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料】快乐的学习!

浏览0 回复8 电梯直达
工农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光化学烟雾事件与汽车尾气

  汽车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但它的蓬勃兴起也只有100年的历史。20世纪初叶,人们对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并没有什么反感,因为那时汽车还不多。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加,一些大城市里出现了汽车污染的公害。


    汽车污染,首先是指汽车排气的污染。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小轿车后面排气管喷出的团团白烟,柴油汽车和三轮摩托还冒着滚滚黑烟,而且夹带着难闻的气味,加上喇叭声和汽缸振动的噪声,更是令人厌恶。1吨汽油通过汽车发动机燃烧产生动力后,要排出10千克-70千克的废气。另外,还有从燃料和燃烧系统中泄漏出李的汽油和气体,约有20千克—40公斤。排出的废气中含有150种-200种不同的化合物,以及铅尘、炭黑等颗粒物质。汽车发动机空档运转时排出一氧化碳最多,约占排气量的5%。汽车缓慢行驶时,排气管喷出的烟是黑的,这说明燃料燃烧不完全,很多炭粒随气体排出。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尾喷出团团白烟,此时排气量最大,白烟中氮氧化物含量很高,这是汽油在高温燃烧下产生的一种有害气体。

  汽车排气污染最严重的危害是生成“光化学烟雾”。它是由汽车排出或泄漏的氮氧化物,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分解,生成游离氧原子。游离氧原子的活性很高,在大气中经催化作用,与普通的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臭氧的氧化性极强,能将汽车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氧化成甲醛、乙醛和酮类等,并进一步与氮的氧化物反应,生成过氧酰基硝酸酯(简称PAN)等一系列强氧化剂。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工农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所有这些化学反应生成物加上大气中的水蒸气,在特定的条件下就生成了有刺激性的蓝色光化学烟雾。它是以二氧化硫起主导作用的,与“伦敦型烟雾”不同的另一类烟雾。它能强烈刺激眼睛、喉咙,腐蚀建筑材料。因为它首先出现在美国的洛杉矾,所以也称为“洛杉矶型烟雾”。

  光化学烟雾不仅有害于居民的健康,而且对植物的危害也很严重。洛杉矶发生烟雾期间,郊区生长的蔬菜全部由绿色变为褐色,谁也不愿吃它,以致无法销售;大批树木落叶枯萎,其中包括松树和长青树种。此外,光化学烟雾还促使家畜犯病,橡胶制品老化龟裂,建筑物腐蚀损坏。

  尽管如此,发达国家仍继续扩大汽车的生产,致使汽年数量猛增。到1996年,全球汽车总产量达5000万辆,又大部分集中于大城市。因此,很多城市出现光化学烟雾。1970年,东京发生的光化学烟雾整整持续了一个夏季。有的地方同时兼有光化学烟雾和硫酸烟雾,危害更加重。我国甘肃兰州在70年代中期也出现了光化学烟雾,汽车在白天行驶还得开灯。

  1997年3月7日,法国首都巴黎上空就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雾。到10日,空气中二氧化氮含量超过了300微克/立方米,巴黎市政府决定拉响大气污染警报,要求汽车按紧急状况下单双号行驶规定,限制汽车拥进巴黎城。

  1997年7月22日开始,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严重超标。市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规定20万辆汽车停止行驶,中小学校停止上课,劝阻居民不要外出。有的居民不得不外出时,要带防毒面具。直到7月29日以上规定仍在执行中。

  除了光化学烟雾,汽车排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铅的化合物毒性也很大;汽车的噪声、振动以及汽车扬起的灰尘也是污染城市环境不可忽视的因素。汽车是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它既代表高水准的舒适生活,又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污染源。在许多现代化大城市中,汽车污染居大气污染的首位。

工农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越王铸剑的千古之谜被破解

    据《湖北日报》报道,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望山一号墓出土越王勾践自用青铜剑,轰动世界。勾践剑为何在墓中被水浸泡2000多年仍锋芒毕露,寒气逼人?绚丽的菱形暗纹是如何产生的?古人采用何种精密技术铸出剑柄上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个同心圆?剑中蕴藏的诸多谜团引发了许光国极大兴趣。

 

    当工人时,他就开始收集古代青铜器残片、断件和相关资料,决心攻克千古之谜。

  经过上千次试验,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许光国终于在2002年掌握氧化膜的化学成分,揭开了勾践剑历经2000多年而未锈蚀的奥秘。随后,他又摸索出硫化技术和精密陶范铸造法。

  目前,3家博物馆都给许光国颁发了收藏证。在北京举行的鉴定会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故宫博物院10多位青铜器专家认为,许光国的仿真品“破解了勾践剑制作诸多谜团,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奇得”,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技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氮气的用途 
 
  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氮气有广泛的用途。首先,利用它“性格孤独”的特点,我们将它充灌在电灯泡里,可防止钨丝的氧化和减慢钨丝的挥发速度,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还可用它来代替惰性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在博物馆里,常将一些贵重而稀有的画页、书卷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筒里,这样就能使蛀虫在氮气中被闷死。利用氮气使粮食处于休眠和缺氧状态、代谢缓慢,可取得良好的防虫、防霉和防变质效果,粮食不受污染,管理比较简单,所需费用也不高,故近年来进展较快。目前,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已进入小型生产试验阶段。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也应用氮气来保存粮食,叫做“真空充氮贮粮”,亦可用来保存水果等农副产品。

  利用液氮给手术刀降温,就成为“冷刀”。医生用“冷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或不出血,手术后病人能更快康复。使用液氮为病人治疗皮肤病,效果也很好。这是因为液氮的气化温度是-195.8℃,因此,用来治疗表浅的皮肤病常常很容易使病变处的皮肤坏死、脱落。过去皮肤科常以“干冰”治疗血管瘤,用意虽然相同,但冷度远不及液氮。医治肺结核的“人工气胸术”,也是把氮气(或空气)打进肺结核病人的胸腔里,压缩有病灶的肺叶,使它得到休息。

  现在,人们还利用液氮产生的低温,来保存良种家畜的精子,贮运各地,解冻后再用于人工授精。如广西省水产研究所试用液态氮保藏鲵鱼精液,获得成功。氮气还是一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多种化肥,炸药等等。

  氮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是庄稼制造叶绿素的原料,而且是庄稼制造蛋白质的原料,据统计,全世界的庄稼,在一年之内,要从土壤里摄取四千多万吨氮。

  科学家对氮气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认为;根瘤菌之所以有一套巧夺天工的妙法,能把空气中的氮直接捕捉下来变成氮肥。是因为它体内有一种固氮酶,这种酶就是捕捉氮气的能手,倘若我们能用化学的方法人工合成大量的固氨酶,岂不轻而易举地巧将氮气变氮肥了吗?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gongnongbing
工农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浓硫酸和稀硫酸鉴别方法 

    对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鉴别有许多种方法,这里就针对两者的区别,进行一些总结。如有两瓶盛有等体积的硫酸,一瓶是浓硫酸,一瓶是稀硫酸,根据二者的差异,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  取少量蒸馏水,向其中加入少许试样硫酸,,如果能放出大量热的就为浓硫酸,反之为稀硫酸。




第二,  用手掂量,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重的就为浓硫酸,轻的是稀硫酸。

第三,  观察状态,略微摇动,若为油状粘稠液体就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第四,  取少量试液,向其中投入铁片,若产生大量气泡的为稀硫酸,另一为浓硫酸。

第五,  用玻璃棒蘸取试样在纸上写字。立即改变者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第六,  取少量试液,投入胆矾,颜色改变的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第七,  取少量试液,分别投入小块铜片,稍加热,发生反应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为浓硫酸,无现象的是稀硫酸。

以上是利用了浓硫酸和稀硫酸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别来鉴别的。

其实,鉴别方法不外乎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一般原则是先物理,后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别,也就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





了解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许多城镇已开始使用液化石油气做燃料。液化石油气是炼油厂在进行原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时所得到的副产品。

  催化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

  氢气5~6、甲烷10、乙烷3~5、乙烯3、丙烷16~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5~12。




  热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

  氢气12、甲烷5~7、乙烷5~7、乙烯16~18、丙烷0.5、丙烯7~8、丁烷0.2、丁烯4~5,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2~3。这些碳氢化合物都容易液化,将它们压缩到只占原体积的1/250~l/33,贮存于耐高压的钢罐中,使用时拧开液化气罐的阀门,可燃性的碳氢化合物气体就会通过管道进入燃烧器。点燃后形成淡蓝色火焰,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热(发热值约为92 100 kJ/m3~121 400 kJ/m3)。并可根据需要,调整火力,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卫生。

  液化石油气虽然使用方便,但也有不安全的隐患。万一管道漏气或阀门未关严,液化石油气向室内扩散,当含量达到爆炸极限(1.7%~10%)时,遇到火星或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为了提醒人们及时发现液化气是否泄漏,加工厂常向液化气中混入少量有恶臭味的硫醇或硫醚类化合物。一旦有液化气泄漏,立即闻到这种气味。而采取应急措施。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gongnongbing
工农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

    在2001年高考化学试卷上海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

  光明日报2004年7月25日报道了一则消息《南海发现世界最大可燃冰喷溢岩区》,讲的也是这种新能源。 
虽只有短短200字,却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

  人类能源的新希望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 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随着研究和勘测调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逐渐增加,1993年海底发现57处,2001年增加到88处。据探查估算,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据专家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重大战略意义下的联手勘测

  今年6月2日,26名中德科学家从香港登上德国科学考察船“太阳号”,开始了对南海42天的综合地质考察。通过海底电视观测和海底电视监测抓斗取样,首次发现了面积约430平方公里的巨型碳酸盐岩。

  中德科学家一致建议,将该自生碳酸盐岩区中最典型的一个构造体命名为“九龙甲烷礁”。其中“龙”字代表了中国,“九”代表了多个研究团体的合作。同位素测年分析表明,“九龙甲烷礁”区域的碳酸盐结壳最早形成于大约4.5万年前,至今仍在释放甲烷气体。

  中方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黄永样对此极为兴奋,他说,探测证据表明: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资源估算达4.1万亿立方米。

  我国从1993年起成为纯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10年,石油净进口量将增至约1亿吨,2020年将增至2亿吨左右。因此,查清可燃冰家底及开发可燃冰资源,对我国的后续能源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黄永样介绍,在未来十年,我国将投入8.1亿元对这项新能源的资源量进行勘测,有望到2008年前后摸清可燃冰家底,2015年进行可燃冰试开采。




工农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生命中的两件至宝 

  英国有句成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而喝一杯好茶又是英国人保持健康的传统习惯,结合我国民间一则戏语,或许可以把它们戏译成;“吃苹果,喝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 

  老百姓手里有真理。丹麦国立公众健康与环境保护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在1970-1985期间对500多名中年丹麦人作了深入系统的考察,对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病史作了详尽的记录,发现其中50-69岁的人在研究期间发生的40多起致命的或非致命的脑意外事故的数量在统计学意义上与他们摄入的类黄酮的量成逆相关性。低中风人群摄入的类黄酮70%源自茶,另10%来自苹果等水果。统计表明,每天喝4.7杯茶比每天喝2.6杯茶的人中风的风险减少69%。

  由此得出结论:“习惯性地摄入类黄酮和它们的主要源物质——茶可以预防中风。”新鲜水果和蔬莱提供的β-胡萝卜素和柑桔类水果提供的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以及茶和固态水果(如苹果)提供的类黄酮已被广泛地认为可以预防人体组织或细胞被自由基损坏。体内的自由基积存会引起诸如癌症(DNA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损伤)和帕金森病(中枢神经损伤)(Chem,Br,APril1996,29),但上述研究报告指出,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对中风的预防效果较小。该研究小组还报告了类黄酮对心脏病的预防作用(chem,Br,january 1994,20)。上述对中风和心脏病的预防作用的可能作用模式是通过阻抑低密度脂蛋白(有害的固醇)的氧化,从预防止了它们损伤血管。

  欧洲人,包括在丹麦被研究的人群,喝的是红茶。红茶是经过发酵的茶。那么,喝绿茶,即未经发酵的茶,效果又如何呢?中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指出,绿茶同样用以抗癌(Chem。Brit,November 1991 994)预防冠心病和肝病(K Imai,k.Nakachi,Br.Med.J,1995 310 693)。有一则日本研究项目和丹麦的一样,以一个城镇(名为Yosbimi)所有40岁以上的居民为调查对象研究分析了他们所有的生活习惯。研究发现绿茶里的类黄酮化合物似乎主要是(-)-epicatechin gallte(表儿茶酸的棓酸盐)和(一)-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动物实验表明这些物质可以防治肿瘤。日本Nagoya的爱滋与癌研究中心的Hideo Nakane甚至报告说,这两种物质及其红茶中的氧化产物还是有效的抗爱滋病物质。


工农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神秘的水妖湖 


  苏联卡顿山区曾经发现过一个神奇的湖泊。那湖水明亮如镜,四周风光秀丽,湖面还会不断冒出微蓝色的蒸气,如临仙境一般。可当地人发现,怎么只见有人去,不见有人归!于是人们传说,湖中人妖怪专门杀害游人。你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隔了数年以后,卡顿山区来了一位画家,听人说起水妖湖的故事,他怀着好奇心想,何不去冒险一游,兴许能创作出一幅好画来呢!

  数天后,他一大早就出发,到了目的地,登高远望,啊,果然银白色的满面春风映在红色岩石之中,尽管满山寸草不长,呆风景奇丽。 
画家兴奋极了,立即拿出画板进行绘画。画家全神贯注地一连画了几个小时,初稿刚画好,他突然感到一阵恶心、头晕、呼吸急促,立即意识到可能要发生意外,于是他匆匆拿好了画稿,飞也似地离开了那里。回家后,他生了一场大病,差一点丢掉了性命。以后他常常会回忆起那段可怕的经历,可始终不明白那要致人于死地的湖的奥秘。

  有一天,他家来了一位地质学家,在交谈中,他讲起了当年去水妖湖的经历,还拿出画请地质学家欣赏。地质学家看到画面上有一个小湖,周围山上尽是红色的岩石,湖面在阳光下升起微蓝色的蒸气。他好奇地问画家:“这是写生画,还是想像画?”画家说完全是根据当时情景画出来的。地质学家若在所思,但一时也无法揭开这个谜。

  后来,这位地质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硫化汞矿石时,突然联想到画家的那幅画,他猜想那画中的红石头会不会是硫化汞矿石?银白色的湖水会不会就是硫化汞分解出来的金属汞(水银)呢?蓝色的微光会不会就是汞蒸气的光芒?

  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地质学家便带着他的助手和防毒面具对“水妖湖”进行了实地勘查。经过采样分析,他终于揭开了“水妖湖”的奥秘。

  原来,在卡顿深山里有一个巨大的硫化汞矿,天长日久,硫化汞已分解成几千吨的金属汞并汇集成所谓的“水妖湖”,游人在湖上莫名其妙地死去,并非是水妖在作怪,而是被水银湖上散发的高浓度的水银蒸气所毒死的。


工农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氟"悲壮的历程" 


    在化学元素史上,参加人数最多、危险最大、工作最难的研究课题,莫过于氟元素的发现。自1768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Marggraf,A.S.1709-1782)发现氢氟酸以后,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Moissan,H.1852-1907)制得单质的氟,历时118年之久。 
在这当中不少化学家损害了健康,甚至献出了生命,可以说是一段极其悲壮的化学元素史。

  1768年马格拉夫研究萤石,发现它与石膏和重晶石不同,判断它不是一种硫酸盐。1771年化学家舍勒用曲颈甑加热萤石和硫酸的混合物,发现玻璃瓶内壁腐剂。1810年法国物理学、化学家安培,根据氢氟酸的性质的研究指出,其中可能含有一种与氯相似的元素。化学家戴维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看法。1813年戴维用电解氟化物的方法制取单质氟,用金和铂做容器,都被腐蚀了。后来改用萤石做容器,腐蚀问题虽解决了,但也得不到氟,而他则因患病而停止了实验。接着乔治·诺克斯(Knox,G.)和托马斯·诺克斯(Knox,R.T.)两弟兄先用干燥的氯气处理干燥的氟化汞,然后把一片金箔放在玻璃接受瓶顶部。实验证明金变成了氟化金,可见反应产生了氟而未得到氟。在实验中,弟兄二人都严重中毒。继诺克斯弟兄之后,鲁耶特(Louyet,P.)对氟作了长期的研究 ,最后因中毒太深而献出了生命。法国化学家尼克雷(Nickles,J.)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法国的弗雷米(Fremy,E.1814-1894)是一位研究氟的化学家,曾电解无水的氟化钙、氟化钾和氟化银,虽然阴极能析出金属,阳级上也产生了少量的气体,但始终未能收集到。

同时英国化学家哥尔(Gore,D.G.1826-1908)也用电解法分解氟化氢,但在实验的时候发生爆炸,显然产生的少量氟与氢发生了反应。他以碳、金、钯、铂作电极,在电解时碳被粉碎,金、钯、铂被腐蚀。这么多化学家的努力,虽然都没有制得单质氟,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极为宝贵的,为后来制取氟创造了有利条件。

  莫瓦桑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因家境贫穷,中学未毕业就当了药剂师的助手。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常去旁听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讲演。1872年他在法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和工艺学院教授弗雷米的实验室学习化学,1874年到巴黎药学院的实验室工作,1877年获得理学士学位。1879年通过药剂师考试,任高等药学院实验室主任。1886年成为药物学院的毒物学教授。1891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07年2月20日在巴黎逝世。他在化学上的创造发明很多,现在主要介绍他在氟方面的研究。

  1872年莫瓦桑当上弗雷米教授的学生,开始在真正的化学实验室工作了。

  弗雷米教授是当时研究氟化物的化学家,莫瓦桑在他的门下不仅学到了化学物质一般的变化规律,而且还学到了有关氟的化学知识和研究过程。他知道早在60年代安培和戴维就已证明,盐酸和氢酸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后一种化合物中含有氟,由于这种元素反应能力特别强,甚至和玻璃也能发生反应,以致人们无法分离出游离的氟。弗雷米反复做了多种实验,都没有找到一种与氟不起作用的东西。虽然他知道制单质氟这个课题难着了许多化学家,可是莫瓦桑对氟的研究却非常感兴趣,不但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反而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个难关。由于工作的变化,这项研究没有及时进行,所以在10年以后,才集中精力开展研究。


工农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蒙汗药”解秘 



  “蒙汗药”这个名词在中国许多古典小说中经常看到,书中描写的“蒙汗药”麻醉作用极强,人若吃了“蒙汗药”,便会昏睡过去;失去知觉,犹如死人,甚至“加入刀斧也不知”。“蒙汗药”到底是什么呢?原来“蒙汗药”就是具有麻醉作用的植物浸液。 

  我国江苏、浙江、四川、西藏等地的中医学者,为了将“蒙汗药”弄出个水落石出,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及古籍,发现我国古代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将“蒙汗药”应用于临床。《列子·汤问篇》中就记述了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用“迷酒”剖胸探心进行手术,手术后又投以“神药”使病人清醒的故事。三国时代的华伦,在“迷酒”的基础上,又研制出“麻沸汤”,应用于临床。

  我国学者通过对“迷酒”、“麻沸汤”、“蒙汗药”等麻醉药进行了大量研究,最后终于证实原来它们的主要成分竟是蔓陀罗花,又叫洋金花;风前花、酒醉花、大闹洋花。它为茹科野生草本植物,分白蔓陀罗花和毛蔓陀罗花二种。它的花、根、果、叶均可供药用。这种植物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分布,主产于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北、福建、四川等地。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它的主要成分是强效的抗胆碱药,其中包括东莨菪碱、莨菪碱及少量的阿托品。因而具有较强的麻醉、止痛、镇静、平喘的作用。引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它一般剂量就能消除情绪激动,使人产生倦意,然后进入无梦的睡眠状态、它若与冬眠药物合用,则能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使人迅速进入麻醉状态。由于东莨菪碱的主要作用是使肌肉松弛,汗腺分泌受到抑制,所以古人将此药取名为“蒙汗药”是极为确切的。

  我国自解放以来,采用以蔓陀罗花为主的中药麻醉,获得成功。给药途径分口服、灌肠、肌肉注射、静脉点滴、穴位注射及耳根非穴位麻醉等。徐州医学院用蔓陀罗花汤剂进行麻醉病人,其临床实验病人饮用后进行手术,效果也很好。据统计,我国曾用蔓陀罗花进行麻醉,然后施行手术的成功病例,已超过10万人:蔓陀罗花麻醉的美中不足是术后病人苏醒慢,还有就是麻醉的深度不够十分理想。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