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香港食卫局长:内地供港食品安全率99.999%

浏览0 回复21 电梯直达
yu322603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周一岳是香港特区政府高官中的“两朝元老”,2004年,他受董建华之邀出任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2007年,他又连任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在与香港市民息息相关的食品卫生领域,他已经当了8年的领军人物。

  周一岳表示,在供港食物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都做了很多工作,现在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

      为什么内地食品安全率低?为什么广东省食品安全也是经常出事的呢?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yu322603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广州日报:内地老百姓很关心食品安全问题,你是如何保证香港人对食品的信心的?

  周一岳:这也是我在这8年中花时间比较多的方面。其实,香港的肉和菜基本上都是依靠内地来供应,现在内地有许多专门供港的菜场、猪场等,内地给了香港很大的支持。在供港食物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都做了很多工作,现在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如果这方面能应用到国家的内销方面,也可以对内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帮助。

yu322603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国家的内销菜场、猪场等食品可以专供吗?

分享:供港食品合格率逾99%食品安全“灾区”的香港特供奇迹





  口 记者 郑东阳



“你门看看猪的双脊背:猪背上放—杯水,猪走水不洒的,就是上品!”

    在河南一家供港注册猪场内,猪场场长亲自为本港媒体参访团示范:“作为供港注册猪场,我们要求猪的重量、毛色、体形三一致,很讲究的。瘦肉率要求也很高,体重不能超110公斤,但不能低于90公斤。”

这家养猪场所在的城市,正是最近处在风口浪尖的肉食加工企业双汇总部的所在地漯河。

在近日爆发的瘦肉精食品安全事件中,有内地媒体批评内地猪肉安全监管体制问题,称“九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然而正是这九个部门,在过去数十年内,经他们手供应港澳的食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010年全年内地供香港食品合格率为99.97%,澳门达到了100%。”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称,香港农副产品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历来被中央政府高度重视。

    事实上,自1962年内地为专供香港农副产品开通专用列车(史称“三趟快车”)之日起,中央政府即有—个考虑:通过香港市场,让国内食品业掌握国际食物监管和品质要求,提升国内食品质量。

    不过,半个世纪过去,内地人并没有看到食品安全方面的“南风窗”效应。除了在广州、深圳等部分临近香港的内地城市,供港蔬菜、精晶肉开始在一些超市出售,贴有“供港”标签的食品虽然贵得多,但仍受到内地消费者追捧:它们好吃,无污染。

    在内地多年来几乎成为食品安全“灾区”的情况下,供港食品却成为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奇迹,这固然与供港食品利润较高等市场因素有关,但内地的政治考量不可忽略:不计成本的国家字补贴和前期投入,尤其是行政资源的大量投入,才让这个奇迹维持了长达半个世纪。

而要让这—体系完全覆盖内地,难矣。“禽流期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内外销猪要分开饲养,千万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有情况及时上报。”在2004年,商务部举行的“供港生猪紧急会议”中,明确出现了“内夕外”有别的描述。



“喝鱼汤的猪”与“口感好的蔬菜”



    供港食物能成为“安全食品”的代名词,背后是一套极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一个产品从生产到运输、出口,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全程监管,商务部系统则负责生产基地的资质审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由一个监管部门独立监督、供应的全食物链。

    前述供港注册猪场内,冬季集中供暖、夏季水帘降温。为了提高繁殖率和种猪质量,种猪每天可以享用两个鸡蛋,哺乳期的母猪能喝到鱼汤。

    养殖场还要求有严格的分区,包括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饲料储存区、兽医室配套,更要求猪场的围墙要用实体做,不可以用铁丝网。母猪配种时,有专门的配种间,临产前—周,母猪还可以享受提前“住院”进入产房生产。

    这些产房生下的猪仔在和母亲待满20多天之后,转移到保育间,再稍大一些就养在育肥间,最后等待河南五丰行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前来验货收购一一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投资方是香港最大的内地食品进口商华润集团旗下的五丰行和河南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除了对猪有严格要求外,更严格的是对人的要求。如果不是当地政府组织的参访团,猪场一般不对外人开放。这里的生产经理和饲养员,每年11月到次年明都要尽量避免外出,因为这个阶段是疫病多发期,所有供港活猪养殖场必须实行“封场管理”,严禁人员出入。如果员工休假外出,回到猪场后,须静养观察3天,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携带传染病的风险。

    这里的员工早已习惯这样严格的要求,他们当初人职时的健康证上,就比普通入职体检多出结核病、布氏杆菌等很多项身体检查。

    日常操作对这些工人来说,也十分繁琐:每当工人/f1踏人猪舍,必须先洗个澡,换上工作服,接着,要趟过储水足以淹没膝盖的消毒池。

    河南是供港活猪最大的口岸,年供应量为22万头,并已形成相对固定的一批养猪场。每当有外宾参观时,尤其是迎来从香港来的客人,一些市领导会亲自到场当讲解员。

  “这猪的脖子,是猪活动量比较大的地丸肉质非常好,可以炒菜也可以做火锅,出口销量特别好。”听着这样专业的解说,参访者常常会有对方是饲养员而非官员的错觉。

    供港蔬菜的质量,根据内地与香港达成的共识,也必须遵循香港对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的规定。

    目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采用的农药残留标准,是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厘定的最高残余限量。后者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其辖下的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负责厘定农药的最高残余限量。截止今年明份,这个委员会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有3300多项,并不时修订和,公布有关限量。而中国内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仅807项。相比之下,香港现在采用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严格得多。

    2008年,内地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部门和香港食品环境卫生署联合宣布,自 2010年7月1日开始,所有标签不符合香港2008年5月新修订的营养标签法规要求的供港食品,将被强制下架。此举一度使不少供港食品生产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也就是说,除了无污染,营养成分要求也被提高。

高要求下,不同省份会根据自己的优势调整蔬菜供应品种。比如江西,由于四季分明,光热水条件充足,无霜期长,形成了以叶菜类为主的供港蔬菜供应基地。而在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的宁夏、云南、海南等地,供港蔬菜基地明显要比其他省市多。



独立的监管体系



    能生产出漂亮得惊人的活猪、口感营养兼备的蔬菜,除了纸面上的高标准,来自质检和检疫部门的监督必不可少。

    2011年明,浸会大学香港有机资源中心公布了—颂令港人不安的调查结果。他们抽验本港市面蔬菜,发现其中12%含重金属铅及镉超标,且主要是内地供港蔬菜。

    该中心称,虽然这些蔬菜并没有超出每公斤6毫克的香港标准,却超出欧盟等国际标准的每公斤0.1—0.3毫克标准。“过量摄取铅可影响儿童智商发展,小童食用51克(约叫、碗)污染最严重的含铅菜,就已超过每日摄取上限。镉则可导致急性肾小管病,长远可致癌。”该中心主任黄焕忠教授说。

    这家科研机构的调查结果称,内地农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促请港府调低蔬菜含铅上限至接近欧盟的标准。

    本港食物安全中心则回应称:会检讨现有的相关食物安全标准,并与内地协商,以与国际接轨。

    根据内地和香港共同设立的食物事故及预警通报机制,不出意外的话,新的供港蔬菜标准在不久后就会出台,以因应这—新问题。多年来,几乎每次香港对内地食品产生质疑,或出台了新标准,内地食品安全体系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过,仅仅针对供港澳地区的食品。

    1997年8月,广东和香港发生禽流感,使相关养禽业遭受了灭顶之灾,输港活禽停以6天,香港市民近2个月没有吃鸡肉,而禽流感引发的人员死亡更晾动世界卫生组织,香港直接损失7亿港元,广东间接损失8亿元人民币,内地出口禽肉受到冲击,不少国家和地区相继暂停进口中国禽肉,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数月后,1998年5月,香港又发生“猪肺汤”中毒事件,17名本港居民因食用内地供应猪中毒,同时广东也出现了7例因喝猪肺汤而中毒的患者,这是国内首次瘦肉精中毒事件。

    两个事件发酵后,香港曾对供港活猪说“不”。这对内地来说,堪称一个重大打击:一年前,香港回归,为了展示对香港同胞一如既往的关心,口既往的关心,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吴仪从广州火车北站登上满载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供应的港澳鲜活商品的8753次快运列车(“三趟快车”之—),与押运员一起将17车2000多头活猪活牛运抵深圳北站,随后送往香港。

    而且过去数十年,内地的确也做到了风雨无阻、不计代价供港,质量标准虽然未能和国际接轨,但已比内地标准要严格得多。

    为了维护“三趟快车”的美誉,在“猪肺汤”中毒事件后100日内,国家质检总局就完成从制定新标准到符合新标准的合格产品出口至香港的“政治任务”。

    1998年,国务院决定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供港活猪实施检验检疫。根据相关规定,供港活猪除了特供外,监管也要更为严格和独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举措是:过去供港澳活畜禽由农业部门出具检疫证明、质检总局负责监管养殖场,经内地和香港协商,供港活畜多头管理的模式自此改成由质检总局全权负责。

    也就是说,与国内食品安全由数个部门分段管理不同,供港生畜形成了—个相对独立的、由一个监管部门全程独立监督的监管链条。以供港活猪的监管为例,猪场日常生产活动都需记录在册,供监管部门查阅。每个月进行两次瘦肉精检测,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常规监测,监测项目多达42项。

    猪、牛、鸡除了“出身良好”外,出场前还要作好溯源标记,为这些猪发放“身份证”。在日常抽检猪尿样和禽血样的基础上,运输前还要检查一次,当地检验检疫机构查验合格后监督装车。运输过程也必须符合动物防疫需要。在运输过程中,不同猪场的不能混装,肉猪和其他动物不能混装,而且根据港澳方面动物保护的相关规定,每辆车装猪只数都有限额。到了深圳后,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还会复检验证,然后才能到达香港代理商的屠宰场。

    为了配合这套监管体系,质检局官员会建议具资质的猪场不要去散户收购仔猪,必须己繁育。经多年发展,猪场自发形成 “母猪喝鱼汤”的高生产标准。

    在活禽、活猪严格监管品质之后,检验检疫部门开始主动出击,对活牛、蔬菜、冷鲜肉制品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纳入到类似的单独监管体系。 

    和供港活猪一样,所有供港蔬菜都需要有“出生证”,必须出自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香港方面认可的供港蔬菜备案基地。这意味着,没有备案基地和收购站提供的供货证明,内地商户的蔬菜进入香港、澳门市场就不具有合法身份。 

    这些基地的任务有严格规定,以天津武清区大良镇田水辅村的一个供港蔬菜基地为例,登记备案的产品是青萝卜白菜,那么它只能生产青萝卜白菜,不能生产其他蔬菜,它对应的供港食品加工厂是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蔬菜食品加工厂那么就不能到其他加工厂加工、包装。这种模式被称为“公司十基地”的管理模式。

    当地质检局负责供港蔬菜备案基地的监管,检验检疫机构每月至少一次派员到菜场、收购站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运输时,质检局发放《监管卡》和《农药报告单》第一联均由运货物司机随车携带,供香港或者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核查。

    一些没有加工过的蔬菜产品会运输至深圳南山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这里,有供港加工配送中心进行统一封闭式加工、配送,经检验检疫合格、加贴相关标志,为了保证新鲜,官方发放给运输商的两个证件《出境货物通关单》和《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有效期不超过7天。

    最后,蔬菜到达深圳文锦渡口岸。在这里,本港卫生督察将检查相关封识和文件,在有需要时还会抽取样本进行农药残余检测。若发现问题,则扣检该批次货物,同时通报内地质检部门跟进;把有关生产加工企业和载运货车的号码列入黑名单,以便下次进口时进行抽检。

    独立的监管王国,是内地和香港共同协作的结果。本港食环署督察,经常到访内地“微服私访”供港蔬菜种植基地,检查其生产流程是否符合供港食物的检验卫生要求。—旦在农场或者批发零售市场发现问题样本,他们就会将样本送往政府化验,进行农药残留测试,以及重金属测试。

    2010年3月,本港食环署就曾派出三名督察前往广州增城,对包括广州洋田基地、增城堡迪菜场等5家供港蔬菜基地实地巡查,主要查看蔬菜基地田间生产管理纪录、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晶管理纪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纪录以及蔬菜出口纪录等。

在这次巡查中,督察们对广州供港食品基地的质量表示满意,但他们同时希望供港蔬菜价格“不要涨得太快”。



“南风窗”效应的初衷是否还在



    长期关注供港食品安全的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海市质检官员黄新民在接受内地媒体专访,总结供港食品监管体系的成功之处时称:“一是,监管主体非常明确,是我们质检部门一管到底。另外,这是政治任务,国家投朋》常大。还有,供港澳活猪价格比较高,企业有利润,也愿意加大成本投入。”

    在严厉的监管高压线前,供港生产商—旦违规,将面临撤销供港澳资格的严重后果。如此一来,代价太大,生产者自然不敢铤而走险。

    这种“内外”有别的供应和监管体系,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三趟快车”开通之际就

已经形成。而拉近这种差别,也正是当年向香港特供食品的初衷之一。

    香港“港九罐头洋酒伙食行商会”副理事长李广林受访时表示,当年面临西方封锁,中国亟需外汇却无法向西方出口商品,香港算是仅有的“对外市场”。但最初在香港推销中国粮副食物很艰难,内地食品的品种太多,良莠不齐的情况严重。而 “内地向香港供应食品,还有另—层意义,就是对于仍在‘闭关’时期的内地来说,香港是一个连接外界的‘南风窗’,透过香港市场,让国内食品业掌握国际的食物监管和品质要求,从而令食物品质持续提升,不只香港,连外国超市、餐厅的市场,都可以成功进占”。

    可以看到,除了基于政治因素对香港给予特别关怀之外,提升内地食品质量、进而可以出口食品创汇,也是内地开通“三趟快车”供给香港的初衷之—。

    遗憾的是,今天,内地虽然早已通过供港蔬菜基地、出口蔬菜基地等出口型生产“掌握了国际的食物监管和品质要求”,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内部把1998年以后开始运行的这套供港食品监管流程称为HACCP,也就是通过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监控,从而将食品安全卫生危害消除或降低到安全水平。”福建省质检局一位官员对本刊记者称,“当时,联合国FAO/WHO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行和运用HACCPo当时正处在加入WTO的关键时刻,供港食品不能出问题,采用这套体系也算是加人WTO的要求。”

    据这位官员介绍,不仅供港食品采用HACCP,出口食品大部分也采用HACCP来监控。官方的数据显示,多年以来内地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供港食品这套体制很难在内地复制,由于港澳地区总体需求不大,内地不计成本、搞现代化集约生产便能保证供给,加上港澳有着相对完备的法治背景和监管体系,强强联手,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如果放到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在监管体制扭曲、法治意识淡漠的情况下,要以这样的方式强力保证品质,增加的生产和监管成本—定是天文数字,而这—成本将会体现在市场上,由消费者承担。

眼下,内地不断开发的新技术和手段似乎也只为供港食品服务。日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与广东云浮市共同签署了物联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第一个启动项目是建设广东温氏集团畜牧养殖业物联网工程,这个公司专门负责供港活畜生产,该项目意在对供港鸡、猪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施从育种、饲养、防病、收购、屠宰、送到市场整个流程进行监控,如果发生安全问题,可即时从物联网上追溯。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2/6/25 13:42:10 Last edit by yu3226033
yu322603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现在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样供港食品成本价格是否要高?国内人消费不起吗?

      分享                                                      供港食品安全率99.999%让谁脸红和反思

2012年6月25日 8:33

来源:大河网  作者:于文军 





      

      6月21日下午,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在接受广州日报专访时表示,供港食物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都做了很多工作,现在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6月24日《广州日报》)

      在内地食品安全危机重重的背景下,香港的食品安全率能高达99.999%,真是香港人的福气,也令内地消费者羡慕和反思。

      香港的肉和菜基本上都是依靠内地来供应,香港的食品安全率之所以能高达99.999%,说到底,就是因为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生产标准高且严格,全程监管,对食品安全问题实行零容忍,一旦出现问题,处罚力度极大,违法成本高。如,专门供港的菜场、猪场等,一旦提供的商品有问题,不仅要及时召回,还要取缔供货资格,予以严厉处罚,等等。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食品安全问题是监管出来的。

      香港的食品安全率能高达99.999%,也昭示我们:内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并非绝症,不是治不了、治不好,只要政府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也能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像对待供港食品那样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食品安全问题会有很大的改观。反观内地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其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的影子,它们相互扯皮,相互推诿,能不管就不管,即使管了,也是敷衍了事,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因为一些不良企业或是当地利税大户,或是权力寻租的缘故,一些监管部门甚至成了那些不良企业的“保护伞”。这从反面说明:政府监管对防范食品安全问题是何等重要!

      内地相关部门对供港食品的安全瞪眼珠子,而对内地市场的食品安全严重缺位,以致于造成香港与内地在食品安全上的天壤之别,这是让内地民众非常痛心的,这意味着内地相关部门不太把内地民众的健康当回事,对内地民众的健康需求是歧视的,执行的是两套标准,送到境外的食品可谓精益求精,境内市场上的食品粗制滥造,安全隐患多多。其实,这种歧视何止体现在食品上。难道内地民众的命就很贱吗?这还是“以人为本”吗?

      周一岳还表示,如果内地在供港食物方面的做法及经验,能应用到国家的内销方面,也可以对内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帮助。这很值得内地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反思!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2/6/25 13:36:04 Last edit by yu3226033
穿越时空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yu322603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穿越时空(fscmj) 发表:
外销的一般都比内销的质量要高。
不会吧,只是检测严格些,不合格出不去转内销了?
yu322603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穿越时空(fscmj) 发表:
外销的一般都比内销的质量要高。
供港食品达到99.999%的安全率,意味着每十万批次里面才有一个批次出现问题,如此超低概率自然可以确保供港食品安全无虞。香港市场上的肉菜完全依赖于内地供应,但却能够保证足够的安全,与内地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形成鲜明对比,不由令人遐想万分,何时内地食品也能够享受到严格的“供港标准”,才真正是百姓之福了。

    去年12月7日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显示,2010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合格率99.53%,出口欧盟的食品合格率99.78%。日本对自中国进口的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9.74%。可见,并非只是供港食品的安全率高,中国对外出口的食品总体安全率都非常高,但同期相比内销食品的抽检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则凸显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内外有别现象。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诸如标准、法制环境、惩罚力度、重视程度等等。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不一样,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标准很严,而国内标准则偏低,有些标准甚至二三十年不变,以至部分产品在国外被查出安全问题后,却因中国的低标准而出现合格的怪事。而国内过于宽松的法律,以及对问题商家的处罚太轻,则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难以遏制的根源。违法成本太低的结果,亦造成商家普遍不尊重法律,不将消费者利益当回事。 

    其实,除了出口食品安全率高之外,国内食品状况并非一无可取,也有安全系数极高的地方。比如专供领导、运动员、航天员等一干特权人士,就有相应的专供食品模式,至于每逢国际性盛会,亦有非常严格的食品监管流程。从生产到餐桌的每个供应环节均可回溯,采用完善的责任倒追机制来确保食品安全。可见,无论是出口食品还是国内特供食品,均是将安全指数放在第一位,从而打造出可信的食品生产供应链条。
    那么,如果都采用供港食品标准、出口至欧美日的食品标准,或者国内特供食品标准,自然也可将国内食品安全率提高至同一水平。当然,有人会说这样成本太高,老百姓未必能够消费得起。此观点没考虑到生产消费的边际效用,综合算下来的话,在标准严格、法律严苛、惩罚重的社会环境下,其实有毒食品的生产成本更高。再把有毒食品造成的医疗费用、政府整治费用、公众健康等算进去,则社会为之付出的代价更高,亦显示提高食品安全率其实是非常划算的。(江德斌) 

来源:凤凰网



zhi268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香港猪肉多少钱一斤?蔬菜多少钱一斤?
算算你就知道成本了。那样的价格在国内的话,还让不让人活了。估计能活得下去的也就只有富人了。穷人都饿死了。
现在国内基本上就成了先解决温饱问题,再去解决安全问题了。
yu322603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hi2688(zhi2688) 发表:
香港猪肉多少钱一斤?蔬菜多少钱一斤?
算算你就知道成本了。那样的价格在国内的话,还让不让人活了。估计能活得下去的也就只有富人了。穷人都饿死了。
现在国内基本上就成了先解决温饱问题,再去解决安全问题了。
只是增加检验成本.
zhi268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yu3226033(yu3226033) 发表:
原文由 zhi2688(zhi2688) 发表:
香港猪肉多少钱一斤?蔬菜多少钱一斤?
算算你就知道成本了。那样的价格在国内的话,还让不让人活了。估计能活得下去的也就只有富人了。穷人都饿死了。
现在国内基本上就成了先解决温饱问题,再去解决安全问题了。
只是增加检验成本.


检验成本找谁出钱???羊毛出在羊身上的。
yu322603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hi2688(zhi2688) 发表:
原文由 yu3226033(yu3226033) 发表:
原文由 zhi2688(zhi2688) 发表:
香港猪肉多少钱一斤?蔬菜多少钱一斤?
算算你就知道成本了。那样的价格在国内的话,还让不让人活了。估计能活得下去的也就只有富人了。穷人都饿死了。
现在国内基本上就成了先解决温饱问题,再去解决安全问题了。
只是增加检验成本.


检验成本找谁出钱???羊毛出在羊身上的。
政府不愿投入吗?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