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豇豆门”——农药残留超标的背后……

浏览0 回复35 电梯直达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继前天查出毒豆角之后,广州昨天又在21个样品中检出11个含有禁用农药的海南豆角样品。为什么之前在市场流通环节没有发现问题呢?对此,记者提出了3个疑问:
疑问1:高毒农药检不出?批发市场的22个常规检测项目不包括水胺硫磷;
疑问2:合格凭证由谁发?肉菜市场档主多提供不了有说服力的检验合格证明;
疑问3:仪器何不高级点?高精检测成本高耗时长难以大规模使用。


====================================================
以下为相关视点:

出问题的是豇豆 受检验的还有政府责任

年年关注食品,今年又出毒豇豆。春节刚过,海南出产豇豆的农药残留物超标就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从武汉到广东,许多产自海南的豇豆下架,武汉方面甚至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的豇豆3个月。海南方面的说法是,使用了各省常用的快速检测法,不能查处每公斤存留1毫克以下的农药。




这个说法至少不是一个充分的理由。的确,目前我国对蔬菜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只不过各地会根据自己市场环境,同时也根据自己的成本来选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比如海南的快速检测法。但事实上证明,如果考虑成本的话,检测方面难免会出现漏洞。一旦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检测,一定要要从严不从宽,不要惧怕高投入。因为食品安全,和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最直接相关,这个领域的投入,也是附加值最高,最有含金量的成本投入。



有人或许认为,海南使用快速检测法,能够避免蔬菜的羁押,给当地的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营销渠道。但是检测和销售速度之间一旦出现博弈,孰轻孰重其实非常明显的。如果这个蔬菜出现一点问题,影响了民众的身体健康,很可能之前的速度、成本就都成了白费的苦心,比如此次毒豇豆事件,结果就是影响了整个海南的蔬菜农产品对外销售。而这次毒豇豆的发现地武汉,在这一方面就又很明确的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制定了《武汉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管办法》,一旦发现有造价,造假者会有十万元的罚款。用这样的高成本弥补速度,防微杜渐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我们知道有一点,其实每一种有毒食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昧良心的群体;而花在食品安全上的每一分钱,也都承载着一个政府的良心和公众的期待。



    毒豇豆再度唤起了我们的恐惧记忆,从假奶粉到毒牛奶,食品安全风波不断,长此以往,会对百姓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造成影响。此次毒豇豆事件,与以往食品安全事件的一大区别就在于,食品的销售地在检测中发现问题,通知生产地,这说明食品安全的联防机制已经呼之欲出。



从横向上说,今后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各个省市和部委之间的合作将更加重要,单靠生产地一家自产自检多少有可能出现问题。今年2月,国家成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这个跨部门、跨省份的协调机构使得食品安全的联防群治成为可能。这样一个跨省跨地区的协调机制,本身是为了解决各省食品之间的流动。



其实另一方面从纵向来说,也应到拓展食品安全检测的范围广度,食品安全检测有靠前和靠后的必要。所谓靠前,就是要把食品安全的教育和检测拓展到到田间地头,像海南这次派出工作人员到田间检测农药的使用;所谓考后,就要在进入市场流通的最后一关加强定量检测,因为一旦进入市场,食品的流通就难以追索。而送到老百姓嘴里的,不仅仅是食品,而且还有政府的责任和打击有毒食品的决心。

(央视评论员 周庆安 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问题豇豆”再次拷问监管体制惰性

在之前武汉率先检出“问题豇豆”之后,公众还在为广州“暂未发现‘问题豇豆’”而暗自庆幸。可惜,令人遗憾的是,公众的良善愿望又一次在瞬间被残酷无奈的现实所撕裂。

  对于在年前刚刚经历了“问题奶粉”的广州相关责任部门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现在其身上所背负的压力和战战兢兢。也必须客观承认,无论基于何种动机,在此次“问题豇豆”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广州的相关责任部门的表现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广州市农业部门严阵以待,并在日前检测出两个豇豆样本含有禁用农药,而对于有媒体报道称“2吨有毒豇豆流向市场”,广州市食安办前天迅速会同市农业局等部门对此进行了紧急追查,最终查明流入市场的2吨豇豆是经检测合格后售出的。昨天晚上,广州市食安办发布了对江南果蔬批发市场送检的21个海南豇豆的抽检结果,再度检出11个毒豇豆样品,目前涉及的豇豆已全部销毁。

  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危机处理的进步,也许值得欣慰。然而,事后监管的滞后和疲于奔命,只会加剧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惊恐和担忧。毕竟,在经历了2008年“奶粉事件”的冲击之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整、食品安全保障制度的立法空白乃至于现有法律法规难以概括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等都宣称得到了解决,然而,面对着这些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公众依然看到的是管理检测职责不清晰以及混乱的管理检测主体的乱象、依然是种植者利欲熏心、企业章法错乱甚至置公众健康于不顾积重难返的狰狞面目,依然是职能部门在怪圈中打转的尴尬。

  对这次“问题豇豆”而言,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有报道称,事实上,“问题豇豆”早在春节之前就在武汉被查出,武汉农业部门并未向社会公开,只是做了销毁,理由是“怕节日期间引起市民恐慌”,甚至称向海南发出协查函禁售豇豆是“冒了点风险”。

  这样的“故事”情节,也许能勾起我们的某些回忆——2008年的“奶粉事件”事发后,至少经过两个月的发酵,才最终“纸包不住火”。这样的事态发展逻辑与以往有惊人的相似:在某些职能部门看来,市场、市民的“稳定”才是没有风险的,公众每天吸入违禁农药、慢性中毒,对于他们来说,是不需要“冒点险”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令人惊讶和愤怒。“奶粉事件”殷鉴不远,相关部门非但没有按照行政话语所言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公众生命健康依然让位于行政部门所凭空想象出来的“恐慌”,基于想象出来的“稳定”以及营造节日盛世欢乐的需要,公众的生命健康权、知情权就可以被随意蔑视、被肆意践踏。

  换句话说,尽管在经历了多次的食品安全事故、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经正式付诸实施、尽管公众和舆论不断提醒,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完善食品卫生各个环节监测监控效率,彻底厘清权责,然而,体制的惯性和惰性却依然存在并成为主导力量,它在助长食品安全悲剧的同时,也成为了下一个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根源。

  当在立法层面仍然无法有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检讨和反省时,也许公众只有寄希望刚刚成立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能成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三个问题质疑“豇豆事件”缘何发生


疑问1

  高毒农药检不出?


  批发市场的22个常规检测项目不包括水胺硫磷

  目前,由于本地豆角还没有到上市的时候,广州市面上售卖的豆角几乎都来自海南。继武汉查出海南豆角有问题后,广州也通过精密仪器检测发现了有毒样品。为什么之前在市场流通环节没有发现问题呢?业内人士表示,水胺硫磷是禁用高毒农药,不在市场常规抽检范围之内。

  记者了解到,外地菜进入广州后,一般先进入批发市场。记者在江南果蔬批发市场看见,蔬菜进入后要由市场建立的检测中心随机抽样检测。先用速测仪,发现有问题才使用更为精确的色谱分析仪。但是无论何种检测仪器,检测项目只有常规的22个。这22个项目符合国家要求的自检范围,由于没有“标样”,像水胺硫磷这样的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批发市场是不能检验出来的。散户蔬菜就少了批发市场的检测环节,只接受零售市场的抽检。

  进入零售市场后,要接受工商部门的抽检和市场的自检。不过,记者了解到,有些零售市场的抽检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因为涉及到成本问题,每个品种的检测费每天需要1块钱,而且还要人工成本,所以有些市场并没有坚持每天抽检。”知情人士透露。

  疑问2

  合格凭证由谁发?

  肉菜市场档主多提供不了有说服力的检验合格证明


  广州市食安办今年的1号食品安全预警提醒市民,购买豆角要查看检验合格证明。但记者昨日走访市场,发现多家肉菜市场的蔬菜档口都未能提供相关单证。在惠福市场的蔬菜档口,记者问蔬菜的产地,档主表示,是跟农户直接拿货的,没有从批发市场进货。而至于单证,档主称:“拿货的时候对方给了一张纸,写着数量多少,不过早被我扔了。”

  在一些市场,记者看到较为正规的单证,写着菜名、数量、商品产地、质量情况等内容,但都是手写的,而且产地只写批发市场的名字,并没有真正体现产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单证都是市场自己手写的。

  有市民也提出疑问:这样的单证难以信服,检验合格证明就应该是政府有关部门来发证,怎么可以让市场发呢?

  疑问3

  仪器何不高级点?

  高精检测成本高耗时长难以大规模使用


  有市民认为,市场的自检是靠商家的自觉,有关部门应该对农产品进行严密监控。

  工商部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工商部门都有不定期对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进行检测,一旦验出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会将样品送往权威机构进一步检测,以确定哪种农药超标,但工商检测对于具体哪个项目、哪种农药超标则无法检测。

  对于一些市民“为何不全面采用大型仪器,而是用速测先检测”的问题,有关人士表示,用大型仪器的时间成本比较高,检测一个样品动辄要几个小时,有的还要等到隔日才能有结果,不适用于赶着上市的新鲜农产品。“现在全面检测一个样品,要做完48个指标,不仔细检测做不出来。”
xinyanya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用心了,希望生产部门和监管部门都努把力,把这种问题降低到最小
mangostee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归结到底,还是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监管和处罚机制要完善。不是只靠检测手段就能解决。
千山万水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食品安全就这样,没出大家都安逸的吃了过了,一出就吓死人,而且一出多半都是监管不到位。。。。。。
微雨燕双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据我的一点粗浅了解:
国内自产自销并进入超市的农产品比如蔬菜和肉类,通常只是抽检,并且检验项目很少涉及农残和兽残的分析(因为技术要求和分析成本较高),零散摊点的农产品则基本不会被抽检;
而出口农产品,食品企业会自检和送样报检(送到第三方检验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因为出口农产品多为规模生产,企业对有毒物质种类比较有数,自己检验或报检心里都有数,假如出现超标问题还可以转内销,若是让外国人检出,只能销毁;
此外,西方国家的限值普遍低于中国;
因而,出口食品的安全性原高于国内自产自销的产品。
毒XX事件,多大点儿事儿啊,在国内若不发生反倒是怪事儿了。
szcatcili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要从源头开始把关,光靠检测是控制不了的!因为我们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的多。要加大处罚力度!
天字一号猪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出现这样的事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国内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是一个一直以来就存在的问题,这次的曝光希望可以和三聚氰胺事件一样,迫使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作出相应的措施加强农药残留的检测,将农药残留超标这个一直就存在而未被人重视的问题解决。。。
lyg63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食品安全---农药残留要从源头抓起:就是说要从蔬菜、水果的种植、田间理、用药管理上入手,等到市场流动领域说什么都晚了,到头来再好的仪器也白瞎;就拿“取样”来说整车皮的蔬菜就有十几吨,再科学的取样方法就取那么几公斤样品有代表行吗?话又说回来不测还真不行!
vanva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要全测也很麻烦啊,那么多样品。
要是不用快速检测?用气相来检测,检测人员,就是废寝忘食也得6.7个小时出个结果吧。蔬菜等这种检测结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