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色谱分析中各种定量方法用途介绍

浏览0 回复7 电梯直达
通标小菜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色谱分析中各种定量方法用途介绍

通标小菜



我们在利用色谱对我们的未知样品进行分析时,都是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定量,一个是定性。要想知道样品中目标物具体有多少,那就必须采用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一共有四种,分别是峰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以及标准加入法。

1.峰面积归一化法

峰面积归一化法也叫面积百分比法,它的原理大致是以所有色谱出峰峰面积总和为100%,单个峰的峰面积/峰面积总和*100%就得到了每个峰在这张色谱图上的占比。峰面积归一化法一般用在测定化合物纯度及杂质上面,比如我合成了一个中间体,经过脱水提纯等处理拿到了一些样品,但我想知道这些样品里我合成的有效成分含量是多少?合成反应中产生的副产物杂质有多少?未反应的原料还剩多少?这时候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就能大致看出各个部分的比例,这种方法在有机合成中控上用的比较多。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无法确保所有的未知物都能出峰,还有就是设置走样程序的时候为确保所有组分尽可能流出,走样程序会比较长,比如一针需要运行一个小时甚至更多。



2.外标法

外标法定量在各个领域用的最广泛,外标法其实就是校准曲线法,利用化合物浓度与在仪器上峰面积(响应)成正比的原理来绘制一条校准曲线,曲线公式为Y=aX+b,其中Y为峰面积(响应值),a为曲线斜率,b为曲线截距,x则为上机测试样品浓度。在分析实际样品时,Y在仪器上读值已知ab也已知,代入公式就能得到浓度X



采用外标校正法首先需要有该目标物的标准品,纯度尽量要高,且在色谱上出一个峰为宜,有些出不止一个峰(如菊酯类)。然后需要稀释成不同浓度,一般以5点校正居多,同时还要考虑实际样品浓度来设置曲线浓度范围,让待测物浓度尽量落在曲线范围内,否则需要更改曲线浓度范围或者对样品进行浓缩或稀释。

3.内标法

内标法定量与外标法异曲同工,只是需要在外标法的基础上多引入一个内标物。在采用外标法时,如果获得的校准曲线线性较差时,我们会选择内标法,在每一个曲线浓度点样品中加入等量的内标物,它能补偿由于仪器变化带来的进样量或者浓度误差。在内标的选择上面也颇有讲究,如a:内标物需要与被测物能够有良好的分离度;b:原来样品中不含有内标物;c:内标物与待测物极性相似;d:稳定且不与目标物或流动相发生反应;e:纯度高,杂质少;f:在检测器上与样品一样具有良好的响应。



内标法绘制曲线时横坐标是目标物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纵坐标是目标物与内标物浓度的比值,而曲线斜率其实就是校正因子,这是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区别。而且采用内标法后,样品里也要加入与曲线中同等浓度的内标,在前处理操作上面会比外标法麻烦。

4.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较外标法和内标法应用相对较少,其在痕量分析中用的最多。在此法中,我们需要将不同重量的被测物加入到样品基质中,然后将标准加入的校正品浓度响应值的曲线外推至零浓度点后即可计算出未添加样品时的初始浓度。



在实际分析工作中,使用哪种定量方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但从简的总体原则不会变,选用简单的校正方式可以减轻分析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复杂的校正方式一方面步骤增多,工作量会增加,而且步骤增多容易出错,引入的误差也会增大。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Ins_7fa30e9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zyl33678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通标小菜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7fa30e97(Ins_7fa30e97) 发表:谢谢分享,学习了
感谢评论。
Ins_97d75b8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老忘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ns_c593040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峰面积归一化法,只是粗略看数据。真正准确的是校正归一化法,要给出每个组份相对校正因子。
yifan111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