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杨杨 :你是一条睿智的河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醋老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杨杨 :你是一条睿智的河

眼前这位身高只有1米67的老人,是造船界不折不扣的大师。1980年,63岁的杨成为院士,这是中国造船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船舶学家。1917年10月生于北京。1940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新中国成立后任同济大学教授兼造船系主任。1957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造船系主任和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曾主持“天远”号沿海货船的建造,其后还主持了15000吨自卸运煤船、5000吨近洋干货船、35000吨远洋散货船的设计工作。1960年领导制订了我国第一部《海船稳定性规范》。1982年研制成功“胜利二号极浅海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
 
名字的由来
 
采访杨院士首先得过他的名字这一关。这个字,非但普通的电脑输入法中没有,就连《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找不到。在大部头的《辞源》中有一段注释笔者对这个古雅的名字产生了好奇。杨老讲述了一段往事:杨的幼年是在北京度过的,后来举家迁至广州。那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州是南方革命的中心。“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口号如火如荼。杨家的隔壁住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孙炳文,其人品、学识很受杨父敬重。杨上小学那年,杨父请他为孩子起学名,孙炳文就取了这个字,希望这棵“骄杨”能像“朴”一样聚积在一起,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为国为民发光发热。1927年大革命失败,孙炳文壮烈牺牲,但杨家人始终记挂着一个革命者对孩子的殷殷期望。
 
小荷才露尖尖角
 
“行百里路,读万卷书。”1935年,弱冠之年的杨负笈英伦。他选择就读的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建于1451年的格拉斯哥大学和蒸汽机发明者瓦特颇为有缘。1806年大学授予瓦特名誉博士学位,工学院所在的大楼称为瓦特楼。杨在这里就学,有如蒸汽机一样增添了十足动力。
 
他初到船厂实习时,买了一本经典著作《实用造船学》,开始读时枯燥无味,感觉非常繁琐。实习结束时重读此书,已是爱不释手,字字珠玑。
 
1940年,杨毕业回国。他在重庆民生机器厂修造川江船。当时川江船为减轻船体重量,多装货物,同时提高航速,以便越过险滩急流,设计时只知道把船造得修长、瘦削。杨力排众议,他认为川江船的阻力主要由船首和船尾兴起的波浪造成,因此只要把船的首尾两端削瘦,就可减小阻力,船体增大一些并无大碍。今天航行在长江上游的船都是如此设计建造。有朋友打趣,杨五行缺木,但多水,水能载舟,故而“托起”了川江船。
 
人生是一条弯弯的河
 
杨老的夫人8月初刚病世,我们到他家中去凭吊。少年夫妻老来伴,杨老和夫人的感情很深。他的挽联上写着:“娜莎爱妻千古。”我们知道杨夫人本名黄玉岚,就问起了“娜莎”这个名字的来由。杨老凝重地回忆起了绵长的初恋。当时他们还是情窦初开,玉岚非常喜爱读《战争与和平》,杨也是手不释卷。他们都很欣赏书中的女主人公娜塔莎,自然地在两人世界里出现了“娜莎”这一昵称,一直呼唤了五十余载。
 
虽然身为理工科的院士,杨老对科研人员的文字表达、文学修养相当看重。在他的包里随时备着一本《新华字典》,这还是70年代的版本,封皮都磨破了。凡是有什么吃不准的字,他就拿出来查一查。院士的语言表达洗炼、传神,文字颇具功力。翻开他的自述,其中有一段他写二战时某年圣诞节在华盛顿的见闻:“美国凡有人参军的家庭的窗上都贴有一颗黑星。如果此人阵亡,黑星就改为金星。这场战争之后,军人家庭窗上的金星就增加了,因此这一年的圣诞节是冷清严肃的。”
 
(摘自杭州科技信息网)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