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

主题:【讨论】好人就要分享-----推荐我敬慕的一个人

浏览0 回复34 电梯直达
祥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悬赏金额:已退还积分 状态: 无最佳答案
      昨天,在新浪网看到凤凰卫视的一个文章《周有光:他在书中笑》,周有光老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经济学家,目前105岁了。还坚持写书,很是感慨。

      在分析仪器界也有许多让人敬慕的专家、教授。

      他们是谁?有什么让人赞叹的工作经历、著作、科技成果呢?

      为了表示对分析仪器界这些科技工作者的倾佩,让我们也一起来次追“星”吧。

      他/她可以是您的老师,或者知名专家、教授,亦或是您听过他的讲课?或者为分析仪器发展做出贡献的先驱们。国内,国外不限。
     
    活动要求:
1、会员推荐自己知道的一个人(不限人数,一个回帖描述一个人),
 
比如分光版面比较火的李昌厚教授或者色谱领域的泰斗、质谱方面的专家等等各个领域的。

2、简介该人的生平、工作经历、学术/科技成果。
3、说明一下自己评价(1-100字左右)。
4、参与活动的版友每人将会得到1----20积分的奖励。


  发帖格式:
1.人物照片(最好有),有生活照更好了。
2.人物介绍
3.学术/科技成果
4.著作(可以无)
5.您的评价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叶子1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好讨论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天涯就是天地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最尊敬的是农学的院士——袁隆平
在那么艰苦的岁月能够那么执着的为
人类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在得了荣誉以后不炫耀
现在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呢
yuduol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活动要求:1、会员推荐自己认识的一个人(不限人数,一个回帖描述一个人)
这个要求对我来说比较难,因为虽然知道不少学者、教授,但都不认识他们。
无论如何,向搞科学研究的人士表示敬意。不管他们是取得了成绩还是没有取得成绩。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0/12/5 14:20:05 Last edit by yuduoling
xing-x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yuduoling(yuduoling) 发表:
活动要求:1、会员推荐自己认识的一个人(不限人数,一个回帖描述一个人)
这个要求对我来说比较难,因为虽然知道不少学者、教授,但都不认识他们。
无论如何,向搞科学研究的人士表示敬意。不管他们是取得了成绩还是没有取得成绩。


有道理,应该修改

不知楼主同意不
qui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祥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yuduoling(yuduoling) 发表:
活动要求:1、会员推荐自己认识的一个人(不限人数,一个回帖描述一个人)
这个要求对我来说比较难,因为虽然知道不少学者、教授,但都不认识他们。
无论如何,向搞科学研究的人士表示敬意。不管他们是取得了成绩还是没有取得成绩。


是我表述不清。
祥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牟世芬博士

1.工作经历

牟世芬(1939- ),女,川东区忠县中学初54级秋(1951)学生。忠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国际离子色谱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分析仪器学会、中国色谱学会和北京色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色谱》、《分析仪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等杂志编委。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1963-196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任教;1969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自1980年以来主要从事离子色谱应用基础研究。

2.学术/科技成果

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近60篇发表在国际SCI刊物上,专著4本。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被授予中科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获对离子色谱学科作出突出贡献国际奖,2001年获CAIA一等奖。先后承担并主持“八五”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离子色谱研制和应用开发研究》,国际合作课题《离子色谱应用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课题《我国饮用水典型消毒副产物的安全性评价及控制对策研究》。在水可溶有机化合物的离子色谱法分析研究、复杂基体中痕量组分的离子色谱法分析研究以及无需柱前和柱后衍生反应的氨基酸直接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同行的重视。2006年11月最近牟世芬和蔡亚岐研究员及其课题组完成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分析新方法的研究”获重大突破,解决了糖和氨基酸分析彼此干扰等难题,灵敏度比现在的国标法高几十到几百倍,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

3.著作:

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牟世芬,刘克纳,丁晓静 编著

祥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袁隆平

1.人物介绍

世界科学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学术/科技成果

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惊喜之际,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1965年7月,他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三系杂交水稻

1966年,这一发现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上,是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而这一刊《科学通报》却是文革前的最后一刊。文化大革命冲击了袁隆平的研究,其实验稻田育种甚至被人恶意破坏拔除,但其仍坚持试验。为了增加试验效果,每年冬天,其与助手还去海南三亚进行水稻育种,甚至在路上把种子绑在身上,利用体温育种催芽。然而研究遇到瓶颈,逾三千次试验都未成功。1971年11月23日,其助手李必湖、冯克珊在海南试验田发现一株难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此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由袁隆平挂帅。1972年,杂交稻被列为中国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开始:三十余科研单位参与、上千个品种与该株野生水稻进行了上万次测交和回交转育试验。在此基础上,袁隆平选育不育系二九南1号成功,此为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水稻。

1973年,在“不育系”、“保持系”的基础上,利用长江流域、华南、东南亚、非洲、美洲、欧洲等地的千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百余具有恢复能力的水稻。至此,袁隆平及其团队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水稻产量也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以上。当年10月,袁隆平发表《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4年,他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

1974年,袁隆平团队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1975年冬,中国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5]。1979年,作为中国首个科研技术,三系杂交水稻技术被介绍到美国。1981年,袁隆平因成功育种中国籼型杂交三系水稻,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湖南农学院聘为兼职教授;1985年,又被西南农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二系杂交水稻

袁隆平并不满足该成绩。1987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

超级杂交水稻

1997年,袁隆平再次发起研究超级杂交稻。2000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除了增产外,袁隆平表示新型的超级杂交稻将更重视水稻营养,其研究团队已经致力于试验新品种中增加维生素A、蛋白质、淀粉及其他营养含量,以期减少贫血和视觉疾患。

现在,袁隆平久居长沙,其研究工作仍在继续。2003年,中国大陆一半以上的水稻都为袁隆平的杂交品种;在世界范围,20%的水稻采用袁隆平的杂交技术。2007年,中国大陆的水稻产量为5亿吨。其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中亚、东南亚、北美、南美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运用,继续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及短缺做出卓绝贡献。

3. 荣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5年10月,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下同)
1987年11月,科学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88年3月,农学与营养奖,英国Rank基金会
1993年4月,拯救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美国Feinstein基金会
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拯救饥饿奖”
1994年,何梁何利基金奖
1996年5月,日经亚洲奖,日本经济新闻社
1997年8月,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国际讨论会,墨西哥
1998年11月,越光国际水稻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事务局
2001年8月,拉蒙·麦格赛赛奖,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
2004年5月,沃尔夫奖,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
2002年获越南政府“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荣誉徽章
2004年10月,世界粮食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
2008年3月30日,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颁“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3.24 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荣获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 

4.著作:

撰有《杂交水稻制种和高产的关键技术》、《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等论文,主编《杂交水稻》一书。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0/12/5 17:10:22 Last edit by nemoium
这站不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李昌厚教授简介
【摘要】:正李昌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仪器分析室主任、生化仪器研究组组长等职。1992年开始,任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目前被推选任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副理事长兼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速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仪器学会物理光学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评审员, 《光学仪器》副主编、《生命科学仪器》副主编、 《光谱仪器与分析》副主编等十多个著名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分析仪器 光谱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 教授 专业委员会 光学仪器 科技进步奖 科学仪器 工程研究中心
【分类号】:K826.1
【DOI】:CNKI:SUN:XDYI.0.2005-03-025
【正文快照】:
李昌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仪器分析室主任、
祥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子吸收光谱和化学计量学专家---邓勃教授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0/12/20 18:35:07 Last edit by nemoium
hrcre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说到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实在憋不住想说两句(首先声明,我的回帖不是为了楼主的目的,是不符合得分规则的,可以不给分)。

不知道大家看过郎咸平的书《新帝国主义在中国》或相关讲座或视频没有,里面讲到,现在老外(孟山都)正在搞转基因作物,老外的转基因被郎教授称为“阳光下的投毒”,据他调查,我国的本土作物,很多都在受到转基因作物的威胁,外国人正在一步一步的控制我们的衣食住行。本土的大豆、棉花已经被逼得退出了竞争市场,现在我们使用的大豆、棉花几乎全是进口的,所以,老外想涨价就涨价。现在正在搞玉米,已经在广西搞了很多年了,不知道我们的袁教授的杂交水稻是否能够幸免,老外也有转基因水稻啊!或者在一个我们尚不知道的角落,已经在开始搞了?

而据郎教授调查,转基因作物的优点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反而对人体有害,国外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批准转基因作物上餐桌的,反而是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实验得出转基因作物对小白鼠有杀精作用,使得其后代一代不如一代。而我们广西的玉米,据说给人吃了之后,精子质量也有下降;而我们国家据说正在准备要批准转基因稻米进入餐桌,我不知道这是真是假,如果真的让帝国主义的这一系列阴谋得逞,那人家都不用动用武力,我们自己就先垮了。

民族,忧哉!!!!!!!!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