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不确定度的评定的有效性

浏览0 回复33 电梯直达
Ins_6b96c45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不确定度A类评定,测得某样品10次,数值如下:5.4, 5.2, 5.3, 5.5, 5.6, 5.4, 5.9, 5.3, 4.9, 5.6 根据贝塞尔公式法,得A类不确定度为0.0849, 请问,A类不确定度是否有问题?  注:10个数据的极差值为 1,谢谢!
推荐答案:yiukk回复于2022/10/24
最后结果一般是以相对不确定度表示,所以计算出的结果0.0849还要除以10次的平均值。极差法一般是测量次数较少时候,4-9次,极差系数可查表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状元秀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提出话题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JOE 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A类不确定度评定需要考虑对输入量的影响,A类不确定度做重复性或复现性试验时,可以综合各输入量的影响,但要识别并使参与试验的输入量真正发挥作用(产生贡献)。其次系统效应不同,A类不确定度对有系统效应的输入量较难发现其影响,需要借助于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找出系统偏差,检验其显著性,对测量值进行修正后才可评定。
yiuk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最后结果一般是以相对不确定度表示,所以计算出的结果0.0849还要除以10次的平均值。极差法一般是测量次数较少时候,4-9次,极差系数可查表
Ins_6b96c45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yiukk(m3255382) 发表:最后结果一般是以相对不确定度表示,所以计算出的结果0.0849还要除以10次的平均值。极差法一般是测量次数较少时候,4-9次,极差系数可查表
谢谢,但我要表达的是:测量数据波动太大了,波动幅度为1,但是不确定为0.08,测量数据是不是有问题?
yiuk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们做是按变异数(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来要求,查资料上说,做的最终的结果的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偏差)要小于Horwitz方程的数值。这个值大概也是5%,你的变异系数我算出来是1.6%,属于正常值范围。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6b96c456(Ins_6b96c456) 发表:
不确定度A类评定,测得某样品10次,数值如下:5.4, 5.2, 5.3, 5.5, 5.6, 5.4, 5.9, 5.3, 4.9, 5.6 根据贝塞尔公式法,得A类不确定度为0.0849, 请问,A类不确定度是否有问题?  注:10个数据的极差值为 1,谢谢!
      这个应该不存在问题。除非你测得的这10个测量结果中有异常值。这个A类评定的不确定0.0849,实际上就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您说的这组数据的极差值为1,两者应该属于非同种量,没有可比性。如果要比较,就必须将该“极差值”,用极差法求得“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即:极差值÷(极差系数×√n)=1÷(3.08×√10)≈0.103。与0.0849相比,相差也不会太大。
Ins_6b96c45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这个应该不存在问题。除非你测得的这10个测量结果中有异常值。这个A类评定的不确定0.0849,实际上就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您说的这组数据的极差值为1,两者应该属于非同种量,没有可比性。如果要比较,就必须将该“极差值”,用极差法求得“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即:极差值÷(极差系数×√n)=1÷(3.08×√10)≈0.103。与0.0849相比,相差也不会太大。
谢谢,但是:最后算出扩展不确定修约后等于0.2,外审老师说有问题,测量数值最大为5.9, 最小为4.9,  数据波动幅度大于扩展不确定度。  路云老师,外审员说的是否有合理?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6b96c456(Ins_6b96c456) 发表:
谢谢,但是:最后算出扩展不确定修约后等于0.2,外审老师说有问题,测量数值最大为5.9, 最小为4.9,  数据波动幅度大于扩展不确定度。  路云老师,外审员说的是否有合理?
      这个不能这么简单地下此断言。扩展不确定度(0.0849×2≈0.17)仅仅表示“测量结果”以“平均值”(5.41)为中心的离散不确定区间的半宽度,而且是以约95%的概率落在此区间内,即:测量结果以约95%的概率落在5.41±0.17范围内。并不是说测量结果没有落在此区间外的可能。
xx_dxd_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6b96c456(Ins_6b96c456) 发表:谢谢,但是:最后算出扩展不确定修约后等于0.2,外审老师说有问题,测量数值最大为5.9, 最小为4.9,    数据波动幅度大于扩展不确定度。    路云老师,外审员说的是否有合理?
你说的情况,我的理解就是判断离群值问题。可以用Q检验算一下最大的和最小的是不是离群值。按道理,应该舍去离群值再重新算标准偏差。
xx_dxd_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评审人提出的问题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某一个测定结果的偏差超出了扩展不确定度,那就有理由怀疑这属于离群值。但是这个离群值的取舍也是要十分谨慎的,因为你这个数据按95%置信度算离群值,按99.7%置信度又不算离群值,很难下结论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赞同xx_dxd_xx版友的观点。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应剔除明显的“离群值”后再进行,离群值的取舍与包含概率大小有关,应谨慎。
  这里的误差指测得值与平均值的差,不是指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减的“极差”。测得值与平均值的差绝对值过大,被称为异常值或离群值,异常值有专门的识别方法。如果有异常值,应剔除异常值后,再用贝塞尔公式或极差法计算标准偏差。剔除的异常值可能是最大值,也可能是最小值。
  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时,重复实验的次数越多越好,一般不少于10次。少于10次时使用极差法为好,特别是少于6次就不能用贝塞尔公式,只能用极差法了。而大于10次时,就应该用贝塞尔法,不要用极差法。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