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求解读A025:2022条款6.3.3

浏览0 回复13 电梯直达
Ins_e3d3c2a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各位老师,大家好,帮忙解读一下6.3.3条款
6.3.3 校准实验室应确保环境条件监测的有效性,应根据校准方法等文件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严苛”程度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监测和记录环境条件。
注:下列情况,宜采用自动监测/记录装置监测合格记录环境条件:
a)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温度)要求较为严苛,如(23±2)℃、(20±0.5)℃;
请问如何理解这个温度?
b)校准方法等文件对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波动度有要求;
这个条款是按照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里面的环境条件来执行对吗?比如检定规程中的环境温度(5~45)℃,我们就会在这个范围内,判定。
c)校准方法等文件规定被校样品在校准前有温度平衡要求,需在恒温室放置2h以上的;
d)校准过程为自动完成,且无人值守的;
e)校准过程持续4h以上的。

以上这几条是根据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中的环境温度要求是否严格来执行对吗?
推荐答案:石头雨回复于2022/05/16
6.3.3 校准实验室应确保环境条件监测的有效性,应根据校准方法等文件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严苛”程度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监测和记录环境条件。
注:下列情况,宜采用自动监测/记录装置监测合格记录环境条件:
a)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温度)要求较为严苛,如(23?2)℃、(20?0.5)℃;
请问如何理解这个温度?
答:这个温度的波动范围比较小,需要时刻记录所有配备自动监控装置是合适的。
b)校准方法等文件对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波动度有要求;
这个条款是按照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里面的环境条件来执行对吗?比如检定规程中的环境温度(5~45)℃,我们就会在这个范围内,判定。
答:既然检定规程中有规定,这个就要按照要求在波动范围内执行。
c)校准方法等文件规定被校样品在校准前有温度平衡要求,需在恒温室放置2h以上的;
答:这种情况就因为样品调湿放置时间较长所以需要配备自动记录仪。
d)校准过程为自动完成,且无人值守的;
答:无人值守的话肯定不能时刻记录,如果有自动记录仪就能够溯源。
e)校准过程持续4h以上的。
答:校准过程时间长,不能够时刻关注温湿度,所以自动记录仪能够随时记录时刻温湿度,有利于溯源查询。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状元秀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提出话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技术咨询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1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是的,根据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中的环境温度要求
JOE 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以下这几条都是根据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中的环境温度要求是否严格来执行的没错
a)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温度)要求较为严苛,如(23±2)℃、(20±0.5)℃;
请问如何理解这个温度?就是温度在偏差范围内波动
b)校准方法等文件对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波动度有要求;
这个条款是按照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里面的环境条件来执行对吗?比如检定规程中的环境温度(5~45)℃,我们就会在这个范围内,判定。
是的 没错
c)校准方法等文件规定被校样品在校准前有温度平衡要求,需在恒温室放置2h以上的;
需要提前放置,确保被校样品满足温度平衡要求。
d)校准过程为自动完成,且无人值守的;
e)校准过程持续4h以上的。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baby073125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石头雨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6.3.3 校准实验室应确保环境条件监测的有效性,应根据校准方法等文件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严苛”程度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监测和记录环境条件。
注:下列情况,宜采用自动监测/记录装置监测合格记录环境条件:
a)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温度)要求较为严苛,如(23?2)℃、(20?0.5)℃;
请问如何理解这个温度?
答:这个温度的波动范围比较小,需要时刻记录所有配备自动监控装置是合适的。
b)校准方法等文件对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波动度有要求;
这个条款是按照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里面的环境条件来执行对吗?比如检定规程中的环境温度(5~45)℃,我们就会在这个范围内,判定。
答:既然检定规程中有规定,这个就要按照要求在波动范围内执行。
c)校准方法等文件规定被校样品在校准前有温度平衡要求,需在恒温室放置2h以上的;
答:这种情况就因为样品调湿放置时间较长所以需要配备自动记录仪。
d)校准过程为自动完成,且无人值守的;
答:无人值守的话肯定不能时刻记录,如果有自动记录仪就能够溯源。
e)校准过程持续4h以上的。
答:校准过程时间长,不能够时刻关注温湿度,所以自动记录仪能够随时记录时刻温湿度,有利于溯源查询。
Ins_e3d3c2a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石头雨(baby073125) 发表:
6.3.3 校准实验室应确保环境条件监测的有效性,应根据校准方法等文件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严苛”程度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监测和记录环境条件。
注:下列情况,宜采用自动监测/记录装置监测合格记录环境条件:
a)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温度)要求较为严苛,如(23?2)℃、(20?0.5)℃;
请问如何理解这个温度?
答:这个温度的波动范围比较小,需要时刻记录所有配备自动监控装置是合适的。
b)校准方法等文件对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波动度有要求;
这个条款是按照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里面的环境条件来执行对吗?比如检定规程中的环境温度(5~45)℃,我们就会在这个范围内,判定。
答:既然检定规程中有规定,这个就要按照要求在波动范围内执行。
c)校准方法等文件规定被校样品在校准前有温度平衡要求,需在恒温室放置2h以上的;
答:这种情况就因为样品调湿放置时间较长所以需要配备自动记录仪。
d)校准过程为自动完成,且无人值守的;
答:无人值守的话肯定不能时刻记录,如果有自动记录仪就能够溯源。
e)校准过程持续4h以上的。
答:校准过程时间长,不能够时刻关注温湿度,所以自动记录仪能够随时记录时刻温湿度,有利于溯源查询。

感谢老师,太详细了
Ins_e3d3c2a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OE HUI(xurunjiao5339) 发表:
楼主,以下这几条都是根据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中的环境温度要求是否严格来执行的没错
a)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温度)要求较为严苛,如(23±2)℃、(20±0.5)℃;
请问如何理解这个温度?就是温度在偏差范围内波动
b)校准方法等文件对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波动度有要求;
这个条款是按照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里面的环境条件来执行对吗?比如检定规程中的环境温度(5~45)℃,我们就会在这个范围内,判定。
是的 没错
c)校准方法等文件规定被校样品在校准前有温度平衡要求,需在恒温室放置2h以上的;
需要提前放置,确保被校样品满足温度平衡要求。
d)校准过程为自动完成,且无人值守的;
e)校准过程持续4h以上的。

感谢老师
Ins_e3d3c2a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石头雨(baby073125) 发表:
6.3.3 校准实验室应确保环境条件监测的有效性,应根据校准方法等文件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严苛”程度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监测和记录环境条件。
注:下列情况,宜采用自动监测/记录装置监测合格记录环境条件:
a)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温度)要求较为严苛,如(23?2)℃、(20?0.5)℃;
请问如何理解这个温度?
答:这个温度的波动范围比较小,需要时刻记录所有配备自动监控装置是合适的。
b)校准方法等文件对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波动度有要求;
这个条款是按照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里面的环境条件来执行对吗?比如检定规程中的环境温度(5~45)℃,我们就会在这个范围内,判定。
答:既然检定规程中有规定,这个就要按照要求在波动范围内执行。
c)校准方法等文件规定被校样品在校准前有温度平衡要求,需在恒温室放置2h以上的;
答:这种情况就因为样品调湿放置时间较长所以需要配备自动记录仪。
d)校准过程为自动完成,且无人值守的;
答:无人值守的话肯定不能时刻记录,如果有自动记录仪就能够溯源。
e)校准过程持续4h以上的。
答:校准过程时间长,不能够时刻关注温湿度,所以自动记录仪能够随时记录时刻温湿度,有利于溯源查询。
这些条款,我是否需要修订到原有的质量手册中,以下是我们的质量手册6.3.3条款,您看是不是不需要修订。

6.3.3当相关规范、方法、程序对校准环境条件有要求时,现对于可能影响校准质量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校准员应将校准活动的环境条件要求制定成文件,并按文件要求对设施和环境条件等进行监控并记录,只有环境条件满足要求时方可开始校准活动。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校准的结果时,应停止校准,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开始校准活动,确保不会使校准证书无效或造成不良影响。监督员对校准活动实施监督,当环境条件危及到结果质量时,监督员有权停止校准活动,必要时扣发校准证书。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baby073125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6.3.3 校准实验室应确保环境条件监测的有效性,应根据校准方法等文件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严苛”程度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监测和记录环境条件。
注:下列情况,宜采用自动监测/记录装置监测合格记录环境条件:
a)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温度)要求较为严苛,如(23±2)℃、(20±0.5)℃;
请问如何理解这个温度?
有可能是被检定/校准设备也有可能是贵单位所用计量标准器具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23±2)℃就是指在21~25范围内使用设备。
b)校准方法等文件对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波动度有要求;
这个条款是按照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里面的环境条件来执行对吗?比如检定规程中的环境温度(5~45)℃,我们就会在这个范围内,判定。

楼主,根据上图波动度指的是某一温度点时工作空间里的温度变化,而不是一个适用范围。
c)校准方法等文件规定被校样品在校准前有温度平衡要求,需在恒温室放置2h以上的;
d)校准过程为自动完成,且无人值守的;
e)校准过程持续4h以上的。

以上这几条是根据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中的环境温度要求是否严格来执行对吗?
还要考虑被检定/校准设备使用要求。
fenxiyua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ns_e3d3c2a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tyzb(zxz19900120) 发表:
6.3.3 校准实验室应确保环境条件监测的有效性,应根据校准方法等文件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严苛”程度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监测和记录环境条件。
注:下列情况,宜采用自动监测/记录装置监测合格记录环境条件:
a)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温度)要求较为严苛,如(23±2)℃、(20±0.5)℃;
请问如何理解这个温度?
有可能是被检定/校准设备也有可能是贵单位所用计量标准器具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23±2)℃就是指在21~25范围内使用设备。
b)校准方法等文件对校准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波动度有要求;
这个条款是按照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里面的环境条件来执行对吗?比如检定规程中的环境温度(5~45)℃,我们就会在这个范围内,判定。

楼主,根据上图波动度指的是某一温度点时工作空间里的温度变化,而不是一个适用范围。
c)校准方法等文件规定被校样品在校准前有温度平衡要求,需在恒温室放置2h以上的;
d)校准过程为自动完成,且无人值守的;
e)校准过程持续4h以上的。

以上这几条是根据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中的环境温度要求是否严格来执行对吗?
还要考虑被检定/校准设备使用要求。

学习了,谢谢
锦锦添花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