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贴]:工作中涉及到ESI中的一些现象及解释

浏览0 回复9 电梯直达
瓢虫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M+和(M+1)+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讲,ESI在正模式下只会出现加合离子(M+H、M+Na等),APCI和APPI可能出现M+离子,但在实际工作中(LC-MS),却遇到了M+离子,通过对样品做核磁(H谱),我们发现化合物是没有问题的,而M+则是在质谱过程中产生的。

我们对照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发现这类问题在化合物的结构上有一些共同之处,就是在结构中含有桥环,且在桥环中有带一个H的氮。

私下里觉得是在电场作用下,桥环中的氮中性丢失质子(H)所产生的,而M+为(M-H+1)+。

2.M+Na的问题

对于一些样品,只有M+Ma,而M+1几乎没有

该类化合物的特点是,化合物结构中还有多个O和(或)S原子。

我们用的色谱纯的乙腈(Merck),质量上是没的说的,但是,色谱纯的溶剂中仍然还有痕量的碱金属离子,这就是样品处理中没有引入Na盐,而在质谱上为什么会出现+Na的问题;

由于在化合物中O、S原子还有未配对的孤对电子,而Na离子有没有电子的空轨道,所以O、S特别容易捕获Na离子而形成带电粒子,而但样品还有多个O、S的时候,形成+Na峰的几率增加,+H峰的比例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2M峰和双电荷离子

一般样品是出M+1(23...),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2M+1(23...)丰度随之增加,这主要是样品浓度增高时,ESI喷雾时,带电雾滴中样品浓度增大,在后面的库仑爆炸和进一步的去溶剂化过程中,最后两个分子和一个电荷在一起的概率增大造成的。

对于双电荷离子,主要是分子结构中有两个质子化位点,最后两个位点都带了一个电荷,最后形成了双电荷离子。

怎么区别是双电荷,还是2M:

在C13同位素上,双电荷的C12峰和只有1个C13的分子只相差0.5,不是双电荷则相差1;

在分辨率教差的仪器(只要不是号称高分辨率的仪器)上,这两个峰会合并在一起,也就是看不到C13的同位素峰。

补充一点:如果样品出+Na,那就可能会出现加两个质子,一个质子一个Na,两个Na的情况,那样会出现一组峰:主峰相差11。
在ESI时,喷针和仪器组成了一个原电池,流动相和喷针表面发生电荷转移,使得喷出来的雾滴带电荷,而在喷雾过程的逆流N2的作用下,带电液滴发生一级一级的库仑爆炸(大部分液滴以废液和气态被除去),在最后的去溶剂化后就形成了被检测离子。所以样品只有带电,同时在库仑爆炸中优先激发出来,才能形成检测离子。这主要是考虑的溶剂化学的影响,而且基质的存在很可能会抑止样品的离子化(基质效应)。

而APCI的流动相在喷雾后,流动相被吹干后,样品分子通过电晕放电针来带电荷(另外,还可能发生电荷交换)。电晕放电针的参数对样品电离有影响,而基质效应影响很小。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gong_yq2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cannywh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太好了,这是书上写的吗?是什么书,请告诉一下,谢谢!
yuntaow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个帖子很好!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行探索,实在是高呀
瓢虫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gong_yq26 发表:
主峰相差11??不懂

(M+23*2)/2与(M+1+23)/2是差11
瓢虫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cannywh 发表:
太好了,这是书上写的吗?是什么书,请告诉一下,谢谢!

丁香园里有人总结的,我转到这来,希望大家喜欢!
guoxinlei1000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kanic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lhl1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netsk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