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郁闷的丹江口:南水北调的痛与梦

浏览0 回复3 电梯直达
太白金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为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试图在行政力量的主导下对水资源进行再分配。在开工7年之后,它似乎陷入了一种“七年之痒”的状态。资金、移民、生态等问题都在困扰着这一重大工程,而隐藏在其后的利益格局或许才是根本原因。

时代周报11月18日报道 在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上游丹江口库区,旨在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危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仍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此前,已有官方消息传出,该项工程将延期5年。与此同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也将延后至2013年通水。作为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试图在行政力量的主导下对水资源进行再分配。在开工7年之后,它似乎陷入了一种“七年之痒”的状态。资金、移民、生态等问题都在困扰着这一重大工程,而隐藏在其后的利益格局或许才是根本原因。

“中线难,难在移民;移民难,难在农民;农民难,难在外迁。”这是湖北省十堰市移民局一位移民干部总结出的经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则在视察丹江口市时指出:“南水北调的关键在中线,中线的关键在加坝,加坝的关键在移民。”显然,从中央到地方,对于移民之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大意义有着极其一致的判断。

难题也好,关键也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历经6年的建设后,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从2009年8月开始,今后四年内两省累计将有近33万库区移民搬迁。其中湖北省18万人,河南省15万人。

时间短,人数多,搬迁的范围广。一场号称“强度和难度在全国水库移民搬迁史上绝无仅有”的移民行动正在鄂豫两省次第展开。

水漫均县

这已不是丹江口库区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自从1958年丹江口大坝动工修建以来,这座城市就一直与移民问题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丹江口的历史就是一部水库移民史。

丹江口市原名均县,古为均州。历史上的均州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汉江绕城流过,终年千帆云集。30多万亩良田,一马平川。这一切在1958年9月1日被彻底打破,当日丹江口水库枢纽大坝开始动工兴建。1959年,均县县城迁至丹江口沙陀营。

据均县县志记载,1949年前,沙陀营还是个十分荒凉的地方,几十里荒滩上分布着汤家庄、泰山庙、王家院等几十个村落。这里没有街肆店铺,居民日常所需均要摆渡汉江到对岸的三官殿购买。

直到1952年准备修丹江口水库时,第一批勘测人员来到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沙陀营进行勘测。几年后,一座全国著名的水电城在这里诞生。1967年,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在汉江中上游形成了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

作为坝址所在地,丹江口市淹没其中,全市位于海拔162米以下的乡村、集镇、县城、土地、房屋、山林和数以万计来不及搬迁的珍贵历史文物永远沉入水下,从解放后到1958年的各项基础设施也全部被淹没。

全市先后动迁移民160448人,其中外迁71875人,市内安置88573人,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被淹没,库区人均耕地由淹没前的1.12亩下降到0.32亩,人均口粮由432斤下降到222斤,人均分配由80元下降到35元。

“精壮劳力建丹江,老弱病残砍抬扛,山上山下一扫光。”丹江口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丁力先随口便说出了这样一句顺口溜。丁力先是老均县移民,对这段历史烂熟于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的第一次移民,因为补偿标准极低,至今还有一些遗留问题。“那时候是政治移民,由武汉军区介入,地方部队参与。”丁力先说,“根本不存在土地安置问题,只要有地就可以盖房下田。”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太白金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十年九患的汉江水患得到了彻底根治。下游的汉江平原由此成为国家的重点粮仓,丹江口市却从此沦为一个全省有名的贫困县。

大坝蓄水后,在全市形成了1800多个沟汊,百里库区千沟万汊。有的移民居住区行无路、河无渡、饮无泉、夜无电、病无医、学生读书难。“库区人民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凉水河镇主管移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陈文说。

二度移民

古均州的历史已经随着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但在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之际,同样的命运再一次降临到这座城市。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在丹江口市开工建设,又称二期工程。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的库容将增加100多亿立方米。

丹江口库区的人们又面临着同老均州人一样的命运:离开故土,迁往他乡。甚至,有的丹江口第一代移民,这次又面临着再一次搬迁。

在凉水河镇乃至丹江口,因为大坝移民两次、三次的大有人在。丹江口市移民局驻凉水河镇移民工作站的贺怀君家也将迎来第三次搬迁,他70多岁的父母这次宁死也不愿离开丹江口。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自己外迁出去,父母就在当地安置。

1958年建坝和1966年移民被丁力先视为丹江口历史上的两次重大变革,恰好都处在国家政治气候极不正常的年代。尽管农民的土地被淹没,大量文物古迹遭毁坏,但是“不敢提补偿,想都不敢想”。

丹江口大坝初期工程效益过百亿,库区移民却成了一个相对贫困的群体。而一期工程丹江口市的移民还没有彻底脱贫,二期工程又接踵而来。

据丹江口市委宣传部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建设的6年中,大坝施工要求在153米以下的低水位。库区水位下降,除了给交通带来不便以外,全市43处库汊养鱼、18000只网箱养鱼将受到严重影响,将造成经济损失上千万元,3000多人陷入新的贫困之中。

库区的农民则更早地感受到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早在1990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完成了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丹江口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此后,丹江口库区开始执行国家淹没区停止建设的政策,海拔172米水位线以下的地方,停止一切基础设施建设。
郁闷的丹江口

5月中旬,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宣布了中线工程推迟的消息。由于“部分工程项目需进一步论证优化”、“移民及土地征迁工作需进一步落实”、“工程整体投资有较大增加,需要中央研究决策”等三个原因,该工程将比原计划推迟5年完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曾对媒体表示,移民难度大是投资放大、工期推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丁力先看来,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实际上陶岔渠首工程的进展缓慢也是造成供水延迟的一个原因。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包括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库区征地移民工程、陶岔渠首枢纽工程。现在,大坝加高工程已接近完成,另外两项则刚刚启动。进展之所以缓慢在于不同业主单位在陶岔枢纽工程上的利益纠结。

陶岔处于湖北河南两省的边界上。当前的陶岔枢纽工程是在1968年到1974年建成的陶岔引丹工程基础上续建。陶岔引丹工程修建于“文革”时期,国家未投入一分钱,而由原河南邓县(今河南省邓州市)一力承担。

水利部于2004年8月组建了隶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包括陶岔枢纽工程在内的三项工程。此后,国家南水北调办成立了干线总公司,负责修渠修坝。

两家业主单位为争夺陶岔枢纽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权相持不下,其奥秘就在于:谁负责陶岔枢纽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谁就控制了南水北调中线的最大卖水权。

太白金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尽管工程大坝在丹江口,但是丹江口,乃至湖北省,在谁来卖水的关键问题上没有多少话语权。水利部、国家南水北调办之间,河南、湖北之间,丹江口、淅川之间,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丁力先表示,就丹江口而言,更赞同由水利部一方来建设和管理陶岔枢纽工程,这样湖北省可以分享卖水所得的收入。湖北方面还曾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调走1立方米水补偿给湖北省财政2分钱,但并未获得中央批准。

各方争夺之下,2008年12月,国调办投技[2008]187号文一纸令下,引入了第三家业主单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交由与湖北、河南不相干,与长江、汉江不相干的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建设。

2009年6月6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枢纽工程开始征地拆迁,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工程要到2013年才能建成。事实上,陶岔在2002年底就已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陶岔枢纽工程的延宕还波及移民工作的展开。在经过北京奥运期间的暂停之后,2008年10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到今年8月16日,河南省率先试点移民。四天后,湖北省也开始试点。

“推迟五年,水库至少还可以多发五年电。”当地市委的一位官员表示。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将以蓄水调水为主,发电为辅。据测算,年发电量将减少11亿千瓦小时左右,这不仅导致丹江口市年供电收入减少1.15亿元以上,而且直接增加企业用电成本2.07亿元。此消彼长之下,将对丹江口市的工业经济造成致命的打击。

南水北调工程的任务是解决北京及北方城市的水源问题。对丹江口这样一个县级行政区域来说,它已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水利工程,“保证一库清水送北京”更有着一层无法回避的政治含义。

在饱受南水北调工程给丹江口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的同时,当地仍希冀能从工程中获得一些或直接或间接的好处,如大量资金的投入、受益区的对口支援等等。但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之下,现实并不那么美好。丁力先用“郁闷”、“苦闷”一类的词汇形容丹江口在谋求地方利益时的尴尬处境。

安置点的新生活:有点闲,有点茫然

这两个月来,陈明滔觉得自己发愣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每天,他守在自家开的小杂货店里无事可做。留在村里的人不多。间或有顾客喊着他的小名来买些香烟、食盐之类的物品,然后相互寒暄几句。“现在没什么事干。”陈明滔说。从9月4日至今,这样的状态已经延续两个多月了。

这里是湖北省枣阳市南城办事处的惠湾社区。陈明滔是从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搬迁而来的库区移民,与他一同迁来此地的共有28户129名移民。此前,已有两批移民先后入住南城办事处的惠岗村和王湾村。

陈明滔的家乡均县镇,当地人称为肖川。由于丹江口水库的建设,古均州县城在1967年后就被抬高的江水所淹没。之后,人们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均县镇,用以怀念。

均县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如同深入汉江之内的一个小岛。镇上大多数是建设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的砖木结构的房子,甚至还有不少泥坯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二期在2003年规划之后,均县镇几乎没有开展大型基础建设,小镇看起来有些破旧。

均县镇是丹江口市的一个移民大镇。南水北调涉及内安、外迁动迁人口18100余人,外迁、内安各占一半。从今年8月20日起,丹江口库区三个镇的试点移民搬迁正式开始,均县镇是其中之一。

陈明滔家原先的房子是三间砖木结构的瓦房,处在165米的水位线上。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蓄水之后,这里的水位将达到172米,他家的屋顶上将会是清澈的汉江水。

今年4月份的时候,陈明滔获悉自己将要搬到襄樊市枣阳市南城办事处移民安置点,他用政府给的补偿款在那里建了一座二层小楼。9月4日,他和其他一百多名乡亲搬迁到这里。

枣阳市南城办事处有三个移民安置点。陈明滔所在的安置点叫惠湾社区,另外两个与此相距10多里地。

安置点与原有的村落隔开,四排房子孤零零地立在一片耕地中间。10月29日中午,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并未看到多少居民,多数房屋都大门紧锁。

搬迁前半个月,28岁的陈明滔特意从广东惠州的工厂里赶回来,而他的妻子还留在那里打工。之前,他从未来过这个安置点,一切都由他的父亲操持。“到目前为止,住的条件比以前好,但经济条件不如我们那里。”陈明滔坦白地说。

搬迁之前,他已经预料到这种困难,但真正来临的时候,还是有些难以接受。“没什么事情可以做,整天玩儿。”最近的生活看似悠闲,但他的心里却对未来怀有深深的忧虑。

他现在也不想出去打工。“打工挣不到钱,但是这儿更挣不到钱。”陈明滔说。

wsy1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目前中国的法律还不保护老百姓的个人利益,谁遇到事,谁倒霉。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