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稀释剂的选择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lijing3203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分析方法开发,如何确定稀释剂,确保方法的适用性。

1、稀释剂的干扰

选择稀释剂,首先应考虑采用流动相体系,应关注以下几点:

稀释剂不得干扰已知杂质及主峰的检测。

根据化合物的溶解特定,可适当加入助溶剂,但最好控制在5%以内,避免强溶剂效应。

允许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配制方式有差异,但对照品所添加的助溶剂一般应控制在2%以内,必免溶剂效应产生不良影响(如峰型、保留时间、峰响应等与供试品有差异,导致无法准确定量)。

2、关注各杂质及主成分的溶解度

通常有关物质方法中主成分的浓度较大(1mg/ml~10mg/ml),若主成分在稀释剂中的浓度接近其饱和溶解度,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供试品提取不充分,导致杂质测定结果偏低,部分未知杂质存在无法检出风险。

供试品提取重现性差,导致杂质测定结果重现性差。

样品在检测过程中有析出,存在影响杂质准确定量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方法摸索时,需测定相关主成分在稀释剂中的饱和溶解度,最好满足饱和溶解度大于3倍的供试品浓度。

3、关注各杂质及主成分的稳定性

基于杂质谱分析,配制混标,考察混标中各杂质及主成分的稳定性。

部分杂质峰面积明显降低,可根据该类型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调整稀释剂的组成或注明供试品溶液的保存条件(如避光、冷藏等)。

部分杂质峰面积明显升高,结合主成分的结构特点,调整稀释剂的组成或注明供试品溶液的保存条件(如避光、冷藏等)。


“临用新制”,应注明时间,确保测定数据的准确性。若稳定性小于方法运行时间,个人认为是不可接受的。

4、关注溶剂效应

溶剂效应原定义为溶剂对于反应速率、平衡甚至反应机理的影响。针对于分析方法,主要指的是对溶解平衡的影响,涉及稀释剂与流动相、流动相与固定相。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液相色谱(L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歪果仁zZ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