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气象色谱基线和仪器性能的关系

浏览0 回复20 电梯直达
Ins_8593459c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最近换气之后发现我们仪器基线降低了不少,咨询一下各位大佬,仪器基线主要受什么影响?仪器性能和基线高低有关系吗?
推荐答案:砂锅粥回复于2021/12/20
基线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楼主发现的气源,另外还有进样垫和衬管、色谱柱、检测器等干净程度有关。基线不一定是越低越好,一般基线低目标峰信号强比较好(也就是信背比高)。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砂锅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基线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楼主发现的气源,另外还有进样垫和衬管、色谱柱、检测器等干净程度有关。基线不一定是越低越好,一般基线低目标峰信号强比较好(也就是信背比高)。
dahua198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是很全的资料,可以参考一下

气相色谱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在实验条件下,色谱柱后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基线在稳定的条件下应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它的平直与否可反应出实验条件的稳定情况。
在色谱分析过程中,色谱基线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文整理了色谱基线常见的问题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与与借鉴。
一、色谱图基线噪声过大的原因是什么?
气相色谱仅有载气经过检测器时,色谱图上记录的曲线叫做基线(或底线)。色谱分析中把基线在短暂时间内的波动叫“噪声”。噪声可能来自于: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机械或电噪声;检测器加热、通气、火焰点燃、加电流等操作噪声;以及载气不纯或漏气、柱流失等噪声。基线反映的是检测器噪声随时间的变化。基线单位用毫伏(mV)或毫安(mA)表示,有的仪器生产厂家用赫兹(Hz)表示。噪声大小与仪器性能,特别是与检测器及其电子电路的稳定性直接有关,也与载气纯度、色谱柱性能及操作条件有关。基线噪声较大会使仪器检测限升高,一部分响应小的组份峰淹没在噪声中,检测不出来,就无法进行色谱分析。那么什么原因会引起基线噪声过大?如何减小基线噪声呢?
原因
影响基线噪声的因素很多,如检测器性能、载气纯度、色谱柱污染程度、样品纯度等。不同检测器,如TCD、ECD、FID和FPD,出现基线噪声过大的原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检测器基线噪声过大的原因

解决方案

基线噪声不正常,若比正常值高十倍以上时,应先从气体、检测器等方面查找原因;若仅比正常值高出不多时,应从色谱柱、衬管、样品纯度等方面查找原因。

首先,检查载气纯度是否达到仪器要求,载气纯度不够,基线噪声会比正常值大几十倍甚至百倍;气相对各种气体的纯度要求较高,比如作载气的氮气、氢气或氦气都要高纯级(99.999%)的。这是因为气体中的杂质会使检测器的噪声增大,还可能对色谱柱性能有影响。气体中的杂质主要是一些永久气体、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和水蒸气,故一般采用装有分子筛的过滤器以吸附有机杂质,采用变色硅胶除去水蒸气。

其次,检查检测器温度,检测器温度的设置原则是保证流出色谱柱的组分不会冷凝,同时满足检测器灵敏度的要求。故检测器温度设置比色谱柱实际工作的最高温度稍高些,一来为防止检测器被污染,二来防止检测器积水增大噪声。检测器温度升高至设置温度时,应稳定1h以上。

第三,检查进样口衬管,观察衬管里是否有黄色或黑色异物,或者通过色谱图来判断衬管是否变脏,如果衬管内有污染物,它会吸附极性样品组分而造成峰拖尾,甚至峰分裂,还会出现鬼峰。若出现以上情况,可判断衬管过脏,需更换新衬管。

第四,检查色谱柱插入检测器的深度是否符合安装要求;色谱柱插入检测器的深度不同仪器有不同的规定,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确定。总的原则是进样口一端安装好后,柱端应处于分流点以上,并位于衬管中央。检测器一端则是柱出口尽量接近检测点(如FID的火焰),以避免死体积造成的柱外效应。

第五,检查色谱柱是否污染或柱流失,首先注意色谱峰形有否拖尾,如拖尾则应减少进样量或稀释样品浓度,以免色谱柱过载。如减少进样量后保留值重复性提高,则说明原柱固定相有少量流失或充填欠佳;此时原色谱柱还仍能使用。如果上述方法也无效,则说明色谱柱已发生损坏,必须更换新柱子。可进样标准溶液,若峰形色谱峰拖尾严重,应重新老化或更换新色谱柱,观察基线噪声变化。

第六,基线噪声是在不进样品(仪器噪声)或走空白样品(方法噪声)时的基线大小,它在数值上是最小检测限的二倍。不同的仪器,不同的操作条件,它们的基线噪声都是不一样的,样品进入后基线噪声较大,可在进样后用溶剂进样清洗系统,常用的溶剂依次为丙酮、甲苯、乙醇、氯仿和二氯甲烷,每次可进样5~10μL;观察基线是否下降。

第七,如以上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则检测器被污染,可高温烘烤或溶剂清洗检测器除去污染物。高温烘烤检测器时,检测器温度比使用的柱温高30~50℃,长时间(24~120h)通入高纯氮气。

案例分析

①载气原因查找

气相色谱仪配备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在更换载气氮气后,基线噪声高达30000Hz,正常状态下基线噪声在200Hz左右,经检查,检测器温度正常、衬管干净、色谱柱无污染,可断定是氮气纯度不够99.999%造成,立即降温,(关闭气相色谱仪),更换高纯度氮气,基线噪声降到1000Hz,连续高温烘烤24h后,基线噪声下降到200Hz,恢复正常。

②色谱柱原因查找

使用火焰光度检测器(FPD),DB-1701(30m×0.25mm×0.25μm)色谱柱用于农药残留检测两年,基线噪声为4mV,在载气、检测器温度和检测方法均不变且未更换衬管等条件下,将色谱柱更换为新的老化后的DB-1701(30m×0.25mm×0.25μm),基线噪声降为2mV,可见是色谱柱导致噪声过大,更换色谱柱前后的基线噪声见下图1。


二、恒温程序时,基线为何单方向漂移?

基线在一段时间(一般以30min计)内的变化叫“漂移”。其单位用毫伏/小时(mV·h-1)或毫安/小时(mA·h-1)表示。基线随时间的增加朝单一方向漂移(增大或减小)将直接影响分析工作的误差及检测能力,漂移较大时仪器系统无法工作,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消除。那么造成基线单方向漂移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原因

恒温时,基线出现漂移受检测器、色谱柱、进样口受污染程度、系统是否漏气,以及气体流速、控温是否稳定等的影响。造成基线漂移的原因有:

①气路系统漏气;

② 气体流速不稳;

③检测器受潮或污染;

④ 检测器温度有变化,未达到平衡;

⑤ 热传导检测器的电源不足;

⑥ 热传导检测器热敏元件损坏;

⑦ 进样口受污染;

⑧ 隔垫处严重漏气;

⑨色谱柱未老化;

⑩ 柱温有变化;

? 热导池钨丝污染,电桥不平衡;

?工作站信号输出线断路。

解决方案

①基线向上漂移。

首先,检查检测器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2h以上,检测器温度应比色谱柱使用温度稍高些;其次,检查进样口是否受污染,如果衬管内有污染物积存,色谱峰会出现峰拖尾、峰分裂、鬼峰,因此一定要保持衬管干净,注意及时清洗和更换;第三,恒温分析时,首先应检查柱温箱温度是否稳定在原分析操作所要求的设定值上,必要时要检查柱温箱温度的稳定性,如设定值及实际柱温与原分析条件有偏差,应以原分析条件为准;如果柱温箱温度在运行中有突然跳动,应进行温度控制故障检查与排除;第四,检查色谱柱,色谱峰形有否拖尾,如拖尾则应减少进样量或稀释样品浓度,以免色谱柱过载。如减少进样量后保留值重复性提高,则说明原柱固定相有少量流失或充填欠佳;此时老化色谱柱还仍能使用。如果上述方法也无效,则说明色谱柱已发生损坏,必须更换新柱子;第五,检查检测器,如果检测器温度已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2h以上,就要通入高纯载气长时间(24h~120h)高温烘烤,观察基线是否平稳,如果不行,可断定检测器受污染,应进行清洗。

②基线向下漂移。

首先,检查进样口隔垫是否漏气,若漏气应更换隔垫;其次,检查气体系统,如果漏气严重,配备EPC系统(电子流量控制)的气相会有警示信息,用检漏液在管路各接头处逐个测试,如有气泡出现,说明该管路接头处存在泄露,应拧紧,或更换螺帽或石墨压环;第三,若系统不漏气,但基线仍向下漂移,应检查工作站信号输出线是否正常,检测器输出信号线与色谱工作站采集器的输入端连接是否正常,工作站信号输出线与计算机USB(或COM)接口是否连接正常;第四,若用热导池检测器,应检查电源是否不足或热敏元件损坏。

案例分析

①基线向上漂移分析

使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开机稳定1h后,进样混合标准溶液,随时间增加,基线向上漂移严重,见图2。

首先检查检测器温度,已达到设定温度;再检查进样口,无污染,且色谱柱已经经过老化,初步判定是ECD检测器稳定时间较短导致,继续稳定平衡2h后进样,基线平稳,见图3,问题解决。


②基线向下漂移分析

用ECD检测9种有机氯农药,进样标准溶液,出峰后,基线逐渐向下漂移,直到-20mV,见图4。

首先检查进样垫,无漏气情况;其次检查气路系统,查看氮气压力,正常,查看仪器气路流量显示信息,流量正常;接着检查色谱柱与进样口、检测器的接头,发现色谱柱连接检测器的螺帽松动,于是用扳手将螺帽拧紧,再进样标准溶液,基线正常,见图5,基线不再向下漂移,问题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在色谱柱与检测器连接处如果松动,会出现轻微漏气现象,从而出现基线下降到0mV以下的情况,但仪器不会出现警示信息,只有在漏气较大时,仪器才会出现警示信息,因此在仪器未出现警示信息时,也要注意经常检查仪器是否存在微漏情况。


三、恒温分析时,基线出现不规则漂移


在分析组份简单的样品时最好采用等温程序,这样分析周期较短,特别是用填充柱时,色谱图基线要比程序升温平稳的多。但是在等温分析时,基线也常会出现上下波动,不规则漂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处理呢?

原因

恒温分析时,造成基线不规则漂移,与气体流速、柱系统、检测器、温控系统等有关,如气体泄漏、比例调节不当、色谱柱污染或柱流失严重、检测器污染或损坏等,都会造成基线不规则漂移,主要表现为:

① 载气不稳定,可能漏气;

②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中,氢气与空气比例调节不稳定;

③ 色谱固定相流失,在使用高灵敏度检测器时尤其明显;

④ 色谱柱前端被高沸点物质污染;

⑤ 色谱柱出口与检测器连接的管道不干净;

⑥ 热传导检测器热敏元件损坏;

⑦ 离子化检测器的静电计损坏或预热不够;

⑧ 热导池检测器的电桥部分出故障;

⑨ 记录仪故障;

⑩ 仪器放置位置不适宜,附近有出风口、热源或温度变化较大的设备等;

? 仪器接地不良。

解决方案

当采用恒温程序时,一旦出现基线不规则漂移的情况:

首先,观察载气压力是否稳定,然后用检漏液在管路各接头处逐步测试,检查载气是否有漏气,确保载气无泄漏;

其次,在FID中测试氢气与空气的流量,用皂膜流量计测定柱后或检测器之后的实际流量加以证实,对于恒温分析,主要检测实测值与预定值之间的偏差,还要注意氮气与氢气的流量比,一般氮∶氢是1∶1.5或1∶1为宜,空气流量小于200mL/min范围内,必要时重新调整设定值使流速达到预定要求;

第三,检查色谱柱是否受污染或固定相流失,先检查色谱柱在连接检测器使用前充分老化,如果基线出现不规则漂移,可将色谱柱前端截去10cm或更长,再安装上测试。如果不起作用,进标准溶液,观察色谱峰是否有拖尾,如拖尾则应减少进样量或稀释样品浓度,以免色谱柱过载。如减少进样量后保留值重复性提高,则说明原柱固定相有少量流失或充填欠佳;此时老化色谱柱还仍能使用。如果上述方法也无效,则说明色谱柱已损坏,必须更换新色谱柱;

第四,以上情况均正常,则应检查检测器是否损坏,如热传导检测器电桥部分是否出现故障,当桥电流下降一半时,如果基线不稳定值毫无改变,或者虽然有变化但变化很小时,可判定电桥部分有故障,还要检查钨丝是否因污染和受损而产生局部过热现象。

案例分析

恒温分析时,ECD基线出现不规则漂移,见图6。观察载气钢瓶压力表,与以前正常分析时并无差异,检查仪器显示载气流量,正常;检查进样垫,无漏气情况;检查衬管,无污染,可判定是色谱柱进样太多,受污染所致,老化色谱柱,观察基线,基线恢复正常,见图7,因ECD检测器有自动归零功能,所以基线为折线状,乃正常现象。


四、什么原因会引起波浪状的基线波动?

色谱分析中,我们希望基线平稳,基线噪声与漂移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基线波动成波浪状,或像正弦波,影响仪器灵敏度,严重时仪器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原因

造成波浪状基线波动的原因,与气体波动、温控系统、色谱柱等有关,具体原因可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① 气压(流)波动,应分别注意载气和燃烧气(氢气、空气);

② 载气压力钢瓶内压力太低不便于调节或压力控制不严;

③ 柱温箱温度是否稳定;

④ 检测器温度控制是否正常;

⑤ 电源电压波动;

⑥ 双柱色谱仪的补偿效应。

解决方案

基线波动成波浪状情况:

首先,观察载气钢瓶压力,是否太低而无法满足仪器需要,或压力控制不严,气体流速波动大。

其次,检查空气与氢气气压是否有波动,用皂膜流量计测试一段时间内的气体流量,可判断气体流量是否稳定;如果使用的是氮、氢、空气一体机,当尾吹气从零逐渐增加时,正弦波也在逐渐增加,将尾吹气直接连接到检测器底座接口,如果正弦波很明显,说明是系统压力波动造成的,可考虑在氮气出口再增加一个稳压阀门,如果还不能解决,建议在空气发生器到氢气电解池的连接处增加稳压阀;

另外,空气压缩机不断启动造成的压力波动也可能造成基线波动,最好选用有二次稳压的空气发生器,降低压力波动。

案例分析

①实验中基线成波浪状波动,检查氮气压力,压力显示不低于0.5MPa;用皂膜流量计测试氮气流量,稳定;用皂膜流量计测试空气流量,不稳定,特别是当空气压缩机启动时,压力大,基线也随之波动,更换空气发生器,使用有二次稳压的空气发生器,问题解决。

②用PFPD检测器,开机后走基线,基线成正弦波状,见图8;检查氮气、空气、氢气压力,都在正常规定范围以内,观察气相色谱仪的EFC(电子流量控制)显示三种气体流量正常,没有漏气的地方;检查进样口,进样垫完好,衬管干净,降温关机,检查色谱柱与进样口的连接尺寸3.7cm,连接尺寸正常,检查色谱柱与检测器的连接尺寸,实际测量值为9.0cm,仪器说明书推荐标准应是9.7cm,即表明色谱柱插到检测器中长度不够,按照标准9.7cm重接安装色谱柱检测器,开机进样丙酮走基线,基线恢复正常;见图9。


五、为什么基线会出现不规则的尖刺?


尖刺是孤立的基线抖动,通常是突然的、并且大的向上向下波动。基线出现不规则尖刺,会影响色谱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不规律尖刺?

原因

造成检测器基线出现不规则尖刺的原因,无外乎与气体纯度、检测器、电路故障有关:

① 载气出口压力的迅速变化;

② 载气不干净;

③ 氢气或空气过脏;

④ 色谱柱填料涂层松动;

⑤ 电子部件接触不良;

⑥ 检测器中有灰尘或异物;

⑦ 电路元件接线柱不干净;

⑧ 电源接触不良;

⑨ 火焰不稳,烧到极化电压环;

⑩ 离子化检测器静电计故障;

? 调零电路故障;

? 环境机械振动影响。

解决方案

基线出现不规则尖刺。

首先,检查载气出口处是否有异物,发现后立即排除;

其次,检查载气纯度,FID可在只有氢气和空气的条件下操作,关掉载气或者更换高纯度氮气(99.999%)载气,重新评估FID基线噪声,如果噪声和尖刺显著下降,则说明载气纯度不够,应更换载气,否则查找其它的原因;

第三,如果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就安装或更换氢气、空气干燥净化管,或更换氢气、空气气源;

第四,排除了气体纯度问题后尖刺仍未消除,则应检查检测器。在FID中,石墨和二氧化硅微粒崩裂而落入检测区域会造成信号异常,此时应清洗检测器,拆开检测器,用小毛刷来清除沉积物,同时用溶剂冲洗(基本上所有的溶剂都可以),有助于清理掉颗粒物;

第五,检查FID电位计或信号线路板的电子元件是否有故障。

案例分析

FID使用一段时间后,基线出现不规则尖刺,见图10。关掉氮气,观察基线,尖刺仍存在,说明不是氮气的原因;将空气与氢气的干燥管进行干燥,重新安装后,问题仍然存在,表明空气和氢气没有问题;再检查检测器,发现有微粒状物质进入检测器,于是清洗检测器,之后基线降低,进样实际样品,尖刺基本消失,见图11。


六、程序升温时,出现不规则基线


组成复杂的样品,常需要用程序升温来分离。因为在恒温条件下,如果柱温较低,则低沸点组分分离较好,而高沸点组分保留时间会很长,且容易造成峰展宽,甚至滞留在色谱柱中造成柱残留污染;反之,当柱温太高时,低沸点组分又难以分离。程序升温既能保证各待测组分的良好分离,又能缩短分析时间。但是,在程序升温时,有时会出现不规则的基线,如何解决呢?

原因

程序升温分析时,造成基线不规则,与气路、检测器、进样口有一定关系,具体有如下原因:

①载气泄漏;

②载气压力不足;

③载气有杂质或气路污染;

④载气流速不在仪器最大/最小限定范围之内(包括FID用氢气和空气);

⑤色谱柱流失或污染;

⑥进样口隔垫流失;

⑦进样针污染;

⑧检测器污染。

解决方案

程序升温分析,若出现不规则基线。

首先,检查载气压力是否达到规定压力;

其次,检查系统是否漏气,其中进样口隔垫漏气较易常见,高温下频繁进样时,要注意及时更换;

第三,检查进样口是否污染,清洗进样口,更换进样衬管;

第四,测量气体流速是否在仪器最大/最小限定范围内,对于程序升温来说,必须检查温度处于始、终两点时,载气流量是否有较大变化,如果在始、终两点间流量之差超过2mL/s(当填充柱内径为4mm时),即认为稳流特性不好,这时需进一步检查系统是否漏气,稳流阀、稳压阀工作压力是否合乎要求;

第五,如果气密性及载气流速均无异常,应考虑是否色谱柱造成,对色谱柱进行检查。首先查看色谱峰峰形,如拖尾则应减少进样量或稀释样品浓度,以免色谱柱过载;如减少进样量后峰形仍拖尾,则可能是色谱柱前端过脏或柱流失严重造成保留性能降低,可将色谱柱前端截掉1-2圈,重新安装进行测定,若仍有拖尾现象,可尝试重新老化色谱柱,若问题仍然存在,则说明该色谱柱已损坏,须更换新色谱柱。

案例分析

①基线不规则

用脉冲式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采取程序升温分析,待仪器稳定后,连续进样标准溶液,两三个小时后,基线噪声开始变大,上下波动,并且基线不规则,见图12。

首先,观察氮气压力表,压力正常;实验中途没有更换过氮气、空气和氢气,说明气体纯度不是原因;色谱峰不拖尾,说明色谱柱无污染;检查进样口,进样垫完整,O型圈完整,进样口不存在泄漏点;检查衬管,发现壁上有脏东西,更换衬管,再进行测定,基线平稳,不再波动,见图13。


②基线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ECD检测0.1μg/mL的有机氯标准溶液,进样后,基线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呈阶梯状,基线最高在450mV,见图14;检查进样口隔垫,已使用多次,更换新进样垫,基线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检查衬管,存在轻度污染,更换新衬管及O型圈,基线下降至300mV,见图15;检查氮气压力,气瓶内氮气还剩1/3,更换新氮气瓶,基线下降至200mV,见图16;关机,卸下色谱柱,发现石墨垫,因使用时间较长,有轻微破损现象,更换色谱柱与进样口、检测器的石墨垫,进样后基线下降至20mV以下,见图17。

当基线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时,一般是多方面问题累积造成的。在查找问题时,应先易后难,先检查进样垫、衬管、O型圈,然后检查色谱柱两端的石墨垫,最后再检查更换载气。


七、气相色谱出峰后基线降到原点以下


在色谱分析样品中,有时会出现化合物出峰后基线忽然下降到原点以下,再次进样后,不再出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处理?

原因

进样后,色谱出峰后基线降到原点以下,与样品量、气体流量、检测器灭火有关。如:

①样品量过大;

②载气流速过高;

③氢气、空气断路使氢火焰熄灭;

④氢气流因受冲击而阻断灭火;

⑤气化室死体积过大;

⑥喷嘴堵塞或检测器受污染。

解决方案

针对样品分析时,色谱出峰后基线降到原点以下的情况。

首先,查看检测器是否灭火,如果灭火,需要重新点火来恢复正常;

其次,用流量计测试载气是否漏气,并消除泄露点,测试载气流量是否符合规定,载气流量过高也会引起基线降到基线以下;

第三,样品量是否过大,过大仪器保护也会引起灭火,应减少进样量;

如果通过以上方案,问题还没有排除,则应检查喷嘴是否堵塞或污染,清洗喷嘴;检查检测器是否受污染,清洗检测器。

案例分析

①空气泄漏导致基线逐渐下降

对一批样品进行分析,FPD连续工作几天后,突然响应降低,样品出峰后基线降到原点之下,见图18检查进样量及浓度与以前分析无差异,说明进样正常;观察氮气压力表,压力正常;用流量计测试空气流量(或查看EFC流量显示),发现变小,用皂液测试空气出口与仪器接头,发现有泄露,重新拧紧接头,消除泄露点,检测器重新点火,进行样品分析,出峰正常,见图19。


②检测器灭火导致基线突然下降

PFPD测定甲胺磷,甲胺磷出峰后,基线突然降到原点以下,见图20。查看发现PFPD灭火,检查氮气压力,压力正常,检查空气发生器,压力正常,检查氢气发生器,无输出压力,氢气发生器电源松动而断电,引起基线突然降到原点以下。重插电源启动氢气发生器,氢气压力升至规定值,PFPD点火,进甲胺磷标液,出峰正常,见图21。

来源:气相色谱之家

Ins_8593459c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ahua1981(dahua1981) 发表:
这是很全的资料,可以参考一下

气相色谱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在实验条件下,色谱柱后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基线在稳定的条件下应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它的平直与否可反应出实验条件的稳定情况。
在色谱分析过程中,色谱基线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文整理了色谱基线常见的问题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与与借鉴。
一、色谱图基线噪声过大的原因是什么?
气相色谱仅有载气经过检测器时,色谱图上记录的曲线叫做基线(或底线)。色谱分析中把基线在短暂时间内的波动叫“噪声”。噪声可能来自于: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机械或电噪声;检测器加热、通气、火焰点燃、加电流等操作噪声;以及载气不纯或漏气、柱流失等噪声。基线反映的是检测器噪声随时间的变化。基线单位用毫伏(mV)或毫安(mA)表示,有的仪器生产厂家用赫兹(Hz)表示。噪声大小与仪器性能,特别是与检测器及其电子电路的稳定性直接有关,也与载气纯度、色谱柱性能及操作条件有关。基线噪声较大会使仪器检测限升高,一部分响应小的组份峰淹没在噪声中,检测不出来,就无法进行色谱分析。那么什么原因会引起基线噪声过大?如何减小基线噪声呢?
原因
影响基线噪声的因素很多,如检测器性能、载气纯度、色谱柱污染程度、样品纯度等。不同检测器,如TCD、ECD、FID和FPD,出现基线噪声过大的原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检测器基线噪声过大的原因

解决方案

基线噪声不正常,若比正常值高十倍以上时,应先从气体、检测器等方面查找原因;若仅比正常值高出不多时,应从色谱柱、衬管、样品纯度等方面查找原因。

首先,检查载气纯度是否达到仪器要求,载气纯度不够,基线噪声会比正常值大几十倍甚至百倍;气相对各种气体的纯度要求较高,比如作载气的氮气、氢气或氦气都要高纯级(99.999%)的。这是因为气体中的杂质会使检测器的噪声增大,还可能对色谱柱性能有影响。气体中的杂质主要是一些永久气体、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和水蒸气,故一般采用装有分子筛的过滤器以吸附有机杂质,采用变色硅胶除去水蒸气。

其次,检查检测器温度,检测器温度的设置原则是保证流出色谱柱的组分不会冷凝,同时满足检测器灵敏度的要求。故检测器温度设置比色谱柱实际工作的最高温度稍高些,一来为防止检测器被污染,二来防止检测器积水增大噪声。检测器温度升高至设置温度时,应稳定1h以上。

第三,检查进样口衬管,观察衬管里是否有黄色或黑色异物,或者通过色谱图来判断衬管是否变脏,如果衬管内有污染物,它会吸附极性样品组分而造成峰拖尾,甚至峰分裂,还会出现鬼峰。若出现以上情况,可判断衬管过脏,需更换新衬管。

第四,检查色谱柱插入检测器的深度是否符合安装要求;色谱柱插入检测器的深度不同仪器有不同的规定,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确定。总的原则是进样口一端安装好后,柱端应处于分流点以上,并位于衬管中央。检测器一端则是柱出口尽量接近检测点(如FID的火焰),以避免死体积造成的柱外效应。

第五,检查色谱柱是否污染或柱流失,首先注意色谱峰形有否拖尾,如拖尾则应减少进样量或稀释样品浓度,以免色谱柱过载。如减少进样量后保留值重复性提高,则说明原柱固定相有少量流失或充填欠佳;此时原色谱柱还仍能使用。如果上述方法也无效,则说明色谱柱已发生损坏,必须更换新柱子。可进样标准溶液,若峰形色谱峰拖尾严重,应重新老化或更换新色谱柱,观察基线噪声变化。

第六,基线噪声是在不进样品(仪器噪声)或走空白样品(方法噪声)时的基线大小,它在数值上是最小检测限的二倍。不同的仪器,不同的操作条件,它们的基线噪声都是不一样的,样品进入后基线噪声较大,可在进样后用溶剂进样清洗系统,常用的溶剂依次为丙酮、甲苯、乙醇、氯仿和二氯甲烷,每次可进样5~10μL;观察基线是否下降。

第七,如以上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则检测器被污染,可高温烘烤或溶剂清洗检测器除去污染物。高温烘烤检测器时,检测器温度比使用的柱温高30~50℃,长时间(24~120h)通入高纯氮气。

案例分析

①载气原因查找

气相色谱仪配备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在更换载气氮气后,基线噪声高达30000Hz,正常状态下基线噪声在200Hz左右,经检查,检测器温度正常、衬管干净、色谱柱无污染,可断定是氮气纯度不够99.999%造成,立即降温,(关闭气相色谱仪),更换高纯度氮气,基线噪声降到1000Hz,连续高温烘烤24h后,基线噪声下降到200Hz,恢复正常。

②色谱柱原因查找

使用火焰光度检测器(FPD),DB-1701(30m×0.25mm×0.25μm)色谱柱用于农药残留检测两年,基线噪声为4mV,在载气、检测器温度和检测方法均不变且未更换衬管等条件下,将色谱柱更换为新的老化后的DB-1701(30m×0.25mm×0.25μm),基线噪声降为2mV,可见是色谱柱导致噪声过大,更换色谱柱前后的基线噪声见下图1。


二、恒温程序时,基线为何单方向漂移?

基线在一段时间(一般以30min计)内的变化叫“漂移”。其单位用毫伏/小时(mV·h-1)或毫安/小时(mA·h-1)表示。基线随时间的增加朝单一方向漂移(增大或减小)将直接影响分析工作的误差及检测能力,漂移较大时仪器系统无法工作,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消除。那么造成基线单方向漂移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原因

恒温时,基线出现漂移受检测器、色谱柱、进样口受污染程度、系统是否漏气,以及气体流速、控温是否稳定等的影响。造成基线漂移的原因有:

①气路系统漏气;

② 气体流速不稳;

③检测器受潮或污染;

④ 检测器温度有变化,未达到平衡;

⑤ 热传导检测器的电源不足;

⑥ 热传导检测器热敏元件损坏;

⑦ 进样口受污染;

⑧ 隔垫处严重漏气;

⑨色谱柱未老化;

⑩ 柱温有变化;

? 热导池钨丝污染,电桥不平衡;

?工作站信号输出线断路。

解决方案

①基线向上漂移。

首先,检查检测器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2h以上,检测器温度应比色谱柱使用温度稍高些;其次,检查进样口是否受污染,如果衬管内有污染物积存,色谱峰会出现峰拖尾、峰分裂、鬼峰,因此一定要保持衬管干净,注意及时清洗和更换;第三,恒温分析时,首先应检查柱温箱温度是否稳定在原分析操作所要求的设定值上,必要时要检查柱温箱温度的稳定性,如设定值及实际柱温与原分析条件有偏差,应以原分析条件为准;如果柱温箱温度在运行中有突然跳动,应进行温度控制故障检查与排除;第四,检查色谱柱,色谱峰形有否拖尾,如拖尾则应减少进样量或稀释样品浓度,以免色谱柱过载。如减少进样量后保留值重复性提高,则说明原柱固定相有少量流失或充填欠佳;此时老化色谱柱还仍能使用。如果上述方法也无效,则说明色谱柱已发生损坏,必须更换新柱子;第五,检查检测器,如果检测器温度已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2h以上,就要通入高纯载气长时间(24h~120h)高温烘烤,观察基线是否平稳,如果不行,可断定检测器受污染,应进行清洗。

②基线向下漂移。

首先,检查进样口隔垫是否漏气,若漏气应更换隔垫;其次,检查气体系统,如果漏气严重,配备EPC系统(电子流量控制)的气相会有警示信息,用检漏液在管路各接头处逐个测试,如有气泡出现,说明该管路接头处存在泄露,应拧紧,或更换螺帽或石墨压环;第三,若系统不漏气,但基线仍向下漂移,应检查工作站信号输出线是否正常,检测器输出信号线与色谱工作站采集器的输入端连接是否正常,工作站信号输出线与计算机USB(或COM)接口是否连接正常;第四,若用热导池检测器,应检查电源是否不足或热敏元件损坏。

案例分析

①基线向上漂移分析

使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开机稳定1h后,进样混合标准溶液,随时间增加,基线向上漂移严重,见图2。

首先检查检测器温度,已达到设定温度;再检查进样口,无污染,且色谱柱已经经过老化,初步判定是ECD检测器稳定时间较短导致,继续稳定平衡2h后进样,基线平稳,见图3,问题解决。


②基线向下漂移分析

用ECD检测9种有机氯农药,进样标准溶液,出峰后,基线逐渐向下漂移,直到-20mV,见图4。

首先检查进样垫,无漏气情况;其次检查气路系统,查看氮气压力,正常,查看仪器气路流量显示信息,流量正常;接着检查色谱柱与进样口、检测器的接头,发现色谱柱连接检测器的螺帽松动,于是用扳手将螺帽拧紧,再进样标准溶液,基线正常,见图5,基线不再向下漂移,问题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在色谱柱与检测器连接处如果松动,会出现轻微漏气现象,从而出现基线下降到0mV以下的情况,但仪器不会出现警示信息,只有在漏气较大时,仪器才会出现警示信息,因此在仪器未出现警示信息时,也要注意经常检查仪器是否存在微漏情况。


三、恒温分析时,基线出现不规则漂移


在分析组份简单的样品时最好采用等温程序,这样分析周期较短,特别是用填充柱时,色谱图基线要比程序升温平稳的多。但是在等温分析时,基线也常会出现上下波动,不规则漂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处理呢?

原因

恒温分析时,造成基线不规则漂移,与气体流速、柱系统、检测器、温控系统等有关,如气体泄漏、比例调节不当、色谱柱污染或柱流失严重、检测器污染或损坏等,都会造成基线不规则漂移,主要表现为:

① 载气不稳定,可能漏气;

②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中,氢气与空气比例调节不稳定;

③ 色谱固定相流失,在使用高灵敏度检测器时尤其明显;

④ 色谱柱前端被高沸点物质污染;

⑤ 色谱柱出口与检测器连接的管道不干净;

⑥ 热传导检测器热敏元件损坏;

⑦ 离子化检测器的静电计损坏或预热不够;

⑧ 热导池检测器的电桥部分出故障;

⑨ 记录仪故障;

⑩ 仪器放置位置不适宜,附近有出风口、热源或温度变化较大的设备等;

? 仪器接地不良。

解决方案

当采用恒温程序时,一旦出现基线不规则漂移的情况:

首先,观察载气压力是否稳定,然后用检漏液在管路各接头处逐步测试,检查载气是否有漏气,确保载气无泄漏;

其次,在FID中测试氢气与空气的流量,用皂膜流量计测定柱后或检测器之后的实际流量加以证实,对于恒温分析,主要检测实测值与预定值之间的偏差,还要注意氮气与氢气的流量比,一般氮∶氢是1∶1.5或1∶1为宜,空气流量小于200mL/min范围内,必要时重新调整设定值使流速达到预定要求;

第三,检查色谱柱是否受污染或固定相流失,先检查色谱柱在连接检测器使用前充分老化,如果基线出现不规则漂移,可将色谱柱前端截去10cm或更长,再安装上测试。如果不起作用,进标准溶液,观察色谱峰是否有拖尾,如拖尾则应减少进样量或稀释样品浓度,以免色谱柱过载。如减少进样量后保留值重复性提高,则说明原柱固定相有少量流失或充填欠佳;此时老化色谱柱还仍能使用。如果上述方法也无效,则说明色谱柱已损坏,必须更换新色谱柱;

第四,以上情况均正常,则应检查检测器是否损坏,如热传导检测器电桥部分是否出现故障,当桥电流下降一半时,如果基线不稳定值毫无改变,或者虽然有变化但变化很小时,可判定电桥部分有故障,还要检查钨丝是否因污染和受损而产生局部过热现象。

案例分析

恒温分析时,ECD基线出现不规则漂移,见图6。观察载气钢瓶压力表,与以前正常分析时并无差异,检查仪器显示载气流量,正常;检查进样垫,无漏气情况;检查衬管,无污染,可判定是色谱柱进样太多,受污染所致,老化色谱柱,观察基线,基线恢复正常,见图7,因ECD检测器有自动归零功能,所以基线为折线状,乃正常现象。


四、什么原因会引起波浪状的基线波动?

色谱分析中,我们希望基线平稳,基线噪声与漂移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基线波动成波浪状,或像正弦波,影响仪器灵敏度,严重时仪器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原因

造成波浪状基线波动的原因,与气体波动、温控系统、色谱柱等有关,具体原因可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① 气压(流)波动,应分别注意载气和燃烧气(氢气、空气);

② 载气压力钢瓶内压力太低不便于调节或压力控制不严;

③ 柱温箱温度是否稳定;

④ 检测器温度控制是否正常;

⑤ 电源电压波动;

⑥ 双柱色谱仪的补偿效应。

解决方案

基线波动成波浪状情况:

首先,观察载气钢瓶压力,是否太低而无法满足仪器需要,或压力控制不严,气体流速波动大。

其次,检查空气与氢气气压是否有波动,用皂膜流量计测试一段时间内的气体流量,可判断气体流量是否稳定;如果使用的是氮、氢、空气一体机,当尾吹气从零逐渐增加时,正弦波也在逐渐增加,将尾吹气直接连接到检测器底座接口,如果正弦波很明显,说明是系统压力波动造成的,可考虑在氮气出口再增加一个稳压阀门,如果还不能解决,建议在空气发生器到氢气电解池的连接处增加稳压阀;

另外,空气压缩机不断启动造成的压力波动也可能造成基线波动,最好选用有二次稳压的空气发生器,降低压力波动。

案例分析

①实验中基线成波浪状波动,检查氮气压力,压力显示不低于0.5MPa;用皂膜流量计测试氮气流量,稳定;用皂膜流量计测试空气流量,不稳定,特别是当空气压缩机启动时,压力大,基线也随之波动,更换空气发生器,使用有二次稳压的空气发生器,问题解决。

②用PFPD检测器,开机后走基线,基线成正弦波状,见图8;检查氮气、空气、氢气压力,都在正常规定范围以内,观察气相色谱仪的EFC(电子流量控制)显示三种气体流量正常,没有漏气的地方;检查进样口,进样垫完好,衬管干净,降温关机,检查色谱柱与进样口的连接尺寸3.7cm,连接尺寸正常,检查色谱柱与检测器的连接尺寸,实际测量值为9.0cm,仪器说明书推荐标准应是9.7cm,即表明色谱柱插到检测器中长度不够,按照标准9.7cm重接安装色谱柱检测器,开机进样丙酮走基线,基线恢复正常;见图9。


五、为什么基线会出现不规则的尖刺?


尖刺是孤立的基线抖动,通常是突然的、并且大的向上向下波动。基线出现不规则尖刺,会影响色谱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不规律尖刺?

原因

造成检测器基线出现不规则尖刺的原因,无外乎与气体纯度、检测器、电路故障有关:

① 载气出口压力的迅速变化;

② 载气不干净;

③ 氢气或空气过脏;

④ 色谱柱填料涂层松动;

⑤ 电子部件接触不良;

⑥ 检测器中有灰尘或异物;

⑦ 电路元件接线柱不干净;

⑧ 电源接触不良;

⑨ 火焰不稳,烧到极化电压环;

⑩ 离子化检测器静电计故障;

? 调零电路故障;

? 环境机械振动影响。

解决方案

基线出现不规则尖刺。

首先,检查载气出口处是否有异物,发现后立即排除;

其次,检查载气纯度,FID可在只有氢气和空气的条件下操作,关掉载气或者更换高纯度氮气(99.999%)载气,重新评估FID基线噪声,如果噪声和尖刺显著下降,则说明载气纯度不够,应更换载气,否则查找其它的原因;

第三,如果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就安装或更换氢气、空气干燥净化管,或更换氢气、空气气源;

第四,排除了气体纯度问题后尖刺仍未消除,则应检查检测器。在FID中,石墨和二氧化硅微粒崩裂而落入检测区域会造成信号异常,此时应清洗检测器,拆开检测器,用小毛刷来清除沉积物,同时用溶剂冲洗(基本上所有的溶剂都可以),有助于清理掉颗粒物;

第五,检查FID电位计或信号线路板的电子元件是否有故障。

案例分析

FID使用一段时间后,基线出现不规则尖刺,见图10。关掉氮气,观察基线,尖刺仍存在,说明不是氮气的原因;将空气与氢气的干燥管进行干燥,重新安装后,问题仍然存在,表明空气和氢气没有问题;再检查检测器,发现有微粒状物质进入检测器,于是清洗检测器,之后基线降低,进样实际样品,尖刺基本消失,见图11。


六、程序升温时,出现不规则基线


组成复杂的样品,常需要用程序升温来分离。因为在恒温条件下,如果柱温较低,则低沸点组分分离较好,而高沸点组分保留时间会很长,且容易造成峰展宽,甚至滞留在色谱柱中造成柱残留污染;反之,当柱温太高时,低沸点组分又难以分离。程序升温既能保证各待测组分的良好分离,又能缩短分析时间。但是,在程序升温时,有时会出现不规则的基线,如何解决呢?

原因

程序升温分析时,造成基线不规则,与气路、检测器、进样口有一定关系,具体有如下原因:

①载气泄漏;

②载气压力不足;

③载气有杂质或气路污染;

④载气流速不在仪器最大/最小限定范围之内(包括FID用氢气和空气);

⑤色谱柱流失或污染;

⑥进样口隔垫流失;

⑦进样针污染;

⑧检测器污染。

解决方案

程序升温分析,若出现不规则基线。

首先,检查载气压力是否达到规定压力;

其次,检查系统是否漏气,其中进样口隔垫漏气较易常见,高温下频繁进样时,要注意及时更换;

第三,检查进样口是否污染,清洗进样口,更换进样衬管;

第四,测量气体流速是否在仪器最大/最小限定范围内,对于程序升温来说,必须检查温度处于始、终两点时,载气流量是否有较大变化,如果在始、终两点间流量之差超过2mL/s(当填充柱内径为4mm时),即认为稳流特性不好,这时需进一步检查系统是否漏气,稳流阀、稳压阀工作压力是否合乎要求;

第五,如果气密性及载气流速均无异常,应考虑是否色谱柱造成,对色谱柱进行检查。首先查看色谱峰峰形,如拖尾则应减少进样量或稀释样品浓度,以免色谱柱过载;如减少进样量后峰形仍拖尾,则可能是色谱柱前端过脏或柱流失严重造成保留性能降低,可将色谱柱前端截掉1-2圈,重新安装进行测定,若仍有拖尾现象,可尝试重新老化色谱柱,若问题仍然存在,则说明该色谱柱已损坏,须更换新色谱柱。

案例分析

①基线不规则

用脉冲式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采取程序升温分析,待仪器稳定后,连续进样标准溶液,两三个小时后,基线噪声开始变大,上下波动,并且基线不规则,见图12。

首先,观察氮气压力表,压力正常;实验中途没有更换过氮气、空气和氢气,说明气体纯度不是原因;色谱峰不拖尾,说明色谱柱无污染;检查进样口,进样垫完整,O型圈完整,进样口不存在泄漏点;检查衬管,发现壁上有脏东西,更换衬管,再进行测定,基线平稳,不再波动,见图13。


②基线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ECD检测0.1μg/mL的有机氯标准溶液,进样后,基线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呈阶梯状,基线最高在450mV,见图14;检查进样口隔垫,已使用多次,更换新进样垫,基线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检查衬管,存在轻度污染,更换新衬管及O型圈,基线下降至300mV,见图15;检查氮气压力,气瓶内氮气还剩1/3,更换新氮气瓶,基线下降至200mV,见图16;关机,卸下色谱柱,发现石墨垫,因使用时间较长,有轻微破损现象,更换色谱柱与进样口、检测器的石墨垫,进样后基线下降至20mV以下,见图17。

当基线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时,一般是多方面问题累积造成的。在查找问题时,应先易后难,先检查进样垫、衬管、O型圈,然后检查色谱柱两端的石墨垫,最后再检查更换载气。


七、气相色谱出峰后基线降到原点以下


在色谱分析样品中,有时会出现化合物出峰后基线忽然下降到原点以下,再次进样后,不再出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处理?

原因

进样后,色谱出峰后基线降到原点以下,与样品量、气体流量、检测器灭火有关。如:

①样品量过大;

②载气流速过高;

③氢气、空气断路使氢火焰熄灭;

④氢气流因受冲击而阻断灭火;

⑤气化室死体积过大;

⑥喷嘴堵塞或检测器受污染。

解决方案

针对样品分析时,色谱出峰后基线降到原点以下的情况。

首先,查看检测器是否灭火,如果灭火,需要重新点火来恢复正常;

其次,用流量计测试载气是否漏气,并消除泄露点,测试载气流量是否符合规定,载气流量过高也会引起基线降到基线以下;

第三,样品量是否过大,过大仪器保护也会引起灭火,应减少进样量;

如果通过以上方案,问题还没有排除,则应检查喷嘴是否堵塞或污染,清洗喷嘴;检查检测器是否受污染,清洗检测器。

案例分析

①空气泄漏导致基线逐渐下降

对一批样品进行分析,FPD连续工作几天后,突然响应降低,样品出峰后基线降到原点之下,见图18检查进样量及浓度与以前分析无差异,说明进样正常;观察氮气压力表,压力正常;用流量计测试空气流量(或查看EFC流量显示),发现变小,用皂液测试空气出口与仪器接头,发现有泄露,重新拧紧接头,消除泄露点,检测器重新点火,进行样品分析,出峰正常,见图19。


②检测器灭火导致基线突然下降

PFPD测定甲胺磷,甲胺磷出峰后,基线突然降到原点以下,见图20。查看发现PFPD灭火,检查氮气压力,压力正常,检查空气发生器,压力正常,检查氢气发生器,无输出压力,氢气发生器电源松动而断电,引起基线突然降到原点以下。重插电源启动氢气发生器,氢气压力升至规定值,PFPD点火,进甲胺磷标液,出峰正常,见图21。

来源:气相色谱之家

学习了


PAE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JOE 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影响气相色谱仪基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检测器的性能,载气的纯度,色谱柱的污染程度,样品的纯度等等。
歌名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影响基线噪音的因素挺多的,但是考虑到检测器响应原理,噪音偏高要么就是检测器无非就是三个方面,
第一检测器本身脏了,导致基线响应偏高,这个一般是样品脏或者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检测器变脏,基线偏高,但是这个也好处理,GC检测器一般都比较皮实耐操,维护维护也能用。
第二仪器电流出现问题,导致基线飘高,这个在使用时长老仪器可能会有这个问题存在
第三个就是经过检测器引起检测器响应的物异常导致检测器基线偏高。这个是分两路。一路是经色谱柱流穿检测器的气体,还有一路是燃烧气或者助燃气、尾吹气等,这里就首先就是楼主遇到的,换了气,基线变化了,这是正常的,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就没问题(一般的三路气体也是要经常维护的),经过色谱柱到检测器的气路就比较复杂了,能引起检测器响应异常的因素比较多,例如,进样口脏(包括衬管,进样垫,玻璃棉‘分流平板’等),色谱柱已经不行了,柱流失严重也会导致基线偏高,分流出口管管路,捕集阱等都可能引起检测器影响异常,基线异常,这个就要分段排查
xiao-ji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不知楼主使用的是什么检测器?所更换的是什么气源?
Insm_a261081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安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如果是常见的fid检测器。

载气,氢气空气的洁净程度,

各个气体的流量,

色谱柱检测器进样口整个色谱系统的污染情况。

操作温度,

色谱柱的特性,

都会影响基线水平大小,基线水平越高,fid灵敏度越差。


如果楼主仅仅更换载气,那么可以确认原先载气不良
Insm_f284e74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是气体纯度2是有可能前一阵做的样比较脏,然后检测器脏了3是柱子脏了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