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检测实验室如何理解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检测实验室如何理解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


原创 糊涂读书独处思考 糊涂时读书 独处时思考 2023-09-13 06:53 发表于山东

  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均要求开展检测的实验室应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那么,检测实验室如何理解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本文笔者以RB/T 214-2017的4.5.15条款为主线展开讨论:

a.检测实验室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保持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在RB/T 214-20174.5.15条款要求,“检测机构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保持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目前实验室所使用的检测方法中均不包含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是不是就可以不建立相关程序?

  当然不是。检测实验室无论是CNAS认可还是资质认定,都是对其能力进行评审,而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是检测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重要体现。

  虽然目前检测实验室一般都没有报告测量不确定度,但作为检测实验室还是应具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能力,建立和保持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也就是必要的。

  另外,严格来说,对于测量,报告结果应包含测量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这样才是完整的。

笔者注:

  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5.1测量结果[VIM 2.9] 注2:测量结果通常表示为单个测得的量值和一个测量不确定度。对某些用途,如果认为测量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则测量结果可表示为单个测得的量值。在许多领域中这是表示测量结果的常用方式。

b.检测实验室应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在RB/T 214-2017的4.5.15条款要求,“检测项目中有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时,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检测机构应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给出相应检测能力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案例。”

  ?这里所说的建立程序与前文“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保持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中的程序有所不同,这里应理解为根据检测方法中对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而建立的具体的评定程序,一般是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应包含具体的评定方法。

  ?数学模型是分析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基础,建立数学模型是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个重要步骤。案例,则是本实验室具备该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能力的证据,并可以作为本实验室对该方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参考。

  建立数学模型、给出案例,是为了证明本实验室具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能力,并确保本实验室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致性。

  如果检测方法中没有要求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也就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也就无法给出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案例。从这个角度来讲,资质认定对检测实验室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要低于CNAS认可。

  ?CNAS-CL01:2018 7.6.3 开展检测的实验室应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当由于检测方法的原因难以严格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实验室应基于对理论原理的理解或使用该方法的实践经验进行评估。

  注1:某些情况下,公认的检测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规定了限值,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式,实验室只要遵守检测方法和报告要求,即满足7.6.3条款的要求。

  注2:对一特定方法,如果已确定并验证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实验室只要证明已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受控,则不需要对每个结果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c.检测实验室应明确需要评定测量不确定性的情形。

  在RB/T 214-2017的4.5.15条款要求,“检测机构可在检测结果出现临界值内部质量控制客户有要求时,需要报告测量不确定度。”

  ?检测结果出现临界值时,对结果做出符合性判定就会存在风险。

检测实验室在合同评审时就应明确,在做出符合性声明时,如果标准或技术规范不包含判定规则,所使用的判定规则应取得客户的同意。

判定规则就是描述如何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规则,符合性判定需要制定判定规则,也就需要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对于内部质量控制,当用En值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判定时,就会用到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计算,也就需要测量不确定度的信息。当然,现在检测实验室所使用的判据,基本上都是最简单的相对误差法,也就没有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需求了。

  ?客户有要求,即当客户自身进行符合性判定或者需要对测量系统进行评定时,会用到测量不确定度,检测实验室应根据客户要求报告测量不确定度。

  ?CNAS-CL01-G003:202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

6.7 下列情况下,适用时,实验室应在检测报告中报告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

a) 当测量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

b) 当检测方法/标准有要求时;

c) 当客户要求时;

d) 当测量不确定度影响与规范限的符合性时。

  RB/T 214-2017的“检测结果出现临界值”与d)条款对应,“内部质量控制”是a)条款的一种情况,“客户有要求”与c)条款一致,b)条款“当检测方法/标准有要求时”是方法本身的要求,与RB/T 214-2017的“检测项目中有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时,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检测机构应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给出相应检测能力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案例”相对应。


糊涂读书独处思考

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感谢支持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正如文中提到:“测量模型是分析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基础,建立测量模型是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工作中发现,不少检验检测人员在评不确定度时,虽然建立了测量模型,但评定时根本就没有用到自已所建的测量模型,显然是不对的哦!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