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氰化物曲线斜率过高是什么原因呢?

浏览0 回复10 电梯直达
Insm_3ce8a34f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最近一直在做氰化物标准曲线,一开始用了一支之前开封的快过期的标液,曲线是y=0.136x-0.001,r=0.9999,但是质控样算出来偏高,不进范围。
后来又新开了一支计量院的标准溶液,做了两次,斜率都是0.160-0.161,曲线是y=0.161x+0.001,r=0.9999,质控样合格,但是斜率不符合0.143±0.011的要求,非常困惑。
还尝试过用202265的质控液蒸馏后的样品配了一条曲线,y=0.159x-0.000,r=0.9999,斜率也是偏高了。
每次实验的氯胺t和吡唑啉酮都是新配的,稀释用的1g/L的氢氧化钠也是新配的,会不会是因为试剂新配的导致吸光值偏高?
诚恳求教,谢谢
推荐答案:ztyzb回复于2022/04/07
楼主,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方法斜率范围为(0.143±0.011)使哪里规定的?查了下HJ 484-2009标准里包括地表水作业指导书(下图)都无此内容。


个人经验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方法注意事项有以下三点:
1、氯胺T有效氯含量;2、操作过程要迅速;3、显色时的水浴温度和时间控制好。
既然楼主标曲线型好加上质控在范围内,个人觉得没问题,可以再做下加标回收验证下。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哈希
哈希公司(HACH)
4008316616-1405
mingxiaoya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新配置的试剂会影响曲线的斜率。实验过程要注意新配试剂对空白的影响,一般1cm比色0.002左右比较好。再就是加试剂动作要快。特别是氯胺T和缓冲溶液那一步开始。要盖盖。还有温度要控制好。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方法斜率范围为(0.143±0.011)使哪里规定的?查了下HJ 484-2009标准里包括地表水作业指导书(下图)都无此内容。


个人经验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方法注意事项有以下三点:
1、氯胺T有效氯含量;2、操作过程要迅速;3、显色时的水浴温度和时间控制好。
既然楼主标曲线型好加上质控在范围内,个人觉得没问题,可以再做下加标回收验证下。

蓝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tyzb(zxz19900120) 发表:
楼主,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方法斜率范围为(0.143±0.011)使哪里规定的?查了下HJ 484-2009标准里包括地表水作业指导书(下图)都无此内容。


个人经验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方法注意事项有以下三点:
1、氯胺T有效氯含量;2、操作过程要迅速;3、显色时的水浴温度和时间控制好。
既然楼主标曲线型好加上质控在范围内,个人觉得没问题,可以再做下加标回收验证下。



谢谢回复

1.斜率规定是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这本书里,方法上的确没有要求
2.加标回收率没问题,90%以上
3.显色温度和时间是用的同一台水浴控温器,可以保证条件一致;
4.氯胺T是新开封的试剂,理论上如果有效氯含量低应该吸光值偏低才对,不应该这么高;
5.操作过程都按照要求及时盖盖,混匀,如果说不迅速只能是因为做了20几个样品,加试剂的时候周期变长了
赞贴
1
收藏
1
拍砖
0
2022/4/8 12:18:08 Last edit by v3306701
蓝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mingxiaoyan(mingxiaoyan) 发表:
新配置的试剂会影响曲线的斜率。实验过程要注意新配试剂对空白的影响,一般1cm比色0.002左右比较好。再就是加试剂动作要快。特别是氯胺T和缓冲溶液那一步开始。要盖盖。还有温度要控制好。
请问新配的试剂影响斜率是怎么影响呢?会偏高还是偏低?
1cm比色皿空白0.001我认为是比较好了
温度控制和快速我觉得都没有问题,现在排查不出原因来了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蓝珞(v3306701) 发表:

谢谢回复

1.斜率规定是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这本书里,方法上的确没有要求
2.加标回收率没问题,90%以上
3.显色温度和时间是用的同一台水浴控温器,可以保证条件一致;
4.氯胺T是新开封的试剂,理论上如果有效氯含量低应该吸光值偏低才对,不应该这么高;
5.操作过程都按照要求及时盖盖,混匀,如果说不迅速只能是因为做了20几个样品,加试剂的时候周期变长了
晓得了。个人觉得楼主各项质控都合格结果就是准确的,总站这本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中质控要求并没有被新出的规范(比如2017年的国控地表水监测作业指导书)引用,也就是某些规定只是经验值推荐,比如HJ 636-2012总氮斜率基本上在0.01左右。
蓝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tyzb(zxz19900120) 发表:
晓得了。个人觉得楼主各项质控都合格结果就是准确的,总站这本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中质控要求并没有被新出的规范(比如2017年的国控地表水监测作业指导书)引用,也就是某些规定只是经验值推荐,比如HJ 636-2012总氮斜率基本上在0.01左右。
是的,但是我们的质量管理引用了这本书的规定,所以数据不能通过并且从历史值来说,也的确没有出现过0.160以上的斜率,所以还是肯定有哪里出现了问题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蓝珞(v3306701) 发表:
是的,但是我们的质量管理引用了这本书的规定,所以数据不能通过并且从历史值来说,也的确没有出现过0.160以上的斜率,所以还是肯定有哪里出现了问题
根据楼主的描述考虑是系统误差,约+10%左右,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移液和定容用的比色管有没有更换;
2、其他绘制标曲的项目如氨氮吸光值有没有变化?
3、考虑是否是标准溶液的定值问题,我们单位水中氰有中国计量院和坛墨两个厂家。
m311846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斜率0.143+_0.011哪里规定的,我们的斜率做的也很高
Ins_2a65b0a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俭以养德1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方法检测标准没有这样规定斜率,是你们内部质量控制这样要求的吗?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