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不确定度分析报告究竟应该谁来编制?

浏览0 回复37 电梯直达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30楼的规某人,玩“失联”半个多月,见没有动静了,嘴贱难耐半夜三更又爬起来桶鸡舍了。
      可信的程度也就是可靠程度。可靠的东西自然就可信,可信的测量结果或测量方法在使用中自然也就可靠。同样,不可靠的结果或方法自然就不可信,不可信的测量结果或测量方法,自然也就不可靠。不可靠或不可信的测量结果或测量方法,无论怎么“准确”都不能用于被测对象的符合性判定
      可信的东西当然代表可靠咯,还要你来宣传?但据此就能断定可靠的东西就一定可信吗?
      1000g的商品,用示值误差为+5.0g的天平A进行多次独立重复称量的结果是1005.0g(平均值),U=0.2g,这个称量结果准不准确?肯定不准确(误差达+5.0g)。可不可靠?当然可靠。这个不准确但很稳定可靠的测量结果“1005.0g,U=0.2g”,很可信吗?
      用另一台同型号同规格示值误差为-0.1g的天平B,还是对该商品进行多次独立重复称量的结果是999.9g(平均值),U=3.0g,这个称量结果准不准确?相当准确。可不可靠?非常不可靠。这个准确但不稳定可靠的测量结果“999.9g,U=3.0g”,可信吗?
      如果都对称量结果进行修正测量,A的称量结果为“1000.0g,U=0.2g”,B的称量结果为“1000.0g,U=3.0g”。此时两个称量结果的准确度完全一致,只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相差甚远。请问,修正后的称量结果,到底是A的更可信,还是B的更可信啊?
      RB/T195的4.1.4讲的正是计量学最基本的“三分之一原则”,其中所说的T实际上就是计量学中常说的MPEV(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2MPEV就是计量学所说的控制限全宽T。也就是说RB/T195的4.1.4说的T实际上是“半宽”概念下的MPEV,并非“全宽”概念下的“控制限”T。对这一点,一知半解,傻呆呆的“井底之蛙”式的骂人砖家,只会盲人摸象,只会字面理解,永远也拎不清。
      下面是RB/T 195-2015《实验室管理评审指南》原版截图,让大家对比一下,看看有没有第4.1.4条,看看这位“学术流氓”不知从哪阴间里搜来的东西,在这里瞎编杜撰胡说八道,存心恶意地忽悠广大版友。自己不以截图方式晒出原文,还一贯指责别人此举是浪费资源,可见其学术道德是何等的卑鄙无耻!在我晒出标准原文,问你到底是“可信程度”还是“可靠程度”,你在这里答非所问跟我扯什么“全宽”、“半宽”,跟放屁没什么两样。

      对于不确定度评定的时机,GB/T19022说的已经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了,谁应该在这个时机承担责任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我不再重复。
      把你们家的不确定度评估报告或建标报告晒出来给我看看,到底是由谁起草编制的?哪家机构的不确定度分析报告,不是由一线检测/校准技术人员起草编制的?拿不出证据就识相闭嘴滚远一点。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baby073125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非常抱歉,30楼是针对29楼帖子的答复,因此30楼所说的“RB/T195的4.1.4”是29楼复制粘贴的“RB/T197的4.1.4”的笔误,请各位谅解。另外,过去的半个月以及即将度过的一个月,本人的确非常繁忙,要去好几个企业培训,还要准备课件,因此对某人批评的“失联”,只能表示遗憾。

  对那个骂人砖家的谩骂和恶意,本人不予置评,但对其指出的5与7之误,仍表示感谢。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5/26 1:34:21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不要在这里找冠冕堂皇的借口,存心恶意就是存心恶意,不要想躺进棺材还要伸手,企图编造谎言栽赃诬陷。我的原文明明是“7”,再怎么复制粘贴,也不可能会变成“5”。这么蹩脚的水平,居然也想愚弄大众的智商?你这种卑鄙龌龊的伎俩,我都不知道领教了多少回了。
      另外,过去的半个月以及即将度过的一个月,本人的确非常繁忙,要去好几个企业培训,还要准备课件,因此对某人批评的“失联”,只能表示遗憾。
      像你这种大粪浇(教)屎的臭水平,也好意思在这里显摆?谁要是摊上你这么一位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人来授课,都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纯粹是个江湖学术骗子!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5/26 14:21:49 Last edit by luyunnc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鲁迅先生说过“狗咬过的,走自己的路”。让不骂人无法活下去的社会流氓尽情骂吧,骂声阻挡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放光彩,阻挡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阻挡不了本论坛的正常技术讨论。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鲁迅先生也说过“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就让这位躺进棺材都是要伸手的“学术流氓”继续他的丑陋表演吧。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承之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本来就是由有经验的检测人员编制的呀,不然谁来编?
蝌蚪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个人理解:如果实验室人员较少例如只有实验室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检测人员的话,应该由检测人员编写;如果实验室较大,除以上人员外还分各科室还有各科室负责人或科室技术负责人,编写人员可以是人员也可以是科室负责人或科室技术负责人。总之编写人员应详细了解做实验的全过程并且接受过不确定度的培训(培训可以是外部专门的,也可以是内部有资格的人员组织的)。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baby073125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