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盘点|回顾2023年那些倍受关注的环境领域大事件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Ins_292533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纵观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国内各行各业都在恢复生产,这期间也发生着许多引人关注的大事件。其中,仪器信息网整理了发生在环境领域的部分事件,与大家一起来回顾2023年环境领域都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日本福岛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据悉,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约有134万吨,根据计划,日本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氚总量为5兆贝克勒尔。东京电力公司在临时记者会上表示,核污水的排海工作会24小时运行,这一过程将持续约30年。据了解,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模拟了日本核污水排海扩散过程:240天到达中国沿海,1200天后覆盖北太平洋。

2021年、2022年生态环境部先后组织开展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摸清了目前相关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本底情况。当前,生态环境部按照监控重点区域、覆盖管辖海域、掌握关键通道的思路,正在持续加强有关核辐射监测工作。

近日,新发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中明确,将推进综合监测、协同监测和常态化监测,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海洋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在地方层面,对于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也愈发重视。且早在2012年,原国家海洋局就已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2013年底前在全国35%以上的沿海县级行政区设立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以此为基础,到了2023年,我国海洋环境监管已经开始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方向前进。

1、 点击查看国家发布的部分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相关标准等: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0825/681170.shtml

2、 专题:核辐射监测市场迎来热潮

https://www.instrument.com.cn/topic/hfsjcscylrc.html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频发



环境保护部门为了保证排污企业的环境合规性,通常会聘请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现场采样和检测。然而,近日有媒体卧底发现,一些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为了迎合排污企业的需求,经常通过伪造、篡改监测数据,出具虚假的监测报告。他们甚至使用了有密码可以修改数据的监测仪器,并用自来水替代废水水样,以达到“合格”的效果。不仅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包合格”逐渐成为一种“盛行”的行业风气,为了方便检测机构操弄数据,有厂家生产的监测仪器专门留有“后门”,只要输入密码,就能更改其中任意监测数值。这意味着,造假的触角已然延伸到了上游的设备制造环节。

10月16日,新京报发布了一则《环境监测机构造假调查:自来水替代废水水样,监测仪留后门改数据》报道,记者调查揭露了西安市、太原市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造假的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番媒体卧底揭露的行业真实一面,只是第三方监测机构弄虚作假的冰山一角。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部门一共查办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案件593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06起,足见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针对乱象,一方面,生态环境部联合公安部、最高检连续四年开展严厉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另一方面,在今年2月初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被列入生态环境部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同时,在今年8月份,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依法惩治环境污染犯罪。

1、《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具体内容点击: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0816/679903.shtml

苏州百亿“毒土地”事件



2016年,上海的陆家嘴集团花了85亿从苏钢集团买了一块地,准备开发楼盘和配套的学校公园,在验收时发现土地强致癌物质超标,和苏州环境研究所的检测报告差了十万八千里。2023年,陆家嘴11月3日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名下14块土地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远超苏钢集团挂牌出让时所披露的污染情况。因此诉请法院判令苏钢集团赔偿100.44亿元。

多年来,无论是早期的北京宋家庄地铁施工中毒事件还是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中毒事件,“毒土地”始终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其实“毒地”情况在国内环保意识提升之后,已经并不显见。在对土壤进行检测过程中,会对各项理化指标、重金属、无机物、有机物和二噁英等对人体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影响的物质成分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相关人员会在土壤处理之前进行检测,并在土壤修复后再次进行检测,各项污染物达标后,土地才可以用作其他用途。

2018年8月1日起实施的《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就明确规定了保护人体健康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以及监测、实施与监督要求,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查和风险管制,用来评判土地是否适合作为建设用地。

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物分析方法一览: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1110/691658.shtml

2、 专题:“毒土地”事件曝光,土壤污染检测知多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topic/dtdsjyfgz.html

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11月2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第一批共组建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5个省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11月22日下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甘肃省动员会在兰州召开。至此,第三轮第一批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第一组:福建省,组长陈润儿,副组长翟青;

第二组:河南省,组长许达哲,副组长郭芳;

第三组:海南省,组长宋秀岩,副组长张雪樵;

第四组:甘肃省,组长蒋卓庆,副组长董保同;

第五组:青海省,组长刘伟,副组长胡卫列。

据悉: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4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试点在河北展开。大约两年时间,督察实现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

2021年5月,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在进行。

2021年8月25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组建7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吉林、山东、湖北、广东、四川5个省,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中央企业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

2022年3月23日至25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二轮第六批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进驻河北、江苏、内蒙古、西藏、新疆五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督察。

1、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具体内容如下: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1121/693002.shtml

土壤三普进行时



2023年,土壤三普全面铺开。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土壤三普工作启动以来,全国88个试点县已经完成了8.8万个样点的调查采样、样品制备和内业化验检测等工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技术、保障、质控四大体系。截至11月初,根据土壤三普工作平台调度,全国已完成近90万个点位的外业调查、近10万个内业样品制备和6000多个样品检测工作。

目前,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检测实验室共768家。今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已经相继在西南区、华北区、华东区及华南区、西北区、华中区、东北区举办2023年土壤三普培训班6期,培训了各省份土壤普查办相关负责人、各试点县土壤普查办相关负责人,各省份土壤普查办外业工作和技术负责人、剖面土壤调查技术领队,各试点县成果形成技术负责人1500余人。

据山东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袁文兵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完成外业调查采样97619个,占外业总任务的94.7%,正陆续开展样品制备、内页测试化验工作,整体进度位居全国农业大省第一。

1、土壤三普阶段性成效及进展情况: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1109/691452.shtml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