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CCD的线阵、面阵及其对应的光学系统的讨论

浏览0 回复59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yushush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谢谢acronis兄弟的细致剖析,,学到不少东西。再次感谢!
acroni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cronis(acronis) 发表:
原文由 kolee(kolee) 发表:
原文由 yushushi(yushushi) 发表:
有一点个人对全谱采集的认识,不知道有没有错误(因为出现疑惑),所以拿出来晾凉和大家讨论讨论,这样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能够及时发现并更正!希望大家帮忙:)
关键技术上有难关(技术壁垒)不好突破,还是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又或是交叉色散光学系统本身有什么不适合直读光谱的地方?还是直读光谱对于谱线的分辨率,线阵就完全可以达到,不需要面阵(很多东西都是适合为好,不需要用高射炮打蚊子)?在此想和大家讨论下原因。

我想主要原因在两点:
1.成本问题。中阶梯光栅+面阵ccd的性价比不是直读光谱仪能承受的。
2.效率问题。中阶梯光栅的效率普遍很低,因为采用的分光级次很高,大量能量被分散到无需的级次。没人能接受打了几秒钟的火花才采到一丁点能量。


          交叉色散不适合于光电直读的方式,因为这会弄得整个光学系统及其巨大。对光电直读用罗兰圆足够了。采用中阶梯光栅色散系统,成本过高,不管是中阶梯光栅还是制冷型CCD都是光电直读难以承受的。中阶剃光栅系统能检测几乎所有的谱线,性能上相对于火花直读过与奢侈了。

          效率上,没有中阶梯光栅效率低的说法。实际上中阶梯光栅有很高很平坦的效率曲线,采用李特罗或者近似李特罗的入射角入射,可以获得全波段30%以上的效率,这是非常厉害的。更重要的是,中阶梯光栅分光具有更高的色散率,这可以缩短焦距,提高F/#,这又提高了光通量。从光学系统的效率而言,中阶梯光栅的结构大大优于罗兰圆,但还是前面说的,性能好过了头。


      更正一下, “交叉色散不适合于光电直读的方式,因为这会弄得整个光学系统及其巨大。”此话有误,交叉色散在相同的分辨率下其实反而有利于缩小体积。我错误的看成了另外一种结构,在此更正并致歉
acroni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urongwang(xurongwang) 发表:
刚开始我们不可能开发真空型的,那么就不需要镀膜了,满足要求的就是最好的!不求最贵的!

        CCD分很多种,从低端到高端,对于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差别很大,有几百块钱的CCD,也有几万块钱的CCD。
        而且普通CCD的量子效率曲线分布一般都在可见光,到了400nm就很低了,350nm以下量子效率几乎为0,这对人眼(380nm-700nm)来说足够了,对于做火花直读难说了。而且镀膜有助于提高在紫外和短波方向上的量子效率。
        总之,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chauchyla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用过热电制冷的CCD直读光谱仪,其灵敏度一点不次于PMT,检出限很低(超低O,N都能做,由于没标样所以不太好说分析结果如何),可以做纯金属分析,感觉CCD直读光谱真是个好东西,功能太强大了,好久没摸那台CCD了,还有点想念啊..呵呵..
huajianlei198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jack51007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ccd(wccd) 发表:
原文由 yushushi(yushushi) 发表:
主要是想问,为了全谱考虑,已经选用了CCD采集了,,为什么现在大部分的直读仪器制造商都选用了线阵而非面阵呢?


请问那些厂家直读光谱用了CID线性扫描检测器?

我知道有一款热电的ICP全谱用的就是CID。
jack51007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CCD普遍的最大QE(光子效率)一般在400nm附近,大多数CCD都在250nm有很好的检测能力,然而CCD在真空紫外域有一个灾难性的“QE凹坑”,原因是通常工艺制造的CCD器件中光子要穿越透明的多晶硅电极层,而这个多晶硅层对真空紫外光子有很强的吸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于真空紫外的CCD一般采用基片减薄、背面受光的结构,使其工艺复杂度大为上升。因此,可以在200~220nm谱域工作的CCD是很昂贵的,而在200纳米以下工作的CCD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用罗兰圆和CCD线阵的结构,只需要几块紫外增强型的线阵,而如果用面阵的话,整块紫外增强型面阵器件的成本要远远高出,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厂家倾向于线阵结构的原因吧。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mlb20033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分享
yushush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ack510070(jack510070) 发表:
CCD普遍的最大QE(光子效率)一般在400nm附近,大多数CCD都在250nm有很好的检测能力,然而CCD在真空紫外域有一个灾难性的“QE凹坑”,原因是通常工艺制造的CCD器件中光子要穿越透明的多晶硅电极层,而这个多晶硅层对真空紫外光子有很强的吸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于真空紫外的CCD一般采用基片减薄、背面受光的结构,使其工艺复杂度大为上升。因此,可以在200~220nm谱域工作的CCD是很昂贵的,而在200纳米以下工作的CCD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用罗兰圆和CCD线阵的结构,只需要几块紫外增强型的线阵,而如果用面阵的话,整块紫外增强型面阵器件的成本要远远高出,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厂家倾向于线阵结构的原因吧。

多谢解惑!学习了。
mlb200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ack510070(jack510070) 发表:
CCD普遍的最大QE(光子效率)一般在400nm附近,大多数CCD都在250nm有很好的检测能力,然而CCD在真空紫外域有一个灾难性的“QE凹坑”,原因是通常工艺制造的CCD器件中光子要穿越透明的多晶硅电极层,而这个多晶硅层对真空紫外光子有很强的吸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于真空紫外的CCD一般采用基片减薄、背面受光的结构,使其工艺复杂度大为上升。因此,可以在200~220nm谱域工作的CCD是很昂贵的,而在200纳米以下工作的CCD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用罗兰圆和CCD线阵的结构,只需要几块紫外增强型的线阵,而如果用面阵的话,整块紫外增强型面阵器件的成本要远远高出,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厂家倾向于线阵结构的原因吧。
了解的这么多,是做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么?
jack51007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mlb2003(mlb2003) 发表:
原文由 jack510070(jack510070) 发表:
CCD普遍的最大QE(光子效率)一般在400nm附近,大多数CCD都在250nm有很好的检测能力,然而CCD在真空紫外域有一个灾难性的“QE凹坑”,原因是通常工艺制造的CCD器件中光子要穿越透明的多晶硅电极层,而这个多晶硅层对真空紫外光子有很强的吸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于真空紫外的CCD一般采用基片减薄、背面受光的结构,使其工艺复杂度大为上升。因此,可以在200~220nm谱域工作的CCD是很昂贵的,而在200纳米以下工作的CCD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用罗兰圆和CCD线阵的结构,只需要几块紫外增强型的线阵,而如果用面阵的话,整块紫外增强型面阵器件的成本要远远高出,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厂家倾向于线阵结构的原因吧。
了解的这么多,是做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么?

我靠研究这个拿了个学位。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