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六届原创】为什么“新准则”要这样改?检测机构为什么总出“假报告”?为什么质量管理体系“两张皮”?为什么“小散弱”?为什么“低价竞争”?

浏览0 回复10 电梯直达
检测人马大哈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Insm_fedd0a8a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前 言



很多检测机构同行,一聊到假报告”、“两张皮”、“小散弱”、“低价竞争”这些话题时,都会抒发很多感慨。

有的人说:老板没良心,对检测行业不了解。

有的人说:老板短视,只知道赚快钱。

有的人说:监管不够,罚的太轻。

有的人说:客户不注重检测,只想要合格报告。

有的人说:行业大环境不好,没有质量文化。

甚至还有人说:人们怕了。。。




每个人都能滔滔不绝的,把自己的观点说上很久。

而这些观点,也确实很容易引发同行的共鸣。

但仍然希望,大家能对这些问题,有更深一些的认识,包括最新的评审准则




1



咱们先换个话题,聊一聊电视剧。

《风吹半夏》、《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等~

这些热门的年代创业励志剧,大家可能都看过或听过。

这些剧里,都出现过类似的情节:

一群亲戚朋友,靠着敢打敢拼敢闯,赶上了时代和政策的红利,赚到了第一桶金。

创业初期时,亲戚情谊、哥们义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大家同吃苦共患难,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了企业的发展。

但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发展到一定规模,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曾经的亲戚朋友,反而成了企业继续发展的阻力

有的人躺在功劳簿上开始享福,不再出力。




有的人办事仍然全凭义气和感情,不讲商业逻辑。

有的人还是习惯全靠一张嘴来管理,朝令夕改,没有持之以恒的制度。

诸如此类。

整个组织开始臃肿官僚低效

此时,这些影视剧里的主角——也就是这些企业的大领导,往往就要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剧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改革的方式其实就一种——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

体系、制度、流程、标准、目标、计划、岗位、权责、奖惩。等等。

最终,主人公排除万难、力克险阻,引领企业成功改革,再次腾飞。




2



再换一个故事。

有一家三口,在自己家这片老社区,开了个小餐馆

老爸当厨子,老妈当服务员,女儿当收银。

仗着口味好、价格低、附近邻里多,餐馆生意挺不错。




但突然某一天,有个大饭店的“高管”对一家三口说:你们这样的小餐馆,生意好只是一时的,没办法长久。你们要想做大做强做正规,做到像我的饭店那样,我可以传授你们一些心得。

于是,从那天起,小餐馆发生了改变。

以前,老爸做菜全凭经验和手感

高管说:这不行,这不可控。

于是,为了保证饭菜口味始终如一,高管把每道菜原材料的重量、油盐的体积、烹饪的时间等进行了精准细化。




以前,老妈做服务,全凭手脚麻利、热情待客




高管说:这不行,太主观了。

于是,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高管要求每天定时定点的搞卫生,还要留下保洁记录。对待客人使用统一用语、标准的笑容。

以前,女儿一个人管钱管账,靠的是年轻,脑子好、反应快

高管说:这不行,这不安全。

于是,为了财务安全,现在又雇了个收银的,和女儿两个人,一个当会计,一个当出纳。

可这些变化,却没有使小餐馆变好。

老爸现在每次做菜,都要用秤称重,用量筒量体积,用秒表计时。。。

结果出菜太慢了,客人都快急死了。




老妈现在每次收拾餐桌,无论餐桌脏到什么程度,都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有顺序有步骤有次数的擦拭,还要定时去打扫厕所卫生,还要填写保洁记录。。。

结果,来了新客人,老妈都没空去迎接,还蹲在厕所填记录呢。




女儿现在给顾客结账时,一些熟客要求打个折,女儿说现在做不到了,账目要清晰,熟客们很生气。

而且现在多雇了一个收银的小工,每个月要多支出一笔人员工资

小餐馆生意越来越差,顾客越来越少,钱越赚越少。。。




3



第一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到,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是个好东西,它帮助企业实现了自革新。

可第二个故事里,小餐馆后期采用的“高管”建议,其实也算是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可非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小餐馆走上没落。

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大家要明白,加强管理,并不只是嘴上喊喊口号那么简单,它是要付出真金白银的成本的

老爸做菜慢了,老妈收拾餐桌慢了,多雇了一个财务人员,这都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而小餐馆,它原本的盈利就有限,并没有足够的成本,去支撑它实施大饭店般的管理。




管理制度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它目前并不适用于这个小餐馆。

就好比,一个人追求“吃的好”并没有错,但如果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他是没有办法去追求“吃的好”的。




小餐馆正确的发展历程,应该是下面这个样子:

一家三口的生意越做越红火,钱越赚越多,客人越来越多,以前的店面承载不下了。

于是,投资扩大店面,再招一些服务员或厨子。

然后继续赚钱,继续壮大,接下来,要开始开分店了。

随着分店越来越多,产业越做越大,管理越来越复杂,就变得和第一个故事类似了。

为了把控饭菜味道、服务品质、账务安全,就不能继续沿用一家三口的亲戚模式了,要开始标准化,制度化了,自身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也就慢慢形成了。

由此可见,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是个好东西,但它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的。




4



上面,说的都是管理

咱们检测行业的同行常常挂在嘴边的“质量管理”,它同样也是一种管理,只是它侧重的目标更偏向于质量。

那为了加强质量管理,同样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内审、管审、能力验证、内部质控、各种质量记录、设置质量负责人。。。等等,都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质量管理体系,毋庸置疑是个好东西

但同理,当一家检测公司,不具备一定物质基础,还没达到一定规模,根本没赚几个钱的时候,它首先考虑的,是“活下去”,而不是先耗费成本,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质量管理。

因此,一人身兼多岗、管理混乱、两张皮、低价抢生意、流程压缩、省略步骤、虚假报告等等,都是为了活下去,在把底线一次次拉低。






5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可以套用咱们政治课本上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句话: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目前,很多检测机构,生产力不足,它适应不了现阶段法律法规和标准形成的这样一套高要求的体系

它的经济基础,使得它形成了适应自身现状的一套低端的、赖以生存的管理模式

于是,一套表面文章应付上级高规格的要求,一套实际运行的低端体系来维持生存,两种体系就成了两张皮






结语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近年来,我们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开始由量变到质变转型




咱们检测行业的主管部门、一些行业大咖,经常提及一些关键词

改革、市场化、集约化、收购、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抱团取暖、数字化转型等等。

这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在强调生产力经济基础一端的革新,鼓励大家去主动适应时代的步伐。




而大家最近热议的新准则,看似没什么实质变化,只是淡化了些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

但其实,可以理解为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一端,给检测机构松绑,不再用条条框框束缚住机构,让机构自己去探索寻找最适宜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可见,管理部门的顶层设计,一直很清晰,发展路径也早就给大家指明了。

而面对现在一系列的政策~

我们是支持?还是反对?抑或无动于衷?

由此,我们也应该能想明白,我们自己代表的,究竟是先进的生产力,还是落后的生产力?!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承之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最主要还是监管不严导致的。宽进严管才能让一个行业有良好的发展,否则只会劣币驱逐良币。特别是检测行业,成本其实很容易算出来,监管不严的省份,单价都很低,没人会亏本去做生意的。
小精钢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说的真的太好了,就像我们实验室,客户都没几个,在哪里一直搞高标准体系,把技术人员拉进来一起搞。搞得不伦不类的,到头来又说咋没有业务,就是很搞笑。说是一切按CNAS流程来,按流程之外又多了好些其它的东西。
土老冒豆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最佩服的是那一句,初期阶段为了活下去,只好两张皮。
上帝的同桌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马大哈 写的很好,事实重于雄辩,理解到位很重要;检验检测室传递信任的过程,把一份信任传递下去,要心存敬畏之心,守住底线。
Ins_19bb187f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minziyiy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无聊的少爷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为什么你都不满足要求,为什么不让它倒闭了?让能够满足要求的有更多的业务,能再次提高行业质量,这不是良性循坏吗?
When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建造,监理,检测师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无聊的少爷(v2911650) 发表:
为什么你都不满足要求,为什么不让它倒闭了?让能够满足要求的有更多的业务,能再次提高行业质量,这不是良性循坏吗?
思路清晰的,一针见血的,敢于面对问题的,戳脊梁骨的!
chien_200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