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首先,我们人活着,就离不开化学。举最简单的例子,人们吃饭、喝水,从食物进入试管、胃部,到被胃酸消化,被毛细血管吸收,到最后的残渣被排出体外,每一个过程都少不了要发生化学反应。
再说饮食。人们吃粮食是因为粮食有营养,而营养从何而来?植物接受阳光照射,然后经过光合作用,水分和无机盐便成了淀粉储藏于粮食中。而在今天,粮食从地里种出就少不了营养液和肥料。各种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的使用,使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在虫害季节,农药也必不可少。加上人们医病的药品,这些都是化学为人类带来的利处。
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也和化学紧密相连。例如吃水果可以解酒。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还有,打开碳酸饮料的瓶子会有气泡冒出。原因是,人们在制汽水时常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和柠檬酸配制,当把小苏打与柠檬酸混溶于水中后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瓶子已塞紧,二氧化碳被迫呆在水中,当瓶塞打开后,外面压力小了,二氧化碳气体便从水中逸出,形成气泡翻腾的景象。
人们的穿衣自然也离不开化学。每一种衣料的制成几乎都有化学参与其中。麻、纱、人造丝、涤纶、尼龙,甚至是纯棉、纯毛的衣物也需在原料上进行化学加工才得以制成。还有布的染印技术,颜料的制成都与化学有关。
还有住房。假如你走进一间刚装修好的房子,那你定会闻到各种刺鼻的味道。你会想到什么?当然是化学用品的味道!想想看,从钢筋水泥到油漆和黏合剂,哪种材料不是经过多种化学变化而制成的?
最后说"行"。铺道路,需要沥青、水泥;修高架桥,需要上等的钢筋;汽车的装备中,各种金属的外壳不必说,连轮胎也是从石油中提炼而来;最重要的是,各种交通工具,发动机所用的燃料各式各样,柴油、煤油等,但都是经过化学加工提炼而制成的。看来,"行"也和化学紧密相关。
化学不仅仅在"衣食住行"上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还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和快乐。例如照相--胶卷上涂着薄薄的一层乳胶,里面均匀地布满了溴化银微粒。溴化银有淡淡的黄色,对光线非常敏感。照相机的快门一开,光线就透过镜头,照到胶卷上。有一小部分溴化银迅速分解,变成了黑颜色的银颗粒和溴。再例如墨水--最早的墨水是染料的水溶液。这种墨水写出字来,沾水渗化,容易褪色,不能经久保存。后来,化学家发现,五倍子等植物里含有的鞣酸和铁离子生成的黑色物质鞣酸铁可以牢牢地粘附在纸、布等纤维上,形成字迹,还永不褪色。还有司机用的变色眼镜。在阳光下,它是一副黑墨镜,浓黑的玻璃镜片挡住耀眼的光芒。在光线柔和的房间里,它又变得和普通的眼镜一样,透明无色。它的奥秘在玻璃里。这种特殊的玻璃叫做"光致变色"玻璃。它在制造过程中,预先掺进了对光敏感的物质,如氯化银、澳化银(统称卤化银)等。
我们身边的化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好处,但也有一些危险。
例如:2001年6月6日,山东德州一石化厂发生爆炸;2001年5.月28日,广东湛江发生硫酸泄漏事故;2001年5月26日,云南发生运漂白粉货车爆炸事故……
还有许多危险的化学药品(如甲胺、有机磷农药、砷化氢等)和有毒气体(如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都是我们平时必须注意的。
化学还给人们带来一个很大的危害--污染。
原油泄露、核泄露、化学垃圾被投入海洋、空
气质量下降、臭氧层的空洞、酸雨、机车尾气、过多的化学农药……太多的化学污染破坏了环境,影响了动植物和人类的健康。不过人们似乎已经重视了这一点,现在,许多能源的利用、燃料的使用等都趋向于更加环保的方向。如人们开始开发更清洁、无污染的燃料等。
举个例子:最近,EDEN Bioscience 公司开发成功了一种新的农作物生产和保护技术。这种新的技术将能够让农作物提高产量,并且使得其更清洁,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EDEN Bioscience 公司利用该技术开发的第一种应用产品是一种发声的产品,叫做--Messenger(R)。它给农作物种植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工具,它能够让种植者控制农作物的生长,使其很少生病,提高产量,这种工具还能杀灭害虫,其中包括极小的线虫类害虫。 这样,农作物种植者就可以减少或者不用对环境有害的化学杀虫剂,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更将康。
另一个实例,便是大大小小的"垃圾工厂"。这些工厂利用高科技的化学手段,将各种垃圾分类后一一进行化学处理,使它们又再次转变为各种各样的能源。这项技术在许多国家都很成功。人们甚至打出了这样的旗号--"化学面前,没有垃圾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