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黑板报] 兽药企业偷卖瘦肉精替代品 使用多年禁而不绝

浏览0 回复4 电梯直达
熊猫宝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3月24日,南方农村报报道《揭密:谁在使用瘦肉精》见报后,南方农村报记者接到多位业内人士的报料,称广州惠华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华公司)悄然销售违禁药物莱克多巴胺。这个消息震动了编辑部,惠华公司是华南农业大学的校办企业,在业内赫赫有名。

  首次接洽失败

  2009年4月15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致电惠华公司,一位业务员接听了电话。

  南方农村报记者称,自己是清远猪场老板,养有800头母猪,以前的技术员曾在该公司买过莱克多巴胺,但后来技术员嫌工资低,溜了,自己这次来广州办事,顺便找货。为赢得信任,南方农村报记者根据报料人提供的信息说:“我需要发票,但我也知道你们公司是不会在发票上写白粉的,是写‘多维’。”

  他听了介绍,满口答应:“有那个东西,你要多少?我们找个地方见面谈。”

  南方农村报记者说:“要8公斤,很着急。但我必须先拿半斤试一试效果。我办完事就来找你拿。”他提供了手记号码给南方农村报记者,称随时可拨。

  4月17日中午,南方农村报记者拨通该业务员的手机,双方约定见面拿样品。南方农村报记者提出到公司取货,他说不方便,要求南方农村报记者到广州嘉福利晶酒店附近等候。

  下午,南方农村报记者驱车到达嘉福利晶酒店。在酒店大堂等候30分钟后,业务员终于出现。他是一位30多岁的男子,他拿了数份惠华公司的资料给南方农村报记者,并递交了名片。

  南方农村报记者问:“我要的样品呢?”

  但招某却矢口否认:“没有那个东西。”

  南方农村报记者假装很着急:“你不是说有莱克多巴胺嘛?我现在急着用。”他满脸含笑:“没有嘛,我也没办法。”

  南方农村报记者追着他问:“是最近没有还是一直都没有?你怎么骗我啊!”

  他耐心地跟南方农村报记者聊天,介绍惠华的各种产品。南方农村报记者不由怀疑,难道报料人的说法有误?该业务员只是需要接触我这个“规模猪场老板”?还是自己露出了什么破绽?

  在反复追问中,他始终不承认该公司有莱克多巴胺销售,同时声称,如果以前有业务员销售该产品,也是业务员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

  谈了20分钟后,他终于说,他有朋友以前做这个生意,“最近风声太紧,人家不敢卖,我也没办法”。他愿意帮南方农村报记者问一问,看还有没有。

  眼看取货无望,南方农村报记者与之友好分手。

  再度联系成功

  4月21日,南方农村报记者拨通惠华公司某业务经理的电话。

  这一次,南方农村报记者的身份是梅州猪场业务员。他当即追问猪场具体名称,“我给你提供东西,所以我就要慎重,可以给你,但是你以前没用过我们的东西。”南方农村报记者称是“朋友介绍”,他脱口而出“不是伍××吧?他以前拿过一次原粉。”

  他向南方农村报记者推荐预混过的“制剂”,称之为“1.6的莱克”(他解释,若是原粉,一吨料里就加十来克,而制剂则加五百克到一千克。) “以前是做给××(华南某超大型养猪企业)的,还有比较熟的朋友我们也会拿给他们用。”他表示“这个以前卖七八十块一公斤呢,现在六十块,后来××不用了,我们就自己卖。”南方农村报记者追问该公司现在是否在用,他称:“就算是在用,你也不能说人家在用啊。别问那么复杂,就算你现在在用,我也不可能跟别人说你在用啊。”

  南方农村报记者问是否可以查出来,他称现在主要测的是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没有作为重点。“如果是验尿,出栏入市,做市场检测是没问题的,24小时就代谢完了。”“但是用还是要小心,如果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去查的话那就不行了。”

  问及这是否为惠华的东西,他表示“这个东西不可能有我们公司的标志,但这个是我们的东西。”南方农村报记者表示若不是公司的东西不敢相信,他这样回应:“你要是用得不行,就不给钱得了。几百块钱的东西真的可卖可不卖,我也怕出事”,“这里面就是莱克多巴胺,如果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来做这个东西的话是违法的,所以我不好说是谁做的。”

  他进一步交代了使用方法,什么阶段用多少量等(从60-70公斤开始喂,若用的时间长前期一吨料加五百克就行了,后期再多加点。有个十来天可以多加点。最多可以加到2公斤。)“在检测之前适当停一下。如果出口的话就要小心,最起码停20小时。”

  “这个东西里面就是莱克。如果人家检得很严的话,建议你不用都行。”他自己也称“这个是违法的,其实不是很情愿。”但自始至终并未拒绝南方农村报记者的要求。

  南方农村报记者追问“这个卖得好吧?”他这样回答:“以前瘦肉精查得没那么严的时候,卖得当然多啦。××的话,我们公司天天都送不少,后面零卖也卖了不少。”

  在整个过程中,他小心谨慎,一是回拨电话进行确认,二是一再表示可以派人送货上门或是高速路口碰头,表示到公司不方便,三是确认“梅州猪场业务员”能够讲梅州方言。

  最后,他同意南方农村报记者马上到公司付款取货,并交代直接交钱给公司药品销售部的小蔡就行,他表示会让其准备好货,到了直接给她钱,但这个东西不会出单(即开凭证)。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熊猫宝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进公司取货

  确认好时间地点后,南方农村报记者便前往这个位于广州萝岗区永和经济开发区的华南农业大学校办龙头企业。

  到了公司大门,南方农村报记者跟保安交代了一句“与蔡小姐联系过”,保安随即放行。正对大门的是一栋正面镶嵌绿色反光玻璃的主建筑楼,楼顶标识着蓝色的“惠华”二字。与较为人稀空旷的开发区相比,这家公司显得人气旺盛,大厅里几个员工正在看公司张贴的通知,问及“销售部在何处”,一名女员工一边喊“小蔡,你的客户到了。”一边将南方农村报记者引至一楼右拐第一间办公室(它正对面一间办公室上的标志牌为“业务员”)。办公室内站着一名中年男性(蔡小姐介绍其为销售部经理),热情地招待我们坐下。

  随后小蔡(约二十几岁的女性)进入办公室,告诉我们货在保安室,价钱是六百块,并表示不便开发票。在南方农村报记者的要求下,她通过办公室电话与“苏老板”确认已交款拿货。南方农村报记者问及“这个没问题吧”,她笑着说:“你放心,这个是我们公司拿的。”

  付款之后,经理表示让我们跟他一起去保安室拿。南方农村报记者问他需停药多久?他回答“一个月吧。”南方农村报记者进一步追问“不是说它代谢快吗?”,他则说“现在不是查得严嘛。”最后他表示有什么事跟某业务经理联系。

  4月22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将从惠华公司购得10公斤莱克多巴胺的情况向广东省畜牧兽医局反映。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南方周末南方农村报记者苏玲 实习生 温海玲对本文有重要贡献)

  莱克多巴胺:最安全的瘦肉精替代品?

  是否允许使用一直存在学术争议,有专家甚至从事该违禁药物的推广

  “莱克多巴胺不是瘦肉精,它是安全的饲料添加剂,相关部门因噎废食!”

  针对最近媒体的报道,曾经的业内人士阿华(化名)爆出惊人之语。

  33岁的阿华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化工系,数年前曾在一家公司参与莱克多巴胺合成,如今虽已不干,但仍关注相关领域的报道。

  他相当坦率:“你不是第一个找我的南方农村报记者,你们媒体整天都在做负面新闻。我的观点,允许使用莱克多巴胺对我国养殖业很有好处!”

  争议:最安全的替代品?

  阿华的话反映了国内养殖界乃至学术界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

  莱克多巴胺,这种非法饲料添加剂让许多人暗地为之鸣不平。

  在相当数量的论文里,它被称为“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的俗称)最安全的替代品,在动物营养方面前途光明。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它被美国礼来公司研制成功以来,它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养猪业,极大地提高了生猪瘦肉率,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与养殖界的种种喧哗与骚动。

  在全球范围内,莱克多巴胺有两种不同的命运。

  2000年,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莱克多巴胺在养猪业中使用,它是美国唯一允许添加的β肾上腺激动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均秉持这一做法。

  2002年,我国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其中规定,莱克多巴胺与盐酸克仑特罗、沙丁胺醇、西巴特罗等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一起被禁用。与中国规定相似的,包括欧盟在内的绝大部分地区。

  阿华对莱克多巴胺非常信任:“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听说莱克多巴胺中毒的!出事的都是盐酸克仑特罗!”

  一位多年前曾替浙江某公司销售盐酸克仑特罗的业内人士也说,相对于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的毒性要低得多,代谢也非常快,停药3-7天,在尿检中基本查不出残留。所以养殖户如严格遵循停药期,生产出来的猪肉对人体不会有损害。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清老师曾承担云南省瘦肉精检测方面的研究课题,她认为,盐酸克仑特罗与莱克多巴胺同属于β肾上腺激动剂,功能差不多,副作用也差不多。长期使用,内脏里肯定有残留,对人体会造成严重伤害,说莱克多巴胺安全,不符合实际。美国等地之所以允许添加,是因为他们基本不吃内脏,而莱克多巴胺的残留主要在内脏。

  那么人吃了含有莱克多巴胺的食品会怎样?不少研究者都提到,可能慢性中毒甚至危害生命。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方国臻承担了国家级的莱克多巴胺检测研究项目,她介绍,莱克多巴胺是一种低毒的兴奋剂,除了养殖业用,一些运动员私下也在用,只要积累到一定量,就会对人体起副作用。

熊猫宝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使用:多年禁而不绝

  在百度搜索网站,打入“莱克多巴胺”五个字,搜出来的第一条选项令人大吃一惊--河南百奥生物提供莱克多巴胺!

  该公司竟敢大胆销售国家明令禁用的东西?点击进入,南方农村报记者才明白,原来它不过是提供莱克多巴胺检测试纸而已。

  显然,这是个“聪明”的把戏,以出位的“标题党”方式吸引点击率。

  把戏背后,隐藏着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莱克多巴胺禁而不绝,市场空间不小。

  多位业内人士向南方农村报南方农村报记者分析,近年来,由于盐酸克仑特罗查得紧,风险高,一些有经验的养殖场选择了莱克多巴胺。

  佛山养殖大户张先生称,据他了解,1997年前,盐酸克仑特罗的使用相当疯狂,很多饲料厂都在添加,当时实验出来的最佳标准是每吨饲料添加6.25克;1997年香港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后,莱克多巴胺才慢慢流行开来。一些饲料企业将之重新包装,并冠以高科技产品的美名。

  而增城养殖大户李先生则透露,国家发布禁令之后,本地人较少使用,一些外省来粤的养殖户则喜欢用,“因为他们打一炮换一个地方,迅速赚一笔就走了,不怕检查。”

  他同时认为,养殖户之所以选择使用禁药,都是现实逼的,“养猪利润稀薄,很容易亏钱,如果政府对这个产业多一点扶持,可能会好得多。否则,很难杜绝类似的东西。”

  据了解,4月21日,当地生猪收购价为5.5元/斤,与养殖成本基本持平,养殖户辛辛苦苦养6个月的生猪赚不到一分钱。而正常情况下,一头商品猪的纯利润也不过一两百元。

  而曾经的莱克多巴胺合成者阿华透露,使用莱克多巴胺之后,每头商品猪利润就增加100元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效益,全国可增加几十亿!”

  据熟悉这个市场的人士介绍,目前全国主要有三家企业在生产莱克多巴胺,产量大概在30吨左右,基本可以满足全国养猪场使用。

  让养殖户放开胆量使用莱克多巴胺的另外一个因素是监管环节的缺失,尽管农业部明文规定将莱克多巴胺列为检测内容,但南方农村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检测机构的主要检测项目为盐酸克伦特罗,而对莱克多巴胺却鲜有检测。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了另外一个更为可怕的内幕:为了躲避检测,一些科研院校的专家还研发了掩蔽剂,将之应用于莱克多巴胺。

  研究:持之以恒

  上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学术界开始研究莱克多巴胺,至今余热未消。其中,最热的属合成技术创新。

  1997年,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的陈代谟等人发明新型合成方法;2000年,香港理工大学陈新滋等改进了合成方法;2004年,中山大学一批科研人员再度发明新型合成方法。而到2006年,山东大学研究员王明刚还指导硕士生万刚做了莱克多巴胺合成研究,并有硕士论文问世……

  南方农村报记者找到了中山大学药学院发明新合成方法的专家,他愿意谈谈,但要求匿名。他介绍,当年之所以研究这个东西,就是因为看到FDA允许使用,以为国内很快就能够放开,有很广泛的推广价值。“当时是作为一种技术储备来搞的。”针对于网上传说他拿到了专利批文,他透露,已经公示了,但最终批号未下来,“目前来看莱克多巴胺是无法解禁了”。

  2002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的丁焕中等研究专家发表《营养重分配剂莱克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一文,文中提到:“虽然盐酸莱克多巴胺能否在中国批准生产和使用仍需大量试验验证和相当一段时间,但同盐酸克伦特罗相比莱克多巴胺选择性地作用于β2受体,无毒副作用,且在动物体内代谢迅速,无需休药期,而克伦特罗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禁止作为促生长和营养重分配剂用于食品动物,故作为促生长和营养重分配剂,莱克多巴胺在养猪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月19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就此咨询丁焕中教授,他的观点与当年似已有较大差异。他说自己从未研究莱克多巴胺这个东西,当年也仅仅是把国外的研究进展介绍进来。他认为,应该谨慎地对待莱克多巴胺,“国外允许用,不代表我们就能用。当年的数据都是国外公司做的,很可能出于它的利益考虑。农业部近一两年内会重新做实验,用我们自己的数据说话,对这个东西有新的结论”。

  在采访过程中,南方农村报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专家一听咨询莱克多巴胺就推辞。这与谈论盐酸克仑特罗时的情形大相径庭。有学术界的人称:“莱克多巴胺是否允许使用一直存在学术争议,农业部内部也有两种不同意见。有些专家甚至自己就搞这个东西在推广,在现行法规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情况下,出来说话比较敏感。”

  出口:一种理论可能?

  在网上,可以找到大把公司宣称自己拥有莱克多巴胺,并称主要做出口业务,希望搞出口贸易的客户跟他们联系。在美国等地允许添加的情况下,这样的外贸生意听起来似乎应当存在。

  然而,南方农村报记者了解到,所谓莱克多巴胺出口纯属谎言,因为我国根本不允许生产、使用、销售。

  广东省食品与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处汪科长介绍,这属于贸易壁垒的问题,国内既然都不允许使用,当然更不允许生产和出口,所以厂家生产、销售、进出口都是违法的。

  而曾经在公司合成过莱克多巴胺的阿华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个东西不能生产,所以根本不存在进出口的问题。那些声称可以出口的消息都是忽悠人的,目标主要是吸引国内客户。

  南方农村报记者发现,不少厂家声称莱克多巴胺的出口海关编码为2922.1100。不过,在海关编码目录里,这个编码属于单乙醇胺。有化学专业人士认为,在化学分类上,莱克多巴胺属于单乙醇类,它虽然无法生产,但从理理论上讲是可以出口的。

  南方农村报记者就此向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咨询,对方未作解答,称归药监部门管。

  不过,南方农村报记者找到了一则因生产莱克多巴胺而被罚的新闻。据《天天商报》报道,2007年7月-9月,浙江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现嵊州市三界镇一家化工助剂生产企业生产违禁药品莱克多巴胺,经查,该企业是为深圳一出口贸易公司生产,而该外贸公司已把2365多公斤莱克多巴胺出口海外。此案最终结果,该化工企业负责人张某被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5万元,追缴违法所得20余万元。(来源:南方农村报)
戈壁明珠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莱克多巴胺作为替代品也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是这么迷雾重重,允许用就用,不允许用就应该禁止。
pingguw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正常,现在的报社就是座谈社,如果主管部门也这样,也许就不会有这种事情了,其实主管部门是最知道的,就是不愿管而已。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