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请教,PE的8000和耐驰的204F1哪个更好一些?

浏览0 回复38 电梯直达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beijiguang2003(beijiguang2003) 发表:
应该指的是瞬间的降温速度吧,线性降温做到500K/min的话非常牛,估计是在高度段,从极限温度降到400?希望高人解答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资料资料资料


感谢分享!heating/cooling rate:500K/min,不知在哪个温度段。


以前有几个公司的资料里还列出了可控速率的温度范围,现在都找不到了,看来是怕被抓住小辫子,不敢随便列了。能线性降温做到500K/min,看那炉子的结构,估计最多是从极限温度到400,还需LN。


不是这样的。

据我从他们工程师了解的可靠测试情况,实测500速度冷却至少可达0度,300速度可达-70-80度。

这种结构的仪器可达这样的速度,应该是有比较创新的高端技术含量了。
KK-yiq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beijiguang2003(beijiguang2003) 发表:
应该指的是瞬间的降温速度吧,线性降温做到500K/min的话非常牛,估计是在高度段,从极限温度降到400?希望高人解答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资料资料资料


感谢分享!heating/cooling rate:500K/min,不知在哪个温度段。


以前有几个公司的资料里还列出了可控速率的温度范围,现在都找不到了,看来是怕被抓住小辫子,不敢随便列了。能线性降温做到500K/min,看那炉子的结构,估计最多是从极限温度到400,还需LN。


不是这样的。

据我从他们工程师了解的可靠测试情况,实测500速度冷却至少可达0度,300速度可达-70-80度。

这种结构的仪器可达这样的速度,应该是有比较创新的高端技术含量了。


那看来结构上是有很大改进了,因为光看炉体还是比较大的,其他措施不跟上,是没法达到这么快速降温的。tutm老师能搞到他们的温度线性曲线吗?就是实际温度vs程序温度的。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beijiguang2003(beijiguang2003) 发表:
其实从用的经验上看,不管是热流型还是功率补偿型,皮实与否还是看炉体材料和热电偶的设计方式,功率补偿型娇嫩的说法估计还是因为觉得价格高。毕竟铂铱合金的炉体不可能比铜或者银或者其他材料的娇嫩。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原文由 hfshao_sjtu(hfshao_sjtu) 发表:
老交大了,现在不在。
8000或8500不够皮实吗?
考虑8500主要是从升降温速率考虑的。8000的降温速度稍微有点慢,204F1到200,8000号称150,慢了50度。

8500和8000在价格上差很多了,人民币估计也要10万上下是样子。


据用过的看,相对来说功率补偿性的娇贵些。有个讨论可以看下

热流型和功率补偿型DSC各有啥优缺点?_热分析仪_物性测试仪器_仪器论坛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1103/5042540/index_1.shtml

“204F1到200”,那是可以设置到200,实际测试中结果曲线还能用的至多到每分钟50-60度吧。它炉体大,热惯性也大,升降温滞后性较大,即使能设置到200,太快的结果也没法用的。


过去我们用过这两种类型的,现在也都有。从使用经验和经历来看,我说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的,并不是道听途说或空穴来风。这应该是功率补偿型的结构更小、更精细导致的,与价格没关系的。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beijiguang2003(beijiguang2003) 发表:
应该指的是瞬间的降温速度吧,线性降温做到500K/min的话非常牛,估计是在高度段,从极限温度降到400?希望高人解答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资料资料资料


感谢分享!heating/cooling rate:500K/min,不知在哪个温度段。


以前有几个公司的资料里还列出了可控速率的温度范围,现在都找不到了,看来是怕被抓住小辫子,不敢随便列了。能线性降温做到500K/min,看那炉子的结构,估计最多是从极限温度到400,还需LN。


不是这样的。

据我从他们工程师了解的可靠测试情况,实测500速度冷却至少可达0度,300速度可达-70-80度。

这种结构的仪器可达这样的速度,应该是有比较创新的高端技术含量了。


那看来结构上是有很大改进了,因为光看炉体还是比较大的,其他措施不跟上,是没法达到这么快速降温的。tutm老师能搞到他们的温度线性曲线吗?就是实际温度vs程序温度的。


是啊,我也有点困惑。现在还没有拿到实测曲线,等有了分享一下。
zeldaswin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国内有DSC 214了?是204 F1的升级版吗?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4/3/11 14:41:02 Last edit by zeldaswind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beijiguang2003(beijiguang2003) 发表:
应该指的是瞬间的降温速度吧,线性降温做到500K/min的话非常牛,估计是在高度段,从极限温度降到400?希望高人解答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资料资料资料


感谢分享!heating/cooling rate:500K/min,不知在哪个温度段。


以前有几个公司的资料里还列出了可控速率的温度范围,现在都找不到了,看来是怕被抓住小辫子,不敢随便列了。能线性降温做到500K/min,看那炉子的结构,估计最多是从极限温度到400,还需LN。


不是这样的。

据我从他们工程师了解的可靠测试情况,实测500速度冷却至少可达0度,300速度可达-70-80度。

这种结构的仪器可达这样的速度,应该是有比较创新的高端技术含量了。


那看来结构上是有很大改进了,因为光看炉体还是比较大的,其他措施不跟上,是没法达到这么快速降温的。tutm老师能搞到他们的温度线性曲线吗?就是实际温度vs程序温度的。


这几天不知什么原因,图片上传功能的点击一直不显示,没法上传图片。

我得到了他们国内实验室用-40度机械制冷附件(不是液氮)做的等温结晶测试的温度曲线,温度区间都是0度以上的,但看基本性能应该可以。

从温度曲线上看,这个机子升降温还是很快的,升温每分钟500看起来行,降温因为用的是机械制冷,好像还没达到500,但应该也能有300以上,估计用液氮效果会更好。请看附件

另外,你们是否有PE的这种曲线?能否发上来对比一下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4/3/23 12:19:28 Last edit by tutm
KK-yiq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这几天不知什么原因,图片上传功能的点击一直不显示,没法上传图片。

我得到了他们国内实验室用-40度机械制冷附件(不是液氮)做的等温结晶测试的温度曲线,温度区间都是0度以上的,但看基本性能应该可以。

从温度曲线上看,这个机子升降温还是很快的,升温每分钟500看起来行,降温因为用的是机械制冷,好像还没达到500,但应该也能有300以上,估计用液氮效果会更好。请看附件

另外,你们是否有PE的这种曲线?能否发上来对比一下


呵呵,感谢分享!我们平时还真没有可以去做这样的测试。找到一张他们的Diamond DSC测试图。线性还不错,这个温度段,用机械制冷足够了。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4/3/23 14:42:32 Last edit by zhengkang
KK-yiq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如此快的降温速度下,更要关注的是到温度后的稳定时间,还有样品的热滞后问题。金属的估计还好,高分子的让人担心。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这几天不知什么原因,图片上传功能的点击一直不显示,没法上传图片。

我得到了他们国内实验室用-40度机械制冷附件(不是液氮)做的等温结晶测试的温度曲线,温度区间都是0度以上的,但看基本性能应该可以。

从温度曲线上看,这个机子升降温还是很快的,升温每分钟500看起来行,降温因为用的是机械制冷,好像还没达到500,但应该也能有300以上,估计用液氮效果会更好。请看附件

另外,你们是否有PE的这种曲线?能否发上来对比一下


呵呵,感谢分享!我们平时还真没有可以去做这样的测试。找到一张他们的Diamond DSC测试图。线性还不错,这个温度段,用机械制冷足够了。



谢谢!

我粗略看了下PE的500那条降温线,从开始到结束大约0.85min,平均下来好像与214很接近的。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如此快的降温速度下,更要关注的是到温度后的稳定时间,还有样品的热滞后问题。金属的估计还好,高分子的让人担心。


是啊,达到等温稳定需要的时间很重要。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