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胖记原创】十五年漫漫职称路

浏览0 回复76 电梯直达
胖丁丁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该帖子已被madprodigy设置为精华;
前天上午,终于拿到了等待已久的正高职称证书。

  粗粗算了一下,从1993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去年评审通过正高,正好花了15年时间。或者说,这15年,既是辛苦工作的15 年,也是在职称道路上忙碌挣扎的15年。

  刚开始参加工作时,老爸就提出一个要求,说他这辈子在研究所干了几十年最后也只能评上副高职称,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希望我能够尽量努力,拿下正高职称。当时一听,觉得实在是太遥远了,刚参加工作,连最低的初级也算不上,至于正高,几千号职工的研究所里,人才济济,也最多才两个高高工。而在自己单位,当时科里的副科长刚刚评审过了中级,大家都是一种很不可思议、非常羡慕的感觉,“哇,过了中级啊”。那时好象全单位也没一个正高职称的人。真是有点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时间过得真快,当时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已经实现,还真是有很多感慨的。

  下面就把这一步步职称的历程分别回忆一下,。

  第一步:初级职称,时间:1994年。

  现在这几年的初级职称是以评代审,要求参加全国统考,就连硕士毕业生也得从初级考起。而我那时,硕士毕业生可以直接评中级(不用参加专业考试),至于象我这样的本科,就可以直接升初级职称(还算比较幸运吧),只要求毕业后工作一年,然后参加单位内部考试就行了。由于单位内不同专业实在太多,不可能公开考试,所以单位考试,也就成了科室考试,只要写一份卷子就行啦!!当然,考试也是半开卷的,意思意思,所以初级职称,很容易就过去了。。。

  第二步:中级职称,时间:1998年。

  评审中级职称要求的是参加工作5 年,并拿到初级职称4 年。对于我,就是1998年.中级职称的评审很正式也很严格,要求的东西很多,其中主要的难点就是要参加全深圳市的统考,考试内容有:英文,专业和创造性思维。英文不怕,毕竟大学里过了六级,功底还在,那个创造性思维考试,也就是相当于益智游戏,意思意思就行了(也不知道这门考试有什么意义,反正后来过两年也不用考了)。主要的问题就是专业考试,因为自己做的仅仅是理化检验,但是当时却没有单独的理化检验的专业考试,只有一个大的检测考试,一半理化内容,一半微生物内容。。微生物检测里又分细菌、病毒等内容,每类后面都是厚厚的书;理化不怕啊,毕竟自己就是学这个的,微生物检测就是完全不懂了,借来书来看,直接一眼黑,但再黑也得考啊,只能用勤来补拙,硬着头皮背书,我们学化学的别的本事没有,死记硬背的能力还是有一点的,不过,我到后来也完全不明白我所看的那些符号,只是完全死记下来了,那段时间现在回想起来都后怕,反正半年时间我都没有看过电视,最后总算能似是而非地背下点东西。

  考试的地点就是现在的深圳中学初中部,考场纪律很严,连上厕所都有人全程跟踪。考试结果出来了,考了七十来分,分数马马虎虎。最后评审也就顺利地过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经历的所有的职称考试中,最困难的就是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考试,原因就是有一半的内容自己根本没学过。毕竟那种考试是给医学院的学生准备的。不过后来参加考试的人就没有这种麻烦了,因为过几年就有了单纯理化专业的检测考试。而现在,理化检测的中级职称考试已经是全国统考了,甚至还能买到参考书。

  (插一个花絮:后来才知道,死记硬背的不只是我一个人,由于要求考外语,而有些老职工根本没有学过英语,想考英文根本不可能过。于是她们就报了更不可能学过的日语,仗着考试题目中多少有些是来源于参考书,而且日语中多少有些汉字,居然有人也这样能考过了,真是叫人佩服得紧)

  评中级职称要求的内容很多,其中有一顶重要内容就是专业技术论文,还好,由于自己写作能力不算太差,加上之前准备地也算早,因而就没有造成麻烦。但由于这次专业考试给我的印象太深,论文又没有引起什么争议,所以后两年对论文就没有之前抓得那么紧,这种放松差点造成我下一次评审的翻船。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胖丁丁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中级职称这一阶段,虽然在考专业考试时如预期地吃了不少苦头,但毕竟是在事先预料之中,准备也很充足,后来顺利通过也很不足为奇了。



  第三步:副高级职称,时间:2003年。



  虽然是一次性通过了副高职称,但我承认,有相当程度是靠运气好,因为一直是在走钢丝,有几个环节过得相当困难。

   评副高职称和中级不一样,不需要进行理论考试,但是却需要有市一级立项的科研课题,还要求至少是科研立项负责人的前三名。这一点真是难死人,因为单位里的确是有些科室或有些人就是天天跑课题做研究,他们是肯定不愁,而自己却就是个做日常检测工作的,那几台色谱仪器搞得比谁都清楚,但是科研方面却是也没有人指点也没有人提携,根本不知道如何申请并完全科研课题。

  说到科研课题这一点,我后来才发现,这可能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最大区别。研究生至少会跟着老板做完一个课题,能经历从申请到结题到完成论文以至最后申报成果的全过程,就算做得再马虎,也知道会有这几个步骤。而本科生却没有经历这个步骤,所以往往一头雾水单位里。不幸的是,我也是这样的状态,而且一直以来,自己科室里申报课题的人是相当之少,能最后拿到课题的更是几乎找不到。因为深圳市科技局每年给我们系统的也就是那几十个指标,全系统几万人都止望着,而且大多数指标肯定是给那些以科研为主业的专业户拿去的,能轮到我们这些非专业科研工作者的机会就更少了。

  那一阵子是人人都愁课题,然后鱼走鱼路,虾走虾路,找老同学帮忙的有,回学校找老师帮忙的也有,这一点我就惨了,因为我的学校在本系统绝对是个非主流,在本系统里所有的同学用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头就能数出来,连脚指头都不用麻烦,专业也是非主流,谁让自己当年没想到考医学院呢。反正同学和老师都是靠不上的了。后来自己也硬着头皮试着交了一个自己都看不过眼的课题申请书,当然被毫不留情地退了回来。

  由于怎么看怎么都没有止望,所以后来自己也不愿意再想这件事了。没想到自己不想了,事情却有了转机。1998年后,单位内部作了调整,把原来几个业务科室的检测组全部合并到一起,搞了一个大的理化检测中心。这样一下子身边多了很多同事,我当时还不知道,他们中间有几个人其实是手里有课题的或者曾经成功申请到课题的(否则早就可以请教去了),这是事情转变的基础。后来发现转折的全部原因我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想清楚,但估计是和本人的一个日常习惯有关。因为我经常是“一抓起方向盘,雷锋同志就马上灵魂附体”。当时家里买了台三缸的小夏利,我在会开车不久就经常义务接送人。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能够经常自觉愿意学雷锋的人,我甚至从来没有做过义工,那种扶老人过马路的事也没做过。可是只要坐在驾驶室里,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特别愿意帮人。可能这与刚开始工作时的一段个人经历有关,当时就是因为某些事情,而被迫近天天在路上奔波六十公里,偶而能搭一下别人的顺风车我都会激动很久,不扯了,这是另一个很辛酸的故事了。

   可能是因为太能理解挤公车的苦与累,所以如果身边有同事回家麻烦或需要送一下,只要方便,我都会尽量帮一下,这已经成了一种多年来的习惯。而当时另一个小组里有一个从其它科室转过来的女同事搬了新家后坐不上班车了,我算了一下她的路线正好和平时我接LP回家的路线是一个方向,最多只要多在立交上两圈就行了。于是那一阵子我就经常送她,有时单位发了大米我还帮她搬到家里,毕竟人家那么瘦弱,怎么好意思到了路口就往车外一扔了事。于是就这样,一直到她自己买了车为止。后来,有一天,她问我缺不缺课题,需要的话就可以给我挂一个。我说缺,于是她就给我挂了个第三负责人,然后申请通过了。后来想起来很不好意思,因为那个题目我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最无可奈何的课题问题,居然就这样解决了。真是遇到好心人了啊!

  

   最没有把握的课题解决了,但是最应该有把握的论文环节却出了意外差错。因为在拿到中级职称后,在聘任时却出了问题,单位迟迟没有聘我们这一批人,拖了有一年多。由于担心在正式聘任前发表的文章在下次评审时不能算在区间里,所以就想等聘了以后再发表,没想到一拖一年多才聘。这一拖不要紧,把我投稿的节奏全打乱了。

     不仅如此,在后来突然得到消息,说以后职称评审论文时,要求论文具备“八大要素”。这下又傻眼了。因为以前写论文就是模仿专业杂志的具体格式,也没有想过会有几大要素之类的说法,杂志社编辑也没有提过。而自己之前写的那些文章,肯定达不到的。可是,印出来了,就不可能再加的。

胖丁丁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很早以前就知道从中级到副高评审是要求有5 年时间,对我来说,也就是2003年。而到了这一年时,评职称的政策又发生了变化,原先要求5 年的时间变成了3 年,偏偏我又刚好已经凑齐了5 年时间,没有享受到这个福利,当然身边有其它比自己年轻的同事就占了这个大便宜,那也只能说人家命好了。

  2003年初,又参加了英语高级职称考试,当时可以选择考全国统一的英语职称考试和广东省的英语职称考试,全国的又分A类和B 类两种可以选择,要求副高通过B类,正高通过A类,我就选择了全国统考的A类,因为虽然自己的英文不怎么样,考试却从来没有怵过。而有些同事总觉得省里的会简单点,分数能高些,于是既考了省级的又要考了国家级的,这就为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埋下了伏笔。

  考完英文后再清点文章,才发觉按照新评审要求论文“八大要素”,麻烦,时间已经不多了,有些文章已经投出定型,只能把没发表的按新标准修改一下。由于开始因为聘任的时候自己就拖了一下,所以时间就很紧张。最后评审的时候不能象别人那样超额超量地交论文,只能就交那么干巴巴的三篇,显得很不体面。

  副高评审还要求一门考试,就是计算机综合能力,副高要求4 个模块,正高要求5 个模块。大家用电脑用得其实都差不多,开机后上上网打打字,所以绝大多数人都选择WINDOWS、上网和WORD这三个模块,另外,普遍反应最简单的POWERPOINT就成了大家的至爱,成为当仁不让的第4模块。而第五个模块,则是各显神通,有人选择EXCEL,但是都反应挺难考,我则仗着自己当年的一些编程功底,选择了FOXPRO程序编制模块,不过,以前的那些经验全是在DOS状态下的,并没有在WINDOWS状态下编过程序,所以对自己也是个挑战,考虑到“从俭入奢易”,决定把第4 个模块选择为“编程”,把最简单的POWERPOINT放到最后。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花了几个月突击了FOXPRO FOR WINDOWS ,最后也只考了七十几分,其它模块则轻轻松松九十几。。。如果把编程放在几年后再捡,时间更久状态会更差,能不能及格都难说。

  副高评审和中级评审有一个重大的进步,那就是申请材料全部都可以打印了,唯一需要手写的就是个人签名。对于偶这样笔法糟糕且一年不如一年的人来说,简直是极大喜讯!!!

  交材料前也是改了又改,交上去之后只能七上八下地等。自己最担心的其实还是文章,因为文章不是说补就能补的,从写到投到发表,有时要一年时间。高级职称的评审是在广东省而不是在深圳市内,想问人都问不到。结果下来了,运气真好,我可算是过了。

  最后提一下前面说的那个伏笔,就是英语考试参加省级还是国家级的那件事情。由于我只有一个全国统考的A证书 ,没什么选择,那些同时有两个证书的人就有了另外的选择,于是就只交上省级的英语合格证,把全国的那个留着想等申报正高时用。在交材料时,她们去问了交省级的证书就可以,没想到所问非人,评审完后却发现评审的指标什么时候又变成只认国家的不认省级的证书,这下惨了,只能第二年再来过,于是她们发了一年多的劳骚。

  这就有了个经验: 就评审来说,虽然评审这事情每年都在做,但是每年的具体细节却经常会修改,而且修改的标准往往众口不一,很多细则直到最后评审完了我们才敢确定。上了船就算运气,撞到枪口只能认倒霉。

  注:现在的副高职称评审又要求考专业技术笔试了。反正政策经常变,碰上什么就是什么。。

胖丁丁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在参加职称评审并准备材料的过程,是个非常磨人痛苦的过程,正在其中的人没有不烦恼抱怨的。不过回过头来,这一个又一个阶段却是一个很好的归纳总结的过程,会提醒我们前几年到底做得怎么样,有什么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自己也是这样,回头看看以前申报中级职称时写的总结材料,无法相信这些稚嫩粗糙的文字竟然是自己写的,而当时说不定还很陶醉哩。这也表明自己的确是进步了。



  第四步:正高级职称,时间:2008年。

  由于在申报副高时论文有些吃力而受惊吓不小,(花絮:由于文章少,最后在聘的时候我的打分就相当地低,在所有人之间排了个倒数第二,勉强能混上船,文章这亏吃大了),所以很早就开始为后面的最终评审而准备文章。那时我发现了一个情况,就是某个地方兄弟单位的实验室里连续几年都没人能过高级职称,都是材料报到省里在评审时就给否定了,理由全是一样:“文章档次不高”,看来光有文章还是不行的,还得能显出层次显出水平,想想做分析的工作中间就是做仪器分析的工作好象层次高点,而做仪器分析中,好象做色谱仪器的层次会更高些,而在各种色谱仪器中,色质联用显得档次更高些,而色谱联用分气质和液质,液质联用显得更新更有技术一些。。。那就往液质上靠吧,于是这几年写了好几篇液质联用的文章,档次好象是上去了,但是我们却忽略掉另一个问题,我们办公室几个人好象全部都在写液质联用的文章,就连申报的课题,也清一色是液质联用仪相关的。这一点就为后来的事件埋下了伏笔,可叹我们几个到最后一刻才发现又失算了。有些事情,回过头去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而在那时,却是当局者迷,怎么也看不透。

  正高职称的要求的确是难了很多,例如课题方面,不仅要求是市一级立项的,还要求一定要是第一负责人。这下就惨了,找人帮忙挂名都不行了。没想到这时天无绝人之路,可能是僧和粥的比例对比太悬殊,深圳市科技局也抵挡不住民意,来了个良心大发现,另外给我们搞了个非资助课题类别,也就是说,可以给你立项,但是经费就别想找他们要,得自己单位解决。我们要的就是那个名分,当然不在意有没多少经费了,更让人开心的是,课题的数量并不太少。

  虽然数量并不太少,但是要的人实在太多,没法全部满足。因此需要在单位里事先选拨一轮才能上报,本来写课题材料是我们科的传统弱项,但是现在却有了改变,因为2002年办公室新来了一个硕士,虽然科里那时已经有了好几个研究生,但是他的到来倒有着特殊意义。我一直认为他是我见过的研究生中,做科研天分最高的人,课题申请书写得很漂亮。身边有了水平高的人,对自己也是个极好的促进提高机会,一下子把科研课题在我们心里的那层纸给捅破了,于是我们拿了他写的课题申请书左加右改,就变成自己的啦,而且看上去还挺象那个样子。于是哗啦啦我们都有了自己的课题,但是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报的课题全都是有关液质联用方面的。

  课题有了,文章也早早准备了,计算机应用又加考了第五个模块POWER POINT(虽然它简单,但其实考得不好,觉得它并不难,复习时就有些放松,差点阴沟翻船),英语由于副高时就考过了A级,证书继续有效。最后就差一个专业技术考试了。

  在准备看专业技术考试的书之前,我还没有想到这次复习会这样的迷茫与痛苦。因为之前中级职称参加了专业考试,但毕竟是一个系统的人出题目,与日常工作是相关的,还指定了参考书。后来的中级和初级就搞了个以考代评,全国统考,也提供了明确的复习资料和练习题。但是高级职称的专业考试,虽然是广东省自己出题,却没有提供任何复习资料,有的只是两百字左右很粗略的提纲,其它复习资料一律没有,根本不知道如何复习。我特地跑到书店去找书,也没有。唯一能找得到的,就是全国统考理化检测中级和初级职称考试的书,级别不一样,系统也不一样,真是抓瞎。

   当时问了以前参加考试的同事,问考了什么内容,个个都显示出云里雾里的样子,什么有效的提示也给不出来,也说不出来应该如何复习如何看书,连考试内容几个人也说得自相矛盾。不知道看什么书,但又不能不看,只要就凑合着看中级初级职称的书了。

   中级初级职称的书里还有些习题,还有不少模拟试卷,加起来有一千多道。做这些题目时是做得真辛苦,但是考完后才发现, 一千多道题目只考了一道题,看和不看的作用并不大。

  明明知道看书做题的作用不大,却又不能不看书不做题,这就是这次专业考试的痛苦之处。我是从春节起开始开书,后来看得有点想吐了。。

  考试时间,是2008年4 月26日,一个周六的下午。

胖丁丁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正高专业技术考试的地点是在深圳市职业技术学校,全部是在电脑上答题。我进考场后,没考几分钟就开始有了要崩溃的感觉,题目太奇怪了。一共约60 道,全是多选题,而且多数答题选项是在6 个以上,很多超过10项,不答当然没分,答错了还要倒积分,从有些自己比较清楚的题目看,如果是10 个选项,有时需要要勾8 个答案,所以靠蒙靠猜博单选是没有可能的了。而且由于是直接在电脑上考,虽然我们相互的座位很近,但是题目的顺序却是不同的,所以想偷偷瞄一眼也是没有用处。最后还有一点:题目只能从前向后做,不能回退。这就意味着根本不给你返回去修改的机会,就逼着只能回答一次。

  从考试内容看,也是大跌眼镜,虽然现代分析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可是考试题目似乎还是在一个很原始的层次,居然还有考调节放大器和纪录纸的题目(出题的人估计没有见过电脑!!),气相色谱那么多检测器,居然有4 题是考极其古老的TCD检测器,天,我就没有在深圳见过。

  考试进行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己慢慢陷入迷糊的过程。唯一明白的事情就是,为什么参加过这种考试的人回想起内容来,会普遍如此地云里雾里兼不知所云。

  60道题目,满分600分,只能向前做不能向后检查,到了最后一题,咬咬牙只能按下“交卷”,马上屏幕上就显示了一个大大的分数:289!!完蛋鸟完蛋鸟,满分是600分,居然连一半也没有;然后正悲痛中发现电脑又很“人性”地提示一下:是否要隐蔽成绩不让别人看到?? 这么惨的分数,当然不能让别人看到!!马上就去关。。。

  扶门出得考场,走廊外已经是哀号一片。

  开始谁大家也不愿意说,不过后来好奇心还是战胜了羞耻心,就开始对成绩,这才发现不是自己一个人成绩低,是大家成绩都低,在180分到330之间均匀分布。其中,科研天才展现了实力,考了330分,估计这可能是全省最高分了。

  广东省高级职称考试的合格不是按具体成绩,而是划线。把所有人的成绩排队,取前30%的人为优秀,前60%的人为合格。所以就算我们的考分再低,只要排在前60%之内,就能合格。等及格线的日子也是煎熬的日子,大家时而幻想时而哭嚎,最后盼到了成绩单,终于发现及格线是220分,优秀线是251,我们办公室的三个人居然全过了优秀线。

  耶!!!!!!

  八月份准备材料,九月份报材料,十月份就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审面试。广东省规定的正高职称要到广州接受面试,这又是个新东西,之间我们单位那么多人考正高过正高都没有要求面试,居然让我们碰到了,问人也不知道如何准备资料。再一打听,原来这是抽签制,上次抽中的是牙科,那么全省要评牙科专业正高的人都要去广州面试,这次就抽中了我们这个专业和放射专业,于是只好去广州跑一趟了。

  2008年10 月29日,一辆面包车把我们拉到了广州,准备参加第二天的面试。

  这时我才发现,我们上一轮过副高评审的人,这次只有一半人参加了这次正高评审,其它人一半,要么没有课题要么自己转做行政或者因为其它什么原因放弃了。

  我们都是坚持下来的人。
胖丁丁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面试的地点是一个宾馆,我们按专业排队进去,每人15分钟。在大堂排队等候时,我们终于问到了前面刚刚面试完毕的人,问到底面试时是要问什么,回答是就是只问自己的课题和文章,其它不问。突然间我们意识到一点:我们几个人报的课题写的论文主要都是与液相质谱相关的,大家全部撞在了一起,在一种仪器上扎堆,这可不是好事情。

  面试考官有三个人(后来知道,评审组也就是他们三个),其中一个中大的教授主要负责我们这个专业,也主要负责提问。看得出来他是早就准备充足,我进房间他连个废话也没有,直接拿出一个小本子问我问题,具体就是我以前的论文某段表格为什么会这样表达,某须文字为什么那样叙述,某些数据为什么是在这个范围,而另外一个表格的数据为什么又在那个范围。我觉得我看自己的论文都没有他看得那么仔细。当时说不紧张是假的,可是已经没有时间去紧张了,毕竟课题全是自己做的,文章也都是自己码的,说还是能说出来一些门道,只是有些不太容易讲清楚地就过去,尽量讲点其它细节,虽然不能让对方感觉到有什么多高的水平,但起码使对方能明白这东西是我认认真真做过的。

  对于这场正高职称的面试,我们事前都是毫无经验。但是通过那短短的十几分钟,使我一下子想清楚了很多事情,也彻底明白了老爸老妈以前对我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老爸老妈以前都当过深圳市职称评定的评委,参与过几次评审工作。在给我传授经验时就反复强调说,评审时不是看你的材料的闪光点,而是找你材料的问题,所以,“宁可交一份普通但能满足要求的材料,也不要交一份闪烁着光辉但却存在争议的材料。”

  这次职称评审面试的提问方式,就是这个思路。考官根本不需要去了解你做了什么强于他人的东西,而直接去找你有什么地方是存在错误的。所以在提问时根本不问立项的意义和技术的优势,直接就找你论文里可能存在问题的“软肋”。那么,如果他们找到了或认为自己找到了会怎么样呢??按老妈的说法,就是如果几个评委中有一个人对某考生的材料提出异议,那么大家采取的就是把他的材料先拿出来放在一边,“以后再说”,然后,老妈很明确地说了一句,“以后再说,一般就是没有以后了,材料拿了出来,基本上就很难放回去”,在有淘汰率要求的高级职称评审时更是这样。

  现在想一想,评审采取这种汰弱,而不是择优的方式,也是无奈之举。你要说谁比自己强多少,多半会不服气,但是如果被人直接指出你自己有什么缺陷的话,当时多半也就蔫了,也不想再吭声了。于是这样评审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老爸老妈的话,我虽然并不怀疑,因为父母不会骗自己;但是却相当地不理解,直接自己亲身经历了面试后,我才真正明白了。

  面试后过了一个月,得到了消息,有人过有人没过。我是最后看到了公告,才敢肯定自己过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自从大学毕业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职称路线,并把握住了每一次机会,虽然没有享受到如评审时间提前等政策性优惠,但也没有浪费任何一次评审机遇,最终很顺利地走完了这个历程,过程虽然走得挺艰难,但总体上还顺利,总算完成了老爸交待的任务啦!!



=========================================

上面罗嗦了半天,在这个华丽丽的分割线下面,讲一讲有关顺利通过评审的心得与体会(其实很多内容在上面的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很多了)



(一)要考职称,就一定要抓紧时间。

   别以为自己离退休时间还有好远,有时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以后有没有机会的问题。政策唯一永远不变的地方就是它始终在变,当前的政策可能不会与现在正在考试的大多数人过不去,但是如果你是少数人,就很说了。等你身边同年龄人过得差不多了,时间一长,政策很有可能会修改,到时候是否对自己有利就很难说。

   况且,拿到职称往往和后面的聘任提拨或退休待遇是相关的,如果晚了一年,就一辈子处处都少一年。而且就象上面说的,政策可能时时会变。

(二)要给自己做好一个规划,期间尽量不要转行或转专业。

  规划是很重要的,拿自己人生宝贵的十几年时间来做一件事情,不能说不是一笔份量极重的投资,要投,就不要投资失败或半途中止。转行损失很大,就算是换专业也是一样,你以前的职称证书很有可能会不被另一个专业承认。我见到有些人还没有转行,仅仅是从事了不同的工种,就造成了课题或论文的断档而无法申报,等看到原来的同事拿到职称了才着急回来找文章,这时已经晚了好几步。损失已经造成了。

(三)几个方面都要提早准备材料。

  对于我们做技术工作的,申报职称无外乎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专业技术考试,论文,课题等五个方面的要求,下面分开讲一下。  

  对外语来说,我建议报个公共外语好于报专业外语,例如,我从来就是直接报公共英文,而其它有些同事为了和专业相近报了医学英语,又难考分又不高;从我的经历来看,公共外语是完全可以被评委接受的。

  对计算机考试来说,我建议赶早不敢晚,尽量早点把几个模块全考完拉倒,因为随着年纪的加大,考试成绩只会降低不会增加,象我,最简单的“POWERPOINT”由于考得最晚,成绩还不如其它早考的难模块。还有一点,计算机技术是一个更新很快变化也很快的技术,如果晚考的话,考试内容可能都会变了,很有可能你原先熟悉的内容已经全变了,如WORD,以前我们考的时候还是WORD97,现在已经是考WORD2003了,多了很多考点。

  对于专业技术考试来说,就要求自己最好是真正在一线做技术的。从这次广东省的正高考试来看就很明白,这些题目是根本没有办法看书的,只有真正做过实验的人才会明白。例如考了一道原子吸收雾化器积水怎么办的题目,可怜我这个专职做色谱的人连原子吸收的雾化器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我怎么能回答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只要是踏踏实实做技术的,就算看书复习也会很快。所以,若是做行政的人考,就会很吃力。

  对于论文来说,还是要保证数量,不管是否有用都要一年写一篇,不能再少了。而且要投就要投国家级,毕竟现在国家级杂志也很容易中的,省级的不保险。内容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要保证格式,而格式,最好看自己专业主流杂志的形式去写, 现在不是流行“八大要素”么,谁知道以后如何走。

  至于科研课题,很多专业不要,但也有要的。这事情的确是很不容易,我建议要早点申请,哪怕就是知道申请的不批也要申请,因为申请一次,至少要写很多材料,对自己也量个锻炼,至少走了一次程序吧,这次不过下次还有机会,谁都不是第一份申请材料都能写得细致严密的,难道人人都是天才咩。



(四)写申报材料一定要仔细。

  申报材料一定要经得起推敲,就是前面说的“宁可交一份普通但能满足要求的材料,也不要交一份闪烁着光辉但却存在争议的材料。”申报职称要填写很多表格,最好做到没有任何一个文字上或语法上的差错,这样评委就会看得很舒服。交的材料一定不能片面图多,只要能说明自己达到要求就行了,不是说越多越好,文字多了,让他人找到错误的机率也大了。有些太过新的论点论题也最好不要放进去,就怕到时候评委的意见不一致,那就惨了。



(五) “不争”

  不争,不和社会争。

  不争,不和同事争。

  不争,不和评委争。

芝秋一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piery20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对您的仰慕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止。

哪天去深圳拜访您!
happy王子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chengyong88667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写的很详细,我也看了半天,不错,给我指明了方向,谢谢!
chengyong88667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写的很详细,我也看了半天,不错,给我指明了方向,谢谢!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