各项文件,是员工的行业规范和工作准则。因此,程序文件应简练、明确、易懂、便于操作,其结果和内容包括:
目的:应阐明为什么要开展此项活动。
范围:使用范围,即开展此项活动所涉及的方面。
职责:由谁(或部门)实施此项程序,明确其职责和权力(如:申请、分析、论证、验证、评审、确认、批准、监督等)。
工作流程:列出活动顺序和细节,明确各环节的“输入-转换-输出”,包括“允许偏离”的原则、控制、有效的监督、出现可疑或潜在不符合的处理、检测/校准报告中应说明以及必须征得用户的意见等内容。
引用文件和表格:开展此项活动涉及的文件、引用标准/规范及必要的质量记录表格(如允许偏离申请表、评审表等)。
活动记录的归档保存及存放期限。
2. “允许偏离”的实施
(1)检测/校准方法的偏离
我们在检测/校准过程中常遇到由于所使用的检测/校准设备与确认的方法中所述的检测/校准设备、检测过程、步骤、检测/校准项目及测量次数有一定的偏离,则应制定“允许偏离”的文件化的规定,填写“允许偏离处理单”。对方法的任何偏离均应予以阐明,并附有支持性理由,以便确认评审,且经技术管理层批准,客户同意才允许发生偏离。
(2)检测设备检定周期的偏离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某些特定的情况,比如遇到紧急任务或是在做产品寿命试验时,遇到超负荷的检测/校准任务,比如临时分包等使用了超过检定周期的测量设备,这种情况就偏离了质量体系文件的相关规定,那么我们就应该按“允许偏离”程序做好相应的工作,填写“测量设备延长检定周期申请单”,经有关部门会签并批准,然后实施。但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事后补救工作,超期的测量设备用完后,一定要送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假如检定/校准超差,应填写“测量设备超差追溯单”,对测量结果进行追溯处理。
(3)检测设备允许误差的偏离
如果经检定/校准,发现测量设备超差,不能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则需进行第二次调整或修理以及随后的检定/校准,如果确定其还是不能满足规定要求,则该测量设备的准确度偏离了质量体系文件的相关规定,但我们在“允许偏离”程序中应规定,经调整或修理以及随后的再检定/校准结果满足下一等级的计量特性的要求,经用户同意就可降级使用,其结果应在原始记录及报告/证书中说明,以保证检定/校准工作的质量,继续发挥测量设备使用价值。
(4)校准环境的偏离
校准条件是直接影响报告/证书质量的要求,在检定/校准过程中,当标准工作间环境条件不符合该计量检定规程、规范或标准方法要求时,在“允许偏离”程序中规定,检定和校准人员应按规定要求做必要的修正。如:在测量量块长度时,由于被测量块和标准量块(或仪器所配备的其他长度表或者其)温度偏离标准状态时,应引入修正量,还有压力、标准电阻、温度仪表等校准项目温度偏离标准状态时应引入修正量。
(5)合同的偏离
合同主要是在客户的期望要求得到充分理解后作出决定,予以实施和保持,在合同期间如发现客观条件的变化需要偏离合同,应在“允许偏离”程序中予以规定,在偏离发生前,将可能偏离的情况及时通知客户,并取得客户书面确认,然后对需要修改的合同内容,按程序重新进行评审,并将修改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防止工作差错造成损失。

总而言之,在我们日常检测/校准工作中出现偏离的原因和情况很多,比如还有程序文件的偏离、抽样的偏离等,但我们一定要分清“允许偏离”是在测量设备、测量结果和产品质量有保障的条件下允许发生的“偏离”,应以文件规定为准。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