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耿海军:荷兰已还地于海我们何必还围海造田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无名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08:33 中国青年报
  作者:耿海军

  海堤工程、跑道区清淤已完工,软基处理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计划总投资额达60亿元,备受关注的深圳机场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正在快速推进。在不久的将来,一块总面积13.23平方公里的陆地,将奇迹般地崛起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万顷碧波中。(《深圳特区报》5月4日)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少了,地价越来越贵了,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有的地方政府开始打起海洋的主意,向大海要地,一些沿海地区相继提出围海造地计划,围填海活动呈现出速度快、面积大、范围广的发展态势。

  对于深圳等地未来的大规模填海,如果仅从经济发展角度考量,乃是不得已而为之——陆地面积有限加上地价昂贵,要发展只能向大海要地、要GDP。但所谓事物有两面,一方面,填海围海有利于项目开发;另一方面,也可能破坏生态。

  据环保专家介绍,不合理的围海造地带来的生态负效应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容易导致海水富营养化,从而可能引发赤潮,给沿海的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二是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增加了洪灾暴发几率。三是毁掉大批红树林,进而导致海岸国土侵蚀日益严重、台风暴潮损失加剧以及渔业损失等。四是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破坏生态平衡。

  围海造地工程许多国家都有。为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1945~1975年,日本政府填海造地1180平方公里。在获得巨大收益之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水自净能力减弱,赤潮泛滥。一些海岸线上,大面积森林消失,小鱼小虾等生物绝迹,渔业由此遭受了重大损失。

  比日本更典型的国家当属荷兰,他们围海造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四分之一的国土是从大海里“夺”过来的。虽然过去被公认为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壮举,然而荷兰政府早已抛弃了“壮举”,积极推行自然政策计划,即将围海造田的土地恢复成原来的湿地,保护急剧减少的动植物,并通过景观复原,将过去的湿地与水边连锁性复原,建立起南北长达250公里的以湿地为中心的生态系地带。

  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围出的陆地带还原?原因就是围海造地的后遗症不断出现,如圩田盐化、海岸侵蚀、物种减少……这些原因促使荷兰政府痛下决心,恢复湿地,努力探索经济与环境共存的新路。

  港湾是大自然千万年演化才形成的资源,沿海地区和有关部门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在进行每一个填海工程前,都要作认真论证。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多问问自己:到2020年、2050年,我们的海岸线将是什么样子?除了经济增长率,我们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