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国家标准《茶鲜叶》编制说明

浏览0 回复3 电梯直达
nphfm200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国家标准《茶鲜叶》编制说明



《茶 鲜叶》国家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2011]57号《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科标便字[2011]29号《关于下达2011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研究制定,计划编号为20111268-T-442,由安徽农业大学起草,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参与标准起草工作。

一、标准起草过程

标准立项任务下达后,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以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及茶叶生产企业相关从事茶学专业同志组成的制标小组,负责标准的制定工作。制标小组按标准的制定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先后进行了多次茶叶生产企业调研,收集茶鲜叶相关资料,制订茶鲜叶标准初稿征求相关专家和茶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经修改后,形成国家标准《茶鲜叶》的征求意见稿。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nphfm200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二、标准制定重要技术内容
1、标准的结构及描述规则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制定本标准。
2、技术内容部分
1、范围
标准规定了茶鲜叶术语和定义、要求、运输及鲜叶处理措施。
2、定义
标准规定了鲜叶、嫩度、匀度、净度、新鲜度、机械损伤、劣变及雨水叶等定义。
3、基本要求
按清洁化加工的要求,标准规定了鲜叶原料:须采自符合茶叶生产要求的茶园(按NY/T 853和NY/T5020规定执行)内,并根据加工茶类的鲜叶原料要求进行采摘。采摘时宜采用提采或机械采摘(按NY/T 25规定执行)。
标准规定了盛叶工具:须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竹质专用篮、篓进行盛装,装叶量不超过150kg/m3。鲜叶盛装、运输、贮存过程中应轻放、轻压、轻翻,以减少机械损伤。不得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
标准规定了运输工具:运输工具须清洁、卫生,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并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装。鲜叶采摘后4小时内要送到茶厂,不能及时运送茶厂的鲜叶,要注意保质保鲜,合理贮存。
4、鲜叶处理
标准规定了贮青保鲜、雨水叶处理、劣变鲜叶处理等。
标准规定了贮青保鲜方法:鲜叶经过验收进厂后,要及时均匀摊放在专用的贮青设备内或室内清洁卫生的场地,并注意鲜叶的嫩度、匀净度、新鲜度等质量差别,分别进行摊放。摊放过程中适时进行轻翻,防止翻叶过重造成芽叶损伤,并控制室内温、湿度。新鲜度好的鲜叶贮青保鲜一般不超过12h,采用贮青设备进行贮青保鲜,应根据鲜叶新鲜度情况确定。
标准规定了雨水叶处理方法:雨水叶进厂后应及时进行脱水处理,雨水叶表面水去净方可进行加工。量少可采用薄摊于竹簾上,晾去表面水;亦可采用贮青设备(或萎凋槽)进行薄摊,以吹散表面水;还可采用脱水机进行脱水。
标准规定了劣变叶处理方法:鲜叶中发现红变叶应剔除,并单独加工;已丧失饮用价值的污染、腐败变质鲜叶,不得用于茶叶加工原料。
nphfm200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三、相关说明
茶鲜叶是茶叶加工的原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茶叶加工技术和茶叶质量。制定茶鲜叶标准,规范茶鲜叶的基本要求和质量,对规范各类茶加工、加工方法、加工技术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各类茶叶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本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炒青绿茶——鲜叶(ZB B 35001-88)。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炒青绿茶——鲜叶(ZB B 35001-88)由商业部茶畜局提出,安徽省茶叶公司、安徽农学院茶业系共同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87-12-31批准,1988-03-01实施。但该标准为部颁标准,且年代较远,适用炒青绿茶鲜叶原料,已不符合当前茶叶生产实际,亟需重新进行制定标准。目前国际上尚无此类标准。
nphfm200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