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由 武灵(zhonghuashendun) 发表:
我没来得及参加,太可惜了。楼主开帖分享一下噻。
主讲人5个,曹楠宁(爱荷华州立大学),赵丽丽(bruker经理),邓勇(
华中科技大学),刘洪刚(Thermofisher工程师),闵顺耕(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其实24号的上午的梁逸曾教授的讲座里也涉及一点近红外的内容。
曹楠宁博士:个人感觉就是做了一个很大的模型,用来检测美国中部地区(96-2011年)的玉米和大豆中油脂等物质含量的模型。其中涉及到采用四台不同仪器的建立模型,并有设计一些模型转移的内容,所需用到了20个大豆的标准样品,每年都对相同的样品进行检测,保证其一致和准确性。通过这些样品的光谱进行模型转移(不知道我理解得有没有错,因为当听到20个标准样品时,我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到底是怎么保存才能让这几个大豆保存10多年都不变质上了)。
赵丽丽经理:报告比较细致,尤其是涉及到大量近红外基础和仪器原理的讲解,适合初入近红外门径的人学习一下。应用部分主要介绍了饲料加工的在线检测。
邓勇老师:和传统的近红外化学分析有些不同,是一种基于近红外的医学检测,借助近红外的穿透能力,在不同的位置放置检测器,观察人体状况(主要基于近红外吸收对于血氧浓度的相关原理)。这方面现在国外做得挺多的,原来在学校听说过一些,当时做了一点了解,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听一听,挺有意思的。不过这种检测方式和咱们常说的有很大区别,这种检测器比较讲究近红外空间分辨率的信息,和咱们常用的时间、频率、波长分辨率有一定的差异。
刘洪刚工程师:介绍了近红外用在纺织行业的检测,展示了一些分析的结果,从结果数据来看,效果非常好,好像国外把 近红外用在纺织上的应用挺多的,国内还不太多,这个行业很有前途呀。
闵顺耕老师:当时上学时就很喜欢听他的课,讲的很细,通俗易懂,有对计量学感兴趣的建议有机会去听听。闵老师主要讲了在法国召开的近红外会议的见闻。主要介绍了近红外成像,近红外新型仪器,新的应用等方面。新仪器里比较有趣的是一个近红外空间分辨类仪器(有点类似于邓勇老师实验使用的仪器),一个可以动的检测器检测不同位置的信号,通过空间分辨率进行近红外分析,不过目前还没有商业化(不过国内有些老师已经开发了类似的仪器,原来上学时见过)。另外还有一个用近红外进行气体检测的介绍,不过里面说可以通过近红外进行O2含量分析,我一直没想清楚,从原理上讲好像比较难吧。最后闵老师重点介绍成像,好像听说他现在做了挺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会议上尤其关注这方面,介绍的挺多的。
最后大概说说梁逸曾教授的报告,因为当时有些事,听得不是很全,梁教授的讲座安排在拉曼光谱应用里,主要介绍计量学在拉曼光谱的应用,涉及到计量学,必然会与近红外作比较,所以他的报告里谈的近红外也挺多的。比如CCA光谱转移什么的,现在正在查CCA的原理,还没太搞明白。不过原来听过一次梁教授的报告,感觉他们的研究方向挺广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