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苏州“毒地”环评谜局:3份检测报告结论不一,业主诉求未获回应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wuyuzeg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三家专业机构先后出具不同的环评检测报告,让“毒地”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陆家嘴苏州“毒地”百亿索赔事件已经持续发酵近一周。

3份检测报告结果不同,双方各执一词

原告方陆家嘴认为,涉案地块的实际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远超苏钢集团挂牌时所披露的污染情况,真实污染情况在原告方于2021年对已建成设施进行土地污染情况调查时才发现;在陆家嘴最新的公告中称,旗下苏州绿岸的17宗地块中共有14块土地存在污染。

此外,陆家嘴方面认为,不排除苏钢集团、环境检测机构等存在涉嫌一系列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等可能,导致存在严重污染的土地进入公开交易市场,并在挂牌转让苏州绿岸95%股权时隐瞒了相关信息。

被告苏钢集团则认为,在2016年转让之际便已如实披露部分地块的污染情况,并且明确提示部分地块原为钢铁焦化生产区域,可能存在土地污染风险,原告不仅知悉并承诺接受所有现状、瑕疵和风险。

此外,苏钢集团表示,2022年,双方曾一致同意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南京环科所对地块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有关结果表明:已有居民入住的14、15号地块、已开发建设的8、9、12、13、16号地块和未开发建设的7、11、17号地块,属可安全利用地块;焦化区1、2、3、4、5、6号和非焦化区10号地块(其中仅2号地块已开发建设),经治理修复后可安全利用。

苏钢集团还提出:“联合体方在开发建设苏州绿岸地块期间,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建设地下水阻隔墙及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存在扰动地下水、搬运土壤造成部分环境交叉污染的行为和施工作业不规范造成二次污染的行为。”

原被告对立观点的核心争议是土地污染情况。陆家嘴表示,17个地块有14个检测出污染,远超转让时披露的情况。而苏钢坚称,双方一起查过,17个地块10个安全,剩下7个经治理也可安全利用。

关于涉案地块的环评经过,钛媒体APP对关键点进行了梳理:


涉案地块原为苏钢老产区,属于工业用地,分为焦化区和非焦化区,在2014年停产。

2014-2015年,苏钢集团委托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和苏州市苏城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焦化区进行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并编制了风险评估报告。

2016年,苏钢集团挂牌时披露了土地的污染情况,表示焦化区污染主要集中在4号地块局部,根据修复目标值,最终确定0-18米深度内,污染范围为17542平方米,污染土方量为39604立方米,需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治理;非焦化区域的土壤和地下水基本未受污染,可再开发利用。

2021年6月,苏州雷丁学校办理办学许可证时,第三方检测发现,所处2号地块污染严重,投资4亿多的学校叫停。陆家嘴称从2021年12月起,对尚未开发的6块地块初步调查,发现同样存在严重污染风险。

2022年8月,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政府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进行详细调查,发现7宗地块超标。苏钢集团在2023年11月10日发布的情况说明中也提到了这7宗地块的情况:2022年,陆家嘴与苏钢一致同意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南京环科所对地块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焦化区1、2、3、4、5、6号和非焦化区10号地块(其中仅2号地块已开发建设),经治理修复后可安全利用。已有居民入住的14、15号地块,已开发建设的8、9、12、13、16号地块和未开发建设的7、11、17号地块,属可安全利用地块。

2023年9月陆家嘴发布公告称,绿岸公司已于2023年6月17日收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出具的7号、8号、9号、11号、12号、13号、17号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该等地块存在局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因子超标。至此,17宗地块里1-13号地块和17号地块都存在超标。

涉及3份关键的检测报告,几家都是专业权威部门,但数次环评的结果出入却很大,使得“毒地”案的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就环评检测报告等相关问题,钛媒体APP向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苏州市苏城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求证,但截至发稿,上述单位均未能接通电话或做出回应。

苏钢集团在土地挂牌时是否详尽披露了17宗地块的污染情况,有无隐瞒?环评流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陆家嘴在拿地前后是否做过尽调?在开发过程中是否存在“二次污染”?苏钢集团是如何发现存在“二次污染”的?2022年双方共同请南京环科作出环评,事后为何会出现反转?到底哪些地块存在超标污染?截至目前,双方尚未披露更多细节,电话也一直未获接听。

现场荒凉,安保严密


涉事地块现状如何?钛媒体APP就“毒地“事件,对地块进行实地探访。

走在项目附近,第一感觉就是很冷清、荒凉,除了已开发的8宗地块,其余均是围挡围着的荒地,路上几乎没有其他行人,车辆也比较稀少。但是每个地块至少配有1-2个固定安保人员,路上4-5个安保人员持续巡逻,该区域安保力量非常强劲。另外,对安保人员所有的咨询得到的答案都是“我刚来,不知道”。

14块“毒地”中已开发项目的有8宗,包含2号、8号、9号、12号、13号地块。其中,2号、13号为教育配套用地;8号、9号地块为商业和商务用地;12号为住宅用地。



被污染的2号地块是苏州雷丁学校,现已建成,但暂未取得办学许可,已招录的学生也安排至其他学校就读。8号和9号地块商办A区的写字楼以及“和陆坊”商业综合体已建好,但是全部空置,不对外运营,拒绝外人入内。12号住宅为陆家嘴锦绣澜山绣庭,项目目前外立面等已经处于竣工状态,内部待装修。紧邻12号地块的13号地块是已经建成的幼儿园。其余未开发的地块外面用砖石打围,在围墙上标注了“本地块存在污染风险”的提示,内部仍然是荒草或湖泊。



业主担忧,诉求未得到回应

现已交付并有人入住的14号(锦绣澜山锦园)和15号(锦绣澜山峰誉庭)地块在陆家嘴披露中显示是无污染的,但由于“毒地”数量不断增加,陆家嘴集团和苏钢集团双方的说法大相径庭,而且目前仍未有任何一方对这些已购房居民解释,他们居住的土地有没有污染,其他地块的污染是否会对他们构成健康风险,居民也期待看到14号地块和15号地块的土壤检测报告。



在现场,多位业主跟钛媒体APP透露,他们在购房前后并不了解土地存在污染风险,购房合同上只是标明了小区周边有铁路、加油站、高压线、变电站等不利因素,他们首次了解到是2号地块的雷丁学校检测出污染。

一位居住在15号地块锦绣澜山峰誉庭的业主称,2019年建成的锦绣澜山峰誉庭1栋-3栋是苏钢集团的安置房,居住者多为老人;4栋-6栋是商品房,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数业主是在苏州务工的外地人,为了在苏州买房定居,东拼西凑凑首付,付完首付后,基本没有余钱可以再买一套房,这里是他们唯一的一套住房,不是不愿意离开,而是没条件离开。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购置婚房的年轻人、为了小孩上学的家庭。

多数业主现在的诉求是希望能退房,他们之前和开发商进行沟通,销售负责人称会把诉求反应给集团领导,需进一步等待。

另一位居住在14号地块锦绣澜山锦园的业主称,锦园是2021年3月开始出售的,同年10月突然暂停销售,共销售了26套,现有约20户仍居住在这里。但14号地块紧邻12号和17号“毒地”,这让居住在这里的业主们感到担忧和不安。2022年,他们曾经找到开发商询问,对方表示,会进行整体的重新检测,检测报告会在同年7月份公示。截至目前,小区业主仍未收到这份检测报告,多次沟通未果,至今也没有给他们满意的答复。

目前,陆家嘴已经收到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书面案件受理通知书,这也意味着“毒地”案进入了司法程序。事实究竟如何,百亿“毒地”诉讼将如何判决?钛媒体APP将持续关注。希望已购房居民、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工作的建筑工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满意答复,其他工业用地改性的项目也能以此为鉴。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其它环境监测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