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浅谈小仪器和耗材国外品牌在中国的成长之路
(出自:傻鸟的“不专业的专业移液博客”)
在实验室小仪器和耗材领域混了几年了,做过制造商,也做过渠道商,销售能力未必有多高;但我喜欢高谈阔论,并且往往管不住自己的嘴。所以现在要讨论一下比
移液器更大的一个话题——小仪器和耗材的国外品牌在中国的成长之路。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小仪器和耗材品牌涌入中国,期望在中国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上攫取更多的利益。在其中,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更有对这个市场流口水而将要进入者。那怎样才能在这个市场上有所建树呢?把国外成功的经验直接搬过来?恐怕基本上只会头破血流;空降几个国外市场上的精英来?他们多数只会无功而返!其实道理很简单,要想在这个市场上站住脚,就要先了解这个市场的基本事实和规律。
让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中国市场的基本事实。首先,中国市场很大,并且发展潜力巨大。先来看看我熟悉的
移液器(不含吸头)市场,2010年估计总销售额为4000万美元左右,并且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再来看看色谱耗材的市场,我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我知道仅仅Agilent公司的色谱耗材在2010年的销售额大约为5000万美金!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上几乎无论什么产品都是列强林立,很难找到一块处女地了。可以这样说,只要您能Google到的品牌,就基本上可以在中国找到这个品牌的身影。这恰恰可以用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来描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
其次,任何品牌,无论在国外有多么辉煌,刚到中国时都是菜鸟。以Hamilton为例,该品牌为微量进样针领域的世界第一,但当前在中国的销售数字却少的可怜,只能跟在多个进样针“小品牌”的屁股后面。所以,每个厂家应该清楚:其一,中国的客户采购行为的出发点往往不是“知名产品”就是“低价产品”,而新进入的品牌往往在中国既无名又高价,必须突破其中一点才能换来销售的显著增长,而“低价”多数又不是他们的选择;其二,在中国要想出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中国太大了,往往需要几年的努力才能小有成就,千万记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其三,在国外打拼多年形成的品牌价值并不一定会为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带来帮助, 欧美著名品牌Babie Doll、Best Buy和AOL在中国的黯然退出以及日本手机品牌在中国几乎全军覆灭等足以说明一二。
最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小仪器和耗材的国外品牌的成长需要依靠渠道的力量。其一,中国幅员辽阔,任何初创公司有限的人力都无法覆盖整个市场甚至几个主要的区域市场;并且,小仪器和耗材的平均单价太低,如果厂家直销,要达到与一台进口HPLC价格相当的销售额,可能需要拜访数百家客户,这其中的工作量和成本都是厂家无法承受的;其二,中国的商业环境还远未成熟,中国的信用体系也远未建立,因此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屡见不鲜。如果厂家直销,洁身自好很可能举步维艰,而融入其中则会有巨大的经济和法律风险;其三,基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私人关系在市场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具体的销售项目中,产品的美名很可能抵不过一个代理商与客户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