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华山论剑第三十六集】Source CID大家谈

浏览0 回复12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风之彩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以下转自本版本版老版主瓢虫发的一个帖子,与大家分享:

Source CID与分子离子峰的关系:

瓢虫:最近在做阿奇霉素,分子量749,用的是Thermo 的TSQ Quantum Discovery MAX
发现:不加Source CID,出的峰是[M+H]+,m/z:750,信号强度:8*10的5次方。
加Source CID,出的峰是[M+2H]+/2,m/z:375.5,信号强度:1.5*10的7次方。
大家讨论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guanzm1997:加源内CID的目的是为了打碎一些不稳定的加合离子如加钠加钾峰,或是打碎很稳定的化合物。楼主说的这种情况,有意思,还请遇到过的朋友来谈谈。

瓢虫:我仔细看了一下,阿奇霉素有两个很容易加上氢离子的基团,所以一加点源内CID,就容易带上双电荷,响应也更好!
因此,做多肽时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加上源内CID,使待测分子的带电中心都带上电荷,这样信号会好一点。

guanzm1997:有道理呀,很有道理,哈哈哈,斑竹厉害。

瓢虫:此外,选用带多电荷的母离子做定量时需注意:子离子的扫描范围要宽一点(可以选择全扫描),比如阿奇霉素我选375作为母离子,其最大碎片是591,我如果扫描范围定在30-400就找不到了。

tanzr77:这种情况有点意思,但是有点弄不明白,既然CID已经把离子打碎了,那么375的离子怎么会出现比它大的子离子呢?

瓢虫:375是带两个电荷的,打碎后得到的碎片带一个电荷,故 m/z值会大一点。
风之彩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以下转自分析测试百科网:
snow_white:
在串联质谱还不普及的三年前,很多人夸大单级质谱的作用,比如:单级四极杆、LC-TOF、MALDI-TOF,说,液质你不是只看到分子离子峰么?你不是需要更多的碎片信息么?这里,我就可以做CID(其实是源内CID),给你想要的碎片。然后,他就拿一张标样的图,给你show一下,显示低电压时是分子离子峰,提高skimmer或orifice电压后,就可以得到碎片峰。

后来,人们在真正实验中,认识到我们其实不是在做标样,液质的基质干扰和溶剂本底干扰很大,如果不分离出要的离子,直接作CID,会给出一系列不能解释的峰。

所以,现在大家都喜欢LC/MS/MS了。

在串联四极杆中,源内CID指在离子源内加一定的电压(Source CID),对化合物的离子化进行优化,可减弱溶剂加合离子的影响。

对于Thermo的TSQ仪器,Source CID建议设置在8-12之间,此外加不加Source CID对信号影响应在20%左右,否则可能是仪器出现问题的征兆。

源内CID不能取代LC-MS-MS(即真正的CID或CAD)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