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有感于聚光科技利用近红外技术鉴别种子

浏览0 回复28 电梯直达
picar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thosmi(athosmi) 发表:
原文由 武灵(zhonghuashendun) 发表:
原文由 athosmi(athosmi) 发表:
原文由 武灵(zhonghuashendun) 发表:
原文由 athosmi(athosmi) 发表:
首先本人一直对聚光科技近红外有很好的印象,近红外系列产品毕竟融入了严衍禄教授多年的心血和经验。对于聚光科技的发展表示支持。
不过大概看了一下那篇报道,报道中指出采用 仿生模式识别 技术进行的识别,不过本人对于 非线性理论 应用于近红外有些难以理解。
并不是说 非线性理论 不好,但是这种理论没办法与近红外结合,给出合理的解释。
其实感觉现在近红外的地位在中国还是有些尴尬,一部分做化学分析的老师不愿意接受近红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可解读性,如果用采用难以解释的计量学原理去分析解读性较差的近红外,感觉就行是用一个随机模型去买彩票一样。
纵观一下世界上的近红外研究,好像只有中国人在采用各种NB的算法去发文章,搞科研了。
非线性的话,用ANN算法?不过ANN话说需要特大量的样本。


ANN那是扯淡!!!!

在非线性算法里都是我觉着最次的,相比之下SVM还可靠点
SVM话说预测能力更好?


SVM还勉强能解释一下,稍微有一点意义,算是线性学习机的升级版。

ANN就是拿着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在那瞎算,算出个结果给你看


个人感觉核偏最小二乘法(KPLS) 比较有前途。SVM在做大量数据的时候运算量比较大。需要用各种方法去找最优的函数,见过报道有用ANN的,有用粒子群算法的。用核偏最小二乘可以降低运算量。

现在某些厂家已经在尝试这方面的建模。比如在PLS中引入二次项式来实现非线性建模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3/12/21 22:02:22 Last edit by yuan314159
athosm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闲鹤野云(ruojun) 发表:
原文由 athosmi(athosmi) 发表:
原文由 武灵(zhonghuashendun) 发表:
原文由 athosmi(athosmi) 发表:
原文由 武灵(zhonghuashendun) 发表:
原文由 athosmi(athosmi) 发表:
首先本人一直对聚光科技近红外有很好的印象,近红外系列产品毕竟融入了严衍禄教授多年的心血和经验。对于聚光科技的发展表示支持。
不过大概看了一下那篇报道,报道中指出采用 仿生模式识别 技术进行的识别,不过本人对于 非线性理论 应用于近红外有些难以理解。
并不是说 非线性理论 不好,但是这种理论没办法与近红外结合,给出合理的解释。
其实感觉现在近红外的地位在中国还是有些尴尬,一部分做化学分析的老师不愿意接受近红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可解读性,如果用采用难以解释的计量学原理去分析解读性较差的近红外,感觉就行是用一个随机模型去买彩票一样。
纵观一下世界上的近红外研究,好像只有中国人在采用各种NB的算法去发文章,搞科研了。
非线性的话,用ANN算法?不过ANN话说需要特大量的样本。


ANN那是扯淡!!!!

在非线性算法里都是我觉着最次的,相比之下SVM还可靠点
SVM话说预测能力更好?


SVM还勉强能解释一下,稍微有一点意义,算是线性学习机的升级版。

ANN就是拿着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在那瞎算,算出个结果给你看


我最近想利用我那个便携式的近红外测定有机猪肉和常规猪肉在脂肪酸组成或肌间脂肪组成上的差异,不知能否成功.肉的颜色问题和水含量高,不知是否会影响.到时请你帮助搞个可行的计算方法,可否??


老师您用的哪款仪器呀?直接测猪肉的话感觉很难。

这种生物组织属于强散射介质,可能光谱的差异会很大呀。

不过我记得农大电院王忠义老师那做过一种挺有趣的仪器,是空间分辨检测的近红外仪器,根据不同检测器的位置检测不同深度的信号。不过具体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

至于算法的事情,老师要是愿意,我挺愿意帮忙的,原来实验室有一些关于SVM的matlab程序,我可以当时帮您要一下。
闲鹤野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最近想利用我那个便携式的近红外测定有机猪肉和常规猪肉在脂肪酸组成或肌间脂肪组成上的差异,不知能否成功.肉的颜色问题和水含量高,不知是否会影响.到时请你帮助搞个可行的计算方法,可否??

老师您用的哪款仪器呀?直接测猪肉的话感觉很难。

这种生物组织属于强散射介质,可能光谱的差异会很大呀。

不过我记得农大电院王忠义老师那做过一种挺有趣的仪器,是空间分辨检测的近红外仪器,根据不同检测器的位置检测不同深度的信号。不过具体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

至于算法的事情,老师要是愿意,我挺愿意帮忙的,原来实验室有一些关于SVM的matlab程序,我可以当时帮您要一下。

我那款时Polychromix的那款1600-2500nm的便携式设备。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检测的那种。不过去年让Thermo给收购了。最近Thermo的技术人员还拿了一款他们最新的便携式设备来交流。新设备到是屏幕大些,可以触动检测的开关有三个。

就猪肉检测而言,我也担心水分太高以及位置选不好会影响检测光谱的采集,另外接触的压力也可能影响结果。不过我还是想试试,毕竟如果能够预测:定性或定量,在现场鉴别有机或常规猪肉也算是是一种手段吧。
闲鹤野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最近想利用我那个便携式的近红外测定有机猪肉和常规猪肉在脂肪酸组成或肌间脂肪组成上的差异,不知能否成功.肉的颜色问题和水含量高,不知是否会影响.到时请你帮助搞个可行的计算方法,可否??

老师您用的哪款仪器呀?直接测猪肉的话感觉很难。

这种生物组织属于强散射介质,可能光谱的差异会很大呀。

不过我记得农大电院王忠义老师那做过一种挺有趣的仪器,是空间分辨检测的近红外仪器,根据不同检测器的位置检测不同深度的信号。不过具体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

至于算法的事情,老师要是愿意,我挺愿意帮忙的,原来实验室有一些关于SVM的matlab程序,我可以当时帮您要一下。

我那款时Polychromix的那款1600-2500nm的便携式设备。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检测的那种。不过去年让Thermo给收购了。最近Thermo的技术人员还拿了一款他们最新的便携式设备来交流。新设备到是屏幕大些,可以触动检测的开关有三个。

就猪肉检测而言,我也担心水分太高以及位置选不好会影响检测光谱的采集,另外接触的压力也可能影响结果。不过我还是想试试,毕竟如果能够预测:定性或定量,在现场鉴别有机或常规猪肉也算是是一种手段吧。
athosm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闲鹤野云(ruojun) 发表:
我最近想利用我那个便携式的近红外测定有机猪肉和常规猪肉在脂肪酸组成或肌间脂肪组成上的差异,不知能否成功.肉的颜色问题和水含量高,不知是否会影响.到时请你帮助搞个可行的计算方法,可否??


老师您用的哪款仪器呀?直接测猪肉的话感觉很难。

这种生物组织属于强散射介质,可能光谱的差异会很大呀。

不过我记得农大电院王忠义老师那做过一种挺有趣的仪器,是空间分辨检测的近红外仪器,根据不同检测器的位置检测不同深度的信号。不过具体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

至于算法的事情,老师要是愿意,我挺愿意帮忙的,原来实验室有一些关于SVM的matlab程序,我可以当时帮您要一下。

我那款时Polychromix的那款1600-2500nm的便携式设备。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检测的那种。不过去年让Thermo给收购了。最近Thermo的技术人员还拿了一款他们最新的便携式设备来交流。新设备到是屏幕大些,可以触动检测的开关有三个。

就猪肉检测而言,我也担心水分太高以及位置选不好会影响检测光谱的采集,另外接触的压力也可能影响结果。不过我还是想试试,毕竟如果能够预测:定性或定量,在现场鉴别有机或常规猪肉也算是是一种手段吧。

其实您也可以联系一下那个的 王忠义 老师,他们一直在做猪肉的检测,从光谱到电阻抗,做得研究很深入。

不过直接使用近红外做猪肉好像也在尝试中……

您担心的水分也确实是个问题,另外感觉样品量和代表性也不像粮食饲料那样容易获得。

不过恕我冒昧,我个人感觉便携式仪器的性能和台式还是有差距的,如果一上来就是用便携式近红外测能得到好的结果最好,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呀。如果可以先使用台式仪器做一下预实验,看看是否可行,然后再改用便携式。如果台式测的结果不好,那便携式……

至于算法,定量选波段可能使用MWPLS会比较好一些,我之前也尝试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定性波段选择的小算法,到时候可以帮您试试。哈哈
闲鹤野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thosmi(athosmi) 发表:

其实您也可以联系一下那个的 王忠义 老师,他们一直在做猪肉的检测,从光谱到电阻抗,做得研究很深入。

不过直接使用近红外做猪肉好像也在尝试中……

您担心的水分也确实是个问题,另外感觉样品量和代表性也不像粮食饲料那样容易获得。

不过恕我冒昧,我个人感觉便携式仪器的性能和台式还是有差距的,如果一上来就是用便携式近红外测能得到好的结果最好,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呀。如果可以先使用台式仪器做一下预实验,看看是否可行,然后再改用便携式。如果台式测的结果不好,那便携式……

至于算法,定量选波段可能使用MWPLS会比较好一些,我之前也尝试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定性波段选择的小算法,到时候可以帮您试试。哈哈


样品我计划有机猪肉和常规猪肉瘦肉和肥肉各40个(瘦肉和肥肉都是40个),分别建模.
athosm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好的,如果您有需要我的地方,可以邮件联系我,athosmi@163.com
firese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闲鹤野云(ruojun) 发表:
原文由 athosmi(athosmi) 发表:
首先本人一直对聚光科技近红外有很好的印象,近红外系列产品毕竟融入了严衍禄教授多年的心血和经验。对于聚光科技的发展表示支持。
不过大概看了一下那篇报道,报道中指出采用 仿生模式识别 技术进行的识别,不过本人对于 非线性理论 应用于近红外有些难以理解。
并不是说 非线性理论 不好,但是这种理论没办法与近红外结合,给出合理的解释。
其实感觉现在近红外的地位在中国还是有些尴尬,一部分做化学分析的老师不愿意接受近红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可解读性,如果用采用难以解释的计量学原理去分析解读性较差的近红外,感觉就行是用一个随机模型去买彩票一样。
纵观一下世界上的近红外研究,好像只有中国人在采用各种NB的算法去发文章,搞科研了。


也没办法,不使用一些别人看不懂的方法, 看起来不深, 影响因子上不去.多理解吧.

的确中国众多的科研教学单位买了很多进口或国产的近红外设备, 很多都闲置了. 开发的模型大多也就是预测一下结果,发表一些文章. 其实还是企业的需求大, 如何将科研与企业的需求建立起来,应该是中国近红外研发和应用走出尴尬的一条路径吧. 这需要近红外设备企业与科研单位和应用单位的合作.


呵呵  看来国力在提升了哟  可以可贺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