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本好书之——中国企业风云人物群像素描:性格企业家

浏览0 回复50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9节:狱中国洪起的要命难题(4)


  有接近过国洪起的人介绍,他出生于北京一个底层的市民家庭,父母都是工人,父亲死得很早,母亲叫冯秀荣,现在已经80多岁了。国洪起其貌不扬,外形清瘦,很内向很严肃,不苟言笑,但为人很客气,说话声音有点儿“公鸭嗓”。虽然读书不多,但他“很有一点儿小聪明”,尤其对数字特别敏感。


  国洪起有一个弟弟叫国洪新,性格与他完全不一样,为人忠厚老实。另外国还有一个妹妹,是残疾。


  因为家庭出身很苦,所以国洪起很小便开始到社会上“混生活”。有信息说,国洪起在1980年就因诈骗建设银行贷款而被判刑入狱,出狱后在北京倒卖进口大件商品指标,赚了一些钱后,开始雇人在进口商品供应点收购商品指标,然后转手倒卖赚取差价。也有消息称,国洪起曾经从事“切汇”,靠倒卖外汇赚钱。后来,国洪起在北京后海开了当时京城最大的一家歌舞厅——文苑歌舞厅。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洪起开始从事股票和期货交易,“炒股票非常有脑子,判断非常准确”,所以很多营业厅都争着让他去开户,他本人也迅速积累了多达几千万的财富。


  有人戏称,国洪起的历史是一部“被共产党专政的历史”——倒腾外汇时被抓过,开娱乐场所被抓过,炒股票期货时被抓过,现在做国债回购又被抓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像国洪起这样“一无所有却胆大包天”的草民,往往能挣到大钱。


  当时的国洪起,对炒股以外的其他行当相当谨慎。他曾对周围的人说过:“我不想做实业,因为我不善于和人打交道。”有人劝他投资当时很热门的房地产,他却说:“做房地产不但要和内部人打交道,而且要与政府机关打交道,不像我做股票,只要敲敲键盘就行了——我挣谁的钱不知道,我赔给谁的钱也不知道。”


  接近国洪起的人介绍,阔起来的国洪起开始学会摆谱,喜欢穿名牌衣服买名牌车,并且与很多漂亮女人有过密切关系。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以投机起家、甚至有诈骗巨额资金之嫌的人,并没有像其他类似经历的人一样,把财富偷偷转往国外,最后办好护照悄悄走人。


  让人惊讶的是,在国洪起身上竟呈现出如此复杂多样、甚至互相矛盾的性格特征——他既很自卑又过分自傲;他既很低调又常常自以为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他既很会算计别人又很容易上别人的当……


  曾经喜欢独自一个人“敲敲键盘”赚钱的国洪起,也许是因为内心深处那种想出人投地的巨大冲动的诱使,他开始大张旗鼓地扩张自己的“版图”——从北京到山东、河北、广东甚至香港等地,从金融到房地产、建材、化工等行业,国洪起陆续成立或控制了50家以上的公司。更让人难以理喻的是,他把大部分靠“智力劳动”赚来的钱去创办实业,而有些投资在5年甚至10年之内都是很难收回的。比如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九九集团,曾是全国最大的酒精企业。该公司总投资10多亿元,员工近2000人,产品涉及工业、农业、畜牧业、商业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在2002年底,国洪起雄心勃勃地宣称:九九集团要实现“百亿资产,百亿产值,十亿利润,十亿税收”的宏图。


  他的性格决定他不会相信任何一个人,所以我们看到所有公司都是他通过自己的弟弟国洪新、妻子孙涤非及妻姐刘严进行牢牢地掌控。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又是一个轻信他人、常常上当吃亏的人。


  比如1998年,有人游说国洪起去重庆市某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投资一个烟厂,说仅需要投入三五百万起动费用,一年便能拿上亿的利润。有人劝阻他,说烟草是属于国家专卖的,这么好的事情干吗来找你?国洪起解释道,烟厂里属于包税的,一年光税款就能省多少多少钱。我先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到政策松动了再悄悄把它拿下来。


  谁知道,这个烟厂是个无底洞,投入多少吃多少,不到一年时间八九百万下去了,却一分钱也赚不出来。国洪起急了,把县政府告上了法庭。官司在重庆开庭,国洪起胜诉。但他不甘心,认为我北京有人,应该能拿回更多的钱,于是又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最后,国洪起果真又胜诉了,给多判了一些钱回来,但多判的钱却几乎全部花在开销上,光律师费就付了100万。因为上诉,把重庆市法院也给得罪了,去执行时他们根本不理睬,在那里给放着。把当地的县长给追急了,他指着县政府大楼说,你们干脆把它搬回家得了……国洪起最后以亏800多万了事。


  而在2000年前后,国洪起又跑到东北某地去投资。当地有一家生产葡萄酒的上市公司,下面有一个销售公司。这个公司在当地是包税的,因为吹牛不交税,所以他们尽量把销售和利润做大,然后利用上市公司收购这个销售公司,为此国洪起垫了2000多万。但合作方拿到钱后便不认账了,说你这是买公司的钱。其实任何明眼人都知道,这个公司没有办公室和工作人员,甚至连一张纸都没有,仅有一个皮包装着一套公章和支票,却让国洪起付出了如此巨额的代价。


  诸如此类的“上当受骗”或“意外事故”,耗费了国洪起不少的真金白银。熟悉他的人说,国洪起首先是一个机会主义分子,有机会他就会去投。在投资山东九九集团和购买嘉利来股份等几件事情上,也曾有人劝说他小心行事,但他觉得有利可图,于是一意孤行、不听劝阻,最终落得如此收场。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0节:狱中国洪起的要命难题(5)


  从一无所有,到通过“奋斗”成为亿万富翁,又到最后变成阶下之囚,有人分析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个性:急功近利、刚愎自用、不会做人、不会用人。“他根本不尊重人才,是一个极度实用主义分子——用得着的时候,你就是上帝;用不着的时候,马上可以把你一脚踢开。如果这边坐着一个大知识分子,那边坐着一个银行的信贷员,他肯定重视后者,因为银行信贷员可以马上为他变出钱来。”


  “子系中山狼,得志变猖狂。”跟国过往密切的人如此叹惜道,“在特定的条件下,你凭小聪明挣了点儿钱,就好好过日子罢了,何必不知道天高地厚去惹事生非?这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即使你给他一支部队,他也当不了元帅和将军,最多只是一个沿途打家劫舍的小毛贼而已。”


  个人小档案


  姓名:国洪起


  职务:北京赛克赛思公司、山东九九集团的幕后控制人


  出生:1958年9月23日


  籍贯:山东省济宁市(出生于北京市)


  学历:初中


  主要产业:国债回购、酒精等


  主要经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靠炒外汇和国债回购发家,九十年代开始陆续投资一些企业,其中最大的是山东九九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酒精企业。2004年3月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抓。2006年3月14日、15日,此案在南京市中级法院第二法庭正式开庭。2006年6月22日,国洪起特大合同诈骗案由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宣判:国洪起因犯合同诈骗罪、虚报注册资本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请善待郑俊怀!”


  来自伊利旧部的另类声音


  郑俊怀进入乳业纯属偶然。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的理想是做一名记者或律师。但在参加第一批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时,郑俊怀差了十几分,后来只得进了工厂。接手伊利的前身——内蒙古回民奶食品厂当厂长时,这个厂是整个系统内最差的一个企业,全部家当才41万元,完全是一个手工作坊式的“烂摊子”。


  在郑俊怀的经营下,回民奶食品厂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郑俊怀觉得当时的体制太束手缚脚了,竟带领厂领导班子发动了一场“政变”。那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刚刚起步,呼和浩特市政府最初确定了12家试点企业,但却没有回民奶食品厂的份。郑俊怀找到市政府,表示一定要走股份制之路,“如上级不同意搞股份制,我们将集体辞职!”在市长亲自协调下,回民奶食品厂终于挤进了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的行列。于是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诞生。


  但最后,他却栽在了这上面。


  郑俊怀出事了!从2004年12月20日开始,陆续有数家媒体惊爆伊利数位高管被拘的新闻。


  笔者随即致电伊利公关媒介经理娜米拉,但手机无人接听;之后发去短信,不久后收到回音:“您好!郑总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有关此事我公司已发布正式公告,请您到网上查询。”


  接着,笔者又拨通了伊利行政部总经理刘春海的手机。他在电话里介绍,12月17日中午,他接到呼和浩市市委常委办公厅秘书的电话,让他在当天下午3点半召集伊利集团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到丽山湖度假村开会。会上,包括郑俊怀在内的7位高管被马上带走。不久后,刘春海即接到其中5位高管被刑事拘留的函。


  对有关伊利员工为此事人心波动的传言,他进行了否定:“没有啊!现在人心很稳定啊!”他透露,像每年年底进行的文艺汇演都在照常进行,并没有受此事影响。


  在笔者2004年9月24日这天的日记里,还记载着在“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见到郑俊怀的情景:“与其他企业家不一样的是,他胸前却没佩戴鲜花、身后也没有呼应的随从,只是一个人,拎着一个纸袋子,消失在走廊的拐角处。”


  一些小事


  “我感到很痛心!很震惊!想不到郑俊怀这种优秀的企业家也倒下了。”窗外是北京今年的第一场雪,但北京赞伯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路长全的情绪分外激动。路长全曾出任伊利营销部门副总经理,和郑俊怀有过长达两年的交往,所以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说自己“这两天心情特别不好”。


  对郑俊怀一生影响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幼年丧父:“那年我12岁,家里没有了顶梁柱,记得我的书包还是用父亲的白洋布毛巾做的。穿得破破烂烂的,走到哪里别人都瞧不起。这让我懂得一个道理,没什么可以让你依靠,一切要靠自己努力。”


  路长全介绍了郑俊怀的一件小事:“有一次,郑俊怀要来北京会见一家跨国企业的老总。他到北京的当天晚上,在西直门附近找了个一家没有星级的旅馆,才180元每晚。第二天要和跨国企业老总见面了,怎么办?不能丢伊利公司的面子啊!正好他有一个朋友那天住在长城饭店,于是他打电话给朋友,说你把你的房间借给我用2个小时,我会见一下外宾。


  在路长全的印象里,郑俊怀还是一个很敬业、很谦和的人:“他常常工作到很晚,常常利用坐车的时间睡觉。有时我们一起出差,常常会讨论问题到深夜,有时甚至通霄达旦。有次我找他汇报工作,他听了足足有两个小时,没有打断我,只是在我谈完后,他才说,小路,你谈的主要是不是这样几个意思?”对于路长全后来在营销上面的很多建议,郑俊怀都采纳了。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1节:狱中国洪起的要命难题(6)


  后来路长全想离开伊利去开拓自己的事业,郑俊怀找他谈了几次心,这些肺腑之言至今让他感动:“他说,我一年的薪水已经上百万,已经够用了,我要那么多钱干吗?人终是要死的。我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有一个孩子在法国读书,读书都是靠挣的奖学金。钱多了对孩子反而有害处,是害他们。你看,我都50多岁了,对我而言,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伊利的品牌能够做起来,能够做成世界级的企业,能让员工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让农民们能够富裕。我对它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不希望看到它出任何问题。”


  对于郑俊怀曾经打击报复竞争对手的传言,路长全认为完全是造谣。他介绍道:“蒙牛的牛奶曾经在湖北出了麻烦。伊利一些低层员工曾经想把一些不利的报道进行复印,然后散发。但郑俊怀召集了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明确要求不得散发一份对蒙牛不好的资料。他认为,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不是蒙牛的问题,我们要帮助蒙牛一起成长。郑俊怀在我面前从来没有诋毁过任何人,却常常说,伊利培养了一批能干的人,这是内蒙古人的骄傲。”


  “你说这种平时就喜欢吃碗面条、一件衬衫穿了几年、出差不住200块以上宾馆的人,他会贪污?打死我都不信。”


  关于郑俊怀的“哑迷”


  在公布的资料中,郑俊怀涉嫌的是挪用资金,用来进行MBO的收购。路长全认为关键是如何去界定这个问题,“首先,是不是他自己拿的?其次,这钱拿去干了什么?如果是为了进行MBO收购,那绝对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得了主的。伊利关于MBO的事情,当初都是当地政府要做的,是他们同意的。”


  路长全打了个比方:“比如我们三个人是某个企业的高管,现在当地政府鼓励你们买下这个企业。怎么买?按市场价?那我们买它干吗?我们哪有这么多钱?肯定要折价卖给你,于是每股10元变成每股5元卖给你。但这叫国有资产流失吗?再说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这就像三只猴子分香蕉,怎么分都不公平,最后香蕉坏了,于是全丢了完事,大家反而高兴了。”


  路长全分析,这可能是一些人报复的结果:“有几个人贪污了几百万,郑俊怀就说你们走吧。没想到他们反过来又弄了他。郑俊怀对事业的兴趣远远大于金钱的兴趣,有些事并不是他想要做的。”


  对事情背后的复杂性,路长全打了个“哑迷”:“举个例子,比如我现在有股份要卖给你,但我们在私下里还得有一个协议,你买的股份里我又要占有多少比例。明白了吗?


  路长全归纳了郑俊怀的三个特点:正直、稳健、勤劳。路长全悲观地断言,“我太了解这个企业了,郑俊怀个人的威信和人格的力量,在伊利没有人能比得上。但他永远挂在嘴边一句话:伊利是大家的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郑俊怀是个干事的人,他应该没有拿一分钱回家,但背后有太多的阴谋家,可能在某种力量的推动下做了一些事情。他是整个企业的主心骨,我无法想象没有他伊利会怎样。”


  “我非常希望这个事情都顺利过去,祈祷郑俊怀能够重新回来执掌这个企业。不要像李经纬似的,弄来弄去等到他卧床不起了,又把他抬出来。”


  请善待中国企业家


  路长全认为,现在中国存在着“媒体暴力”:“中国的一些媒体和学者,对中国的企业家太苛刻,不了解他们是多么艰难、多么苦,常常认为自己又搞掉了一个,心里就很踏实似的,殊不知一笔捅死的是一个养活了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其实这非常危险,会大大增加整个中国社会营运的成本。”


  在路长全眼里,这些“居心不良”的媒体,就是一群害人非浅的蝗虫:“农夫一年365天在土地上默默耕耘,头顶烈日、每滴汗水摔成八瓣却毫无怨言。当收割季节来临时,农夫看着即将熟透的庄稼露出幸福的笑容。突然,一群蝗虫铺天盖地从天而降,把所有辛苦的劳动成果一扫而光。农夫蹲在田埂上,泪流满面……”


  “中国的企业家都不容易,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把企业做了起来。他们所付出的个人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中国最大硅胶生产企业宏达化工的老板,小学都没毕业。在别人帮不了自己的情况下,他自学了高分子化学,三年后一举攻克了世界性技术难题,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科研价值和市场价值。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脊梁,这样的企业家我们不去善待他们,我们要去善待谁呢?”


  路长全分析,所有的经济之争背后是品牌之争,而品牌之争后面是信任度之争。中国必须成长起自己的强大品牌。但是,当中国自己的品牌还有缺陷时、还处于襁褓时,媒体和人民应有胸怀接纳、支持自己的品牌,所有的行为都应该是善意而不应该是破坏性的。


  “我很替中国的这些著名品牌当心,这些年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现在就这么轻易地把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搞掉,这么好的人都出事了,大家还能相信谁?中国大企业倒下一个,谁最高兴?谁受益最大?我想肯定不是本土企业。现在往往出事的,是那些强势行业中的强势企业,火腿肠行业如此、家电行业如此、牛奶行业如此、补钙产品行业亦如此。国人当警惕啊,窝里斗现象是最可悲也最可恨的,这会让所有的中国企业家都寒心的。到时,就让那些国外的企业大肆在中国掠夺财富吧!”



  最后路长全“央求”道:“你们媒体的力量还是比较强,你们帮帮他们吧。”


  个人小档案


  姓名:郑俊怀


  职务:原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出生:1950年9月


  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学历: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主要产业:乳业


  主要经历:1974进入呼和浩特市农林局工作,1975年12月至1979年12月任呼和浩特市国营畜禽场副书记、副场长,1980年1月至1982年12月任呼和浩特市奶牛公司招待所所长,1983年1月至1993年5月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3年5月开始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2004年12月因涉嫌挪用公款罪入狱,2005年12月31日被判刑6年。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2节:天狮高管哗变真相(1)


  第四部


  孰是孰非


  纷繁复杂的中国知名企业家的是非争端背后,有经济利益的纠葛,也有人性的冲突。


  李金元与高管们“兵戎相见”、潘石屹与昔日好友“翻脸”、张宝全痛斥曾经的合作伙伴忘恩负义、倪光南对与柳传志长达20年的恩怨一直难以释怀……


  在诱人的利益面前,人性永远面临扭曲的可能。


  李金元与职业经理人的“战争”


  天狮高管哗变真相


  这是一场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战争”。复杂的多方博弈,结果当然是多方都不满意。


  天津首富李金元执掌的国内最大直销企业——天狮集团,从来不缺乏关注点。而2004年爆出“高层管理团队集体辞职”的新闻后,一时间“CEO被董事长殴打”、“首席培训师被指控‘职务侵占和贪污’”、“中国区员工大清洗”等传闻沸沸扬扬……而事实的真相如何?


  为什么处在高速增长的企业,猝不及防地发生如此严重的人事危机?为什么相见恨晚的企业家与经理人,最终沦到相别如仇收场?为什么企业家与经理人的利益纠葛,总是不能在事前控制?


  记者就此采访了整个事件中的核心人物:李金元、骆超、王坤和王君平,揭开天狮人事大变局的台前幕后。虽然他们仍各执一辞,虽然他们的恩怨依然未了,但我们却从中思索一个更深远的命题:


  企业家的个人膨胀少不了经理人的捧场,而经理人的职业道德离不开企业家的栽培。如果企业的发展太快,信任的积累跟不上,企业家和经理人翻脸像翻书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海啸的发生丝毫没有影响李金元的兴致。2005年1月22日,天狮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金元如期飞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集团举办的第四届年会。


  依然是鲜花、依然是万人沸腾。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回想起一年前的第三届年会——那是2003年12月1日,天狮集团召开了包括经销商、三一盛世员工参加的万人庆祝年会。会上,李金元、骆超、王君平、周华健四人肩并肩站在舞台上,一起高唱《真心英雄》,台下激情澎湃。


  所有在场的人当时都乐观地认为,董事长和首席培训师、执行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等人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但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几十天后,天狮集团却爆发了高管集体辞职的风波。


  剑拔弩张的正面交锋发生在2004年初。1月31日,天狮集团首席咨询顾问骆超突然提出想休息一段,并于次日带走了三一盛世营销策划公司(李金元占40%股份,骆超、王坤夫妇占30%股份)全部的财务资料和文件。


  2月2日,李金元在公司大会上指责骆超和王坤“侵占巨款,敲诈勒索”。当天,骆超正式辞职,随即天狮集团执行总裁钱港基也提出了辞职。


  2月3日,在钱港基与天狮集团副总裁白萍发生争吵时,李金元动手打了钱港基。


  2月25日,骆超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状告李金元“侵犯名誉”。两天后,李金元亦向北京朝阳区公安局报案,说骆超“职务侵占和贪污”。


  4月15日,天狮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王君平宣布辞职。


  4月19日,天狮集团另有数十高管离职。


  4月20日,钱港基在网上公布5000多字的辞职信后离去……


  但几个月后,官司却一直没有太大动静——双方似乎偃旗息鼓。但各种迹象表明,双方暗地里的较量仍未停息,且有再燃“战火”的风险。


  事过境迁人事震荡后,依然牢牢掌控天狮的李金元从中得到什么教训?离职的天狮高管们今天在做什么?他们如何反思那场纷争?


  高管哗变后的李金元


  导致高管“跳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个人欲望太强烈”。


  天狮集团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新技术产业园内。一进大门,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巨幅伟人像和六个大字:“发展才是硬道理!”


  上到二楼会客厅,直面而来的是李金元的大幅画像,那神情和姿态,颇有伟人的架势。


  而在会客厅的左侧,是一个大鱼缸,几条金龙鱼在里面穿梭游弋。据介绍,这种来自于马来西亚的鱼类价格昂贵,一条动辄几万乃至几十万元。但它们性格凶猛,极具侵略性。


  穿过会客厅往右拐,便是李金元宽大豪华的办公室。2004年岁末,一袭中山穿着的李金元在此接受了采访。背后是巨幅的世界地图,地下踩的也是绘有世界地图的地毯,表情严肃的李金元端坐其间,始终不苟言笑。


  对几个月前高管的出走风波,李金元不愿多做解释。他觉得,导致这些高管“跳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个人的欲望太强烈”。他抱怨道:“国外对职业经理人有一个评估,职业经理人的档案非常细致和健全,如果名声不好他找不到工作。所以他们职业道德非常强,把自己的名声当作一个财产。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就不这样,干好干坏无所谓。这儿骗不了,上那儿骗去。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是不经常跳槽的,二三年就换一换,这个人绝对有问题。”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3节:天狮高管哗变真相(2)


  但无可否认的是,自从骆超、钱港基、王君平等人进入天狮集团后,公司的业务达到了百分之几百的惊人增长。而在骆超的描述中,当初事业发展遭遇瓶颈的李金元,是那么饥渴地游说骆超等人的加盟。于是,三人分别以合作伙伴和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先后进入了天狮集团。


  在使用高管问题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判断失误”呢?李金元面露不悦,他质问道:“林彪还叛逃了。离开了林彪中国就不发展了?”李金元甚至有点懊悔地说,“我们原来用一个人,对他在原单位的所作所为了解得不够,现在我们必须去原有单位反复了解清楚。”


  在公司发展的某些具体数字上,李金元似乎模棱两可。在送我们进电梯时,他笑着解释道:“我对数字不敏感,但我对发展很敏感。”


  白萍是此次事件中的关键人物。骆超就曾直言,“白萍这个人是我离开的重要原因,她依赖和李总的关系,过分干涉我的工作,我不能忍受。”在天狮集团,我们没有见到这位副总裁。但凑巧的是,在与李金元交换的名片中,却有一张是白萍的——也许是他无意中拿错了。


  而在李金元飞往马来西亚参加第四届年会时,骆超、王君平等人已经加盟步长药业集团,正在国内策划另外一场“直销风暴”。销声匿迹好长一段时间的钱港基,更是在近日带着美国另外一家直销巨头——康宝莱,杀向中国内地。


  “我们已经对天狮构成了威胁!”骆超自信地宣称。


  被资本方扫地出门的骆超


  骆超觉得“李金元太膨胀了,做的很多事让人难以接受”


  在全国各地寻找骆超的足迹,没想到他却近在咫尺。他的工作室兼休息室就位于和平里林达大厦。


  劈头盖脸全是书。在他200多平米的工作室内,从客厅、书房、到卧室,全是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上面堆满了几万册成功励志、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书籍。


  坐拥书城的骆超神态谦和。如果不近距离接触,你根本感受不到他内心深处隐藏的不安——说到某个人或某个观点时,他总要马上站起身来,非得从书架上去找出相关的那本书来佐证。


  对“精神教父”这个称谓,骆超明确表示不喜欢,觉得“一听了就恐怖”。但从当初以手下十几万直销员的资格和安利公司叫板,到此次大批高管跟随他从天狮出走,足见他的影响力。


  多数人认为,这次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之争。骆超也曾表示过,“一个咨询公司应该从培训对象的业绩中提成,前期应该提成5%—10%,到后期可以是1%—3%”。如果按此计算,相比较三一盛世一年仅收取的几百万培训费用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而诱人的“蛋糕”。而天狮集团2003年在美国的借壳上市,让李金元的纸上财富飙升至60亿左右。为天狮集团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骆超,他心里会平衡吗?


  骆超却矢口否认“利益之争”,认为这是“光环的问题”。骆超承认,直销行业内,有时必须进行一些“造神运动”,但一旦他的光环盖过李金元时,两人的矛盾就无法避免了。


  形容李金元骆超用了两个字“农民”。在他眼里李金元“超越不了”,尤其觉得“他太膨胀了,做的很多事让人难以接受”。而李又喜欢被人拥戴,“整天弄几千人夹道欢迎,自己坐在敞篷车上面招手。”


  从一些网民发表的帖子中,我们看到这样的声音:“当初正是因为听了骆老师的《梦想定能成真》,我才决定加入天狮的。现在骆老师走了,我们的心都凉了……”


  对于被人指责人品有问题,骆超似乎颇为介意。他先是轻描淡写地说:“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我肯定人品有问题,因为我没有帮他把生意做得更大,在他需要我的时候我离开了,这个我就对不起他。其他的我就不知道指什么。”


  但在这个话题过去之后,他在心里思忖良久,又主动跳回来解释:“当两个人反目成仇的时候,攻击对手都有一句话,就是说你人品有问题。站在他的角度看我,全是对不起他的事情。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检验标准:我没他有钱,我没他有实力,没有他的平台,但是我三一公司的核心都跟我走了、王君平的中国区高层管理人员跟我走了。”


  因为没有股份而两次被资本方“扫地出门”的经历,让骆超铭记在心。2004年7月28日,骆超、王君平的双手和西安步长药业集团总裁赵涛握在了一起。这次,他们不再仅仅是职业经理人,还是新成立的傲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用王君平的话来说,骆超这次再也“逃不掉了”。


  采访过程中,骆超的夫人王坤始终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偶尔做出一点补充或更正。当年,骆超因为破产而企图自杀,是她,把自己的男人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有意思的是,经过这次事件后,她递上的名片,不但公司名称发生了变化,名字也已经改成了“王怡人”。


  采访结束时,骆超还不忘和自己前一任老板做比较:“我这里的环境虽然没有老李那里豪华,但到我这里你一定会感到比他那里舒服。”


  董事长拳打执行总裁


  “新春事件”令我万念俱灰,痛心疾首


  在此次事件中受到直接“打击”的钱港基,一直没有在视野里出现。


  据骆超介绍,他曾经去了时代华纳,任中国区的总裁。但数月后,不知何故又离开了。李金元对此表示了自己的不屑:“几个月换一个公司,你说正常吗?”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4节:天狮高管哗变真相(3)


  在2005年1月14日的《第一财经日报》上,终于发现了他的踪影:他以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总裁的身份,陪同康宝莱全球首席运营官彭阁瑞,出现在于北京召开的世界直销协会年会上。


  钱港基素有“财务神童”、“扭亏高手”之称。此之前,他的职业生涯中,在一家加拿大木材公司、安利中国和露华浓中国都有不俗业绩。但在骆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钱港基被打的惊人一幕。


  从2004年2月3日被打那天起,钱港基又在天狮集团呆了47天。4月20日,他公布了一封致“尊敬的李总”的信,然后“挂冠而去”。


  曾经“希望能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天狮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钱在信中披露:


  当我感觉到相互逐渐了解、逐步适应的时候,发生了不愉快的‘新春事件’,令我万念俱灰,痛心疾首。


  事不过三,近两个月来,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为天狮全球业务的发展、规范及改善积极努力。但我渐渐失望了,因为我每一天所看到的、所觉察到的,都是天狮现有企业的方针、政策和理念在走回头路……我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具‘执行总裁’头衔的CEO,令我感到再做下去已没有任何意义。


  令人不解的是,一个月以后,钱港基又与天狮国际传媒公司经理张向东联合署名发表了一份声明,称:“钱港基被天狮集团李金元、白萍打了等等均属无稽之谈”,“钱港基与天狮集团的合作是愉快的和值得信任的”。


  但愿钱港基真能忘记,这段令他曾“万念俱灰、痛心疾首”的不快。


  守口如瓶的王君平


  如果缺乏这个平台,他就没有舞台去演戏了


  前不久,傲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另一家公司合资成立了伊康傲普国际管理机构,王君平任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当赶到建外SOHU他的办公室时,他正在给一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见面之前,曾听到一则原天狮集团员工编排王君平的笑话:员工A抱怨工作累,整天忙得跟驴似的。员工B说,最近开年会,他已经累得像骡子一样了。员工C说,你们嚷嚷什么?你们知道比驴和骡子更累的是谁吗?员工A和员工B问:“是谁呀?”大家回答:“王君平。”


  十几分钟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王君平礼貌而警惕。对那段“前尘往事”,他一再表示不想再谈。王君平甚至以一颗“报恩的心”,对李金元当初的信任表示了感谢。


  而据骆超介绍,因为还有几万块钱工资拖着没付,王君平曾为此把李金元告到了天津武清区劳动仲裁处。较量仍在暗处进行。


  谈到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的关系,王君平深有感慨:“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企业要发展,光靠自己一个人或家族是不够的,他必须依靠那些富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经理人。而对于我们职业经理人讲,也需要一个适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如果缺乏这个平台,他就没有舞台去演戏了,那还怎么发展自我?”


  王君平谈起自己心目中喜欢的企业家,觉得应该具备三个特质:一是诚信,待人要真诚,说过的要算数;二要有胸怀,人都有犯错的地方,不可能一个人做100件事都对,企业家要给职业经理人机会,去帮助他们;三是要有眼光,企业家需要去把握市场的走势、趋势,而职业经理人要做具体的事情,从而达到企业家所定的目标。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出身卑微,他们身上存在着什么“致命伤”?王君平娓婉地劝告:“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一样,都需要不断的修炼。为什么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受限并最终衰亡?就是因为企业家修炼不够,没有随着企业和社会成长而同步成长,到最后他就落伍了。”


  半个小时后,笔者只好“放走”守口如瓶的王君平。在离开时,发现返回自己办公室内的王君平,正独自一人临窗而立。他在2005年1月5日下午那场大雪中静思——也许是因为未来的职业经理生涯还很长,所以年轻的王君平显得格外谨慎,不想再惹是非。


  是什么导致最终翻脸


  双方最好不要咬得太紧,否则对大家都不利。


  北京圣吉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林正大认为,李金元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之所以爆发“战争”,关键在利益分配结构方面有问题。


  当初承诺给高管30%的股权,但第一年才赚了100万,分给职业经理人不过30万,可能塞牙缝都不够。但过了几年,一年能赚1个亿了,就得分给职业经理人3000万。那时老板就觉得亏大了——这个企业是我的,是我给了你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你不过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凭什么要3000万?给200万就很不错了,你就不要再贪心了。职业经理人心里也会不平衡,认为没有我,哪来这百分之几百的增长?


  一个企业家在创业初期设计利益结构时,如果眼光不够长远,经常会陷入这种利益纠葛之中。如何避免?关键在于设计短期、中期、长期的利益结构问题。


  另外,情商也决定着人生成败。李金元是比较本土的企业家,而骆超、钱港基、王君平都在安利等大公司呆过,他们的管理思维比较现代化,两者在融合的过程中会有矛盾和冲突。


  按道理,他们正处于“蜜月期”,为什么一些偶发的事件和冲突会导致最终翻脸呢?这关系到老板个人的修炼问题。


  如何避免个人情绪影响企业的运作?在《学习型组织》里说得很清楚,第一项就是自我超越。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们发现,很多顶级CEO的管理风格,和他的个人风格往往并不完全一样。比如,你平时很内向,但你在公司里却表现得很霸道;可能你平时脾气很冲,但在公司里却表现得很有耐心。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5节:天狮高管哗变真相(4)


  这是否会压抑自己的个性呢?林正大认为,这是对自己个性的一种发展和扩张。你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把自己放大,这样才能海纳百川。假设企业里只用和你合得来的人,那么这个公司就会发生扭曲,就会近亲繁衍,最终冒出一堆白痴。你越多元化,企业的智慧就会越宽广。


  林正大认为,如果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出现矛盾,双方最好不要咬得太紧,互相先冷静一下,否则对大家都不利。


  在创业初期,你直接招来一个团队,它的好处是容易沟通,可以降低沟通成本。但缺点呢?就是抱成一个小团体,整个班子都听某一个人的,会导致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要融入大团体比较困难。


  像安利,它基本上不倾向于去引进一个非常成熟的体系,因为这样造成的痛苦和后遗症也会比较多。引进一个团队,甚至可能会扭曲安利原有的一些文化。


  从老板的角度来看,关键是选择的是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也许你可以利用职业经理人把江山打下来,然后削藩;作为职业经理人,这个小团队就是你的资产,你能不能把你的资产绑在一起形成筹码,但同时又要避免两败俱伤,这就很值得考虑了。矛盾产生的过程分事前、事中和事后。


  事前,你要找对老板,理念要沟通透彻,清楚大家的底线是什么。你要学会运用法律充分保障你的权益。比较厉害的职业经理人,还会去观察老板旁边影响到他决策的是哪些人。


  事中,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你要协助老板建立一个比较健康的管理结构,让公司的治理结构慢慢规范化。决策权和执行权,越早分开越好,双方互相不踩线。


  事后,出了矛盾后怎么尽快地消解?作为职业经理人,尽量不要把矛盾闹大。如果这次把自己的老板干掉了,或者把老板的盘子给掀了,那以后谁还敢用你?


  个人小档案


  姓名:李金元


  职务:天狮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出生:1958年6月


  籍贯:河北省沧州市


  学历:南开大学EMBA


  主要产业:保健品直销


  主要经历:20岁时李金元开始担任华北油田的生产主管,随后担任过长春塑料厂厂长、沧州渤海饲料蛋白粉厂厂长等职务。1993年,他到天津创办天狮。开始想搞房地产项目,但是1993年恰逢国家紧缩银根,李未出手就受到了打击。随后,他选择投资天然动植物功能素“骨参”的制造,不久产品试验失败,赔了所有的钱。1994年秋,他转向“天狮营养高钙素”,并依靠直销方式推广。其后的短短3年间,李金元在全国发展了大约300万人的传销队伍,据说有5000万人使用了高钙素产品。仅1996年初到1997年8月的20个月里,天狮靠传销就有了19.89亿元的销售额,利润高达6.39亿元。1998年国家开始打击传销后,李金元开始到国外发展,在俄罗斯、东欧、马来西亚通过传销的方式销售天狮产品。据称,天狮目前已经在10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在国内设有近5000家专卖店,产品远销世界190个国家及地区,在全球拥有1000万人的稳定消费群体。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6节:潘石屹的感情纠葛(1)


  潘石屹的感情纠葛


  多年情谊如何定价?


  著名的房地产商人潘石屹有一段时间特别烦,因为有三个曾经亲密无间的老部下,却一起联合起来要起诉他。而他背后,是态度更加强硬、不肯轻易做半点让步的妻子张欣。


  一个是13年前就跟随创业的合作伙伴、一个是25年前“睡在上铺的兄弟”、一个是30多年的世交,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挥戈相向”?


  一个是从小生长在甘肃天水农村的“土鳖”,一个是十几岁就去了国外并深受西方文化浸淫的“海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由最初的争吵打闹最终磨合成牢不可破的“夫妻档”?


  和媒体一直友善有加、相得益彰的京城房地产大腕潘石屹,在不久前接受国内某家电视台采访时却突然翻脸:“你不要再问了,要再问,我就不接受采访,你出去!”


  是什么让潘石屹在采访中一直闪烁其词、最终恼羞成怒呢?事情得追溯到2004年6月的一纸诉状——北京红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汪钢、谢光学、姚军等人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该公司最大股东潘石屹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转让了原红石实业所拥有的现代城、建外SOHO的相关权益,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们的利益,并提出共计1.05亿元的赔偿要求。原告们在诉状中称:“潘石屹以上两次非法转让的实质,是其作为红石实业的董事长以权谋私、非法转移、侵占公司的合法财产及权益,使其变相成为潘氏夫妇共有的非法财产……”此案被业界称为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第一案”。


  一度表现出巨大诚意的潘石屹,在与几个小股东经过20多轮谈判并达成口头协议后,却突然关闭了和解的大门。2005年3月15日,原告方在得出其已无和解诚意的结论后,由原告代理律师告知高院,请求法院恢复审判程序。据悉,法院已经下达通知,在2005年5月26日对原告另行提出的股东和董事知情权一案先行开庭审理。


  但在开庭前的5月24日,事情突然峰回路转——原本“放手一搏”的几个当事人最终“偃旗息鼓”并签定了和解协议,潘石屹于5月25日在和解协议上面盖上了公章,赔款几天后即一次性全部付清,原告律师于6月1日正式撤诉。但双方约定,具体赔款金额对外保密。



  “这个人真是太两面派了,我们觉得自己太老实了。”在和解之前,三个小股东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受过欺骗后的愤怒。


  姚军:13年的创业合作伙伴


  “我比较矛盾,我并不想走这一步。”


  在三个状告潘石屹的小股东中,现任北京阳光时代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姚军,是当初对要打官司最想不通、也最不情愿的一个,“他们刚开始来找我时,我比较矛盾,我并不想走这一步。”回首从前,姚军有种“情何以堪”的感伤。


  那是1992年,北京万通刚刚成立不久,去中关村买电脑的潘石屹碰上了24岁的技术人员姚军。打过几次交道后,潘石屹对他感觉良好,于是请他吃了一顿饭,并盛情邀请姚军加盟北京万通。


  当时公司在北京怀柔县,条件十分艰苦,留不住人才,很多大学生呆了一个礼拜就一去不返了。但姚军还是很怀念那段没日没夜却干劲十足的创业岁月:“有时候累得不行,只要有两分钟的空档时间,我就会立马倒在地下,呼呼大睡。”


  那时候,万通在海南的业务已经慢慢萎缩,公司的重点放在了北京。1993年,万通正好赶上发行法人股,姚军参与了公司股份改制并负责募集资金。当时没有证券法、没有公司法,没有人对此内行,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困难可想而知。“现在回想起来仍惊心动魄,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寻求潜在的投资者。刚开始没有什么动静,但到最后的几天时间里,大家开始疯抢起来,有时一天有上千万的资金打到账户上来,有些钱甚至都不知道是从哪里打来的。紧接着在1993年底,国家就开始了宏观调控,如果万通没有募集到这三个亿的资金,当时可能就没了。”


  后来公司搬到了北京市东二环边的保利大厦,姚军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办公室在518号房间。那时姚军与潘石屹的关系,可以用“心有灵犀”来形容:“我们之间的交流,到了极其简单而有效的程度,他说一句话,别人可能听不懂,但我明白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很好地完成。”两人的私交也非常亲密,姚军回忆:“潘石屹和前妻当时带了一个两岁的孩子,我们都叫他宝宝,我非常喜欢那个小男孩。”


  由于经营观念等诸多差异,潘石屹和其他5个股东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被调任到上海总部去任总裁,其实上是被架空起来。被看成是“潘石屹亲信”的姚军,也被调往上海出任总裁助理。1995年6月,潘石屹选择了“出走”,姚军也紧接着在7月份提出辞职。一开始姚军不太好意思这样做,感觉上好像对不起冯总似的,家里人也不赞成他放弃当时已有的稳定收入去冒险。潘石屹和太太张欣从夏威夷回来后,就给姚军打电话,邀请他一起去另外做一个小公司,潘石屹鼓动说:“如果做不好,大不了我们再回去打工。”


  凭着分家时得到的大约二百万现金,潘石屹创建了红石实业,最开始就潘石屹、张欣、姚军三人。所有加盟的创业者,月薪都在原有基础上拦腰砍成一半,而且没有什么福利、没有奖金,原来月收入已经上万的姚军,每月只能拿到4500元工资了。


  由于姚军在万通时积累的融资经验和资源,他仍被委派担任至关重要的“找钱”工作。“最开始的一二百万根本就不算钱,发发工资、交交房租就没有了,公司随时面临现金断流而倒闭的危险。潘石屹经常是告诉我什么时候需要用一笔钱了,我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去筹措。记得有一次,我终于把一笔几百万的借款支票拿到手,一个人坐在破旧的桑塔纳里,兴奋得啊啊大叫……”


  有一个场景在姚军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开始时张欣还没有从她任职的旅行者集团辞职,仍在国贸中心三十几层的办公楼上班。有时我和潘石屹去找张欣,三个人常常站在临窗的办公室里,潘石屹兴奋地指着远处建外SOHO和现代城的两块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地盘啊!我们俩听了都热血沸腾,有干一番大事业的冲动。”


  谢光学:24年前“睡在上铺的兄弟”


  “尽量不要把以前的事情都抖出去,做人不要搞得太绝了。”


  在现任北京阳光时代投资公司总经济师谢光学眼里,24年前的潘石屹是一个聪明好动的小弟弟:“1982年,我们都在廊坊市石油管道学院读企业管理,潘石屹比我年纪小,但比我高一届,我们在一个宿舍住过。学校周围有不少农田,有时我们和潘石屹一起跑到外面刨来一些地瓜,然后大家一起分着吃。”


  毕业后,两人又分到了一个单位——廊坊市石油管道局机关。1986年,谢光学调回北京,而在其后的一两年潘石屹也去了深圳,开始了他的商人之旅。其间,两人偶有书信来往,潘石屹还曾为了自己父亲经销的石棉产品,托谢光学在北京寻找过销路。


  在海南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后,潘石屹于1992年8月回到北京做房地产,并盛情邀请谢光学加盟。由于小孩当时有病,自己单位的事也无法一下子完结,谢光学直到当年年底才加入进来。


  谢光学认为,潘石屹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很有一套经营手法,把阜成门的万通新时代广场做火了。但由于当时万通盲目扩张,在投资东北华联、进军陕西房地产等项目上都出现了失误,6个股东出现了激烈的矛盾,于是潘石屹出来创办了红石实业,谢光学等人也陆续跟着出来了。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7节:潘石屹的感情纠葛(2)


  在谢光学的印象中,潘石屹是在1994年通过冯仑的介绍认识了张欣,但婚后一起创业的日子并不是那么亲密无间,两人为公司的事经常吵得不可开交。当时第一机床厂的项目(后来的建外SOHO)签下来后,开发的大笔资金需要四处筹措。“我们曾和一个德国人谈判,按道理中方应该是潘总出面,但张欣却抛开他们和翻译,直接用英语和对方交流,把我们完全撇在一边。”干坐一边的潘石屹当着德国人的面不好发火,回来后就和张欣大吵了一场。


  潘石屹与张欣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当时潘石屹自己的公司是红石实业,拥有现代城项目20%的权益;张欣自己的公司是香港中凯集团,拥有现代城项目25%的股份。中凯集团和红石实业有一个管理协议,前者委托后者对现代城项目进行管理,中凯每年付给红石实业50万美金的管理费。据谢光学回忆,这笔钱后来从没有支付过。


  谢光学等人也和张欣发生过直接冲突。他记得,在开一个销售会议时,张欣主张在广告上保证,说业主买了我们这个房子后,每年的回报不低于15%。谢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而且没办法保证。当时两人在会上就吵了起来。


  那个时候,潘石屹总是站在自己的老部下一边,而且与张欣之间在财产上分得很清楚。“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刚开始总吵架,两人都觉得婚姻关系不是很稳定,所以算得很清楚,后来打出来了,慢慢地就适应了。”


  在几个当事人当中,谢光学和潘石屹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关系,甚至两人的手机号码都仅差一位数。现在每次进行谈判,都是先由潘石屹和谢光学联系。就在2005年5月份,好久没有理睬他们的潘石屹,在得知媒体开始调查此事时,又突然给谢光学打来电话,说还是可以继续谈嘛!谢光学感慨:“从我做人的原则来讲,我真不想和他闹翻。如果他对一些事实还是不承认的话,我们可以提供证据反驳他。我们现在说的仅仅是小股东利益的事,就尽量地不要把以前所有的事情都抖出去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不想这样做,做人不要搞得太绝。”


  汪有芬、汪钢父子:30年的世交之情


  “这是我老同事的孩子,我从小看着她长大的。”


  张欣不止一次地在媒体面前说过,有两个人对她的这一生影响最大:一个是潘石屹,一个是汪钢。她也亲自对汪钢说过,其他的人都只了解我人生的某一部分,只有你对我的整个人生全部都了解。


  两人的情谊,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年少时光。汪有芬是汪钢之父,曾任《北京周报》社长兼总编辑。这位78岁的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时我在外文出版社英文部当主任,张欣父亲叫林清雨、母亲叫张美瑛,都在同一个出版社任翻译。两人离异时,张欣还是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张美瑛一个人带着她,生活上有些困难。”


  张欣从小个性就比较强,有次母亲一气之下打骂了她,她就一个人出走了。“我听了也很着急,因为自己眼睛不好,于是就发动部门的同志一起去找。最后在北京站,发现她在一个角落睡着了,要她回来时她还挺不高兴,认为一回去自由又没了。”


  70年代后期,张欣的母亲先去了香港,把尚在读初中的女儿借宿在同事家中。1980年的春天,张欣也随后去了香港,所有的手续也是汪有芬亲自去派出所办好的。临走前,张欣还在汪家住了两个礼拜。“我觉得这个孩子很可爱,聪明好学,也比较懂事,所以走之前我们还带着她去莫斯科餐厅吃了一顿丰盛的西餐。”随后,汪钢获得了美国一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也于当年夏天去了美国。汪钢经过香港时,还专程去看望了张欣。


  刚开始几年,张欣在香港也过得不容易,14岁就做了纺织女工。每当心里有什么苦恼时,她就写信给汪钢倾诉,而汪钢总是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安慰她,并劝她不能老去打工,还得坚持学习。后来,汪钢帮张欣在美国联系了一家学校,但因为签证办不下来,她后来去了英国剑桥大学,并取得了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汪有芬去美国探亲时,正碰上潘石屹、张欣也到美国渡假,潘石屹还亲手操刀做了一顿饭给大家吃。


  张欣在香港创办的中凯集团,最开始的两个投资者是两位英国朋友,每人投了50万美金。凑巧的是,其中一位是汪有芬的好友。有一天,这位英国朋友来汪家做客,看见张欣竟也在场。事后,她向汪有芬询问张欣的情况,汪说:“这是我老同事的孩子,我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后来这个英国朋友告诉汪有芬,她之所以决定投资,和他的介绍有一定关系。


  因为长达30年的亲密交往,所以潘石屹和张欣在创办红石实业时,把汪钢从美国游说回国,加入了他们的创业队伍。在刚开始的几年时间内,两家一度来往密切,常常一起去看电影、吃饭。汪有芬对潘石屹的印象开始也挺好,觉得这个人虽然是生意人,但感觉还不那么俗气,对老人也挺尊重的,有时过年过节还给汪家送来一些蝴蝶兰之类的盆景。


  多年情谊如何定价?


  “在2000年前后,一切开始了微妙的变化”


  时间如果就此停顿,那么留存在每个人脑海中的,将只是那些峥嵘岁月中的美好情谊。但是,在2000年前后,随着好运砸在现代城这片土地上,于是一切开始了微妙的变化。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8节:潘石屹的感情纠葛(3)


  姚军回忆,大约在2000年的某一天,潘石屹突然提出:以现代城的一套价值一百万左右的房子,置换几个小股东手中分别持有的2.5%的股份。但姚军等人明确表示不同意,姚军为此还专门与潘石屹进行了交流:“我原来一直认为我们是合作者,如果把这个股份置转了,我们就变成一种纯粹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了,这种状况我和我的家人都难以接受。”随后张欣表态:你姚军是做了很大的贡献,你没有问题,就不用转了,但其他的人必须要转。但最后此事在大家抵制下不了了之。


  汪钢进入公司时,投入了100万人民币,占5%的股份。后来汪钢回美国时,他要求要保留股份,潘石屹说没问题。1998年汪钢回国探亲时,潘石屹却劝汪钢说,现在房地产不景气,听说你的投资里面有你父母的钱,老人家如果不愿承担这个风险,可以把股份转让给他。汪家当时住在机关宿舍的四楼,汪钢的母亲腿脚不太方便,想回到杭州老家去买个房,于是汪家提出按250%的价钱退出一半的股份。


  潘石屹回答,那我回去跟张欣商量一下,年底去香港之前给你们一个答复。但后来直到去了香港,潘石屹也一直没有回音。急着买房的汪有芬于是给潘石屹打了长途电话,问他到底能出多少钱购买股份。潘石屹回答说还没商量好。汪有芬觉得凭两家的关系,不妨先借50万元,以后在汪钢的红利里扣。这时潘石屹的口气有点为难,但最后还是答应了借钱的要求。


  但想不到的是,几天后张欣给远在美国的汪钢发了个邮件,说你父亲强压着潘石屹要借50万块钱,事实上你离开红石实业时就应该把股份退了。汪有芬看到这封邮件后十分气愤,于是又打电话给潘石屹理论,潘石屹还一个劲地安慰老人,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她这个人的性格,你就不要生气了……次年,汪钢还是以23%的年利,退出了2.5%的股份。汪有芬认为,这个作价,等于是给潘石屹贷了几年款。


  与现代城项目的巨大成功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每个小股东前后仅仅进行了两次共150万元左右的分红,再后来红石公司的账面上竟然出现了亏损。而更让姚军等人诧异的是:2002年3月12日,潘石屹在没有召开股东会、董事会,未与股东协商的情况下,与北京第一机床厂、红石建外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将红石实业在该项目中的所有权益,全部无偿转给了由潘石屹的妻子潘张欣(有意思的是,经过几年的磨合,潘石屹与张欣这对“夫妻档”合作得日益默契和稔熟,就连张欣的名字后来都改成了潘张欣)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的红石建外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25日,SOHO中国有限公司占该公司90%股份,3月5日将该股份转交给其关联企业SOHO中国BVI2,同年7月法定代表人由潘张欣变为潘石屹)。令谢光学不解的是,到2002年为止红石实业已经为此项目投了一个多亿,等于鸭子马上就煮熟了,却把90%转让给了SOHO中国(BVI2)。据谢光学估算,红石实业因此遭受的损失在15亿元以上,他说:“这纯粹是空手道,是巧取豪夺。”


  资料显示,建外SOHO当年总销售额24亿元,名列北京房地产十大热销楼盘榜首。而经过转让之后,红石实业对建外SOHO的权益已从100%减至10%,对3位小股东来说,原来每人2.5%的权益也随即变为了0.25%。据谢光学估计,仅在建外SOHO一个项目上,3位原告损失就超过了1亿元。


  同样,2003年3月1日,在现代城获利最丰时,潘石屹将红石公司所拥有的该项目20%的股权以低于原出资额1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潘张欣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的SOHO中国BVI1有限公司,红石公司的股东和董事全然不知,也未签署过任何相关文件。


  潘石屹夫妇与姚军、谢光学、汪钢多年的情谊就此崩裂。再次见面时,姚军等人已经是以原告的身份,和被告潘石屹进行谈判。第一次见面时,潘石屹还笑着给汪有芬打招呼,说您老变化不大,就是头发白了。开会时,汪有芬正好和潘石屹对坐,他首先以长者的口气批评了潘石屹,说他对老朋友们做得太过分了,他引用一篇相关报道中的话说:“你寻求SOHo中国上市的过程,就是消灭红石实业的过程,你是要把红石实业搞垮啊。”想不到潘石屹马上跳了起来,说你不要谩骂,你是局外人(汪有芬是汪钢委托的代理人),请你出去……


  利益当头,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说法,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几个当事人内心深处的谋划慢慢跃过情与理的框架,最终走向法的较量?多年的情谊为什么拦截不住“利欲”这匹脱缰之马?


  即使在重新启动司法程序后,姚军仍然没有忘记告诉自己往日的那位兄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不能过于贪婪,当你把贪婪戒掉之后,得到的不仅仅是有形的金钱,也许会更多。”


  让亲兄弟们不再打架


  “如果有外力作用,我会变成一个婴儿”


  在法律这架冷冰冰的机器碾碎几个当事人之间残存的最后一点情面之后,一连串的“陈年旧账”被继续激荡出来。原告代理律师王晓滨介绍,本案至少还存在着以下几个疑点:


  一、为什么红石实业会出现亏损?那么大的开支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核红石公司的会计报表中就曾发现,没有任何单据的业务外支出仅一年里就有500多万元,在另外一年里又发现公司费用中列支个人代付房款500余万元等问题;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