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今古计量方法 中国度量衡通史

浏览0 回复17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xing-x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吴承洛度量衡史中以秦汉每斤重258.24克,这个数字偏大,其来源系根据吴大澄称秦钧权(一个)、石权(一个)重量而得来(从湘平与公制克数相折合,得每斤重258克余),所用材料太少,从多数材料看,还是以斤重接近250克为众。258克或更重于258克的数值也有,然而是不多见,也是不精确的(吴氏同时列举的一个斤重的秦权,只重226.3克)。
    新莽改制,尺制、量制是恢复秦时的标准,整顿了参差不齐的尺子和量器,但在衡制方面却是大有别于秦制。据刘复对新莽嘉量实测,全器共重13600克。《汉书、律历志》说“其重二钧”(60斤),平均每斤合226.666克。这是新莽时一斤的标准重量,斤重小于秦时的250克。按:250克由一合所容2400粒秬黍之重(一两),以其克数乘十六两而得,226.66克当为16两乘2176黍之重(克数)。新莽一龠为十毫升,容黍约为1066黍——按1.2毫升的二分小铜量容黍128枚比例推算,即一合20毫升容黍2133粒,其重乘16,约为222克,与226.6克相距不远。因之新莽斤重克数较少,就是按莽制较小(10毫升)的铜龠所容的较少黍子(一千零数十黍)之重量按一斤的两数计祘而得的结果。他这样做倒是使度量衡三者统一于一个器上(嘉量),纠正了过去衡与度量脱节的现象。新莽改革币制,其货币之重也就按每斤226.666克来安排。据实测大布黄千与次布共十二枚平均折算每斤为229.58克,与嘉量所标定的斤重极为接近。看来以250克作为新莽一斤之重并不合适。
    新莽一斤的标准既为二百二十几克,但现在的环权(铢、两、斤、钧、石,圆形,中有圆孔,圆孔之径为外径三分之一)往往有超过此数的,这个问题如何解释呢?按:甘肃定西称钩驿出土的刻有新莽铭文的铜石权,平均每斤合249.6克;九斤权,重平均每斤合246.98克;六斤权,每斤合246.25克和241.025克;三斤权每斤合243.35克。湖北枝江县在1981年出土一套新莽铜环权(十斤、九斤、三斤、二斤、一斤)按自铭重量与实测重量折算各权一斤之重分别为237.5、233.3、231.6、230、220克,单位量值较甘肃的为小。(《文物》1982年8期,邱光明:《略言新莽铜环权》)又.新莽的漯仓铜斛器重13900克,自铭重58斤,每斤合239.7克。这些环权轻重不一致,权越大越重。看来在日常实际使用(收实物税等)的衡器中,以大权进是官府所不肯轻易放弃的原则。西汉的环权已有较重者(258克),为人所接受,新莽之权比之尚有所减轻,这就更易蒙混过去。入之以大,可坐收其利,莽权名义上一斤之重减少了9.4%(自250克减至226.6克),实际所减不多的原因大概在此吧。我们不能不信法定的嘉量,而去偏信那些参差不齐的环权。以法定标准而言,还是按新莽嘉量,说其一斤之重为226.6克为宜。何况已出土的新莽斤权重量也有小至220克的(枝江出土)。
xing-x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吴承洛定新莽之权一斤之重为222.73克,强于一斤250克之说。但吴氏的问题在于他把东汉斤重定为与新莽同制,这是不对的。刘秀光复汉室,在度量衡方面也恢复了西京旧贯(具体数值有略增者)。《后汉书•礼仪志》说“水一升,冬重十三两”。东汉铜斛容积以二万毫升以上居多;如容20300、20400、20440、20500毫升的,今以20300毫升计算,其一升为203毫升(略大干西汉的200毫升),盛水重203克,即东汉一两=203÷13=15.615克,一斤重15.615克×16=249.8克,约言之为250克。东汉的光和大司农铜权(12斤)重2996克,平均每斤合249.7克,可为一斤250克的物证。至于与此有差异者,虽也不少,如汶江市平铁权(四斤权)每斤合257克、成都市平铁权(三斤权)每斤合241.7克,成都东汉墓出土的三枚铜环权每斤合241克,另有几个铁权每斤合236.7克、236.6克、270克,洛阳出土的百一十斤石(青石)权重23940克,每斤重217.6克,还有两个东汉权每斤折合重219克,200克。度量衡器的紊乱,这种情况无代无之,都不能动摇由《礼仪志》所揭示的,按水的比重计算出来的合乎科学的标准重量。
    在衡制方面,应该说是西汉东汉,两汉同制,新莽将斤重减轻,不过是一个短时问的历史插曲(东汉220克的权可能是新莽之制遗存下来,用于小以出之的场合)。

    大秤与小秤
    尺制、容量都有大小两制,衡制是否也有大秤小秤呢?从已有的资料可知,在汉代衡器确是有大小两制。大秤,即上述250克一斤,而小秤的一斤、一两只及当时大秤一斤、一两的十分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古时铢的轻重主要有两种口径:一是。一铢当重百黍(《汉书•律历志》中说“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说文》中说:“十黍为累,十累为铢”,一铢也是百黍)。二是“十黍之重为铢”(《荀子•富国篇》杨惊注)。后者为前者的十分之一。吴承洛在他书中曾引用梁时陶宏景《名医别录》中的话:“分剂之法,古与今异。古无分之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即24铢为一两)。”一分既是容量单位,如以容量中所盛之黍计之,即是重量单位了。四分盛二百四十黍,以二百四十黍之重为一两——24铢,即此处之一两为一般的二千四百黍重二十四铢、一两的十分之一。这段材料十分重要,不可忽略。
    由此可见药材的方剂的计量与一般物品的计量完全不同,用的是一杆小秤。一般称物的权衡一斤是250克,抓药的小秤一斤只重25克,一两只重1.5625克,一铢只重0.0651克。《伤寒论》等古医书中药方所标的两铢重量都可按这样小的比例来折算,用当时的市秤来计量就不合理。

      由上可知《伤寒论》中用药量,以我们所提出的小秤所合克数来折算,数字是可信的,用之不会出人命;如不按小秤折算,《伤寒论》中用药动辄以数两计,再大胆的医生们也不敢用古方中的这些重药量。以十分之一的比例折算的汉代小秤(有人说可能始于东汉之末),只适用于开方抓药,不适用于其它场合,如称黄金。当时黄金流通量很多,也用市秤称量,不用称药的小秤,说称量黄金与称量药材用同一杆的秤,是不正确的。汉代还有量药的小铜量,与称药用小药秤是平行的特殊量制与衡制。据《武威汉简》医方所载,以斤两计的药味有黄连、石膏、人参、细辛、当归等;以容量计的药味有白芷、门冬、款冬、川芎、黄芩、蜀椒、吴茱萸等。小药量和小药秤就是针对不同的药味而分别使用的。
    承认有小药秤的存在,中外不乏其人。有的定药秤小两之重1.08克(丹波元坚),1.871克(小岛尚质)、有的定一两为1—1.6克(王伊明),各有各的推算方法,但总不如“十黍为铢”的资料的平易与可靠。这里都不采取他们的说法。
liuyann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sql21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看完全文,佩服得五体投地,楼主够专业、够耐心、够细心了,共享了!谢谢。
xing-x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wodeai66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莞城.XiS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