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程序升温中初温对峰高的影响

浏览0 回复11 电梯直达
lxj12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升温程序是     
  前一个样 (1):90---8度/分---260;
后一个样是(2):60---8度/分---260
同一种物质,峰面积没什么变化,峰高(特别是前几种物质)增加很明显。怎么解释呢?
对应峰高1)17.074 30.747 25.499 36.876 30.937 17.075 22.982 24.521
对应峰高2)46.443 49.342 38.533 48.546 46.470 19.525 24.852 26.187
看yuen72老师的专题中,好像说“保留时间越长,也就是越靠后的峰高越小,峰面积越小”,可从这些数据来看并不是,至少峰高没呈现出这样的规律,从记录的数据来看,峰面积也没呈现出这样的规律。这八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逐渐增大的,浓度都是1mg/mL,个人认为浓度相同时,响应值(峰高或峰面积)不同是因为各物质的响应因子不一样。

以上疑问望各位板油解释一下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symmacro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xj1206 发表:
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升温程序是     
  前一个样 (1):90---8度/分---260;
后一个样是(2):60---8度/分---260
同一种物质,峰面积没什么变化,峰高(特别是前几种物质)增加很明显。怎么解释呢?
对应峰高1)17.074 30.747 25.499 36.876 30.937 17.075 22.982 24.521
对应峰高2)46.443 49.342 38.533 48.546 46.470 19.525 24.852 26.187
看yuen72老师的专题中,好像说“保留时间越长,也就是越靠后的峰高越小,峰面积越小”,可从这些数据来看并不是,至少峰高没呈现出这样的规律,从记录的数据来看,峰面积也没呈现出这样的规律。这八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逐渐增大的,浓度都是1mg/mL,个人认为浓度相同时,响应值(峰高或峰面积)不同是因为各物质的响应因子不一样。

以上疑问望各位板油解释一下
     

这种情况确实很奇怪。一般初温越高,保留时间越短,峰型越窄,峰就越高。楼主的情况则相反。这里我想问楼主峰的保留时间是如何变大还是变小呢?另外,是什么柱子,分析那类物质呢?
lxj12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imzhu 发表:
原文由 lxj1206 发表:
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升温程序是     
  前一个样 (1):90---8度/分---260;
后一个样是(2):60---8度/分---260
同一种物质,峰面积没什么变化,峰高(特别是前几种物质)增加很明显。怎么解释呢?
对应峰高1)17.074 30.747 25.499 36.876 30.937 17.075 22.982 24.521
对应峰高2)46.443 49.342 38.533 48.546 46.470 19.525 24.852 26.187
看yuen72老师的专题中,好像说“保留时间越长,也就是越靠后的峰高越小,峰面积越小”,可从这些数据来看并不是,至少峰高没呈现出这样的规律,从记录的数据来看,峰面积也没呈现出这样的规律。这八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逐渐增大的,浓度都是1mg/mL,个人认为浓度相同时,响应值(峰高或峰面积)不同是因为各物质的响应因子不一样。

以上疑问望各位板油解释一下
     

这种情况确实很奇怪。一般初温越高,保留时间越短,峰型越窄,峰就越高。楼主的情况则相反。这里我想问楼主峰的保留时间是如何变大还是变小呢?另外,是什么柱子,分析那类物质呢?


保留时间变大,柱子为SE-54,分析多环芳烃类物质
symmacro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xj1206 发表:
原文由 jimzhu 发表:
原文由 lxj1206 发表:
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升温程序是     
  前一个样 (1):90---8度/分---260;
后一个样是(2):60---8度/分---260
同一种物质,峰面积没什么变化,峰高(特别是前几种物质)增加很明显。怎么解释呢?
对应峰高1)17.074 30.747 25.499 36.876 30.937 17.075 22.982 24.521
对应峰高2)46.443 49.342 38.533 48.546 46.470 19.525 24.852 26.187
看yuen72老师的专题中,好像说“保留时间越长,也就是越靠后的峰高越小,峰面积越小”,可从这些数据来看并不是,至少峰高没呈现出这样的规律,从记录的数据来看,峰面积也没呈现出这样的规律。这八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逐渐增大的,浓度都是1mg/mL,个人认为浓度相同时,响应值(峰高或峰面积)不同是因为各物质的响应因子不一样。

以上疑问望各位板油解释一下
     

这种情况确实很奇怪。一般初温越高,保留时间越短,峰型越窄,峰就越高。楼主的情况则相反。这里我想问楼主峰的保留时间是如何变大还是变小呢?另外,是什么柱子,分析那类物质呢?


保留时间变大,柱子为SE-54,分析多环芳烃类物质

请问1和2条件的柱流速柱前压一样吗?
lxj12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imzhu 发表:
原文由 lxj1206 发表:
原文由 jimzhu 发表:
原文由 lxj1206 发表:
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升温程序是     
  前一个样 (1):90---8度/分---260;
后一个样是(2):60---8度/分---260
同一种物质,峰面积没什么变化,峰高(特别是前几种物质)增加很明显。怎么解释呢?
对应峰高1)17.074 30.747 25.499 36.876 30.937 17.075 22.982 24.521
对应峰高2)46.443 49.342 38.533 48.546 46.470 19.525 24.852 26.187
看yuen72老师的专题中,好像说“保留时间越长,也就是越靠后的峰高越小,峰面积越小”,可从这些数据来看并不是,至少峰高没呈现出这样的规律,从记录的数据来看,峰面积也没呈现出这样的规律。这八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逐渐增大的,浓度都是1mg/mL,个人认为浓度相同时,响应值(峰高或峰面积)不同是因为各物质的响应因子不一样。

以上疑问望各位板油解释一下
     

这种情况确实很奇怪。一般初温越高,保留时间越短,峰型越窄,峰就越高。楼主的情况则相反。这里我想问楼主峰的保留时间是如何变大还是变小呢?另外,是什么柱子,分析那类物质呢?


保留时间变大,柱子为SE-54,分析多环芳烃类物质

请问1和2条件的柱流速柱前压一样吗?

对,柱前压没有改变,其他色谱条件都没改变,就是初温调低了的
家有田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个人觉得,初温变化,虽然柱前压没有变化,你的流速肯定变了。峰型也会相应的变化吧。
lxj12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1354www 发表:
个人觉得,初温变化,虽然柱前压没有变化,你的流速肯定变了。峰型也会相应的变化吧。

对,由于初温降低,流速略微增大,前几个峰变窄了,但这跟峰高有什么关系?望解释
symmacro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xj1206 发表:
原文由 1354www 发表:
个人觉得,初温变化,虽然柱前压没有变化,你的流速肯定变了。峰型也会相应的变化吧。

对,由于初温降低,流速略微增大,前几个峰变窄了,但这跟峰高有什么关系?望解释

如果流速增大,前几个峰变窄了。峰变笮,峰高就变大(面积不变,面积~=峰高X半峰宽)。
lxj12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imzhu 发表:
原文由 lxj1206 发表:
原文由 1354www 发表:
个人觉得,初温变化,虽然柱前压没有变化,你的流速肯定变了。峰型也会相应的变化吧。

对,由于初温降低,流速略微增大,前几个峰变窄了,但这跟峰高有什么关系?望解释

如果流速增大,前几个峰变窄了。峰变笮,峰高就变大(面积不变,面积~=峰高X半峰宽)。

在这里要涉及到检测器的类型吧,
质量型检测器,峰面积与流速无关,也就是说对于一定质量的物质,流速变化峰面积不变;流速增大,峰宽变窄,则峰高增大,流速减小则峰宽增大,峰高减小;
浓度型检测器,峰高与流速无关,对于一定浓度的物质,流速变化峰高不变,流速增大,峰宽变窄,则峰面积减小,流速减小则,峰宽增大,峰面积增大

曾经在一本气相专著中看到过,凭记忆推理的,不知道分析的对不?望大家指正...
但这样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即定量是用峰面积还是峰高的问题。在实际情况中大家好像都是用的峰面积定量,那么当用到浓度型检测器时,流速波动就容易引起峰面积变化,产生定量误差;用峰高定量吧,实际情况下峰型一般都不是很对称....那么关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什么(峰高或峰面积)定量又是一个要讨论的问题

问题是一个接一个啊
阿d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xj1206 发表:
原文由 jimzhu 发表:
原文由 lxj1206 发表:
原文由 1354www 发表:
个人觉得,初温变化,虽然柱前压没有变化,你的流速肯定变了。峰型也会相应的变化吧。

对,由于初温降低,流速略微增大,前几个峰变窄了,但这跟峰高有什么关系?望解释

如果流速增大,前几个峰变窄了。峰变笮,峰高就变大(面积不变,面积~=峰高X半峰宽)。

在这里要涉及到检测器的类型吧,
质量型检测器,峰面积与流速无关,也就是说对于一定质量的物质,流速变化峰面积不变;流速增大,峰宽变窄,则峰高增大,流速减小则峰宽增大,峰高减小;
浓度型检测器,峰高与流速无关,对于一定浓度的物质,流速变化峰高不变,流速增大,峰宽变窄,则峰面积减小,流速减小则,峰宽增大,峰面积增大

曾经在一本气相专著中看到过,凭记忆推理的,不知道分析的对不?望大家指正...
但这样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即定量是用峰面积还是峰高的问题。在实际情况中大家好像都是用的峰面积定量,那么当用到浓度型检测器时,流速波动就容易引起峰面积变化,产生定量误差;用峰高定量吧,实际情况下峰型一般都不是很对称....那么关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什么(峰高或峰面积)定量又是一个要讨论的问题

问题是一个接一个啊

浓度型检测器: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也即检测 响应值与组分的浓度成正比,峰面积与流速成反比。
质量型检测器: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所携带的样品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也即检测响应值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质量成正比,峰面积与载气流速无关。

所以对于FID,流速对峰高(响应)有影响的。虽然保留时间增大了,但你可以算下该处的柱温,如果低于前者,那么在柱压一定情况下,柱流量就要大一些,相应的峰高也大一些。(面积应该是相当的)

至于用什么来定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用峰面积的多一些,相对重复性好一些。有时峰形不好或定量峰附近有其他干扰(波动杂峰等)影响了峰面积的重复性,而峰高重复性更好时采用峰高定量。
至于你说的“用到浓度型检测器时,流速波动就容易引起峰面积变化,产生定量误差”,我想,要建立定量方法的话,分析条件都必须是固定的,这样你说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如果不能统一条件,那么定量也就没有了依据。
symmacro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