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为什么离子阱质谱的采集速度不由扫描速度决定?(经典忍不住转了)

浏览0 回复5 电梯直达
天字一号猪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中国人比较理解四极杆质谱,空间的嘛,离子从哪里产生,从哪里进,从哪里出,一看就明白。
所以,常常推而论之,对于离子阱质谱,大家常常用四极杆的一些评价标准衡量。比如,我们这里说的扫描速度。
这里,要谈的一个问题就是:离子阱采集谱图的快慢,不由扫描速度决定。
离子阱的一个scan cycle的时间(即我们通常理解的获得一张质谱图的时间,在离子流色谱图上,即意味着采集一个点的时间),是由以下几点因素决定的。

1-AGC 预扫描时间(大约为几十个毫秒,在Thermo的离子阱中,使用AGC技术,主要为了自动地预估阱内离子数多少,控制离子进入阱的那个“门”的大小,从而防止离子在离子阱中过载,因为过载后会引起空间电荷效应,带来谱图和线性的扭曲)
在Bruker和Agilent的离子阱中,使用ICC技术,是直接在离子注入离子阱的时候,一边注入,一边通过内插算法调节离子门大小,所以没有这个时间。
2-离子“注入”的时间(Inject time,这个时间是最长的,因此是速率决定步骤)
3-母离子分离和做MSn所需要的母离子激发的时间
4-把子离子依次扫描出离子阱的时间(这个时间由扫描速度决定,我们平时说的扫描速度在这里体现,即把离子从质量分析器逐出的速度)
完成一次scan cycle的真实情况见下图示意。





注:T=Thermo;Ag=Agilent;Br=Bruker
AB的线性阱,具体参数不了解,但应该注入时间也大大减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不管是什么样的离子阱,只要速率决定步骤(即离子“注入”的时间)没有得到很大提高,扫描速度快慢与否,跟实际采集一个峰的点数关系并不大。这就好比开车从家到单位,从家到上高速前要堵40分钟,上了高速跑5分钟,下来再堵10分钟到单位。在高速上,即使开车速度提高1倍,对于整个行程时间的贡献也很小。瓶颈在从家到单位啊。

新型仪器二维线性阱之所以好,是因为“注入”时间Injection time,即决定速率的步骤,比所有的三维离子阱快很多,所以整个Scan Cycle的时<200ms,跨越一个10 sec的色谱峰,可完成 > 50次的扫描。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阿宝3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果然经典!奖励!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徐好狗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个把液质和气质混在一起谈了,不同的离子m/z范围所采用的参数是不一样的,很多技术也不一样。

lz貌似在谈离子阱分析的不够快,实际上即使是很老的离子阱它相对于四极杆的优势就在于速度快。离子阱本来就很快,对于目前来说很好的UPLC一秒钟5~10张基本上够了;多了反而会造成过采样的噪音——色谱峰长毛。如果说是GCMS,那么2张就差不多了。

顺便说说四极杆相对于离子阱的优势就在于四极杆可以做的很慢,这样精密度好一个数量级。

所以不同的应用速度有可能是优势也有可能是大缺点。
阿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离子阱做串联质谱有优势,曾经在别的实验室见过离子阱和TOF联用,据说优势明显!
vanva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看到原理就头痛,
不过不看又不行,
总感觉还是四极杆好用。
安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0084;厶大三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