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第三届原创大赛】TLC比较中药药对金银花单煎与金银花、连翘共煎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浏览0 回复18 电梯直达
〓猪哥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angshirf(wangshirf) 发表:
两个不同的煎煮方法
金银花肯定有变化!!!想都不用想

你光用TLC

考察只是初步的!!!!!!!


绝大多数成分是有变化的。用指纹图谱的方法会更好点
zj263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作者采用药队的方法探讨、研究复方中药的有效成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但我始终认为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较大,现在的趋势已经转向分析代谢产物来寻找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另外,楼主的实验方法还是比较严谨的,值得肯定。感谢分享!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03yx2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分享
〓猪哥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j2635(zj2635) 发表:
作者采用药队的方法探讨、研究复方中药的有效成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但我始终认为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较大,现在的趋势已经转向分析代谢产物来寻找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另外,楼主的实验方法还是比较严谨的,值得肯定。感谢分享!


代谢组学研究热门,一个从正面研究,一个从反相研究。
zj263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猪哥哥〓(03yx2) 发表:
原文由 zj2635(zj2635) 发表:
作者采用药队的方法探讨、研究复方中药的有效成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但我始终认为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较大,现在的趋势已经转向分析代谢产物来寻找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另外,楼主的实验方法还是比较严谨的,值得肯定。感谢分享!


代谢组学研究热门,一个从正面研究,一个从反相研究。
确实如此!正相研究很多时候脱离了试验对象,结果很难判断,所以,逆向研究往往也是迫不得已。
土老冒豆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老了,看得我眼晕,那5号滤液是哪来的,找了半天才找到。
没有点逻辑分析能力,还真是有点搞不清这1到8号的各式滤液啊。
梧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头像更新中,请稍候…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猪哥哥〓(03yx2) 发表:
原文由 zj2635(zj2635) 发表:
作者采用药队的方法探讨、研究复方中药的有效成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但我始终认为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较大,现在的趋势已经转向分析代谢产物来寻找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另外,楼主的实验方法还是比较严谨的,值得肯定。感谢分享!

代谢组学研究热门,一个从正面研究,一个从反相研究。

我感觉代谢组学挺虚的,呵呵
zj263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环烯醚萜(kaikaifeng) 发表:
原文由 〓猪哥哥〓(03yx2) 发表:
原文由 zj2635(zj2635) 发表:
作者采用药队的方法探讨、研究复方中药的有效成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但我始终认为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较大,现在的趋势已经转向分析代谢产物来寻找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另外,楼主的实验方法还是比较严谨的,值得肯定。感谢分享!

代谢组学研究热门,一个从正面研究,一个从反相研究。

我感觉代谢组学挺虚的,呵呵

其实代谢组学并不像老兄所说的那样,最近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的研究成果就非常具有说服力,有机会可以找一些文章研究一下。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