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如何确定测量设备的校准周期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JOE 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大部分实验室制定校准方案时,校准周期往往固定不变。但事实上,过长的校准周期会导致设备失准或失效,过短的校准周期会增加校准费用及成本。实验室应对不同的设备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并根据校准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那具体该如何去做呢?

第一: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

确定校准周期一般遵循两条原则:

一是在这个周期内测量仪器超出允许误差(泛指方法对设备所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包括:示值误差、重复性、稳定性、检出限等)的风险尽可能最小;

二是经济合理,使校准费用尽可能最少。

第二:设备初始(第一次)校准周期的确定依据

确定设备初始校准周期时,实验室可参考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制造商建议等信息。此外,实验室可主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预期使用的程度和频次;

2. 环境条件的影响;

3. 测量所需的不确定度;

4. 最大允许误差;

5. 设备调整(或变化);

6. 被测量的影响(如高温对热电偶的影响);

7. 相同或类似设备汇总或已发布的测量数据。

第三:设备后续校准周期的调整

校准周期的调整方法,通常有两种:反应调整法和期间核查法

方法一:反应调整法

根据设备初始校准后、经一定时间间隔(初始校准周期)的后续校准结果来确定后续校准周期。比如:2021年初始校准,校准周期2年,2023年的校准结果出来后,我们可以根据这次校准结果,确定下一次周期是延长到2.2年,还是缩短到1.5年。

反应调整的判定原则:

1.若校准结果位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内,则后续的校准周期可延长;

2.若校准结果超出最大允许误差,则后续校准周期应缩短;

3.若校准结果位于最大允许误差80%和100%之间,或对校准结果的符合性难以做出判断,则实验室应考虑缩短校准周期或增加期间核查频次,对设备性能做进一步验证。

反应调整校准周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本文我们主要介绍简单反应调整方法:I1= I0(1+a)或I1= I0(1-b)(1)

公式里:I0为调整前的校准周期,I1为新的校准周期,a是增量系数来延长校准周期,b是减量系数,来缩短校准周期。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可以先设定a值和长期平均测量可靠性目标Rt的值,b可以通过公式: (2)

下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方便理解,比如:一台设备,我们a取0.1,Rt取90%,由公式(2)可得,b=0.58,建议校准周期24个月,校准结果出来后,我们发现校准结果在最大允许误差内且符合判定原则第一条,我们要延长,我们利用公式(1):I1= 24(1+0.1)=26.4月

新校准周期,可由原来的24个月,延长到26.4个月。

方法二:期间核查法

适用范围:该方法适用于实验室配置了核查标准、且核查标准的准确度等级高于被核查设备的情况,

校准周期的方法:定期使用核查标准对重要参数及关键测量点进行核查。

当核查结果未超出最大允许误差,且设备的稳定性较好时,不需要校准;

当核查结果接近且有超出最大允许误差的趋势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校准。

最后,设备校准周期不宜超过3年。对于校准周期较长的设备,实验室应有充分有效的技术手段(如期间核查)作为支撑。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yy_032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