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关于质量的一个问题

浏览0 回复3 电梯直达
fisher827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假定一个组织没有质量管理,是否可以?

    我不止一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却总没有答案。因为我觉得,一个组织有没有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管理做到何种地步才算达标,取决于组织对质量风险的容忍程度。

    对于有质量管理的组织而言(那种靠拜菩萨求平安的质量管理不算),其质量管理的基础职能是减少组织提供的产品/服务所面临的商业风险。这就引入了下一个概念,即当组织的实际管理者是个风险厌恶者时,并且组织面临的风险是充分市场化的情况产生的,质量管理经常会受到重视。如上述条件不满足,质量管理的实际意义并不会很大。比如在许多中国组织中,其核心资源是政府关系,组织提供的产品/服务质量与组织的生存关系几乎无关,换言之,其质量风险和质量管理水平无关。因此,在这种组织中,质量管理被束之高阁或敷衍了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接着谈质量。前面说了组织要求进行质量管理,是因为组织的管理者要控制其所要面临的风险。他愿意为未来的不确定的风险支付确定的成本,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质量成本(COQ)。通过质量投入,可以减少组织的交期延误,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客户投诉和退货等一系列的风险,从而支撑组织的业绩。在这种类型的组织中,其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比较明显的风险控制,如采用大量的产线QC,通止规等常用检验手法将不合格品剔除避免流出。但根据统计,100%人工全检的准确性不会超过80%。此类控制手段不可能完全消除质量风险,不可能完全达到管理者的要求,但起码有一点补偿功效,并且能给人心理上的满足感。利润薄,对品质要求一般的台资企业和大多数大陆企业都采用这种质量管理方法。当然,如果一个组织的人员流动特别快,也只能采用这种质量管理方式。其思维根源是对员工的不信任,缺乏互信,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劣币驱良币”的效果,其表现在无惩罚措施时是反正有人检查,做好做坏无所谓,认真的工人也会变得不认真。在有惩罚措施时将不可避免的带来检查者和被检查者之间的矛盾,影响组织的氛围,导致人员流动率增加和组织文化的恶化。

    如果组织所处环境比只是赚取微薄代工费的台企要好,或者生存空间较大,还有比较远大的想法,那么,其质量管理的重点就不能停留在那摩温式的检查上。毕竟检验的可靠性总是有限的,任何人都无法预知风险何时降临。年长一些的版友应该还记得06年(还是07年,有点模糊了)荷兰海关处罚索尼的天价罚单。如果不是财大气粗的索尼,换家公司也许就直接倒闭了。万事谨慎的日本人也会出问题,说明无论如何想办法规避质量风险,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但风险本身来临的偶然性还是不变的。无论是高富帅扎克伯格,还是如楼主般矮矬穷的屌丝,风险不管这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能被风险敲开门。

在质量意识较好的组织中,质量管理的核心已经不是检查,而是预防,即质量管理的重心在于帮助组织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通过个人质量意识的提升,来控制组织的质量风险。此类组织中质量人员的数量可以相对较少,当然,总的质量成本也会少不少。楼主见识浅薄,觉得在传统的中国式组织中,能把质量做到这个层次的很少,这也许和中国的文化中,喜浮夸,不重实际的传统有关吧。正如本版金月专家所言:“和谐的工作氛围,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投入,更多应是企业文化的营造和企业精神的凝聚。我们先富起来的老板们在这方面欠缺很多。国内缺少百年老店,症结可能也源于此吧。”

当组织提供的产品/服务种类比较稳定时,质量管理的重心已经不再是质量意识的培养。比如我接触的德国仪器公司产品种类都很少,但是质量一级棒。强烈的归属感和企业责任感,会使得员工自发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正如你的家庭成员会自觉维护家族或家庭的形象和利益,这是靠惩罚来做到的吗?(本句依然是引用金月专家的)。质量做到这个程度,6sigma之类工具到底是大有作用,还是完全没用,我就不知道了。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baby07312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没有质量管理,产品退货就会很严重。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啊。
qq522876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avih198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