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有奖问答】振动的定义及术语内容是什么?

浏览0 回复11 电梯直达
太白金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悬赏金额:60积分 状态: 已解决
1. 振动:

2. 振动位移:

3. 振动速度:

4. 振动加速度:

5. 振动频率:

6.无阻尼振动:
7.阻尼振动:
8.点号:
9.巡检:
10.警告值:
11.报警值:
12.频谱图:
13.频谱分析:
14,一般在环境振动监测中主要测定是:(该题答对者另加10分)
推荐答案:洽洽回复于2009/07/31
1. 振动:振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运动形式。在力学中,指一个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常叫机械振动,也称振荡。见机械振动条。一个物理量在某一恒定值附近往复变化的过程也称振动,如交流电电压、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当一个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并且这个力在破坏平衡后有一个与末态相同方向的回复力,则形成振动效应。一般来说振动的基础是一个系统在两个能量形式间的能量转换。

2. 振动位移: μ = Asinωt

3. 振动速度:V=du/dt=Aω cosωt

4. 振动加速度:a = dt/dv = −ω2 sinωt
(2)至(4)式中的A 为位移,tmA = A e−β 即它的位移最大值是m A ,
并随着传播时间t 作指数规律衰减,衰减系数β 与介质物性有关;ω是振动角频率ω =2 π f 。

5. 振动频率:在1秒钟内,物体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通常用符号f表示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像周期一样,频率既可以表示作振动或其他周期性运动的物体每秒钟完成周期性运动的次数,又可以表示某些物理量每秒钟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频率等于周期T的倒数,即f=1/T

6.无阻尼振动:机械振动按振幅的变化来区分,可分为无阻尼振动和阻尼振动。物体作无阻尼振动,并不一定指它不受阻力,而是指它在振动过程中保持振幅不变。无阻尼振动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阻尼自由振动,即振动物体只受回复力作用,不受任何阻力作用,不对外做功,系统无能量损失,这就是一种理想情况,是“简谐振动”。另一种实际上是“受迫等幅振动”,即振动时系统从外界取得的能量,刚好补偿在振动过程中所损耗的能量,系统的能量、振动物体的振幅都保持不变。
7.阻尼振动:由于振动系统受到阻力作用造成能量损失而使振幅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又称减幅振动。振动系统由于受到阻力(这种作用为阻尼),消耗系统能量做功,而使振动的能量不断地减少,由于振动系统的能量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时间减少的同时,振动物体的振幅也逐渐减小,这是一种非简谐振动。

8.点号:也称系统改变号(SCN),它标识一个检查点
9.巡检:工业控制系统多测量点的巡回检测
10.警告值:顾名思义
11.报警值:同上
12.频谱图:Spectrum map 以横轴纵轴的波纹方式,记录画出各种信号频率的图形资料。常见的有振幅频谱图和相位频谱图.
13.频谱分析:将信号源发出的信号强度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其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察变化规律,称为频谱分析。
  研究噪声的频谱是为了深入了解噪声源的特性帮助寻找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为噪声控制提供依据,为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14,一般在环境振动监测中主要测定是:(可测量振动、摆度的位移,还可测振动加速度、速度、轴的椭圆度及轴心位移等多种重要物理量)标准 GB/T 10071-1988 ,GB 10070-1988
补充答案:

沙漠之舟回复于2009/07/31

振动  振动(震动)
  vibration
  振动(又称振荡)是指一个状态改变的过程。即物体的往复运动。
  在高中物理,可以定量研究(可以用公式法、作图法、列表法给出确定数值)的,只有四种最简单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抛体运动和简谐振动。
  复杂的运动,可以依托这四种运动,进行定性研究。
  如果硬要定量研究复杂的运动,也是依托这四种运动,作近似研究的。
  这四种最简单的运动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是"一去不复返"的运动,运动状态(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拓朴(一一对应)的、不可重复的。
  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振动,站在长时间的角度看(或者说"宏观地看"),是周期性的、不断重复的。站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看(或者说"微观地看"),是拓朴的、不可重复的。因此,后两种运动,比前两种运动,复杂得多。
  简谐振动可以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沿正交(就是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就是投影),其中任意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是简谐振动。由此可知,简谐振动比匀速圆周运动复杂得多。
  抛体运动则可以分解为:正交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另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抛体运动比匀变速直线运动复杂得多。
  在匀速圆周运动作正交分解[1]的过程中,原来大小不变的向心力,变成大小和方向都作周期性变化的回复力。简谐振动已经够复杂了。所以,振动就定量研究到简谐振动为止。
  然而,通常我们遇到的振动的微观情况,都要比简谐振动复杂得多。所以,研究简谐振动过渡到研究振动、热振动等,需要洞察力、想象力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
  简谐振动的特点是:1,有一个平衡位置(机械能耗尽之后,振子应该静止的唯一位置)。2,有一个大小和方向都作周期性变化的回复力的作用。3,频率单一、振幅不变。
  振子就是对振动物体的抽象: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质点代替物体进行研究。这个代替振动物体的质点,就叫做振子。
  振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用位移x表示。位移x就是以平衡位置为参照物(基点――基准点),得到的"振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我们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进行研究时,基准点选择在运动的始点。我们对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振动研究时,基准点选择在圆心或平衡位置(不动的点)。
  参照物本来就应该是在研究过程中保持静止(或假定为静止)的点,我们的物理思路,就是"从确定的量、不变的量出发进行研究"。
  确定的量和不变的量有本质的区别,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进行研究时,基准点选择在运动的始点。这是确定的量,却不一定是不变的量。特别在我们进行分段研究时,每一阶段的终点,就是下一阶段的始点。我们选择运动的始点为基准点,可以简化研究过程,这是服从于物理研究的"化繁为简"的原则,因此,不惜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选择不同的基准点。
  在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振动时,由于宏观上的周期性和微观上的拓朴性,问题很复杂,所以不能选运动的始点,作基准点进行研究,而要选择确定而且不变的圆心或者平衡位置,作基准点进行研究,也是服从于物理研究的"化繁为简"的原则。
  在简谐振动中,振幅A就是位移x的最大值,这是一个不变的量。
  振子从某一状态(位置和速度)回到该状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叫做一个周期T。振子在一个周期中的振动,叫做一个全振动。振子在一秒钟内的全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
  周期T就是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f是一秒钟内全振动的次数,所以,Tf=1(四式等价的公式1)
  圆频率ω(读作[oumiga])是一秒钟对应的圆心角。一次全振动对应的圆心角就是2π(即360度)。这是借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在匀速圆周运动中,ω叫做角速度。当匀速圆周运动正交分解为简谐振动时,角速度就转化为圆频率。(也有人把圆频率叫做角频率的)
  显然,ω=2πf(四式等价的公式3),(每秒全振动次数对应的角度)
  ωT=2π(四式等价的公式2)(每个全振动对应的角度)
  最后,定义每分钟全振动的次数为"转速n",显然,n=60f(四式等价的公式4)
  T、f、ω、n这四个量中,知道一个,其它三个就是已知的,所以这四个互相转化的公式,叫做"四式等价"。
  只要物体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就是振动。比如拍皮球,其v-t图对应于电工学中的锯齿波,所以也是振动。有人说:"拍皮球没有平衡位置,或者平衡位置不在运动的对称中心,所以不能算振动"。这样说的人,电工学肯定没有学好。
  有一个数学分枝,叫做富立叶积分,它可以把任何振动,分解为若干个简谐振动。这些简谐振动的频率,就是原始振动的整数倍,原始振动的主频率(基音),就是这些简谐振动的最小频率。
  其它倍频(泛音),振幅都比基音小得多。所以,这就构成非简谐振动的"音品"的概念。
  人耳分辨发声体的过程,就是自发地、自动化地、本能地使用富立叶积分的过程,非常巧妙。
  由于声音的频率由声源决定,所以,无论声波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照样准确地辩认出发声体的特色。
  从广义上说振动是指描述系统状态的参量(如位移、电压)在其基准值上下交替变化的过程。狭义的指机械振动,即力学系统中的振动。电磁振动习惯上称为振荡。力学系统能维持振动,必须具有弹性和惯性。由于弹性,系统偏离其平衡位置时,会产生回复力,促使系统返回原来位置;由于惯性,系统在返回平衡位置的过程中积累了动能,从而使系统越过平衡位置向另一侧运动。正是由于弹性和惯性的相互影响,才造成系统的振动。按系统运动自由度分,有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如钟摆的振动)和多自由度系统振动。有限多自由度系统与离散系统相对应,其振动由常微分方程描述;无限多自由度系统与连续系统(如杆、梁、板、壳等)相对应,其振动由偏微分方程描述。方程中不显含时间的系统称自治系统;显含时间的称非自治系统。按系统受力情况分,有自由振动、衰减振动和受迫振动。按弹性力和阻尼力性质分,有线性振动和非线性振动。振动又可分为确定性振动和随机振动,后者无确定性规律,如车辆行进中的颠簸。振动是自然界和工程界常见的现象。振动的消极方面是:影响仪器设备功能,降低机械设备的工作精度,加剧构件磨损,甚至引起结构疲劳破坏;振动的积极方面是:有许多需利用振动的设备和工艺(如振动传输、振动研磨、振动沉桩等)。振动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讨论系统的激励(即输入,指系统的外来扰动,又称干扰)、响应(即输出,指系统受激励后的反应)和系统动态特性(或物理参数)三者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以后,计算机和振动测试技术的重大进展,为综合利用分析、实验和计算方法解决振动问题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机械振动是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平衡位置(物体静止时的位置)附近作的往复运动。可分为 自由振动、 受迫振动。又可分为 无阻尼振动与 阻尼振动。
  常见的简谐运动有弹簧振子模型、单摆模型等。
  振动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
  振动在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例如在振动筛分行业中基本原理系借电机轴上下端所安装的重锤(不平蘅重锤),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水平、垂直、倾斜的三次元运动,再把这个运动传达给筛面。若改变上下部的重锤的相位角可改变原料的行进方向。

社区=冬季=回复于2009/07/30

振动是指一个状态改变的过程。即物体的往复运动。

wwhclb回复于2009/07/31

物体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就是振动.从广义上说振动是指描述系统状态的参量(如位移、电压)在其基准值上下交替变化的过程。狭义的指机械振动,即力学系统中的振动。电磁振动习惯上称为振荡。机械振动是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平衡位置(物体静止时的位置)附近作的往复运动。可分为 自由振动、 受迫振动。又可分为 无阻尼振动与 阻尼振动。

何当奇回复于2009/08/01


这个回答的好,但是那个公式要是用文字表述出来更好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社区=冬季=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振动是指一个状态改变的过程。即物体的往复运动。
太白金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ylsg555 发表:
振动是指一个状态改变的过程。即物体的往复运动。

赶紧答全!
wwhcl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物体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就是振动.从广义上说振动是指描述系统状态的参量(如位移、电压)在其基准值上下交替变化的过程。狭义的指机械振动,即力学系统中的振动。电磁振动习惯上称为振荡。机械振动是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平衡位置(物体静止时的位置)附近作的往复运动。可分为 自由振动、 受迫振动。又可分为 无阻尼振动与 阻尼振动。
沙漠之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振动  振动(震动)
  vibration
  振动(又称振荡)是指一个状态改变的过程。即物体的往复运动。
  在高中物理,可以定量研究(可以用公式法、作图法、列表法给出确定数值)的,只有四种最简单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抛体运动和简谐振动。
  复杂的运动,可以依托这四种运动,进行定性研究。
  如果硬要定量研究复杂的运动,也是依托这四种运动,作近似研究的。
  这四种最简单的运动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是"一去不复返"的运动,运动状态(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拓朴(一一对应)的、不可重复的。
  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振动,站在长时间的角度看(或者说"宏观地看"),是周期性的、不断重复的。站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看(或者说"微观地看"),是拓朴的、不可重复的。因此,后两种运动,比前两种运动,复杂得多。
  简谐振动可以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沿正交(就是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就是投影),其中任意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是简谐振动。由此可知,简谐振动比匀速圆周运动复杂得多。
  抛体运动则可以分解为:正交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另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抛体运动比匀变速直线运动复杂得多。
  在匀速圆周运动作正交分解[1]的过程中,原来大小不变的向心力,变成大小和方向都作周期性变化的回复力。简谐振动已经够复杂了。所以,振动就定量研究到简谐振动为止。
  然而,通常我们遇到的振动的微观情况,都要比简谐振动复杂得多。所以,研究简谐振动过渡到研究振动、热振动等,需要洞察力、想象力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
  简谐振动的特点是:1,有一个平衡位置(机械能耗尽之后,振子应该静止的唯一位置)。2,有一个大小和方向都作周期性变化的回复力的作用。3,频率单一、振幅不变。
  振子就是对振动物体的抽象: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质点代替物体进行研究。这个代替振动物体的质点,就叫做振子。
  振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用位移x表示。位移x就是以平衡位置为参照物(基点――基准点),得到的"振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我们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进行研究时,基准点选择在运动的始点。我们对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振动研究时,基准点选择在圆心或平衡位置(不动的点)。
  参照物本来就应该是在研究过程中保持静止(或假定为静止)的点,我们的物理思路,就是"从确定的量、不变的量出发进行研究"。
  确定的量和不变的量有本质的区别,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进行研究时,基准点选择在运动的始点。这是确定的量,却不一定是不变的量。特别在我们进行分段研究时,每一阶段的终点,就是下一阶段的始点。我们选择运动的始点为基准点,可以简化研究过程,这是服从于物理研究的"化繁为简"的原则,因此,不惜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选择不同的基准点。
  在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振动时,由于宏观上的周期性和微观上的拓朴性,问题很复杂,所以不能选运动的始点,作基准点进行研究,而要选择确定而且不变的圆心或者平衡位置,作基准点进行研究,也是服从于物理研究的"化繁为简"的原则。
  在简谐振动中,振幅A就是位移x的最大值,这是一个不变的量。
  振子从某一状态(位置和速度)回到该状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叫做一个周期T。振子在一个周期中的振动,叫做一个全振动。振子在一秒钟内的全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
  周期T就是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f是一秒钟内全振动的次数,所以,Tf=1(四式等价的公式1)
  圆频率ω(读作[oumiga])是一秒钟对应的圆心角。一次全振动对应的圆心角就是2π(即360度)。这是借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在匀速圆周运动中,ω叫做角速度。当匀速圆周运动正交分解为简谐振动时,角速度就转化为圆频率。(也有人把圆频率叫做角频率的)
  显然,ω=2πf(四式等价的公式3),(每秒全振动次数对应的角度)
  ωT=2π(四式等价的公式2)(每个全振动对应的角度)
  最后,定义每分钟全振动的次数为"转速n",显然,n=60f(四式等价的公式4)
  T、f、ω、n这四个量中,知道一个,其它三个就是已知的,所以这四个互相转化的公式,叫做"四式等价"。
  只要物体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就是振动。比如拍皮球,其v-t图对应于电工学中的锯齿波,所以也是振动。有人说:"拍皮球没有平衡位置,或者平衡位置不在运动的对称中心,所以不能算振动"。这样说的人,电工学肯定没有学好。
  有一个数学分枝,叫做富立叶积分,它可以把任何振动,分解为若干个简谐振动。这些简谐振动的频率,就是原始振动的整数倍,原始振动的主频率(基音),就是这些简谐振动的最小频率。
  其它倍频(泛音),振幅都比基音小得多。所以,这就构成非简谐振动的"音品"的概念。
  人耳分辨发声体的过程,就是自发地、自动化地、本能地使用富立叶积分的过程,非常巧妙。
  由于声音的频率由声源决定,所以,无论声波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照样准确地辩认出发声体的特色。
  从广义上说振动是指描述系统状态的参量(如位移、电压)在其基准值上下交替变化的过程。狭义的指机械振动,即力学系统中的振动。电磁振动习惯上称为振荡。力学系统能维持振动,必须具有弹性和惯性。由于弹性,系统偏离其平衡位置时,会产生回复力,促使系统返回原来位置;由于惯性,系统在返回平衡位置的过程中积累了动能,从而使系统越过平衡位置向另一侧运动。正是由于弹性和惯性的相互影响,才造成系统的振动。按系统运动自由度分,有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如钟摆的振动)和多自由度系统振动。有限多自由度系统与离散系统相对应,其振动由常微分方程描述;无限多自由度系统与连续系统(如杆、梁、板、壳等)相对应,其振动由偏微分方程描述。方程中不显含时间的系统称自治系统;显含时间的称非自治系统。按系统受力情况分,有自由振动、衰减振动和受迫振动。按弹性力和阻尼力性质分,有线性振动和非线性振动。振动又可分为确定性振动和随机振动,后者无确定性规律,如车辆行进中的颠簸。振动是自然界和工程界常见的现象。振动的消极方面是:影响仪器设备功能,降低机械设备的工作精度,加剧构件磨损,甚至引起结构疲劳破坏;振动的积极方面是:有许多需利用振动的设备和工艺(如振动传输、振动研磨、振动沉桩等)。振动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讨论系统的激励(即输入,指系统的外来扰动,又称干扰)、响应(即输出,指系统受激励后的反应)和系统动态特性(或物理参数)三者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以后,计算机和振动测试技术的重大进展,为综合利用分析、实验和计算方法解决振动问题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机械振动是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平衡位置(物体静止时的位置)附近作的往复运动。可分为 自由振动、 受迫振动。又可分为 无阻尼振动与 阻尼振动。
  常见的简谐运动有弹簧振子模型、单摆模型等。
  振动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
  振动在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例如在振动筛分行业中基本原理系借电机轴上下端所安装的重锤(不平蘅重锤),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水平、垂直、倾斜的三次元运动,再把这个运动传达给筛面。若改变上下部的重锤的相位角可改变原料的行进方向。
洽洽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 振动:振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运动形式。在力学中,指一个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常叫机械振动,也称振荡。见机械振动条。一个物理量在某一恒定值附近往复变化的过程也称振动,如交流电电压、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当一个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并且这个力在破坏平衡后有一个与末态相同方向的回复力,则形成振动效应。一般来说振动的基础是一个系统在两个能量形式间的能量转换。

2. 振动位移: μ = Asinωt

3. 振动速度:V=du/dt=Aω cosωt

4. 振动加速度:a = dt/dv = −ω2 sinωt
(2)至(4)式中的A 为位移,tmA = A e−β 即它的位移最大值是m A ,
并随着传播时间t 作指数规律衰减,衰减系数β 与介质物性有关;ω是振动角频率ω =2 π f 。

5. 振动频率:在1秒钟内,物体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通常用符号f表示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像周期一样,频率既可以表示作振动或其他周期性运动的物体每秒钟完成周期性运动的次数,又可以表示某些物理量每秒钟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频率等于周期T的倒数,即f=1/T

6.无阻尼振动:机械振动按振幅的变化来区分,可分为无阻尼振动和阻尼振动。物体作无阻尼振动,并不一定指它不受阻力,而是指它在振动过程中保持振幅不变。无阻尼振动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阻尼自由振动,即振动物体只受回复力作用,不受任何阻力作用,不对外做功,系统无能量损失,这就是一种理想情况,是“简谐振动”。另一种实际上是“受迫等幅振动”,即振动时系统从外界取得的能量,刚好补偿在振动过程中所损耗的能量,系统的能量、振动物体的振幅都保持不变。
7.阻尼振动:由于振动系统受到阻力作用造成能量损失而使振幅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又称减幅振动。振动系统由于受到阻力(这种作用为阻尼),消耗系统能量做功,而使振动的能量不断地减少,由于振动系统的能量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时间减少的同时,振动物体的振幅也逐渐减小,这是一种非简谐振动。

8.点号:也称系统改变号(SCN),它标识一个检查点
9.巡检:工业控制系统多测量点的巡回检测
10.警告值:顾名思义
11.报警值:同上
12.频谱图:Spectrum map 以横轴纵轴的波纹方式,记录画出各种信号频率的图形资料。常见的有振幅频谱图和相位频谱图.
13.频谱分析:将信号源发出的信号强度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其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察变化规律,称为频谱分析。
  研究噪声的频谱是为了深入了解噪声源的特性帮助寻找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为噪声控制提供依据,为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14,一般在环境振动监测中主要测定是:(可测量振动、摆度的位移,还可测振动加速度、速度、轴的椭圆度及轴心位移等多种重要物理量)标准 GB/T 10071-1988 ,GB 10070-1988
何当奇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mqq58 发表:
1. 振动:振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运动形式。在力学中,指一个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常叫机械振动,也称振荡。见机械振动条。一个物理量在某一恒定值附近往复变化的过程也称振动,如交流电电压、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当一个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并且这个力在破坏平衡后有一个与末态相同方向的回复力,则形成振动效应。一般来说振动的基础是一个系统在两个能量形式间的能量转换。

2. 振动位移: μ = Asinωt

3. 振动速度:V=du/dt=Aω cosωt

4. 振动加速度:a = dt/dv = −ω2 sinωt
(2)至(4)式中的A 为位移,tmA = A e−β 即它的位移最大值是m A ,
并随着传播时间t 作指数规律衰减,衰减系数β 与介质物性有关;ω是振动角频率ω =2 π f 。

5. 振动频率:在1秒钟内,物体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通常用符号f表示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像周期一样,频率既可以表示作振动或其他周期性运动的物体每秒钟完成周期性运动的次数,又可以表示某些物理量每秒钟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频率等于周期T的倒数,即f=1/T

6.无阻尼振动:机械振动按振幅的变化来区分,可分为无阻尼振动和阻尼振动。物体作无阻尼振动,并不一定指它不受阻力,而是指它在振动过程中保持振幅不变。无阻尼振动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阻尼自由振动,即振动物体只受回复力作用,不受任何阻力作用,不对外做功,系统无能量损失,这就是一种理想情况,是“简谐振动”。另一种实际上是“受迫等幅振动”,即振动时系统从外界取得的能量,刚好补偿在振动过程中所损耗的能量,系统的能量、振动物体的振幅都保持不变。
7.阻尼振动:由于振动系统受到阻力作用造成能量损失而使振幅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又称减幅振动。振动系统由于受到阻力(这种作用为阻尼),消耗系统能量做功,而使振动的能量不断地减少,由于振动系统的能量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时间减少的同时,振动物体的振幅也逐渐减小,这是一种非简谐振动。

8.点号:也称系统改变号(SCN),它标识一个检查点
9.巡检:工业控制系统多测量点的巡回检测
10.警告值:顾名思义
11.报警值:同上
12.频谱图:Spectrum map 以横轴纵轴的波纹方式,记录画出各种信号频率的图形资料。常见的有振幅频谱图和相位频谱图.
13.频谱分析:将信号源发出的信号强度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其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察变化规律,称为频谱分析。
  研究噪声的频谱是为了深入了解噪声源的特性帮助寻找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为噪声控制提供依据,为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14,一般在环境振动监测中主要测定是:(可测量振动、摆度的位移,还可测振动加速度、速度、轴的椭圆度及轴心位移等多种重要物理量)标准 GB/T 10071-1988 ,GB 10070-1988

这个回答的好,但是那个公式要是用文字表述出来更好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ingsheng 发表:
1. 振动:

2. 振动位移:

3. 振动速度:

4. 振动加速度:

5. 振动频率:

6.无阻尼振动:
7.阻尼振动:
8.点号:
9.巡检:
10.警告值:
11.报警值:
12.频谱图:
13.频谱分析:
14,一般在环境振动监测中主要测定是:(该题答对者另加10分)

直接百度算了~~~~~~~~~~~~~~~~~~~~~~~~
太白金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看来我只有公布答案了,大家对对,看答全的有多少!
太白金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答案
1. 振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其平衡位置周围做往复运动。如音叉、单摆、发动机的活塞等。
2. 振动位移:物体或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其位置移动的幅度。最大位移为振幅用d 或S 表示。
3. 振动速度:物体或质点振动的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一阶导数(ds / dt )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值用V 表示。
4. 振动加速度:物体或质点在振动中的加速度值是位移对时间的二阶导数(d2s / d2t )或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dV / dt )即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用a 表示。
5. 振动频率:物体或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用f表示。
6. 点号:依次对一个一个测量点进行振动测量时测量点所在的位置。
7. 巡检:按照设定路线依次对一个一个测量点进行振动测量。
8. 警告值:提醒用户振动超过安全状态的值。
9. 报警值:振动达到变坏的状态值。
10. 频谱图: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各频率的简单振动在总振动中的贡献分量
11. 频谱分析:把复杂振动分解为谐振动的方法,称为频谱分析。
12.无阻尼振动就是没有任何阻尼的振动,在振动中不受任何阻力,它可以是简谐振动、受迫振动、简单或复杂的回复运动,总之,就是“没有阻尼的振动”。
13.阻尼振动阻尼振动,又称减幅振动,是在回复力和阻力作用下的振动。振动系统由于克服阻力损失能量而使得振幅逐渐减小。使得系统损失能量的阻尼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摩擦阻尼,它使得振动能量逐渐转变为系统和周围介质的内能;二是辐射阻尼,即振动系统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使系统能量逐渐向四周辐射出去,变为波动能量。
14,一般在环境振动监测中主要测定是:振动加速度。
遨翔的岁月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 振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其平衡位置周围做往复运动。如音叉、单摆、发动机的活塞等。
2. 振动位移:物体或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其位置移动的幅度。最大位移为振幅用d 或S 表示。
3. 振动速度:物体或质点振动的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一阶导数(ds / dt )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值用V 表示。
4. 振动加速度:物体或质点在振动中的加速度值是位移对时间的二阶导数(d2s / d2t )或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dV / dt )即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用a 表示。
5. 振动频率:物体或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用f表示。
6. 点号:依次对一个一个测量点进行振动测量时测量点所在的位置。
7. 巡检:按照设定路线依次对一个一个测量点进行振动测量。
8. 警告值:提醒用户振动超过安全状态的值。
9. 报警值:振动达到变坏的状态值。
10. 频谱图: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各频率的简单振动在总振动中的贡献分量
11. 频谱分析:把复杂振动分解为谐振动的方法,称为频谱分析。
12.无阻尼振动就是没有任何阻尼的振动,在振动中不受任何阻力,它可以是简谐振动、受迫振动、简单或复杂的回复运动,总之,就是“没有阻尼的振动”。
13.阻尼振动阻尼振动,又称减幅振动,是在回复力和阻力作用下的振动。振动系统由于克服阻力损失能量而使得振幅逐渐减小。使得系统损失能量的阻尼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摩擦阻尼,它使得振动能量逐渐转变为系统和周围介质的内能;二是辐射阻尼,即振动系统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使系统能量逐渐向四周辐射出去,变为波动能量。
14,一般在环境振动监测中主要测定是:振动加速度。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