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推荐你心目中的药学专家!--积分奖励

浏览0 回复40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皎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朱家壁,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执教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专业。1964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后留校执教,于70年代后期起,以出版著作、发表论文、举办讲座、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课程等形式率先将国外新兴学科“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引入国内。80年代留学日本,获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与译作有«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剂学»等。现于教学、科研第一线辛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口服缓控释制剂,纳米粒分散系统,干粉吸入剂等,发表论文多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

现兼任中国药典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人事部博士后流动站评审委员,国家和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中国药学杂志编委,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编委等职。

联系方法:

Tel: 025-3271372(o) Email: zjbbox02@vip.163.com
皎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郑梁元教授

消息来源 中国药学杂志 2001 05
http://www.xkpharm.com/gyxk.htm

郑梁元 教授,江苏省苏州人,我国知名药学、药剂学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我国药剂学专业中颇具声望与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系,取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药学系主任、教务处长、药学院院长、副校长等职务,曾担任中国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1987 — 1988年应邀赴美国IOWA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后多次赴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港澳做学术访问。1995 — 2000年任珠海经济特区知名制药企业丽珠医药集团副总经理,并受国家科技部委托组建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年9月,郑梁元教授应香港Rowell Overseas Holding Limited集团的邀请,引进外资来沪创立了以建立具备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型制剂技术平台及专研高科技含量新药为目标的研发实体——兴康医药,并把其主要研究方向定在对于缓控释、苦味掩盖及智能化给药系统的研究上,这些技术的研发成果将会直接缩短我国制剂研究同国际在制药技术水平上的差距。2003年,郑梁元教授经上海市科委专家评选入“2003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30强。
作为药学教育改革先驱的他,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套(17部)药学专业实践指导教学丛书,以“基础理论厚,专业知识面宽,基本技能熟练”的教学思想时刻叮嘱着他的学生们,并出版专业著述《药用聚合物的理论与实践》、《药剂学》、《中成药学》、《高等药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等50多篇(部);作为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兼职和荣誉教授的他,诲人不倦地继续指导培养着博士等高级人才,并担任《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剂学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等多个国内重要专业文献的编委和主审。

附件中的消息来自于:中国药学杂志 2001 05
药剂学家郑梁元教授
庄洪波(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珠海519020)
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1 - 2494(2001) 05 - 0348 - 01
  郑梁元教授,江苏苏州人,1943 年10 月生。1968 年毕业于南京药学
院(现中国药科大学) 药学系,1968~1978 年在河南531 工程总指挥部中
心医院任药师,1978~1981 年在南京药学院读硕士研究生,后留校任教。
1987 年2 月~1988 年8 月赴美国IOWA 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以后多次
赴美国、德国、意大利、香港做学术访问及学术报告。历任助教、讲师、副
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先后担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系主任、教务处
处长、药学院院长、副校长等职。现任丽珠医药集团副总经理和国家中药
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郑梁元教授长期在一线从事药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专业为药剂学,包
括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及工业药剂学,先后主讲了本科生的工业药剂
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研究生的药剂学选论、主动靶向给
药系统、药物释放技术、药剂学进展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缓控释制
剂、液体制剂及苦味掩盖技术等。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理论与方
法等方面建树颇多,在控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数学模型的研究、促渗剂对
水合胼胝类脂盐转变影响的研究以及苦味掩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并主持了红山胶囊、头孢克肟
胶囊、特非那汀分散片、罗红霉素分散片、己酮可可碱缓释微片胶囊、胰岛素微球、托布霉素眼胶等多个新药
研究。先后发表了专业著述50 多篇(部) ,包括《药用聚合物的理论和实践》、《中成药学》、《药剂学》、《高等药
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等专著。特别是在药剂学科的教学、科研和事业发展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提
出的“基础理论厚,专业知识面宽,基本技能熟练”的教育思想在药学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功。他组织编
写出版了我国第一套(17 部) 药学专业实践指导教学丛书,为规范实验指导、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出了突出
贡献。他但任中国药学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医药工业科
研开发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同时还应邀担任多家著名高校兼职或荣誉教授,如中国药科
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以及香港浸会大学等,并为《中国药学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
志》、《广东药学》等多家学术杂志的编委,在推动我国药剂学科发展的社会活动、学术活动中表现突出。
郑梁元教授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勇于开拓,他任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3 年来,做了大
量创造性工作,为中药现代化、中药制药工程化进行了宝贵的实践。他对中药悉心研究,从生药资源到现代
中药,从定性到定量,从传统的检测控制手段到指纹图谱控制,从单方到复方,从新药研究到二次开发,从中
药传统加工技术到中药制药工程化的研究等,都提出了建设性思路。他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采取
“小核心、大网络”的工作框架,整合社会资源为中药行业服务,他率先主持了超细粉体技术在中药领域科学
系统的研究,他亲自承担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现
代中药质量评价系统方法学研究”被列为广东省百项科技创新项目,该课题被誉为中药发展的“瓶颈”工程。
郑梁元教授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是我国药剂学界颇有声望、具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之一。他具有高尚
的人品,不图虚荣、不谋权势,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待人宽厚真诚,他以自己的品德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同
事们,是大家公认的良师益友。
皎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姓 名
梁文权
性 别

所在学院
药学院

办公电话
87217376
Email地址
wenquanliang@cmm.zju.edu.cn



研究方向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及药物的控制释放研究/反义寡核苷酸、干扰素、基因疫苗

导师简介
1965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1976年以前主要从事中草药制剂与植化研究,1977年至浙江医科大学药剂教研室工作。1982年-1984年在美国Utah大学做药物控制释放的基础理论研究,1985年回国后从事药物控制释放研究, 1991年-1992年在美国California大学药学院任客座副教授,研究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数学模型,1992年晋升为教授。现在主要从事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及药物的控制释放研究,已经完成药物在皮肤内的生物转运等四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正在进行反义寡核苷酸、干扰素、基因疫苗给药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九十余篇,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学》等卫生部规划教材书,参编书四本 现为浙江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副主编,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等五份杂志编委。王珏、梁文权, 新生儿庆大霉素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其预测血药浓度能力的评价, 药学学报 2001, 36(9):703-706Fu, X.C., Liang, W.Q.,Prediction of corneal permeability using polar molecular surface areas, Die Pharmazie 2001, 56 : 667Wang Jue, Liang Wenquan, Wu Jianjun, Pan Cunmei. ,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analysis of amikacin and validation on neonates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 Acta Pharmacol Sin 2000,21(10):954-60.Qiaohong Hu, Wenquan Liang, Jiali Bao, Qineng Ping.,Enhanced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tetracaine by electroporation,Int J Pharm 2000, 202(2):121-4
皎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药剂学家和药学教育家-顾学裘先生
顾学裘 (1912— )
顾学裘,药剂学家和药学教育家。长期致力于药学教育和药学研究,培育了几代药学科技人才。他在药物制剂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对我国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尤其在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顾学裘:1912年2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张家村。从小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童年在私塾和乡村小学读书,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础,练得一,手好字。1926—1931年,在青浦县立中学和东吴大学上海附属二中学习。1932年,考取上海中法大学药科。在大学学习期间,翻译了一本日文书《定性分析化学表解》,于193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他又译编了一本《药用有机化学》,于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在中法大学读书期间,还参加了中华自然科学社,经常在该社上海分社与一些有志好学的青年研讨科学技术问题。
1936年中法大学毕业后,他到南京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任教,兼任该校附设高级药剂职业科主任。他先后担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1940年,晋升为讲师。
1944年冬,他考取公费留学,于1945年夏赴英,就读于伦敦大学药学院。1947年,毕业获药学士学位。提供他奖学金的英国一家制药厂(ICI)厂长一再挽留他在厂里工作,但一心要把学成的专长贡献于祖国药学事业的顾学裘,却婉言谢绝了英国厂长的盛情挽留,放弃了优厚的待遇,于1947年12月毅然回国,受聘到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任副教授。当时,国民政府统治区一片混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一个月的工资不敷全家一周之用。他的一位在外资药厂工作的老同学特来劝他到外资厂工作,但他坚定地答复说:“如果图个人的享受,我就不回国了。为了祖国的药学事业,我宁愿当个穷教授。”他谢绝了老同学的美意,坚持工作在祖国药学教育的第一线。
1949年8月,他任浙江医学院教授。1950年,任药学系主任兼任浙江第一制药厂(现杭州华东制药厂)厂长。他同工人、技术人员打成一片,在以一幢住宅为厂房的简陋条件下,从实际出发,艰苦创业,建设药厂,发展生产,扎扎实实地做实际技术指导工作。他只尽义务,不取报酬。有一年春节,药厂的一位副厂长给他送去200元的支票,但是,第二天他又把支票交给厂工会主席,作为工会的活动经费。药厂职工对此深为感动和钦佩。
50年代,我国的医药事业进入了新生发展时期,广大药工人员亟待学习提高。但当时国内药学书籍很少,顾学裘利用从国外搜集带回的资料,结合国内调查了解的情况,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编著工作。他先后编著出版了《药物?定》、《药物?定续编》、《现代药物学》,并与他人合编《实验药剂学》等著作,均由杭州新医书局出版。1956年,又出版了专著《制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些著作在药学图书缺乏的当时,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特别是《制剂学》专著,在当时代表了国内制剂学的先进水平,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被卫生部选定为对外学术交流的十大医药著作之一。
1955年8月,浙江医学院药学系调整到东北药学院(即今沈阳药学院)。顾学裘顾全大局,带头并率领药学系的一批教职工到东北,此后一直任沈阳药学院教授。1957年,他担任该院教务长。他在反右派运动中,以及以后的多次***运动特别是“***”中,曾受到种种冲击和迫害,但他没有为个人的逆境而沉沦,坚信社会主义祖国需要科学技术。他以蒲松龄“落第自勉诗”的诗句“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勉励自己,坚持不懈地潜心治学,默默地工作和钻研。在这风风雨雨的20年中,他培养了3名研究生,担任了20余个年级的讲课任务,进行了20多项科学研究工作,发表了10余篇论文,编写出版了《长效制剂综述》、《药物制剂注解》,主持或参加编写出版了《药剂学》全国教材、《常用药物制剂》、《药剂学专题选编》等著作。
1978年以后,他先后任沈阳药学院药学系主任、沈阳药学院副院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药剂分科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委员、辽宁省科协副主席、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药学专题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辽宁省民盟副主任委员及《药学学报》等5种全国性杂志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等职。他精神焕发,自书题为“故友重逢”诗:“相逢共庆得余生,犹是少年一老成,委曲千般微笑罢,欣看桃李更芳馨。”以此抒发他欣慰豁达的心境和奋进不息的意志。
在1978年至今的10余年间,他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6名;他领导制剂研究室和研究生,并与校内外广泛协作,进行了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开发了10余个系列品种,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参加了7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交流;主编出版了《药物制剂注解》(再版)、《药剂学》(全国教材)、《药物制剂新剂型选编》、《药物制剂专利手册》、《英拉汉药学词汇》等7部著作,近500万字。198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获沈阳市科技突出贡献奖。
致力于药学教育半个多世纪 培育了几代药学人才 顾学裘早在30年代就倾,心于培养药学专门人才。当时,我国的药学教育相当落后,1936年,在南京建立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唯一一所独立的高等药科学校。当时从上海中法大学药科毕业的顾学裘,怀着振兴祖国药学的大志,来到这所新建的国立药专任教,兼任附设高级药剂职业科主任。由于学校新建,教师较少,他在校8年间,担任了从基础到专业的5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他不仅认真负责地教好每一门课程,而且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辛勤地编写教材,先后编写出版了《药用定量分析化学》、《药剂学》等4门课程的教材,保证了教学的需要。
他在浙江医学院任教授和药学系主任期间,担任主要专业课“药剂学”主讲。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学习国外经验要结合中国实际。他重视国内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注重掌握第一手资料,特意请来一名绘图技术人员,跟随他一起下厂调查,将一些制剂专用设备和工艺流程等绘制成教学挂图。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挂图和实物教具,有效地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他积累和掌握了大量的实际资料,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他的讲课不但条理清晰,板书规正,而且密切联系实际,富有启发性,深得学生的欢迎。他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环节,认真指导青年教师做好实验准备,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经常深入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实验操作,还亲自做示范表演。他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为这是办好药学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他对教师的充实、调配都亲自过问,对教师的培养提高也很关心。他特别注意在教学、科研等实践中培养提高教师,有计划地安排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给他们创造锻炼提高的条件。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浙江医学院药学系成为当时国内实力较强的药学院系之一。
皎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他在沈阳药学院任教的35年中,除了担任几十个年级的教学和培养2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任务外,还参与学校的领导和决策,对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发展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在药剂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两次担任药剂学全国教材的主编,多次主持或参加药剂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他在建立药物制剂专业、重视和加强我国药物制剂的研究和生产等方面,曾多次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1980年,与他人一起提出“建立药物制剂专业的建议”的呼吁。现在药物制剂专业已列入国家专业目录,并已正式招生。

他不仅重视学校教育,而且十分关心在职制药人员的学习提高和知识更新。几十年来,他通过讲学、办班等各种形式,向广大药学工作者传授药学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新剂型、新品种。1981年,他在全国药剂技术工作会议上作了《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大力培养药学人才》的报告。提出六项具体措施,包括办好药学院系,发展中专药学教育,开办函授和业余大学,举办业务培训班、专题短训班、骨干提高班以及各种形式的讲座、讲学活动等。近几年药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基本实践了他的建议。此外,他几十年来编写出版的近30部著作,都在不同时期为国内药学工作者的学习参考和知识更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顾学裘认真教书育人,对青年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经常以他亲身的经历和切身的体会,开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医药事业。他言传身教,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现在他的学生已遍布全国各地,奋斗在祖国药学事业的各种岗位上,一大批学生已成为有成就的专家和有关方面的骨干。1985年11月,在南宁召开的中国药学会第二次全国药剂学术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他的学生200余人,签名祝贺他从教50周年,贺词为:“顾学裘老教授领导全国药剂学会暨五十年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作出国际公认的重大贡献纪念。”
潜心于药物制剂研究40年 顾学裘于50年代初立志从事药物制剂的研究。当时,我国的药物制剂研究和生产都十分落后,大量制剂依靠进口。顾学裘深感自己作为药剂学教授应为振兴和发展我国的药物制剂贡献所长,作出努力。当年的科研工作条件差、困难多,他发动和组织药剂教研室的教师,在简陋条件下进行生物制剂、乳剂和制剂辅料等多项研究。1955年,发表了《白及胶质的提取及其性能的研究》和《白及胶作为片剂赋形剂的研究》两篇研究论文,已被国内外许多研究、生产单位所引用。
60年代,他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开展长效制剂和前体药物制剂的研究。他首创性地研制了长效维生素B12和长效普鲁卡因等新制剂。普鲁卡因长效制剂,国外是用普鲁卡因盐基制成的桃仁油溶液,而他设计研制的新制剂包括速效和长效两部分配制的水液,用药后既可迅速发挥止痛作用,又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1963年,他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编写出版了《长效制剂综述》(人民卫生出版社)。他在长效制剂和前体药物制剂的研究领域,当时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

70年代,他主要从事药物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包括静脉乳剂、微型胶囊、脂质体、磁性微球剂等。1978年,由他组建和领导的制剂研究室就是以新剂型为研究方向的。他看到癌症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生命,就及时把工作重点转向抗癌药物新剂型的研究。在80年代的10年间,他领导研究室开展广泛协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创制了抗癌药物“导弹”式载体——多相脂质体系列品种10余个,其中油酸多相脂质体(139)、复方唐松草新碱多相脂质体(139-2)、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139-3)、环磷酰胺多相脂质体(139-7)等,已有多家药厂生产或准备生产。药理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抗癌药物多相脂质体具有淋巴系统定向性,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现在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皎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脂质体是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许多国家都在进行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导弹”的研究。但是由于脂质体对药物的包封量不足和加热灭菌不稳定等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长期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顾学裘首创的多相脂质体,突破了上述难关,使这一新型药物载体从实验室研究推进到工业生产和临床应用的阶段,并且由于他在组方和工艺上的革新,可使工业生产大大简化工艺过程。在1984年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来自各地的专家对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鉴定书称“多相脂质体是在国外脂质体基础上创造的新剂型,设计思想科学,技术方法先进,解决了国内外脂质体研究中存在包封率较低和不能热压灭菌的两大技术关键问题,使脂质体从长期停滞在实验室研究进入到临床医疗和工业生产,有关键性的突破”。
顾学裘在这10年多的抗癌药物新剂型研究中,先后发表了105篇论文;编写了60多万字的《中国多相脂质体研究》(即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及《抗癌药物新剂型学术研究论文集》(中文本1册,英文本2册);有32篇论文在七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1990年2月下旬,79岁高龄的顾学裘,亲自赴美国参加佛罗里达大学主持召开的国际脂质体学术讨论会,并作了《在抗癌化疗方面多相脂质体的研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我国10多年来在“多相脂质体”的研究、生产和作为抗癌化疗药物“导弹”式载体用于临床的情况,博得了同行专家们的赞赏和重视。

现在,年已八旬的顾学裘,仍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坚持奋进在攻克癌症的科研岗位上。他除了继续进行抗癌药物新剂型的研究工作外,还计划和主持编写《中药抗癌抗衰老研究进展》、《防癌抗癌纵横谈》、《汉日英拉药学词汇》、《科学的养生观》和《群芳谱》(药草花卉摄影图谱)等多部著作,决心为祖国医药事业奉献晚年余热。

(作者:郦章安)

简历 1912年2月13日 生于江苏省青浦县(现属上海市)张家村。

1932—1936年 在上海中法大学药科学习。

1936—1945年 任南京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助教、讲师。

1945—1947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获药学士学位。

1947—1949年 任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副教授。

1949—1955年 先后任浙江医学院教授、药学系主任兼任浙江第一制药厂厂长。

1955年 任东北药学院(今沈阳药学院)教授。

1957年 任东北药学院(今沈阳药学院)教务长。

1978—1981年 任沈阳药学院药学系主任。

1980年 后任中国药学会第十六届副理事长、药剂分科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药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委员。

1981—1983年 任沈阳药学院副院长。

1983 任沈阳药学院制剂研究所所长、制剂研究室主任。

主要论著 1 顾学裘.药物鉴定续编.杭州:新医书局,1952.

2 顾学裘,沈文照.实验药剂学.杭州:新药书局,1952.

3 顾学袭,沈文照,胡晋等.白及胶质提取及性能研究.药学学报,1955,3(1):75—87.

4 顾学裘,沈文照,陈瑞龙等.白及胶作为片剂赋形剂的研究.药学学报,1955,3(2):257—265.

5 顾学裘.制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6 顾学裘.长效制剂综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7 顾学裘.药物制剂注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8 顾学裘,张汝华,童寅生等.常用药物制剂.沈阳:辽宁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9顾学裘,王承裕,刘国杰等.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10 顾学裘,李焕秋,李长江等.鹤草酚微型胶囊制备工艺的探索及释放度研究.中草药,1980,11(2):56—61.

11 顾学裘,李焕秋,乔博路.鹤草酚精氨酸盐注射液的研究.中草药,1980,11 :346—349.

12 顾学裘,邹善卿,李焕秋.微型胶囊释放药物的机理.药学学报,1980,15(11):699—704.

13 郦章安,顾学裘.建立药物制剂专业的建议.药学通报,1980,15(12):23—25.

14 顾学裘,郦章安.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大力培养药学人才.医院药学杂志,1981,1(1):5—8.

15 顾学裘,滕彩文,钱文心等.前体药物喘通琥珀酸盐与双羟萘酸盐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1,总13:57—63.

16 顾学裘,钱文心,王永金等.长效喘通制剂的研究.药学学报,1982,17 :469471.

17 顾学裘,马竹卿.从提高免疫功能角度设计的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中成药研究,1982,(12):4—6.

18 顾学裘,马竹卿,李焕秋等.多相脂质体139等抗癌活性的筛选.中草药,1982,13(4):13—19.

19 郑俊民,顾学裘.多相脂质体139液晶态的物理特性观察.药学学报,1982,17(12):942—944.

20 罗金德,顾学裘,马竹卿等.喜树碱多相脂质体的研究.药学学报,1984,19(1):63—68.

21 顾学裘,马竹卿,李焕秋.药物制剂新剂型选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22 顾学裘,陈济民,孙祖绳等.英(拉)汉药学词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3 顾学裘,李民,顾茂健.多相脂质体139抑制DNA、RNA、蛋白质生物合成机制的初步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5,2(2):99104.

24 唐世军,顾学袭,苏德森.高三尖杉酯碱多相脂质体注射液的研究.药学学报,1986,21 :630—634.

25 顾学裘,彭海卿,邓英杰等.药剂专利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26 戚洪,顾学裘,李焕秋.氨甲蝶呤(MTX)多相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与渗漏研究.药学学报,1987,22(1):48—52.

27 高晓彦,顾学裘,陶钧.环磷酰胺(CP)的含量分析方法及其在CP多相脂质体(CPL)化学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药物分析杂志,1987,7(5):290292.

28 顾学裘,张清民,苏兴仁等.喜树碱多相脂质体对肿瘤细胞动力学及分子药理学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8,5(3):161167.

29 顾学裘,奚念朱,魏树礼等.药剂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0 顾学裘,韩扬.英汉对照中药与健康长寿.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

参考文献 〔1〕郦章安.药剂学家顾学裘教授.药学通报,1982,17(4):223225.

〔2〕中国药学年鉴(1980—198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0-33.

〔3〕技术鉴定证书(辽科工鉴字[84]40号、沪科三鉴字[84]101号).1984.

〔4〕中国科学家辞典(现代、第四分册).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5:385—387.
冷冷的冰雨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wangshirf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皎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只是列举了一些!
并不是推荐!
因为本人是药学制剂专业的!
哈哈
原文由 wangshirf(wangshirf) 发表:
怎么都是药剂学的?
wangshirf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