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国内生物传感器领域名人录

浏览0 回复5 电梯直达
leotro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借此贴,对国内从事生物传感器及相关领域的名家进行一次汇总,以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增强交流合作.此仅为抛砖之举,希望大家都能提供相关信息,之后我再整理成比较完整的汇总资料发布给大家.

(以下资料都来自网上,排名不分先后,不详备处大家补充)
汪尔康 院士
化学家。江苏镇江人。1952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59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副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50年代末发现了阴离子促使汞电极氧化发生极谱氧化波的普遍规律, 提出界面形成汞配合及汞盐膜理论。系统地研究了钌的极谱动力催化波和吸附催化波并提出其电极过程机理,&127;发现锑(Ⅲ)与各类氨羧配合剂形成配合物,锰(Ⅱ)与酒石酸双核配合物等的极谱波,系统研究配合物的极谱电极过程。研究了各类染料、中性载体、配体等在液/液界面的离子转移及对金属离子的推动过程并探讨其机理及离子转移规律。系统研究各类微电极、化学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器与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联用。进行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学和生物电化学研究。发表论著500多篇册。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俞汝勤 院士
分析化学家。湖南长沙人。1953年入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学习,1959年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毕业。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调湖南大学,历任化学化工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中科院院士。是中国化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协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会《分析家》杂志、国际《分析化学学报》顾问编辑,《化学传感器》主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电化学》副主编,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的教学和研究,长于有机分析试剂和化学计量学研究。在有机试剂用于电化学、催化动力学及光度分析的研究方面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有机分析试剂,研制了可测试10余种离子和药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发现了多种新的催化动力学反应并研制了多种增敏分析试剂。80年代开始化学计量学研究,在多元校正、滤波方法等方面取得成果。主持完成的“氟离子电极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有机试剂用于电化学、催化动力学及光度分析”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多组份分析体系分类理论及化学计量学算法研究”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著有《现代分析化学的信息理论基础》、《化学计量学导论》等;有《新型冠醚作中性载体的伯胺药物电极研究》等论文300余篇。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leotro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董绍俊
女,1931年6月26日生,山东省青岛市人,汉族,1952年参加工作。195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1952年至今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分析化学委员会党务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南京大学、河南大学、青岛化工学院教授,《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化学传感器》、《分析科学》、《电化学》编委,国际学术杂志“Biosensor & Bionelectronics Bioelectrochemistry & Bioenergetics”、”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编委。

陈洪渊 院士
1937年12月生于三门县悬渚乡上枫坑村。1960年7月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10月评定为讲师。1981年10月至1984年1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联邦德国美茵兹大学讲学两年多,与国际著名电化学家R.Neeb教授合作研究,回国时,得国际"VW-Stiftung"组织国际合作科研基金,嗣后又于1986年、1989年两次重访联邦德国。1985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任博士生副导师,1988年晋升为教授,任南大化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补贴。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部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评委、国家教委高校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学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和《分析化学》副主编等职。在电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基础理论、生物电化学、光谱电化学、超微电极及其阵列、化学修饰电极及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成就卓著,连续主持并完成"七五"和"八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个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合著、译著《电分析化学词典》、《分析化学前沿》、《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化学》等专业书10余册。近年多次出席在美、德和日本等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并春地上报告研究论文。主持并完成国际双科研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国家教委)博士点和中科院科研项目十余项,研究成果《近代极谱分析基础理论研究》获1982年全国自然科学三等奖,《微电极新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年因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成功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已培养出博士后3名、博士22名、硕士20余名,指导进修教师和访问学者数十名,1998年被南京大学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现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电化学委员会委员、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的名人志。2001年,当选为中科院化学学部院士。
leotro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张先恩
1954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随后分别在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中科院微生物所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任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司长、武汉病毒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分析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酶工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瑞典-印度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人。曾获首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1989)、中科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中国首批跨世纪人才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96),。主要从事分析生物学和分析生物技术研究,包括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和分子酶工程学,曾组织承担30余项国家纵向课题,包括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国家863 、中科院重大重点项目。取得多项国际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专业刊物发表科学论文及综述70余篇,学术会议40篇,专著1部,获得授权专利一项,申请专利8项。

庞代文
82年获武大电化学专业学士,82-87年任空军后勤学院航空油料系教员,92年获武大电化学专业博士,92-94年武大生物学博士后,94年副教授,96年教授,98年博导,97-98年美国康奈尔(Cornell)大学合作研究,02年6-7月法国巴黎七大特邀访问教授,02年9-10月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高访学者,03年12月-04年6月香港理工大学Croucher学者。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国际杂志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SCI源刊)编委、《科学通报》特邀编辑、《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学报》、《分析科学学报》等杂志编委、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九届和第十届化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在生物纳米标记(基于量子点标记的生物活体示踪与生物医学成像)、纳米生物器件(荧光-磁性-生物靶向多功能纳米生物器件)、DNA、蛋白质、细胞的表面固定、界面行为及生物活性、离子液体中生物电化学过程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纳米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中法先进研究计划(PRA)等2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已获准6项)、美国专利1项,编著1本、专著专章2章,鉴定成果3项。建立一种研究DNA(基因)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的微量研究方法;发展了一种简便、安全、高效、廉价的核/壳型半导体荧光纳米晶粒---量子点(一类新型荧光标记物)的合成方法;多种途径解决了限制量子点等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应用的瓶颈-生物(包括DNA、蛋白质(抗体等)、糖类、叶酸、亲和素、生物素等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功能化纳米界面构建;基于量子点成功构建一种多色荧光磁性生物(细胞)靶向多功能纳米生物器件(被Small选作封面发表),实现了癌细胞和凋亡细胞的靶向可视化捕获、富集和分选(发表在Chem. Commun.上的论文被Chemical Technology作为“亮点”进行介绍);研制出系列荧光量子点标记生物示踪和成像试剂;发展了一种研究酵母细胞转化的新方法。论文已被同行引用660多次(SCI引用560多次)。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95年)、湖北省青年科技奖(95年)、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2000年)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01年)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9年)。基于量子点研究的系列工作(9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转让成立“武汉珈源量子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leotro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金利通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化学教学》杂志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杂志副主编。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电分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分析化学研究会理事长,生物电化学研究所所长。◆ 科研情况:金利通教授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等国家级课题以及上海市纳米专项、光科技专项、科学仪器专项等上海市重点科学攻关项目,还承担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化学修饰电极、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味觉传感器、色谱电化学、环境分析化学新方法、环境污染监测及防治对策、分析仪器的开发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50多篇,其中100多篇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

缪煜清
中国国家电子学会会员, 新加坡化学学会会员
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一项,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项,浙江省分析测试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研究方向以生命科学为核心,关注生物、化学、材料等学科或技术的交叉与融合, 拓展生物传感技术在生化分析领域的应用:
1、  生命过程中生物大分子与小的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反应,及其对生命运动的影响。从分子的基础去研究和了解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物质等)与小分子探针(试剂,染料,药物等)的超分子作用及其在生物大分子测定方面的应用研究。
2、  新材料如导电聚合物、非导电聚合物、智能聚合物用于酶分析、免疫分析或者核酸分析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安全、临床检验、环境监控、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3、  生物、纳米、分析的交叉。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生物传感器;研究纳米或分子水平的生命现象
先后进行了警犬用免疫疫苗,免疫球蛋白的研制;基于导电聚吡咯纳米微管、溶胶-凝胶和天然聚合物的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基于石英晶体天平和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的细菌毒素和细菌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纳米硅免标记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等项目的工作。研究取得了可喜得成果,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许多被SCI收录。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注重生物传感器在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检测和诊断中的的应用,并开辟智能聚合物有序微结构,以及生物分子模板合成导电纳米线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fiyer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姚守拙
分析化学家。 生于上海市。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研究。提出了完整的压电晶体液相振荡性能定量关系式。建立了用于液相微量组分测定的压电传感器分析方法。将表面声波液相传感技术应用于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研制了适用于液相的新型瑞利表面声波传感器,建立了与液相物理化学特性相关的网络分析传感理论和若干新测定方法。还提出非质量效应压电/体声波传感方法,发展了多种微量、痕量与生物传感技术。提出了变价态药物电极理论和能斯特倍增效应理论及相应的电极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灵敏度与精密度。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