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人为因素主要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促进养殖生物生长或预防病害),人为地往饲料中添加某些有毒有害药物。自然因素主要指由于自然的地球化学因素或工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使饲料原料带有有害物质,也包括原料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l.滥用违禁药物或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
我国农业部干1997年9月发布了《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规定了30种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最低用量、最高用量、停药期、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1998年发布了《关于严禁非法使用兽药的通知》,紧随其后又发布了一些更为具体的禁用药物品种(如已烯雌酚、盐酸克伦特罗等)的通知,强调严禁在饲料及饲料产品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兽药品种,严禁非法使用兽药,这些违禁药品包括影响生殖的雌激素、具有激素样作用的物质、催眠镇静剂、肾上腺激动剂等。但实际生产中,有些饲料厂不按规定执行,仍在使用一些已禁用的抗菌药或抗生素。动物养殖过分依赖于抗生素等药物,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动物饲用抗生素后导致药物残留,引起耐药菌株扩散,对动物、人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动物菌群失调,抑制动物的免疫力,继发二次感染。同时使用的大量药物通过食物链被人体吸收,产生致癌、致畸形、致突变。目前,有研究发现可在人类和家禽之间传播的耐药质粒存在。此外,一些饲料加工厂为了追求商业利润,大量使用激素、违禁药品(如瘦肉精)和其它药物添加剂,这些物质残留在产品内,经食物链进入人体,也会导致人类的一系列疾病(如儿童早熟,成人肥胖)。例如,2003年顺德市发生了100余人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经医院检查是饲料厂家在猪饲料中超量添加瘦肉精,猪摄食这样的饲料后,蓄积在体内,人食用后导致食物中毒。
2.过量添加微量元素
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是必要的,日粮供给不足或缺乏会导致缺乏症和生化变化。然而,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发现,如果饲料中过量添加某种或某几种元素,将会促进动物的生长,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是在饲料中添加过量的铜(常常达到250mg/kg)、锌(达3000mg/kg)或砷制剂(如阿散酸)。然而,饲料中过量铜锌的使用,可以引起养殖生物中毒。铜容易在肝中聚集,人食入铜锌残留量高的猪肝可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大量铜、锌随粪便排出,严重污染了环境。砷化物在肠道具有抗生素作用,能提高增重和改进饲料利用率,同时砷也是一种必需元素,因此饲料生产厂家也使用砷制剂。然而,砷的吸收率低,通过粪尿排放到农田、河流,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它们还富集在植物,特别是水生生物(鱼类、贝介类)中,最后转移到人类食物链中,危害人类健康。砷制剂引起的深层次污染影响已发展到分子生态污染,如引起蛋白质、DNA、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生态紊乱,进而使动物和人类发生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3.环境污染物对饲料原料的污染
受饲料原料产地的地质化学条件或人类活动造成的“三废”污染以及农药、化肥大量使用的影响,饲料原料有时含有对生物有害的过量的无机污染物如铅、镐、汞等重金属元素及氟、砷和硒等非金属元素,有时也含有一些有机污染物如N一亚硝基化合物(N一亚硝胺及N一亚硝酸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二恶英、多氯联苯等化合物,这些污染物都具有在环境、饲料和食物链中富集、难分解、毒性强等特点,对饲料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威胁极大。随着今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新资源、新材料的开发,还可能出现新的污染物,加上人类环境有持续恶化的趋势,因而饲料或食品成分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有增无减,对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