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料】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简介

浏览0 回复107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陈一坚  飞机设计专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航一集团第一飞机设计院研究员。
  长期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主持参加了多个型号飞机的设计和研制,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某型号飞机总设计师,打破旧的设计规范体系,采用诸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使飞机达到国家要求的战术技术指标,并组织几十个厂所成功地完成了研制任务,填补了我国此机型的空白。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主编出版的设计手册2套,译著3册。荣立一等功2次。部级劳动模范。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朵英贤    甘肃省永靖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合著2部,专著1部,发表论文30多篇。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管  德  飞机气动弹性力学专家。北京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负责建立我国第一套适用于超音速飞机设计的气动弹性计算和试验方法,并做出重要贡献。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黄崇祺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压力加工专家。江苏省常熟市人。1957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上海电缆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40年以来一直从事电工导电材料及其裸电线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为我国电工用铝导体和稀土电工铝导体提高导电率、解决量大面广的国产的材料来源和达到工业化的稳定生产实现了技术创新,使我国的电工铝导体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开创了铝包钢线、超高压扩径架空导线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在我国铁道电气化建设用接触导线的研究、生产和发展方面作出了贡献。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李椿萱          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高速碰撞力学专家。原籍广东省新会市,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3年毕业于台湾省成功大学获学士学位,1967、1972年分别毕业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与纽约州立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
  早年参与美国航天飞机、导弹等型号及相关预研工作,并涉及超高速碰撞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1980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气动力、热特性,飞行器/推进系统一体化气体热动力,以及飞行器动态特性等研究中取得了一批成果。1987~1989年在863计划航天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及专题组组长任期内组织实施了气动力、热关键技术预研项目与地面模拟试验设备的研制和改造,并承担了数值模拟实验室的筹组建任务。所取得的成果已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林尚扬      焊接专家。福建省厦门市人。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市科协主席。
    长期从事焊接新技术的研究,在焊接新材料、新工艺及自动化装备研究方面均做出重大贡献。开发的4种低合金钢焊丝被列入国标。发明的“水下局部排水半自动枪”和开创的水下接新工艺及设备,突破了湿法水下焊接的三个技术障碍,使我国水下焊接技术跃入国际先进水平,至今仍在海洋工程水下施工中应用。发明的“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方法”解决了厚板结构焊接质量与效率的矛盾,提高了我国大型锅炉及压力容器的焊接自动化水平和质量,参与了世界最重(2060吨)的国产加氢反应器的焊接。研制成功几十套焊接机械化、自动化新设备,解决多项重大装备的焊接问题。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刘永才            飞航导弹武器系统技术专家。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原籍河北肃宁。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第三研究院科技委顾问、国家重点“杀手锏”武器系统型号系列技术顾问、信息化总师。曾任三院三部副主任、三院科技委副主任、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及多型飞航导弹武器的正、副总设计师、型号总指挥,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数学会均匀设计分会理事长,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多个飞航导弹武器型号总体设计、研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主持国家某重点“杀手锏”武器型号研制生产技术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航天部部级一等奖一项。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3年获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个人一等功和中国航天基金奖,2006年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杰出贡献奖、中国航天基金奖特别贡献奖,2007年获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和金质奖章,2009年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刘永才同志为我国飞航导弹事业及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孟执中          中国气象卫星专家。出生于浙江诸暨。195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电讯系。曾任“风云一号” 卫星总设计师,现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风云三号”卫星总设计师。
  1958年起曾在苏联科学院自动学及远动学研究所进修两年。1979年起主持我国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研制。1988年、1990年“风云一号”A、B星二次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研制成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1999年5月“风云一号”C星发射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星至今还在正常运行。2002年5月15日,“风云一号”D星成功发射,运行良好。目前正主持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研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阮雪榆    广东省中山市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4年至1956年在清华大学机械系进修。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塑性成形工程系主任、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主任、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首届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冷锻技术教席”负责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上海交通大学C3P联合研究室主任、瑞士FEINTOOL公司高级顾问、国际冷锻学会ICFG会员、德国《Production Engineering-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杂志、英国《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荷兰出版)编委。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日本国熊本大学荣誉教授。曾任韩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杂志、德国《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杂志编委、国际环境保护与制造委员会(ICEM)常务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阮雪榆院士是国际知名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与塑性成形技术(冷挤压技术)专家,曾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项目,涉及汽车、造船、航空、装备制造多个领域。阮雪榆院士曾获得多项国家、部、市奖和国际奖励。著有专著4本,发表论文100多篇。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谭建荣          机械工程专家,浙江湖州人,工学硕士、理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数字化制造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批量与定制相结合的大批量定制的设计技术,工程过渡状态、模糊状态、随机状态建模与数字样机集成的仿真技术和数值与几何相结合的复杂装备多部件关联、多层次配置与多参数匹配的分析技术,获国家级奖4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将提出的技术固化在软件中,开发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在一批制造企业得到成功的应用;出版专著或编著8本,142篇论文被SCI/EI检索。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