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本好书之——成就领袖企业的36个法则:蒙牛方法论

浏览0 回复39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1节:第三章 硬头哲学(5)


  3.流程要盯短板。实际上,木桶理论只在一种情况下才适用,那就是线型工序之间,即当下一道工序的结果以上一道工序的结果为前提的时候,所有的问题就有了"株连效应"。例如,如果你用一颗臭鸡蛋做菜,那么,无论怎么炒、蒸、煮、炸,出锅后仍然是一颗臭蛋,这就是"最短板决定"的典型代表。可见,木桶理论实际上是"流程论"。

  企业发展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眉毛胡子一把抓,必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次要矛盾上,更惨;把主要矛盾解决好了,次要矛盾迎刃而解。

  【备忘录】"木桶理论"是一个伪命题吗?

  有一次,在国夫提到"木桶理论"的局限性时,一位知名企业家表示:"木桶理论"是个伪命题。他说:"这世上谁见过一部分板长、一部分板短的畸形木桶?拿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说事,这种理论能靠得住吗?'如果时间能够倒流,那么死人也会复活',但这可能吗?前件假,后件必假;前件真,后件必真。"(按:此种说法不够精确。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否定了前件,由此并不能否定后件;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肯定了前件,由此并不能肯定后件;只有在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才存在"否定前件必能否定后件,肯定前件必能肯定后件"的情况。)

  国夫表达了不同意见:畸形木桶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能存在的。比如,十块木板制成一个木桶,某天其中一块木板折了三分之一,这时候,盛水量就取决于那块只剩三分之二的短板了。

  事实上,我小时候是个放羊娃,经常往铁槽、瓷盆里灌水饮羊,用久了,铁槽裂开一条缝,瓷盆打烂一个角,最后只好都用石块垫高一侧,以求多盛点水。

  但畸形木桶能够存在是一回事,能否用畸形木桶推演企业发展规律则是另一回事。

  木桶理论所隐藏的逻辑关系其实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所有木桶的盛水量都取决于最短板。"小前提:"所有企业的发展都如同木桶盛水。"结论:"所有企业的发展也取决于最短板。"由于小前提是一个比喻句,而"所有的比喻都是蹩脚的",因此,这个三段论实际上是无效的。

  法则10:两栖战略

  【原理(原创)】完全的"红海战略",没有未来;完全的"蓝海战略",往往连今天都不会有。只有红蓝双跨的"两栖战略"才是企业的"常态战略"。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坚持"两栖战略"的企业:一条腿伸在红海中,一条腿伸在蓝海中;既是一个伟大的"自主创新者",又是一个伟大的"集大成者"。

  【案例1】蒙牛崛起于"红海"

  在蒙牛的业务结构中,纯牛奶业务的比重高达60%左右。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2节:第三章 硬头哲学(6)


  在蒙牛诞生之前,纯牛奶便是乳品行业里最普通的业务,也是利润最低的业务。但蒙牛一头冲进这片"红海",只用了短短8年时间,便使自己成长为全球液态奶冠军。

  这是一块被称作"只占份额,不占利润"的微利市场。

  但正是靠着这个在红海里左冲右突打拼出来的平台,靠着"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在消费者心目中铸就的品牌,蒙牛步步为营地向高端发展--"红海业务"成了滋生"蓝海业务"的根基:第一赢得了研发力,第二赢得了市场力,一旦有了某个创新产品,便会如天雨一般,一夜间"倾盆"到全国的角角落落。

  2005年诞生的自主研发产品"特仑苏",就是一个例证,它迅速占据了中国高端牛奶70%的市场份额。

  蒙牛的实践表明:如果你在"红海"里软得站不住,那你踏入"蓝海"的宏图多半会化作"空中楼阁"--不会走,"飞"的事想也甭想。

  【案例2】特仑苏为亚洲争光

  2006年,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在上海举行。在这届大会上,蒙牛成为国际乳坛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在全部三个奖项中,代表中国乳业入围的三个产品全部来自蒙牛--特仑苏,早餐奶,酸酸乳。最终,特仑苏夺得世界乳业最高奖:产品创新奖。

  这是四年一届的世界乳业大会历时104年来,亚洲地区的企业第一次夺得全球乳业的最高奖(之前曾有日本的产品入围,但未获奖),不仅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亚洲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牛根生回顾说:"蒙牛2004年建第一个国际示范牧场的时候,我就在构想生产'中国最高端牛奶',它的价格是普通牛奶的3倍、4倍、5倍!有市场吗?没作过试验,但直觉上感到可行:小平同志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应在健康领域,就应该'让一部分人先喝起来'。这就是今天的特仑苏,它成功了。如果不走这一步,在全球乳业的竞争格局中,中国乳业的自主创新就不可能实现2006年的后来居上。"

  事实上,"特仑苏"还有一个姊妹篇--"六特乳"。这两种高端牛奶的主要区别是在销售渠道上:"特仑苏"通过现代商超售卖,而"六特乳"走的是直销、特供之路。

  2007年,蒙牛建起了中国第一个高科技乳品研究院,为早日实现把呼和浩特建为"世界乳都"、把内蒙古建成"世界乳业中心"的奋斗目标,积极抢占研发制高点。

  老牛感言:

  强·大·强大

  大与强是什么关系呢?有把两者割裂开来的观点认为,在战略抉择中,强优先于大;也有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观点认为,大是强的必要条件,无大则无强。

  实际上,用动态观点看,"大"与"强"的辩证关系至少可以细分为以下7种情况: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3节:第三章 硬头哲学(7)


  第一种,强则必大--高竞争力,高效益,这样的企业做大是必然的,做不大是偶然的。

  "强"意味着在市场上有核心竞争力,有好的赢利模式,这样的企业必然是与时俱进的,在万千企业的马拉松长跑中,"弱"的企业不停地掉队,"强"的企业不停地超越,做不大是没有道理的。

  上世纪40年代末,瑞典利乐公司尝试推出一种食品包装新技术--高温瞬时灭菌辅以无菌纸包装,结果使牛奶的保鲜期由六七天延长至六七个月,从而掀起了"牛奶保鲜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巴氏杀菌是"牛奶保鲜技术的第一次革命"),于是风靡世界,占据了全球3/4的市场份额!一个小国的一个曾经的小企业,凭借其核心竞争力与独特的赢利模式,一步步走向全球,生动地诠释了"强则必大"的商业逻辑。

  由此也可以看出,自主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战略意义。

  由于"强则必大"指的是一种逻辑趋势,所以,如果从过程中去考察,所谓"强"的企业,实际上既有"强 大"组合,也有"强 小 潜大"组合。对于后一种组合,其如何向"强 大"过渡,则有两种抉择:"强而速大",或者"强而慢大"。

  第二种,强而速大--高竞争力,但刻意降低利润,以求市场的迅速扩大、品牌集中度的迅速提高,简称"以利润换市场"。

  假设一个情境,你是第一个生产彩色电视机的企业,你显然比已经统治了市场多年的黑白电视机"强"出许多,但你毫无价格优势,因为你不得不在产品中摊销庞大的研发费用或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用。这时候,你就会面临着"优先要市场"还是"优先保利润"的抉择--你要的利润越小,相对而言,市场就容易做大,企业的规模就越可能迅速扩大……眼前看,你作了很大的牺牲;但从长远看,规模效益使你在总利润上可能并不吃亏。

  当然,最紧要的还不仅仅是利润问题,而是你抢在其他竞争队友崛起之前,先入为主,牢牢地把守了一份自己的市场"领地",它可能成为你未来的"利润源",使你下一个新产品获得了潜在的播种地,让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第三种,强而慢大--高竞争力,但恃此攫取高额利润,因此市场扩大缓慢。

  选择这种战略的企业,资本收益率是蛮高的,真所谓每一文钱掉在地上都能砸个坑!

  它可能部分适用于开发稀缺性资源的企业,如石油企业、煤炭企业、稀土企业等。

  但如果是一家凭借技术吃饭的企业,过度依赖这种战略的后果,可能在你尚沉醉于"头三壶美酒"的时候,替代性技术已经崛起,并迅速摧垮了你原有的技术优势,其结果等于错过了凭借领先优势迅速壮大的机遇。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4节:第三章 硬头哲学(8)


  即使是资源型企业,有时也会遭受类似际遇--天下石油虽然稀缺,却并非独家所有;当你奇货可居的时候,如果有竞争者走"强而速大"的道路,那么,下一口油井,你可能就无力问津了。

  第四种,强而不大--在一些狭窄的市场领域,一些企业生产出了拳头产品,但其市场总容量有限,于是出现了"战无对手,市仅果腹"的奇特局面……这样的企业,如果跨行业对比,它不算大;但在其所在的狭窄市场里,它已顶尖了。

  一些"隐形冠军"就居于这种位置。比如,杭州有家全世界最大的赛艇生产公司,连2004年雅典奥运会都选用过它的产品,但在赛艇行当,它大起来的机会就非常渺茫--满打满算,全世界每年能够需要多少新的赛艇?

  这类企业要想做大,就需要革新自己的赢利模式,将"利润点"扩展为"利润面",例如,做与赛艇有关的旅游项目、文化项目、会议项目、海洋项目等。

  第五种,不强反大--中竞争力,低利润,换取规模。

  这是目前我国最受舆论诟病的一类企业。它们做到了相当规模,有的市场占有率甚至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它们的"利润点"只盘踞在低端产品上,并以低价取胜--这也正是它们获得规模的原因,却使企业技术开发后继无力,甚至长期挣扎在亏损线上。

  但是,毋庸置疑,在技术条件、资金实力、管理经验普遍落后于跨国企业的情况下,中国新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它们中的大多数根本没有可能走"强而速大"的路子,"不强反大"往往是它们走向"强大"的过程中无法绕行的"前奏音乐"、"滑行跑道"--不奏完这一段,"正曲"难以登台;不滑完这一程,"翔天"无从实现。

  第六种,大则易强--有规模,有效益,从而容易争得竞争优势。

  毛泽东为什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是因为对手太强大,自己太弱小嘛!如果自己足够强大,哪还用绕着山沟沟打游击,飞机对飞机、坦克对坦克地硬碰硬就可以了。

  "不强反大"为何成为中国许多企业的无奈选择?也是由于跨国企业这个对手太强大的缘故。攻强手要打弱点。市场上最容易突破的地方当然是利润最低的领域。如果我们在低端产品上占尽规模,那么,调动后续资源的实力就增大,闪转腾挪的空间也扩大,这就有了向中端产品与高端产品进攻的"根据地"。这是在市场经济中所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

  比如,在冰淇淋领域,过去国外品牌长期盘踞高端市场与中端市场,国内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场上"稀稠"……但这样"搅"了十几年后,今天哪个洋品牌还敢小觑国产品牌?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冰淇淋销量的冠军、亚军都是国产品牌,国产品牌已经逐渐向中高端市场渗透,洋品牌也不得不转过身来经营低端市场。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5节:第三章 硬头哲学(9)


  第七种,大而不强--有规模,低效益,低竞争力。

  这实际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走完"不强反大"的历程后,始终无法跳过"大则易强"的龙门。另一种情况是,走完"强则必大"的路子后,不能持续创新,后继乏力,开始走下坡路。不管由哪一个路径实现的"大",都是一笔宝贵的资产。在"小而不强"与"大而不强"之间,显然"大而不强"已经产生了革命性的质变,它欠的只是"画龙点睛"的功夫了。

  如何"点睛"呢?这还得采取《孙子兵法》的通用战略:集中优势兵力突破一点,再由"点强"走向"面强"。假如企业竞争是"五指对五指",那么,"做大"意味着你有了"五指","不强"意味着你"五指"皆弱--这时候,全面竞争是危险的,但你若把"五指"并拢起来形成"一根铁手指",胜算就极大。这个"突破点",可以是研发,可以是原料,可以是渠道,可以是人才,可以是服务……第一个关键点做强了,再去做强第二个关键点,依此类推,直到各点皆强,这时候,一个全面强大的企业就诞生了。

  综上所述,"强"与"大"的七种辩证关系表明,二者是动态关联的,"强"不是完美的,"大"也不是完美的,"强大"才是一种理想的组合,其实现路径,有时候是"先强后大",有时候是"先大后强",还有时候是"边大边强"--但任何一次"强大"都无法成为"终结",历史长河浩浩荡荡,顺势则昌,逆势则亡,对于企业来说,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强无封顶,大无边界!(2007年9月)

  国夫醒语:

  两栖战略VS蓝海战略

  国夫之所以提出"两栖战略",是因为"蓝海战略"值得商榷:

  第一,竞争(红海)是常态,无竞争(蓝海)是非常态,常态是恒久的,非常态是短暂的。

  第二,微利化是企业的常态,暴利化是企业的变态,从时代发展趋势看,支持微利化,排斥暴利化。

  第三,蓝海必然转化为红海。现在的"红海",都曾是过去的"蓝海";现在的"蓝海",也必将是明天的"红海"。时代越发展,这种转化的速度越快。

  第四,红海是培植蓝海的摇篮。一个不参与红海竞争的企业,怎么可能发现蓝海,又怎么会有实力开辟蓝海?

  第五,蓝海要依托红海。红海是确定的,蓝海是不确定的;在确定的领域是不容易翻船的,在不确定的领域是容易翻船的(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哪一次新尝试不是胜负难测);一个企业如果只有蓝海业务,没有红海业务,一旦翻船,便一切玩完,反之,若兼有"不沉的红海"做后方,那么,即使蓝海翻船,仍可再战,即红蓝双跨的企业具有"再生功能"。

  因此,在现实环境中,完全的"红海战略",没有未来;完全的"蓝海战略",往往连今天都不会有。

  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既要活在今天,也要活在明天,所以,只有红蓝双跨的"两栖战略"才是企业的"常态战略":即一部分业务在红海中,一部分业务在蓝海中;并且在"蓝变红,红生蓝"的动态平衡中,永无休止地前进着。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6节:第四章 僧借佛光(1)


  第四章 僧借佛光

  企业永远是唐僧,不可能是佛祖。无论多么了不起的企业,保持创业心态则生,端起守业架子则死。也就是说,永远走在"取经"的路上。

  "僧借佛光"不是成语,是国夫1999年新造的一个词,但它所言的道理是存在的。

  企业面前的"佛"有三尊:一是同盟,二是榜样,三是百姓(顾客)。

  本章中,"王妃原理"讲的是结交同盟军的学问,"新拿来主义"讲的是师法榜样的技能,"送去主义"讲的是与顾客互动的方略--当然,都只点了"一",举一反三的工作,还得靠您自己。

  法则11:王妃原理

  【原理(原创)】戴安娜嫁给了查尔斯王子,于是成了王妃,否则,永远是平民。

  【案例1】与摩根共舞

  在海外上市之前,蒙牛进行了私募。选谁做同盟军呢?

  眼睛先是盯在国内。然而,"新希望"热情而来,却欲控股,不欢而散。鄂尔多斯本来是准备投资蒙牛的,但被老大哥企业釜底抽薪。

  正好这时候,外资投行找过来。牛根生说:好,竞争队友不让拿人民币,咱们这次就拿点美元、英镑、港币……

  经过对国内外投资者的认真分析对比,蒙牛最终决定在上市前接受世界上投资实力最强、背景最亮的美国摩根等投资者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国际投资者并不了解蒙牛,即便了解也难以达到信任的地步;但摩根选择合作伙伴的谨严审慎是全球闻名的,凡被其选中者,一要具备"行业领袖"的属性,二要具备"高速成长"的特征--在与蒙牛结盟前,摩根先后11次深入蒙牛,进行了最严格的考察与审计--因此,摩根的审核就等效于国际投资者的共同审核,于是,摩根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信誉就转化成了蒙牛的信誉。

  2004年6月,蒙牛在香港上市,创造了当年最高的认购率,成为IPO市场由低到高的转折点。

  如果没有摩根,"2004年度最佳IPO"的桂冠也就不大可能落到蒙牛头上。摩根是蒙牛在国际资本市场登堂入室的"介绍信"和"身份证"。

  【案例2】?鱼模式

  无独有偶,《科学投资》杂志刊登过与"王妃原理"颇为类似的"?鱼模式":

  找到与大行业或者大企业的共同利益,主动结盟,将强大竞争对手转化为依存伙伴,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以达到争取利润的第一目标并使企业快速壮大。

  温州临海,据说温州人对鱼类的习性极为熟悉。在大海之中,鲨鱼是一个十分凶狠的家伙,非常不好相处,许多鱼类都是它们的攻击目标,但有一种小鱼却能与鲨鱼共游,鲨鱼非但不吃它,相反倒为它供食,这种鱼就是?鱼。?鱼的生存方式,就是依附于鲨鱼,鲨鱼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当鲨鱼猎食时,它就跟着吃一些残羹冷炙,同时,因为它还会为鲨鱼驱除身体上的寄生虫,所以鲨鱼不但不反感它,反而十分感激它。因为有鲨鱼的保护,所以?鱼的处境十分安全,没有鱼类敢攻击它、能够攻击它。这种生存方法和生存哲学,说起来让人十分泄气,但却十分有效。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7节:第四章 僧借佛光(2)


  正是基于这种"适者生存"的自然启示,聪明的温州人从中悟出许多道理,这就是:弱者借助强者生存,不但是智慧的,而且是有效的。

  温州立峰摩托车集团的前身只是一个生产摩托车车把闸座的小厂。但这家企业最初开发的产品具有独特性,其表面防腐性能超过了日本企业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从而成为摩托车生产企业用来替代日本进口原件的产品。企业最初通过推销成为中国一家著名摩托车企业的产品配套厂家,之后又与这家大型企业进一步合作。1992年,双方共同出资在瑞安建立了一家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立峰占股70%,这家企业占股30%。立峰专为这家企业生产摩托车把闸等零配件。由此立峰成为依附于"大鲨鱼"的"?鱼",几年时间产值就翻了三番,规模与效益比合作前扩大了10多倍。

  随后,立峰利用赚到的钱,不断进行外延扩张,产品由把闸而轮毂、而油箱……最后发展为整车生产。开始为贴牌,后来发展到独立运作,并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摩托车生产许可证。时机成熟后,立峰脱离了与大企业的合作关系,成为一个独立的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鱼战术"大告成功。

  国夫醒语

  嫁王先得自己靓

  虽然牛根生提出的"王妃原理"讲的是"成妃策略",但多数时候其实并不是"妃"选择了"王",而是"王"选择了"妃",所以,打铁还须自身硬,嫁王先得自己靓--在十万个候选者中,你能不能鹤立鸡群?

  法则12:新拿来主义

  【原理(原创)】一切伟大的领导者,都是伟大的学习者。过去讲"拿来主义",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占有,后挑选!这是短缺经济时代的"圣旨",因为拿得慢了就会两手空空。现在是过剩经济时代,主要矛盾不再是"有与无",而是"优与次优",拥抱月亮就会错过太阳,贪恋芝麻就会漏过西瓜。多少人八面伸饵,要我们吞下(占有),然而一旦吞下,我们还有重新选择的余地吗?所以,世易时移,因时顺变,"先占有,后挑选"须变作"先挑选,后占有",是为"新拿来主义"--这是过剩经济时代的"圭臬"。择业如此,择婚如此,择师如此……但有选择,莫不如此。

  【案例1】随变:筛于西方,栽于东方

  在冰淇淋产品的研发上,蒙牛既是一个"创造主义者",也是一个"新拿来主义者"。从拿的方面看,它不从国内拿,而从国际拿;不是简单拿,而是有所创新地拿--拿来之后,加入自己的"新元素"。

  创造国内单品销量第一的"随变"冰淇淋就是从国外"拿来"后,与中国特色嫁接的结果。

  国外的那个"原型",非常畅销,长盛不衰。所以,这也是在几百几千个"候选原型"中"先挑选,后占有"的结果。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8节:第四章 僧借佛光(3)


  【案例2】小提手拉动大乳业

  2002年2月,时至春节,时任液态奶事业本部总经理的杨文俊在深圳沃尔玛超市购物时,发现人们购买整箱牛奶搬运起来非常困难。由于当时是购物高峰,很多汽车无法开进超市停车场,而商场停车管理员又不允许将购物手推车推出停车场,消费者只有往返好几次才能将购买的牛奶及其他商品搬上车,这一细节引起了杨文俊的重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杨文俊购买了一台VCD,往家拎时,拎出了灵感:一台VCD比一箱牛奶要轻,厂家都能想到在箱子上安一个提手,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牛奶包装箱上也装一个提手,使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便利呢?这一想法在会上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并马上得以实施。

  这个创意使蒙牛当年的液体奶销售量大幅度增长,同行也纷纷效仿--小小的一个提手,不仅拉动了蒙牛,而且拉动了一个行业。

  老牛感言

  创造与集成是"两条腿走路"

  创新有绝对创新,也有相对创新。"自主创新"是绝对创新,拿来主义的"集大成"是相对创新……总之,古代现代,东方西方,生物界非生物界,凡是好的东西,不分彼此,为我所用,这就为卓越超凡提供了前提。

  对于一个理想的企业来说,个体成员的"排异反应"不宜过强,否则就会变成"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之类的意气之争,科学的做法是,不是听"谁的",而是听"正确的";群体组织的"排异反应"也不宜过强,世界上每天产生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模式、新事物,比组织内部多一万倍、十万倍,如果不学习,不借鉴,不集成,闭门造车,那么,别人已经进入飞船时代了,你可能还在地上匍匐。

  人每天都得吃东西,如果不吃东西,连内部的创新也无法完成,反而只能"创败"--消瘦和衰弱。企业也得每天"吃"东西,也得每天"集成",集成自己的,集成外界的。总之,我的心要明、眼要亮、手要巧、脚要快,要不断自我创造,这没得说;但出现了汽车,我得搭汽车;出现了火车,我得搭火车;出现了飞机,我得搭飞机;出现了火箭,我得搭火箭……当创新与集成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时候,天变、地变、人变、我也变,而且越变越强。(2007年8月)

  国夫醒语

  创新是98%的老元素加上2%的新元素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98%的汗水加上2%的灵感。"我们不妨说:"创新是98%的老元素加上2%的新元素。"这个世界的一切大赢家,首先是一个集大成者,然后才是一个创新者。

  法则13:送去主义

  【原理(拿来)】孙子曰: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佛经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哲学说:量变引起质变。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9节:第四章 僧借佛光(4)


  【案例1】变"买赠"为"赠买"

  中国乳业市场,最常用的策略是"买赠"。不管是"买六赠一",还是"买三赠一",着眼点都是"买"在先,"赠"在后--先买后赠。

  乳品"买赠"的始作俑者是谁?据考证正是蒙牛,但它起初只是用在为新产品开发市场的"试水阶段"的,但后来却被整个行业泛化到了"游水阶段"。

  不久,蒙牛又创造性地改变了这一顺序:变"先买后赠"为"先赠后买"--今天赠不求你今天买,但求你明天买、下月买、改年买。

  北京赠过。上海赠过。香港赠过。

  2003年教师节,蒙牛发出"向人民教师送健康"的倡议,向全国16个城市125万教师每人赠送一箱牛奶,总额达3000万元。

  一路赠,却一路没有赔过。舍的是一袋奶,一箱奶,赢得的可能是顾客一生的忠诚。

  【案例2】赠品为什么退回来了?

  2002年,国夫在珠江三角洲调研时,有液态奶经销商反映:蒙牛所赠的杯子,又笨又重,消费者不要,只好把几万个杯子退回厂家。

  而中山市做活动的时候,买一箱牛奶赠一盒纸巾,受欢迎程度胜过竞争队友"买四赠一"的活动--原来,在买赠之前,中山经销商做了一个调查:中山市家庭最需要什么?答案是:纸巾。

  上述两种赠品一败一成,败者败在拍脑袋决策(起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消费者而言是这样),成者成在"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

  营销学上有人曾经提出过"五赠五不赠"。

  五赠:一要赠有内在联系的商品,二要赠精品,三要赠使用频率高的低值易耗品,四要赠能够增进感情的商品,五要按季节赠。

  五不赠:一不能赠假冒伪劣和残次品,二不能借赠涨价,三不能赠快到期或使用期限短的商品,四不能赠同种商品,五不能赠喧宾夺主的商品。

  中国乳业市场的真实买赠现状是:"买牛奶赠牛奶"是主流。

  这明显与"五不赠"的观点相抵牾。是好,还是坏呢?

  反对者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品牌贬值--让消费者觉得所买的东西"不值钱",若真那么值钱,何以会赠呢?二是降低了购买额--假如一个月应买四箱,买三赠一后,买三箱就可以了。

  赞成者的理由有三点:一是切近需求--既然他买此东西,就说明他需要这东西;二是抢占市场份额--买了你的,就不能再买他的;三是消化库存--尤其在牛奶旺季,奶农不能倒奶,工厂不能倒奶,最好把它"倒"进消费者的胃里。

  好与不好,最终都得消费者说了算!调查表明,许多消费者希望买牛奶赠牛奶。

  "路径依赖"是经济学原理之一。新产品促销的目的,是期望消费者由于第一次、第二次购买了我方产品,从而第三次、第四次也购买我方产品,进而形成习惯。这就是"路径依赖"。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0节:第四章 僧借佛光(5)


  买赠的意义,一在于给消费者以"实际利益"--因为你是大批量定做的,所以,赠品的成本也许只有3元,但消费者如果在市场上购买的话很可能需要10元,这就大大提升了实际利益;二在于给消费者"心理利益"--买这家的产品真合算,物超所值。

  买赠的"今日目标"是提高销量,"明日目标"是建设品牌。所以,做得好,销量增长与品牌建设成正比;做得不好,销量增长与品牌建设成反比,到头来,做上来的销量也是虚的,很快会掉下去。

  【备忘录】送东西也要讲学问

  别以为给人送东西就是一件容易事。在香港赠奶蒙牛遇到了"三大难":

  第一难:不信任。香港人轻易不尝,有小孩刚端起奶杯,便被大人拉走,还连声说"大陆食品,不要,不要"。看也不看,头都不回。

  第二难:费用大。每位导购小姐的工资每天300元,一个月就是9000元,这还是2002年的薪资水平。最多的一天,蒙牛请了103个导购员,"打破了香港自有人造食品以来人员推广的最高纪录"。

  第三难:对手强。蒙牛面对的都是国际品牌,如欧洲的雀巢、澳洲的保利、亚洲的北海道等,多数在香港已经盘踞几十年。

  可是,我们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往下攻。蒙牛以4.8港元/250克的中等价位进去才两个月,所有牛奶就齐刷刷降到了蒙牛的价位之下。进去不到两年,蒙牛便成为香港牛奶第一品牌,目前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

  国夫醒语

  严防中途拦截,杜绝终端失信

  "送去",是一种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借光的过程。"商业送去"的目的是为了"商业拿来"。取信于顾客是"拿来"的前提。因此,买赠与摸奖都要谨慎,第一要防中途拦截,第二要防把赠品、奖品化为销售利润。事实证明,如果缺乏"为自己干"的制度设计或冰冷缜密的监督机制,你的参差不齐的经销商靠不住,你的良莠混杂的业务员靠不住,连你的人心隔肚皮的销售分公司也靠不住……到头来,不仅你的战略目标达不到,而且打击了士气,失信于消费者。

  关于"送去主义",请继续参阅"法则19--营销的最高境界是培训消费者"、"法则21--广告打造玻璃品牌,新闻打造钻石品牌"。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