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认可准则里面的这个条款这么理解

浏览0 回复8 电梯直达
wwz31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7.6.1实验室应识别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应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考虑所有显著贡献,包括来自抽样的贡献。

7.6.2开展校准的实验室,包括校准自有设备,应评定所有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

7.6.3开展检测的实验室应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当由于检测方法的原因难以严格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实验室应基于对理论原理的理解或使用该方法的实践经验进行评估。

1:某些情况下,公认的检测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规定了限值,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式,实验室只要遵守检测方法和报告要求,即满足7.6.3条款的要求

2:对一特定方法,如果已确定并验证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实验室只要证明已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受控,则不需要对每个结果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3:更多信息参见ISO/IEC指南 98-3ISO21748 ISO5725 系列标准。

请问蓝色字体这个条款这么理解?有具体例子吗?

推荐答案:路云回复于2023/04/20
  个人理解,注1所说的,应该是指不包含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即由人、机、法、环四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合成得到的“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或“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将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将至最低)。因为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完全是未知的、不确定的,也是不可控的。无论什么检测方法的标准,都不可能预先对被测对象的不确定度分量规定限值。无论什么测量过程,能够被实施测量者,在其能力范围内主动掌控的,只有人、机、法、环四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即四因素的“健康状况”),以保证本级测量结果在其能力范围内的准确与可靠。唯一不能掌控的,就是被测对象“料”的“健康状态”。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技术咨询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何当奇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就是如果你采用的是已认定的检测方法,那么你就不需要再测定不确定度了,就按照该方法检测即可。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个人理解,注1所说的,应该是指不包含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即由人、机、法、环四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合成得到的“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或“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将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将至最低)。因为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完全是未知的、不确定的,也是不可控的。无论什么检测方法的标准,都不可能预先对被测对象的不确定度分量规定限值。无论什么测量过程,能够被实施测量者,在其能力范围内主动掌控的,只有人、机、法、环四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即四因素的“健康状况”),以保证本级测量结果在其能力范围内的准确与可靠。唯一不能掌控的,就是被测对象“料”的“健康状态”。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3/4/20 16:16:08 Last edit by luyunnc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个人认为何当奇荣誉版主说得对。

  这个“注”的含义是:如果“检测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规定了限值,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式”,例如“检测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所用测量设备的最大误差,且测量设备最大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一般情况下占测量不确定度总量的90%左右”,这是经过大量统计分析证明的,且被“公认的”“计算结果的表示方式”。那么,当被测参数的控制限(T)大于所用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δ)3倍以上(即满足三分之一原则)时,测量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也就被认定满足被测参数的测量要求,此时“实验室只要遵守检测方法和报告要求,即满足7.6.3条款的要求”,即被认为满足了“应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可不再重复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举例说明如下:众所周知测量范围0至50mm的千分尺最大允差为δ=±0.004mm,如果被测参数合格与否的控制限T=0.015mm(即公差带宽度大于3×0.004mm),甚至比0.015mm更大,一般情况下,则可认为因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性不足对被测对象产生的误判风险可忽略不计,认为用该千分尺测量此被测参数满足测量要求,也就认为已经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不必再重复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事实上,7.6这一条规定实验室必须对每个测量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不可违抗,这个“注”实际上是给实验室了一个最简易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或给了一个“某些情况下”可以不再重复评定不确定度的依据。
赞贴
2
收藏
0
拍砖
0
2023/4/20 16:58:25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JOE 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意思是在某些情况下,公认的检测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规定了限值,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式,实验室只要遵守检测方法和报告要求,即满足ISO17025的要求。例如:GB/T 18043-2013《首饰 贵金属含量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附录B中说明呢不确定的评定方法,那么实验室只要按照标准做就OK,不用额外评定不确定度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OE HUI(xurunjiao5339) 发表:
楼主,意思是在某些情况下,公认的检测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规定了限值,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式,实验室只要遵守检测方法和报告要求,即满足ISO17025的要求。例如:GB/T 18043-2013《首饰 贵金属含量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附录B中说明呢不确定的评定方法,那么实验室只要按照标准做就OK,不用额外评定不确定度
      注1的意思是说这种情况下,只证明检测方法(包括测量设备、环境条件等)满足ISO17025的要求,并不是说不需要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了。GB/T 18043-2013《首饰 贵金属含量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附录B中给出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就是让你参照该方法,用实际检测数据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否则为什么要在附录B中给出评定方法模板呢。再说,B.1.3.1条所说的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就是不可能在检测方法中规定限值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之一。除非你用单次测量结果作为最终测量结果(不能反映被测对象的均匀性),也就不存在A类评定了。
      CNAS-CL01:2018仅仅是一个总则,其中的第7.6大条“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只是说了总体要求。第7.6.2条是对校准实验室的要求,第7.6.3条是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实际操作还是要结合应用准则CNAS-CL01-G003:202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第6条“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去实施。在该应用准则的第6.7条,就列出了应该评定不确定度的几种情况。
Insp_2be455b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nsp_2be455b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nsm_225995c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