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标准曲线的探讨

浏览0 回复9 电梯直达
省部重点实验室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任何一个色谱方法都需要有标准曲线来建立定量的标准。我们经常讨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似乎也对这个课题可能没有全面的了解。我不是危言耸听,而事实的确存在。我觉得实在有必要把标准曲线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也希望同行们能够不吝指教。毕竟每个人看法,想法,做法多少都会有出入的。就算我来个抛砖引玉吧。

当然首先我们必须有一个固定的色谱方法,这个方法是以等度色谱为主。重点只是检验主成分。条件是进样量要小,然后走样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越短越好)。因为进样量小,所以可能出现的杂质或有关物质,我们都无法看到。然后开始看看我们的标准曲线。一般标准曲线的范围是根据我们要分析的靶点浓度(target concentration)来决定。也就是在我们对某一样品进行分析的时候,所采用对照品的浓度。因为我们没有必要在每次分析的时候,都连续进样不同浓度的对照品,建立标准曲线,然后从标准曲线来求得样品的浓度。但是当我们用单一靶点浓度来定量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使用标准曲线来检验单一靶点浓度来定量的可行性。那我们如何来决定对照品的单一靶点浓度呢。首先我们使用对照品来决定Quantitation Limit(定量限)及Detection Limit (可测限)。在这里我要强调的就是假设我们要定量主成份(不是杂质或相关物质),因此我们强调的是准确度(precision) 及精确度(accuracy)。所以标准曲线的下限,大概设在高於2到3倍的QL。QL的要求就是在连续进样六次的%RSD要小於1%。有了这下限浓度,我们就可以决定上限的浓度。这时可以看我们分析制剂样品的含量。把制剂的含量,经过稀释后的浓度(1:100 或1:1000) 定为我们的靶点浓度。而这一点最好在标准曲线的中点。美国FDA规定的标准曲线范围只是靶点浓度的上下限百分之五十。如果靶点浓度是10 mg/mL,那上下限就是5 到15 mg/mL。所以看看通常我们做的标准曲线是往往超过这个范围的。

有了对照品的上下限浓度,我们就可以配制两个接近浓度的对照品。一个做为工作对照品(working standard),另外一个做为检验对照品(check standard, monitoring standard, standard check)。把工作对照品做一系列的稀释,最好有6个不同浓度。每样我们进六针,一共就是36组数据。有了浓度,有了相对的峰面积,我们就可以做线性分析(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了。有的人把(0,0)算入标准曲线的一点那是不对的。因为即使您打空白样品,没有峯,面积绝不是0。因为,我们使用紫外检测器,是有基线信号的。而我们的检测器无法测出基线的面积啊。测不出来并不表示没有(当然,有人说我们用的检测器可以设置参考波长啊,以后我们可以再讨论)。您看,当我们用一般光谱仪器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把空白放在另外一个槽中测吸收值(absorbance)。但是色谱的检测器没有多一个槽,也就无法测量流动相的吸收了呀。您看,RI 检测器就可以把流动相打入槽中做为背景信号啊。

建立了标准曲线,就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形就是曲线经过原点或者非常接近原点。经过原点的这种情况很少。如果您使用長波长,或者使用的有机流动相吸收小。因为基线的吸收小,所以曲线是可以经过原点的。因为,我们看到任何样品的信号其实都包含了基线的信号。如果是这种情形,您可以使用标准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来做单一曲线的靶点来定量。而样品的浓度,可以配制到锁定标准曲线浓度内。这时后我们说我们分析的偏差(analytical bias)接近於0。另外一种情形,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就是标准曲线不经过原点。不经过原点就是说有一定的分析偏差。 如果我们要避免偏差,我们就必须要使用标准曲线来定量。也许我们不需要每次用6个浓度,可以缩小为三个点,但是必须横跨下限,中限及上限(必须与6个点的曲线比较而且认证)。这样还是麻烦啊,所以我们想办法只要用一个靶点浓度来定量,而且(与标准曲线比较)偏差不会太大。要达到这一个目标,当然是选择高浓度的对照品。因为,选择高浓度的对照品,基线的信号相对的影响就小。可是,在定量上,我们是希望进量样越小越好,这样不影响我们的准确度,也不至于看到我们不想看到的杂质或相关物质。通常我们就选择中间点,做为我们的靶点浓度了。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Eda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迪马奖励积分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省部重点实验室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们把标准曲线做好了,把曲线的方程式求出来,就可以得到一些统计的数据。这个时候 我们可以把每个浓度的峰面积带入方程式,求出浓度的实验值。这是实验值与原来配制的浓度比就是我们的回收率。这个回收率是根据标准曲线求出的。回收率当然是应该接近100%的。也就是我们的分析偏差接近於0。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分别使用每一个对照品的浓度,求出该浓度的响应值(response factor),有了这个响应值,我们可以根据其他浓度的峰面积,求出每个浓度的实验值。有了这个实验值,我们可以与原来的配制浓度求出回收率。您就会发现,以高浓度为对照品来定量低的浓度回收率越小。反之亦然。如果以一个浓度来定量同样浓度,分析的偏差就不存在了。这也就是我们可以选择单一靶点浓度来定量的根据。但是要记住的就是样品的浓度一定要配制到对照品单一靶点的浓度。否则,偏差自然就大了。一般我们做色谱,除了杂质或相关物质。为了能够检测到0.1%的含量,我们通常是需要注射大量的样品。注入大量的样品,自然有许多问题。尤其在定量主成份上。所以,我是主张用两个单独的方法。一个是用来定量主成份,进样量小,时间短的等度色谱法。另外一个就是梯度,长时间,进样量大的方法来定杂质及有关物质。有问题,我一定尽量回答。同时也由衷知道您的想法。
省部重点实验室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yuanhejun wrote:
1.标准曲线理论上是过原点,但是实际实验中,操作误差,称量误差,仪器噪音,等等因素可能造成曲线不过原点。y=A*x + B, 当B/A小于20%时候,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偏差。当线性下限很低时,可以设定为不大于10%。当这个数值过大时,需要特别注意,搞清楚为什么没过原点,需要给出科学的证明。不能简单的说就是不过原点。良好的线性,专属性和精密度,可以反映出良好的准确性。
2.另外,曲线具有一个范围,但是样品测试还有一个范围,后一个范围必须设在曲线范围之内。这就是我们在平时的测试中,样品浓度的配置范围。两次取样浓度没有必要越近越好,从统计学上来说,方法本身的误差,实验的误差,仪器的误差归结到一起,两次浓度的差异大小并没有对结果的判断产生影响。
3. 当方法的曲线是区间的,就是指不过原点。需要每次测试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定。如果说在此区间内,方法线性很好,两点校正是可以接受的。当然,点越多越能反映出该曲线的趋势。只是方法繁琐。反正分析员不值几个钱,不考虑也行。


基本上我是同意先生所言。有一点我要强调的就是统计学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在1978年,我工作的公司还有其他美国其他12个化学公司受美国化学学会分析组及美国环保署的委托,试图订立分析化学方法认证的程序。后来这个变成了分析认证方法的指导原则,美国FDA到了1987年正式采用这个规则。以后有时间我会慢慢写出来。有一点我要强调的就是关于统计学的应用。我们知道一个分析方法的认证,实在无法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数据的数量(reasonable number of data points)。当然分析时间短的,可以多取得一些数据,分析时间如果超过一个小时一个样品,那24小时基本上就是只有24个点。因此,在我们做统计学的分析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当时电脑没有那么发达,所以我们自己设计统计的程序,不过大家就是心里有底,总要有个标准,就这样一直延续下来。譬如我们做线性分析,那个0.9999 跟0.99999,对于24个数据点的意义到底有对大。这都是我们避免去回答的问题。

对于我提到在使用单一靶点浓度对照品来定量样品时,在制备两个样品是的浓度最好接近对照品的浓度,也是当初我们的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完全是根据我在文中所提的分析偏差的分析。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根据。我相信,如先生所言,就是以统计学的观点来演算,使用不同的样品浓度,结果可能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至於分析员不值几个钱,这点可能是先生一时笔误。也许在国内是这种情形。一个分析员的价值在於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是不是值钱当然要看对产品的贡献如何。当年,我们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产品,每年必须向美国环保署注册,就是分析方法的改进。过不了关,就是不准继续卖。在那种情况下,分析员值几个钱的说法就不存在了。我自己在分析领域干了32个年头。是不是值钱,我自己心里有数的。目前美国药业的发展,每一个环节,看看如果没有分析人员的后援,又是如何的结果。
省部重点实验室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标准曲线的下限。
1.1微量分析 现在仪器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基本上QL都在ng级了,QL在生物等效性,药动学研究等未知含量分析中对标准曲线的建立帮助很大。但为什么标准曲线的下限,大概设在高於2到3倍的QL。我认为标准曲线的下限应该是最低定量限这个点,这样才有分析意义。

基本上是已经到了pg了。不过我说的是药物的分析。您看做药动学的要求是在15%到20%的准确与精确度。但是我们做药剂含量的要求是1%到2%。如果把低限度往下推,就很难达到%RSD的要求。因为峰面积越小,峰面积的重复性就越难了。当然,做相关物质与杂质是另当别论。而%RSD的要求也比较宽。

1.2 制剂分析
美国FDA规定的标准曲线范围只是靶点浓度的上下限百分之五十。把制剂的含量,经过稀释后的浓度(1:100或1:1000) 定为我们的靶点浓度。我做标准曲线也是超过这个范围的。

有了标准曲线的范围,然后把样本拿来稀释,总是可以稀释到范围之内的。至于1:100 1:1000是举例子。当然要看您取样的多少而决定。

2标准曲线制作
六个浓度,每个六针。现在我使用的仪器是自动进样的,我多次试研证明自动进样的样品响应值的RSD均小于0.5%,标准曲线是否可以调整为六个浓度,每个一针?

六个浓度,每个六针,是在认证时候做的。以后就不必了。我觉得每次六个浓度,每次一针,由响应值来看也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点我要强调,我们做系统准确度的时候,不止是在开头做,其实整个进样过程都需要检查的。譬如我有30个样品,开始我做了系统检验,然后每隔5个样品进样,我还是要进样对照品的。所以我说配制两个对照品,然后第一个进样六针,第二个进样三针(两点决定一线。三点决定一个面,就比较有统计的意义了)。然后每个5个样品再进一针第一个对照品。一直到最后一针。这样从头到尾都有对照品的进样,才能说对整个系统有所掌握。

3样品分析
3.1 3个浓度,但是必须横跨下限,中限及上限。
3.2 一个浓度(靶点浓度)并选择高浓度的对照品(进样量少)。
3.3 样品的浓度一定要配制到对照品单一靶点的浓度(减小偏差)。
现在样品配置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取药品最小包装量稀释到靶点浓度;二是取少量样品直接配置到靶点浓度。方法一准确度好,但试剂用量大,操作时间长;方法二简便,节能。先生认为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法?

如果能够一次配制到靶点浓度,就一次配完上样。手续多一步就增加一次误差。取量太小,就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对液体而言不是问题,对固体制剂问题比较大。一般都是用整个片剂。在所分析的时候,考虑的是如何减少误差,对于节能,省药那都是其次的因素。

3.4 赞同:一个是用来定量主成份,进样量小,时间短的等度色谱法。另外一个就是梯度,长时间,进样量大的方法来定杂质及有关物质。
dahua198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省部重点实验室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ahua1981(dahua1981) 发表:
常用的还是五点法


呵呵 基本上都使用5点作图方法啊
无奈人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yu322603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省部重点实验室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无奈人生(a5163468) 发表:
好贴很系统的介绍


关于 标准曲线 还是要好好学习学习
yifan111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手机版: 标准曲线的探讨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