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设备校准周期的时间可以自己规定吗?

浏览0 回复16 电梯直达
omji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校准证书上一般建议一年一校,但是后来听课的时候,也听到老师说可以根据设备情况自己去定校准周期。我们在做CMA时,审核老师又让遵照校准或检定规程,现在我们按规程来。大家有根据情况调整校准周期的吗?
推荐答案:123回复于2022/08/29
可以自己规定校准周期,因为校准周期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相关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确定,但同时还要参照国内的计量法要求。设备的校准周期以及后续校准周期的调整一般应由实验室(或设备使用者)确定,并以文件化的形式规定。如果设备的校准证书中给出了校准周期的建议,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wuyuzeg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可以自己规定仪器校准周期,因为仪器校准周期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相关的。仪器校准周期可以自己确定,但同时还要参照国内的计量法要求(如果你们申请的是CNAS认可)。其实在标准(ISO/IEC 17025)5.10.4.4中明确指明,仪器校准证书不应该包含仪器校准间隔的建议,但是如果与客户有协议,或被法律明确规定的除外。 所以,可以调整设备仪器校准周期,但前提是你们必须给出调整后的合理依据,否则,审核时仍然不会被接受。

确定仪器校准周期的原则
确定仪器校准周期必须遵循两条对立的基本原则:
一是在这个周期内测量仪器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尽可能小;
二是经济合理,使仪器校准费用尽可能少。为了寻求上述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的zui值,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分析研究后确定。
必须按照仪器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仪器校准吗?
用户的使用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若不加区别的一律机械的按照仪器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仪器校准,很难保证所有的测量仪器在仪器校准周期内都是合格的。因此,必须按照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仪器校准周期。但是,由于实际情况相当复杂,要正确确定仪器校准周期,是难以办到的,只能要求大体上正确、合理,使实际情况更加完善、科学,更加经济合理。
注意哦:盲目的缩短仪器校准周期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对测量仪器的寿命、准确度及生产和人力也将带来不利影响。而单纯由于资金缺乏或人员不够而延长仪器校准周期将是十分危险的,可能由于使用不准确的测量仪器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严重的后果。
4确定仪器校准周期的依据
仪器校准周期的确定需要各种知识,考虑多种因素。若超过一个周期,可能引起质量特性的恶化,那是由于机械磨损、灰尘、性能和实验频次等所致。对这些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取决于测量仪器的类型。质量好的,可能受的影响小一些;质量不好的,可能受的影响大一些。因此,各个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种测量仪器的仪器校准周期。
确定仪器校准周期的依据是:

使用的频繁程度。使用频繁的测量仪器,容易使其计量性能降低,故可以缩短仪器校准周期来解决。当然,提高测量仪器所用的原材料性质、制造工艺和使用寿命也是重要的手段。
测量准确度的要求。要求准确度高的单位,可适当缩短仪器校准周期。各个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需要什么准确度等级,就选择什么等级。该高就高,该低就低,不盲目追求高准确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精度过低,满足不了使用要求,给工作带来损失,也是不可取的。
使用单位的维护保养能力,如果单位的维护保养比较好,则适当缩短仪器校准周期;反之,则长一些。
测量仪器的性能,特别是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水平。即使同类型的测量仪器,稳定性、可靠性差的,仪器校准周期应短一些。
对产品质量关系较大的, 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测量仪器, 其仪器校准周期则相对短一些;反之, 则长一些。
5如何科学地确定仪器校准周期?
统计法:根据测量仪器的结构、预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相似情况,将测量仪器初步分组,然后根据一般的常规知识初步确定各组仪器的仪器校准周期。对每一组测量仪器, 统计在规定周期内超差或其他不合格的数目,计算在给定的周期内,这些仪器与该组合格仪器总数之比。在确定不合格测量仪器时,应排除明显损坏或由用户因可疑或缺陷而返回的仪器。如果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高,应缩短仪器校准周期。
如果证明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低,则延长仪器校准周期可能是经济合理的。如果发现某一分组的仪器(或某一厂家制造的或某一型号)不能和组内其他仪器一样工作时,应将该组划为具有不同周期的其他组。
小时时间法:这种方法是确认仪器校准周期以实际工作的小时数表示。可以将测量仪器与计时指示器相连,当指示器达到规定值时,将该仪器送回仪器校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的主要优点是,进行确认的仪器数目和确认费用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此外可自动核对仪器的使用时间。例如我们使用某公司的示波器,不用连接计时器,可以直接在示波器上查到连续使用了多长时间,很方便管理。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有下列缺点:
(1)当测量仪器在储存、搬运或其他情况发生漂移或损坏时,则不应使用本方法;
(2)提供和安装合适的计时器,起点费用高,而且由于可能受到使用者干扰而需要在监督下进行,又增加了费用。
比较法:当每台测量仪器按规定的的仪器校准周期进行仪器校准,将仪器校准数据和前几次的仪器校准数据相比,如果连续几个周期的仪器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则可以延长它的仪器校准周期;如果发现超出允许的范围,则应缩短该仪器的仪器校准周期。
图表法:测量仪器在每次仪器校准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同一仪器校准点,将它们的仪器校准结果按时间描点,画成曲线,根据这些曲线计算出该仪器一个或几个仪器校准周期内的有效漂移量,从这些图表的数据中,可推算出zui的仪器校准周期。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8/29 14:22:05 Last edit by dahua1981
Willd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检定/校准周期有规定的参照执行,没有规定的才能自己定。
1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可以自己规定校准周期,因为校准周期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相关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确定,但同时还要参照国内的计量法要求。设备的校准周期以及后续校准周期的调整一般应由实验室(或设备使用者)确定,并以文件化的形式规定。如果设备的校准证书中给出了校准周期的建议,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JOE 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般是自己规则校准周期,由于校准周期是和设备的运用状况相关的。校准周期能够自己认定,但同时还要参照国内的计量法要求(假如你们请求的是CNAS认可)。能够调整设备校准周期,但条件是你们有必要给出调整后的合理依据,不然,审阅时依然不会被认可。

  校准公司不了解设备的运用频率、保养状况、运用环境等要素,他给你定的校准周期不一定合理,比如一把钢尺,保管得很好,一年就用两三次;另一把钢尺,随意放作业台上,一天8个小时都在用;校准公司给的校准周期必定都是1年1次,这样对开始那一把尺子校准周期太短了,对后一把尺子校准周期又太长,三五个月或许就失准了,这是对于企业试验室来说第三方校准机构由于要经过资质确认,要求不相同,或许许多设备都需求检定。

  国家有规则在校准周期内,设备修理、替换关键零部件、仪器搬迁等要从头校准,在校准周期内还要进行设备的期间核对,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假如设备,这儿指的是设备而不是尺子等,自己定的校准周期则要小于国家规则的周期。

  试验室能够依据仪器特色,运用频率等等特性,自己定校准周期,只需确保设备处于正确运用状况,能到达预期运用即可。一般需求供给期间核对等办法,来证明仪器处于好的状况。但校准周期也不是越长越好,由于时间越长,牢靠性越差。
sdlzkw00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有些标准规范对于设备校准/检定的周期有推荐的设定,不确切的设备可以参考相应的校准/检定规程。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上图引自CNAS-CL01-A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校准领域的应用说明》

上图引自CNAS-TRL-004:2017《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
综上,建议严格按照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来确认检定/校准有效期,尤其是CMA,个人觉得没那么灵活。
绿树之林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仪器检定规程和校准规程都有复检周期,正常来说都是按照这个执行的,你自己定的周期必须满足标准要求,其实说白了就是只能比这个周期短不能比这个周期长。
linr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必须按校准规范(JJF)规定的周期内进行。自行规定的只能比规定的因期短,不能延长。使用超期未校准的仪器设备,出具的检测报告属于不实报告。
Ins_0a1fe37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ns_6b96c45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